毕业论文之电子商务.doc_第1页
毕业论文之电子商务.doc_第2页
毕业论文之电子商务.doc_第3页
毕业论文之电子商务.doc_第4页
毕业论文之电子商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随着Internet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WWW网站,其中新闻管理系统是构成企业网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双层作用,让企业通过网站可以展示产品,发布最新动态,与用户进行交流和沟通等。基于这样的发展现状,本系统做了如下的工作:首先,本系统使用ASP.NET(C#语言)和ADO.NET技术进行开发,本系统是基于B/S(Browser/Server,浏览器/客户端)模式实现的新闻的动态管理网站,使得本系统对信息的管理更加及时、高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本文对使用的开发环境、开发语言及用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主要的是.NET Framework概述、C#的起源、C#语言的特点、ASP.NET的简介。最后,实现了前台新闻查看和后台管理,前台查看只是对新闻的浏览,注册后可以进行后台的管理(包括新闻信息管理、新闻分类管理、用户管理、系统设置、风格设置、友情链接)。可为学校各部门发布新闻,为校园网站提供新闻发布与管理的服务。关键词 ASP.NET;ADO.NET;新闻管理;Browser/Server39 / 44AbstractAlong with the Internet popularization,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have established their WWW website, the news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constitutes an enterprise website important component, it shoulders double-decked is affecting, enables the enterprise to be possible to demonstrate the product through the website, issued that the newest tendency, carries on the exchange and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user and so on. Based on such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is system has done the following work:Firstly, this system use ASP.NET (C # language) and ADO.NE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system is based on B / S (Browser / Server, the browser / client) mode to achieve the dynamic management of the news sites, making the system Th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more timely, efficient,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Secondly, the paper on the use of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key technologie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Is the key . NET Framework outlines, C # the origin , C # language features, ASP.NET profile. Finally, the prospects of achieving a news view and management background, the prospects Show only news here, after registration can be the background of management (including new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user management, system settings, style settings, Links). For schools and departments press release, as the campus site provides press releases and management services.Keywords ASP.NET; ADO.NET; News Management; Browser/Server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目 录III第1章 绪论11.1 新闻发展背景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21.3 课题研究的内容31.4 本章小结4第2章 开发工具以及相关技术的介绍52.1 .NET Framework概述52.2 面向.NET的全新开发工具C#62.2.1 C#的起源62.2.2 C#语言的特点62.3 ASP.NET简介92.3.1 ASP.NET的运行环境102.3.2 ASP .NET中的新特性102.4 ADO.NET数据访问技术112.4 本章小结12(第二章就写你们学过开发工具,如ASP,dreamware,等)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133.1 系统可行性分析133.1.1 技术可行性133.1.2 经济可行性133.1.3 操作可行性143.2 系统功能需求143.3 系统的性能需求153.4 系统运行的环境需求163.5 系统的数据需求163.5.1 注册用户与新闻信息及新闻分类之间的联系163.5.2 管理员与各数据表之间的联系173.6 本章小结17第4章 新闻系统的总体设计184.1 系统的方框层次图184.2 系统用例图194.3 用户数据流图204.4 用户登录算法流程图214.5 数据库设计224.5.1 新闻信息(Lb_News)表224.5.2 新闻分类(Lb_Class)表234.5.3 用户信息(Lb_Admin)表234.5.4 网站风格(Lb_Skins)表234.5.5 新闻系统(Lb_Setup)风格表244.5.6 友情连接(Lb_Links)表244.6 本章小结25第5章 系统的具体实现265.1 各主要窗体页的图形界面介绍265.2 页面的风格设计295.3 系统配置305.3.1 Web.config文件配置305.3.2 配置发布主页315.4 系统开发时所用关键类的介绍315.4.1 Web用户控件315.4.2 通用类代码325.4.3 添加发布新闻335.4.4 用户注册355.5 本章小结37第6章 测试386.1 软件系统测试的重要性386.2 软件测试的目标386.3 本系统测试结论386.3.1 用户登录用例测试396.3.2 管理员后台用例测试406.3.3 搜索用例测试416.4 本章小结41参考文献42第1章 绪论1.1 新闻发展背景进入90年代以来,现代传播技术在世界迅速发展,因特网作为一种新兴的重要传播媒体,普遍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都把信息网络建设作为未来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重要新闻宣传单位大都是从1996年底到1997年初开始上网的。目前,全国建立独立域名的新闻单位已达700多家,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新闻单位,在人员、投入经费、上网信息量等方面已初具规模。驻外使领馆至少有21家开设了网页,中国国际互联网络新闻(CIIC)已开设了中国、中国人权、中国西藏、中国台湾、中国国情、新中国成立50年等几个具有独立域名的综合性和专题性主页,还开设了中国新闻、中国指南等海外镜像点。从全国的总体情况看,我国的网络宣传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当然,这开局只是第一步,还需大力加强和完善。因特网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正以指数增长的方式迅猛发展。仅光缆的传输速度,每9个月就增长1倍。目前,全球66亿人口中有7.66亿网民。其中,中国的网民数量为9150万。目前,美国的网民数量预计在1.65亿至2.1亿。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PIALP认为,中国网民数量有望在2009年超越美国。现在每隔半小时就有一个新网络与因特网相联,每过一个月就有100万新的使用者加盟。与此同时,网上信息也以涨潮般的速度发展,仅以WWW方式提供的信息平均每过53天就翻一番。目前,我国的网络新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实力悬殊。据统计,在整个因特网的信息输入、输出的流量中,我国目前仅占0.1和0.05,美国已有55的杂志推出了网络版,而我国报刊上网率只有10左右。现在全球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西方大国利用其在互联网上信息传播中的支配地位对别国进行文化渗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七届总干事莫博依(MahearMBow)甚至称其为文化侵略。面对这种信息威慑,要勇于迎接挑战,应集中力量建立一批重点网站。大力开发信息资源是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的首要任务,各新闻宣传网站(页)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社会各界多年的信息积累,有计划、有组织地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新闻单位的网站开发新闻信息资源要以即时新闻和背景材料为主,以其他信息服务为辅,处理好主次关系,使即时新闻具有更深广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便于国内外访问者对发布的新闻容易理解和认识。制定我国网络新闻发展规划要有整体战略意识1,要站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制定发展规划充分考虑现有基础和人力、物力、财力,要统筹考虑,全面规划,有步骤地进行,防止一哄而起,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简言之,规划应超前有发展余地,购买设备及时但不可超前。各新闻单位要从各自的专业特长和地区特点出发,扬长避短,各有侧重,加强沟通与配合,逐步形成中央各新闻网络与地方新闻网络之间的密切协作体系,真正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新闻信息的综合利用水平,形成网络新闻的广泛效应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传统的网站新闻管理方式有两种2:一种是静态HTML页面,更新信息时需要重新制作页面然后上传页面并修改相应链接,这种方式因为效率太低已不多用;另一种是基于ASP和脚本语言,将动态网页和数据库结合,通过应用程序来处理新闻,这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做法。但是由于ASP技术本身的局限性使得系统有一些不可克服的缺陷。ASP.NET不仅仅是下一版本的ASP(Active Server Pages,动态服务器页面),而且是建立动态Web应用程序而重新打造的全新技术,其主要特色包括:(1) 语言的独立性;(2) 简单的开发操作,分离程序代码和网页内容;(3) 提高了执行效率;(4) 简化部署与组态的操作;(5) 支持客户端类型;(6) 支持下一代的Web服务;(7) 增进适用性;(8) 增进延展性;(9) 更多的支持工具;(10) 更佳的安全机制;(11) 会话(Session)可以跨进程、跨机器。由于ASP.NET的众多优点,技术发展和各种客观实际的需要,该系统选用了ASP.NET来开发设计,实现了对校园新闻的动态管理操作,使得对新闻信息的发布与管理更加及时、高效,提高了工作效率。1.3 课题研究的内容随着Internet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WWW网站,企业通过网站可以展示产品,发布最新动态信息,与用户进行交流和沟通,与合作伙伴建立联系,以及开展电子商务等。其中新闻管理系统是构成企业网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双层作用:一方面可以用来动态发布有关新产品或新开发项目;另一方面又可以及时向顾客公告企业经营业绩、技术与研发进展、特别推荐或优惠的工程项目、产品和服务,从而吸引顾客,扩大顾客群。本系统使用ASP.NET(C#语言)和ADO.NET技术开发,实现了网站新闻的动态管理,使得对信息的管理更加及时、高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本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前台新闻查看和后台管理,可做为学校各部门发布新闻的平台,为校园网站提供新闻发布与管理的服务。本系统是基于B/S(Browser/Server,浏览器/客户端)模式实现,实现了系统性能的高效性、可扩展性,以及数据共享和网络化管理的目的,基于.NET平台架构开发设计,在功能上主要实现了对校园新闻的发布与管理,对新闻内容信息的浏览阅读等。随着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兴起,将原本在单机或本地局域网上运行的数据库系统移植到因特网中,即开发基于B/S模式的新一代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正成为技术发展的趋势3。一个用户在访问一个网站时一般来讲只对该网站的部分内容感性趣,而且这种兴趣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果能根据用户的喜好为不同的用户显示其个性化的页面,即着重显示该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又为用户节约大量的检索时间,而且这样的网页显然是更具有吸引力的。一些站点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尝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用户登录时为其提供一系列的选项,使用户能够对站点进行一些自主的设置。这样做能够使站点呈现一定程度的个性化,但是对用户来讲,还是比较烦琐的,而且在用户了解一个站点前让其对站点进行设置,其结果未免有些粗糙。于是构想了这样一种方案,对用户登录后的动作进行跟踪,分析,发掘用户点击的规律,即用户先后点击的关联规则,这样,在用户点击一个主题(链接)之后,系统能够自动生成一个页面,其中包含了该主题下用户经常关注的内容(若干链接),这样无须用户做任何额外工作就可以量身订做个性化页面。要实现这样的功能,离不开后台数据库的支持。用户验证信息,收集到的用户点击信息,主题层次信息,分析得出的关联规则表等大量的数据都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本文中数据库服务器端采用了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作为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数据源,并以先进的ADO(ActiveX Data Objects)技术进行数据库存取等操作,使Web与数据库紧密联系起来。1.4 本章小结随着现代传播技术在全世界的高速发展,因特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已经越发的凸显他的重要性。人们对信息的质和量也都有了新的要求,信息的多元化使得对整个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ASP.NET和C#相结合开发的新闻发布系统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代码具有很好的保密性,实现了对校园新闻的动态管理操作,使得对新闻信息的发布与管理更加及时、高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第2章 开发工具以及相关技术的介绍2.1 .NET Framework概述.NET Framework是用于.NET 平台的编程模型,及关键组件是公共语言运行库(CLR,Common Language Runtime)和.NET Framework类库(包括ADO.NET、ASP.NET和Windows窗体),它提供了托管执行环境、简化的开发和部署以及与各种编程语言的集成,是支持生成和运行下一代应用程序和XML Web services的内部Windows组件45。.NET Framework旨在实现下列目标5:(1) 提供一个一致的面向对象的编程环境,而无论对象代码是在本地存储和执行,还是在本地执行但在Internet上分布,或者是在远程执行的;(2) 提供一个将软件部署和版本控制冲突最小化的代码执行环境;(3) 提供一个可提高代码(包括由未知的或不完全受信任的第三方创建的代码)执行安全性的代码执行环境;(4) 提供一个可消除脚本环境或解释环境的性能问题的代码执行环境;(5) 使开发人员的经验在面对类型大不相同的应用程序(如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和基于Web的应用程序)时保持一致;(6) 按照工业标准生成所有通信,以确保基于.NET Framework的代码可与任何其他代码集成。公共语言运行库是.NET Framework的基础,可以将运行库看作一个在执行时管理代码的代理,它提供内存管理、线程管理和远程处理等核心服务,并且还强制实施严格的类型安全以及可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其它形式的代码准确性。事实上,代码管理的概念是运行库的基本原则。以运行库为目标的代码称为托管代码,而不以运行库为目标的代码称为非托管代码。.NET Framework类库是一个综合性的面向对象的可重用类型集合,可以使用它开发多种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包括传统的命令行或图形用户界面(GUI)应用程序,也包括基于ASP.NET所提供的最新创建的应用程序(如Web窗体和XML Web Services)。2.2 面向.NET的全新开发工具C#2.2.1 C#的起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C和C+一直是最具有生命力的程序设计语言。这两种语言为程序员提供了丰富的功能,高度的灵活性和强大的底层控制能力。而这一切都在效率上做出了不同程度的牺牲。由于C和C+在带来了开发时高度的灵活性的同时,又受到学习的艰苦和开发的长期性的困扰,许多C和C+的程序员一直在寻求一种新的语言,以图在开发能力和效率上取得更好的平衡6。今天,人们改进、开发出了许多语言以提高软件生产效率,但这些都或多或少以牺牲C和C+程序员所需的灵活性为代价。这样的解决方案限制了程序员的能力发挥,也不能很好的与原有系统兼容,更为头疼的是,不总是与现有的Web结合得很好。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将快速的应用开发与底层平台所有功能的访问紧密结合成为程序员需要的一种环境;它与Web标准完全异步,并且具备与现存应用程序方便的进行集成的能力。除此以外,能够允许程序员在需要时使用底层代码。针对该问题,微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称之为C#的程序语言。C#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语言,它使得程序员能够在新的微软.net平台上快速开发种类丰富的应用程序。由于其一流的面向对象的设计,从构建组件形式的高层商业对象到构造系统级应用程序,C#将是最合适的选择。使用C#语言设计的组件能够应用于Web服务并通过Internet被运行于任何操作系统上的任何编程语言使用。不但如此,C#还能为C+程序员提供快捷的开发方式,也没有丢掉C和C+的强大的控制能力。C#与C和C+有着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学习起来很简单,熟悉C和C+的开发人员很快就能精通C#6。2.2.2 C#语言的特点正如前文所述,C#是专门为.NET应用而开发出的语言。这从根本上保证了C#与.NET框架的完美结合。在.NET运行库的支持下,.NET框架的各种优点在C#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先看看C#的一些突出特点6:(1) 简洁的语法 在缺省的情况下,C#的代码在.NET框架提供的“可操控”环境下运行,不允许直接的访问内存操作。它的最大特色是没有了指针。与此相关的,那些在C+中使用的操作符已经不再出现了。C#只支持一个“.”,现在需要理解的只是名字嵌套而已。C#用真正的关键字换掉了伪关键字,如OLE_COLOR、BOOL、CARIANT_BOOL等等。每种C#类型在.NET类库中都有了新的名字。语法中的冗余是C+中的常见问题,C#对此进行了简化,只保留了常见的形式,而别的冗余形式从它的语法结构中被清除了。(2) 精心的面向对象设计 在C#类型系统中,每种类型都可以看作一个对象。C#提供了一个叫做装箱(boxing)和拆箱(unboxing)的机制来完成这种操作,而不会给使用者带来麻烦。C#只允许单继承,即一个类是不会有多个基类的,从而避免了类型定义的混乱。C#没有了全局函数,没有了全局变量,也没有了全局常数。一切都必须封装在一个类中。代码将有更好的可读性,并且减少了发生命名冲突的可能性。借助于从VB中得来的丰富的RAD经验,C#具备了良好的开发环境。结合自身强大的面向对象功能,C#使得开发人员的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对于公司而言,软件的开发周期的缩短将能使它们更好的应付网络经济的竞争。在功能与效率的杠杆上找到平衡点。(3) 与Web的紧密结合 .NET中的新的应用程序开发模型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解决方案需要与Web标准相统一,例如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和(XML)。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存的一些开发工具不能与Web紧密地结合。SOAP的使用使得C#克服了这一缺陷,使得大规模的深层次的分布式开发从此成为可能。由于有了Web服务框架的帮助,对程序员来说网络服务看起来就像是C#的本地对象。程序员们能够利用已有的面向对象的知识技巧开发Web服务。仅需要使用简单的C#语言结构和C#组件将能够方便的为Web服务。(4) 完整的安全性与错误处理 语言的安全性与错误处理能力,是衡量一种语言是否优秀的重要依据。任何人都会犯错误,即使是最熟练的程序员也不例外;忘记变量的初始化,对不属于自己管理范围的内存空间进行修改等,这些错误常常产生难以预见的后果。一旦这样的软件被投入使用,寻找与改正这些简单错误的代价是让人无法承受的。C#的先进设计思想可以消除软件开发中的许多常见错误,并提供了包括类型安全在内的完整的安全性能。为了减少开发中的错误,C#会帮助开发人员通过更少的代码完成相同的功能,这不但减轻了编程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更有效的避免了错误发生。.NET运行库提供了代码访问安全特性,它允许管理员和用户根据代码的ID来配置安全等级。在缺省情况下,从Intranet下载的代码都不允许访问任何本地文件和资源。内存中的垃圾收集机制减轻了开发人员对内存管理的负担。.NET平台提供的垃圾收集器(Garbage Collection,GC)将负责资源的释放与对象撤销时的内存清理工作。变量是类型安全的。C#中不能使用未初始化的变量,对象的成员变量由编译器负责将其置为零,当局部变量未经初始化而被使用时,编译器将做出提醒;C#不支持不安全的指向,不能将整数指向引用类型,例如,对象进行下行指向时,C#将自动验证指向的有效性;C#中提供了边界检查和溢出检查功能。(5) 版本处理技术 C#提供内置的版本支持来减少开发费用,使用C#将会使开发人员更轻易的开发和维护各种商业软件。升级软件系统中的组件(模块)是一件容易产生错误的工作。在代码修改过程中可能对现存的软件产生影响,很可能导致程序的崩溃。为了帮助开发人员处理这些问题,C#在语言中内置了版本控制功能。例如,函数重载必须被显式的声明,而不会像在C+和Java中经常发生的那样不经意的被修改,这可以防止代码级错误和保留版本化特征。另一个相关的特性是接口和接口继承的支持。这些特性可以保证复杂的软件可以被方便的开发和升级。(6) 灵活性与兼容性 简化语法的同时,C#并没有失去灵活性。如果需要,C#允许你将某些类或者类的某些方法声明为非安全的。这样一来,可以使用指针、结构和静态数组,并且调用这些非安全的代码不会带来任何其他的问题。C#不支持类的多继承,但通过对接口的继承,将可以使用这项功能。正是由于其灵活性,C#允许与C风格的需要传递指针型参数的API进行交互操作,DLL的任何入口点都可以在程序中进行访问。C#遵守.NET公用语言规范(Common Language Specification,CLS),从而保证了C#组件与其他语言组件间的互操作性。元数据(Metadata)概念的引入即保证了兼容性,又实现了类安全。2.3 ASP.NET简介ASP.NET结构是一个三层系统7UI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结构模型如图2-1所示:图2-1 ASP.NET的结构模型(1) UI层 负责与用户交互,接收用户的输入并将服务器端传来的数据呈现给客户,为客户端浏览器提供对应用程序的访问,这一层是作为解决方案文件中的Web项目实现的。Web层由ASP.NET Web窗体和代码隐藏文件组成,Web窗体只是用HTML提供用户操作,而代码隐藏文件实现各种控件的事件处理程序;(2) 业务逻辑层 负责接收浏览器传来的请求并将请求传给数据层,同时将请求处理结果发给浏览器。它由Web表单、XML Web Services和组件服务组成,其中Web表单是ASP.NET应用程序的核心所在,它是向客户呈现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也是响应和处理客户与显示的Web表单交互生成的信息和数据的基础,这一层包含各种业务规则(客户帐户的验证和字符串处理)和逻辑的实现;(3) 数据层 通过ADO.NET操纵数据为事务逻辑层提供数据服务,如存储数据操作结果、返回数据检索结果等。数据访问层为业务层提供数据服务,这一层是作为解决方案文件中的Conn类(数据访问类,实现公共操作的一个通用类)实现的。2.3.1 ASP.NET的运行环境ASP.NET使用的是一种全新的运行环境框架,其名为NGWS(New Generation Web Services)8。NGWS框架并不是单单为了ASP.NET而存在的,它的目标是支持基于Windows的所有应用。它在系统中处于操作系统内核与应用程序之间,使得应用程序可以更好的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功能,并使程序开发得更快更简单。NGWS框架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个中间语言执行环境。不论使用什么语言编写的程序代码,在编译时都会自动编译成为一种标准的中间语言(IL),然后由NGWS生成最后的可执行的二进制代码。这些二进制代码保存在缓存中,直到原代码改变为止。由于这个特点,所以无论使用的语言是Visual Basic,C#,Jscript,还是Perl,只要是NGWS支持的语言,所有中间代码都是相似的。这样完全可以实现多种语言编写的程序之间的相互调用,为程序设计员提供了一个十分方便快捷的设计环境。图2-2 NGWS在系统中的内部位置2.3.2 ASP .NET中的新特性(1) Web窗体 这是ASP.NET新的编程模块。Web窗体结合了ASP的优势与Visual Basic易于开发的特性。将控件拖放到一个页面上,然后就可以编写代码来提供互动性和调用业务对象等。(2) 服务器控件 这是Web窗体编程模型中的主要组件,ASP.NET服务器控件影射HTML中的一些相应元素,提供了强有力的服务器端编程能力。服务器控件在服务器端运行,既可以为较高级的浏览器输出量身定做的HTML,也可以支持HTML3.2的浏览器输出HTML。(3) Web服务 这是ASP.NET的关键部分,它允许程序开发者通过编程是服务通过Internet或局域网共享给其他程序开发者。Web服务是基于刚刚出现的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标准,因此可以相对简单的跨越不同的平台进行操作。(4) 改进的配置 ASP.NET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存储Web应用程序信息。它存储在便于人机阅读的配置文件中,而不是用IIS存放在难以访问的数据库里。(5) 缓存 ASP.NET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新缓存引擎,程序开发者通过减少从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处理加载的次数来改善应用程序性能。(6) 改进的状态管理 ASP.NET支持Web服务器的分发会话状态,将状态保留在SQL Server数据库中,不必使用Cookie即可以提供状态管理。(7) 安全性 对现在的Web应用程序而言,这是一个极端重要的功能。ASP.NET极大的提高了安全性,包括改进的和全新的身份验证方法、代码访问安全性和基于角色的授权方式。(8) 提高的可靠性 ASP.NET包含一些新的特性,目的在于提高Web应用程序的可靠性,包括预先重启应用程序和自动处理循环以解决死锁情况和内存泄露8。2.4 ADO.NET数据访问技术ADO.NET提供对Microsoft SQL Server、OLEDB和XML公开的数据源的一致性访问,数据共享用户应用程序可以使用ADO.NET来连接到这些数据源,并检索、操作和更新数据910。ADO.NET有两个核心组件10:DataSet和.NET Framework数据提供程序,后者是一组包括Connection、Command、DataReader和DataAdapter 4个对象在内的组件,其组件结构如下图2-3所示。DataSet对象是ADO.NET的断开式结构的核心组件11,实现独立于任何数据源的数据访问。Connection对象提供与数据源的连接,是操作数据库的基础,表示应用程序和数据源之间的惟一会话。Command对象能够访问用于返回数据、修改数据、运行存储过程以及发送或检索参数信息的数据库命令,实现对数据源的操作,如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等。DataReader对象从数据源中读取只进并且只读的数据流。DataAdapter对象是DataSet对象和数据源之间关联的桥梁,用数据源填充DataSet并解析更新。设计ADO.NET组件的目的是为了从“数据操作”中分解出“数据访问”1213。图2-3 ADO.NET的组件结构图示2.4 本章小结本章简单介绍了ASP.NET技术(包括ASP.NET 2.0的一些新特性)、C#语言和ACCESS数据库。ASP.NET技术是网站开发中比较流行的,它可提高开发效率、简化维护和管理工作。.NET Framework是用于.NET平台的编程模型,其关键组件是公共语言运行库(CLR,Common Language Runtime)和.NET Framework类库。C#语言具有简洁的语法、精心的面向对象设计、与Web的紧密结合完整的安全性与错误处理、版本处理技术、灵活性与兼容性,是很好的web开发语言。ACCESS数据库使用简单方便,虽然不如SQL Server数据库强大,但是对于这种新闻发布网站已经足够了。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确定问题是否值得去解决。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不能靠主观猜想而只能够靠客观分析,分析几种主要可能解法的利弊,从而判断原定的系统规模和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系统完成后所能带来的效益是否大到值得投资开发这个系统的程度。因此,可行性研究实质上是要进行一次大大压缩简化了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也就是在较高层次上以较抽象的方式进行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14。3.1.1 技术可行性.NET平台拥有.NET Framework编程模型,具有公共语言运行库(CLR,Common Language Runtime)和.NET Framework类库(包括ADO.NET、ASP.NET和Windows窗体),它提供了托管执行环境、简化的开发和部署以及与各种编程语言的集成,是支持生成和运行下一代应用程序和XML Web services的内部Windows组件。本网站是基于.NET和C#开发的Windows应用程序,使用的是IIS服务器。后台代码是运行在服务器端的被隐藏的,这样的程序相对于完全开放代码的程序更具安全性15。3.1.2 经济可行性经济可行性主要分析这个系统的经济效益能否超过他的开发成本。这个系统应用于新闻的发布和管理。如果应用于学术或文化的传播就不能像网上商店一样带来巨额的直接的经济收入,但是好的网站带来的文化价值远远超过了他的开发经费;如果系统应用于商业,那么有吸引力的风格、内容就能够创造高的点击率,可以通过广告专区来增收。简洁方便的操作和人性化的动态管理方式可以减少运营中的人力和物力的开支,能够显著的节约后期维护的费用。本系统作为一个毕业设计,开发成本极低。所以,本系统在经济上是可行的16。3.1.3 操作可行性操作可行性主要分析系统的操作方式在这个用户组织内是否行得通。本系统基于B/S模式开发,只要具有基本的Internet操作即可对该系统进行操作,所以在操作上是可行的。3.2 系统功能需求该系统的用户为校园网站,需要经常发布一些新闻,如何能有效地管理和发布新闻呢?最初用户的需求为:“该新闻系统具有一般新闻系统的功能,同时具有新闻审核和不同管理员不同管理权限的功能”。通过对其它一些新闻系统的调查发现,一般新闻系统功能如下:(1) 前台按分类显示新闻;(2) 搜索新闻;(3) 后台管理:添加、删除和修改新闻;添加、删除和修改用户;添加、删除和修改新闻分类;添加新闻(添加成功后的新闻根据管理员权限分为可发布新闻和待审核新闻)。添加后的新闻分为两种:直接发布的新闻和待审核的新闻,待审核的新闻通过管理员或审核员审核后才可以发布到网站上,管理员有超级权限,需要有个管理权限的功能,在系统中应该有个超级管理员,具有所有权限,能够对系统进行全面管理,注册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一些信息。根据校园网站新闻发布管理的实际需求,在首页中能显示最热门新闻、头条新闻和最近发布的几条新闻等,同时在后台发布新闻时可以添加图片,也可以添加HTML语法,在前台能自动根据所显示的图片和HTML语法来显示新闻。在后台管理中,因为有权限的管理员才能登录管理后台,所以需要有个登录验证模块,而且需要根据用户权限的不同显示不同的管理目录,在管理新闻和用户时,当数据少时管理起来还比较方便,如果一多则想找到某条新闻或某个用户就很难,所以需要有个查找(新闻标题、用户)模块用于查找新闻或用户。根据以上需求分析,该系统要实现的主要功能为:前台显示新闻部分:(1) 用户登录区;(2) 显示最热门的前几条新闻;(3) 显示推荐的前几条新闻;(4) 显示最新的前几条新闻;(5) 搜索新闻功能;(6) 显示所有新闻分类(即部门);(7) 按分类/部门显示其下的所有新闻;(8) 新闻详细信息浏览阅读;(9) 新闻图片以滚动形式在首页显示且只显示前几条;(10) 网站友情链接(可在管理中添加设置);(11) 网站公告可显示没有通过审核的新闻的相关通知或其它网站特别。管理部分:(1) 登录验证;(2) 根据权限显示相应的管理目录;(3) 添加、修改和删除新闻;(4) 管理发布新闻;(5) 管理审核新闻;(6) 分类管理;(7) 用户管理;(8) 网站风格设置、系统设置等。3.3 系统的性能需求该系统在性能上应达到如下需求:(1) 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完全控件式的页面布局,使得新闻的录入工作更简便,许多选项包括新闻分类、来源部门等只需要点击鼠标就可以完成;另外,跟踪出现的提示信息也让用户随时清楚自己的操作情况。对常见网站的新闻管理的各个方面:新闻录入、浏览、删除、修改、搜索等方面都大体实现,实现了网站对即时新闻的管理要求;(2) 即时可见:对新闻的处理(包括录入、修改、删除)将立即在主页的对应栏目显示出来,达到“即时发布、即时见效”的功能;(3) 系统运行应该快速、稳定、高效和可靠;(4) 在结构上应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便于将来的功能扩展和维护。3.4 系统运行的环境需求(1) 硬件环境要求客户机硬件要求:具有AMD处理器以上且满足以下要求的计算机:最低512MB内存,最小80GB硬盘。服务器硬件要求:具有AMD处理器以上且满足以下要求的计算机:最低512MB内存,最小80GB硬盘。(2) 软件环境要求客户端操作系统:Windows 98/NT/2000/XP或更高版本。浏览器:IE 5.0以上或Netscape同等版本以上。服务器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Server或者Windows 2003 Server。Web服务器:MS IIS。应用服务器:IIS、COM+等企业级应用服务器。数据库:ACCESS。3.5 系统的数据需求3.5.1 注册用户与新闻信息及新闻分类之间的联系图3-1新闻管理E-R图图3-1为注册用户与新闻信息和新闻分类三个数据表之间的联系,新闻添加员可以申请发表新闻,新闻审核员可以发表和审核新闻,新闻管理员除了以上两种功能以外还可以管理新闻信息和新闻分类。以上三种用户的操作都会对相应的数据表进行修改。3.5.2 管理员与各数据表之间的联系图3-2 系统管理局部E-R图管理员用户除了可以对新闻信息进行一系列的操作,还可以对页面风格、友情链接、新闻系统进行不同的操作以达到管理整个新闻网站的目的。3.6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对系统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判断开发此系统是否可行。结论是系统的开发是完全可行的。本章开始进入系统的实际开发阶段,其实这一章是前期的一个总结性报告,从最初的可行性分析到需求分析都分别做了总结。需求分析涉及到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运行环境需求以及数据需求。第4章 新闻系统的总体设计4.1 系统的方框层次图图4-1 新闻系统方框层次图打开该系统网站,普通浏览者能浏览、阅读和搜索新闻,能进行注册,注册后为新闻输入员,登录进入新闻后台管理区,只有添加新闻的权限;如登录时为新闻审核员,其不但有添加新闻的权限,还有审核和管理新闻的权限;如为系统管理员,其有新闻后台管理区内的所有权限,除具有新闻审核员所拥有的权限外,还有添加和管理新闻分类、添加和管理用户、系统、风格和友情链接设置。在添加新闻时,除常规的添加新闻标题、新闻内容、新闻作者和新闻简介外,还可选择是否为首页新闻、是否为推荐新闻和是否在首页滚动图片(有上传的图片)等,对新闻内容的字体、字号和字体颜色可以调整,类似Word的一些简单的编辑功能,还可设置超链接和插入表格等。如添加新闻者为新闻输入员,其所添加的新闻需要系统管理员或审核员经审核后才能发布到网上;如是管理员或者审核员添加新闻的话,不需要再经谁审核,直接可以发布到网上。管理新闻功能包括对任一条新闻内容可作相应修改,也可删除任何一条不再需要保留的新闻。管理新闻分类包括对新闻分类名称作修改,也可将任一分类名删除,删除后其分类下的所有新闻也将被删除。添加用户时,用户等级可为管理员、审核员或者输入员三者之一,管理用户包括修改用户名、密码和用户等级,也可将用户删除。系统设置包括设置网站标题、网站地址、首页图片、网站公告(可用来显示当前有哪些新闻输入员所添加的新闻没有通过审核,具体的原因理由等)、网站链接(此文本内容可更改)和底部信息(可放置一些与站点相关的文本内容等),对系统设置里面的内容,随时可做相应的修改,这权限只有系统管理员才拥有。风格设置指从系统八种风格里任选一种作为当前网站的默认风格。友情链接主要是以图片的形式链接到其它网站,作用与系统设置里面的网站链接功能一样。4.2 系统用例图 图4-2 普通用户 图4-3 新闻添加员普通用户只能够浏览网站上的各类新闻,不能够对网站进行任何的操作。只有注册后方可进行新闻的发表。新闻添加员的权限很少,只能够申请发表新闻,等待审核员或管理员的审核后方可在网站上公开发表,这样保证了新闻信息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如想直接发表则需要申请获得新的权限。 图4-4 新闻审核员 图4-5新闻管理员新闻审核员比新闻添加员的权限要相对更大一些,可以不经过审核而直接发布新闻,同时还能够审核新闻添加员等待发表的新闻。这就对高权限的用户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这样才能保证新闻信息的积极健康性。新闻管理员是权限最高的用户,除了具有以上各用户的所有权限外还可以对这些用户进行管理(添加、修改、删除)。4.3 用户数据流图图4-6 用户数据流图管理员发出事务请求,系统接受事务后对数据表进行了更新操作,将更新后的信息存入数据库中;普通用户要浏览新闻信息是发出浏览新闻的事务请求,处理程序将查询到的新闻信息返回并生成报表,打印报表后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查看新闻信息。图4-6是系统数据流走向的直观体现,通过此图可以很明确用户操作数据库时,数据在后台的具体流向。可以进一步的加强对此系统的认识,配合用例图和其他的需求分析可以为详细设计提供清晰的思路。4.4 用户登录算法流程图图4-7 登录算法流程图登录算法流程图是对用户登录系统时后台处理的最直观的描述。通过图4-7可以看到当用户试图登录系统时,如果没有注册过只需注册后便可以登录,如果已经注册则直接登录;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会先对用户名进行验证,如有错误系统会提示用户名错误;如果用户名正确继续对密码进行验证,如果密码错误则提示密码错误;如果都正确那么登录成功。4.5 数据库设计该系统使用Access作为应用程序的数据库,建立了有6张数据表:Lb_Admin表用于存储帐户的信息,Lb_Class表用于存储新闻分类信息,Lb_Links表用于存储友情链接信息,Lb_News表用于存储新闻内容,Lb_Setup表用于存储系统设置信息,Lb_Skins表用于存储页面风格。六个表中只有Lb_News表与Lb_Class表相关联,其他的表均是独立的。Lb_Class的主键(C_Id)是Lb_News的外键,n_id为Lb_News表的主键。4.5.1 新闻信息(Lb_News)表表4-1 新闻信息表字段名称数据类型是否主键是否为空说明n_id数字是否新闻自动编号n_cid数字否否新闻分类编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