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指导语文.doc_第1页
考前指导语文.doc_第2页
考前指导语文.doc_第3页
考前指导语文.doc_第4页
考前指导语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临场发挥技巧一、现代文阅读(单选题) 一般第一题问概念、定义,看选项是否全面、是否篡改、范围是否扩大缩小、程度是否变大变小等。 一般第二题问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因果、条件、先后、包含、交叉、对立、矛盾、层次高低等。 一般第三题问是否符合原意,4个选项可能是4句完全不同的判断句。理解选项句意后,到文中找根据,找到相关信息段,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比较、推敲。要注意:有时语言表述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以上题均需到文中找相关信息段、信息句,看准是问“不正确”还是“正确”,是“不符合”还是“符合”,不管怎么问,排除法最有效。二、文言文阅读(单选题) 第一题问字词,以实词为多,把词义放到句中,把句子放到文中,试着翻译一下,看是否通顺合理。多数问“不正确”的,最荒诞最不合理最顺不下去的就是答案。 第二题问人物性格,给5、6句话,分成四组,每组三句话。一定看好问的是什么,“谁的什么特点”,比如,问的是“张三”还是“李四”、表现“才”还是表现“德”,可先用排除法,排除一两项,再到文中正面去对照。有时可能有4句符合,不去管它,选三句话都符合的一组即可。 第三题问对文中内容的理解、概括、分析等,既要找相关信息段,又要联系全文。谁、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什么态度等。读懂文言文有难度,但一定要硬着头皮读下去,边读边画,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上,这样你读完就清楚自己读懂了多少,读懂60%你就可以答的挺好,因为不懂的地方不一定有题,也不一定影响到答题。四、文言文翻译 逐字对译,能直译不要意译。还原到文中。人名、官名、地名照写不译;有些语气词等不必译出;省略的成分(如主语、宾语,特别是介宾的宾语、介词)要补上;语序不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要调整(如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有些词语意义古今有了变化,需要换成现代语汇(如,走是跑,去是离开,好是美,妻子是妻子和儿女,卑鄙是地位低下见识浅薄等);最后,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也就是所谓“意译”。前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慎重使用,因为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能“直译”绝不“意译”。以上就是文言文翻译的“六字经”,留、删、补、调、换、贯。 此外,文言文中修辞格运用的相当普遍,有些如果按字面翻译, 往往会造成误解。如:“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这就是一种委婉说法。明明大兵压境,杀气腾腾,却故意说得十分轻松自在。会猎就是打仗、发生战争。对这类句子的翻译,则要意译。 五、古代诗歌阅读 首先看题目、作者、注释,然后读诗,整体把握,是写诗人自己还是写别人,是中第升官后写的还是落第贬谪后写的,是写景为主还是记事为主,景是乐景还是哀景,情是乐情还是哀情,(注意有时乐景写哀情,有时哀景写乐情)。整体把握之后,先找意象,就是写了什么景和物,再悟意境,就是这些景物能表现什么样的情感。接下来就要看题是怎么问的,是问全诗还是问局部某一联或一句或一词或一字,是问思想内容还是问艺术(表现)手法,还是结合在一起问。一般的表述方式是 “这首诗采用(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常说的表达方式指的是: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 常说的表现方法指的是: 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照、想象、联想、照应、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等。注意:修辞手法也属于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寓着作者情感的物象,如人、物、景等。 意境指的是由寄托作者思想感情的许多意象,艺术地组合到一起,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情境。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常见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迷恋、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通常指的“作用” :意境优美、意境深远、言近旨远、深化意境、升华主旨、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常见的内容: 离情别绪、怀古伤今、思乡怀远、个人情志与山水田园、咏史咏物与讽喻抒怀、春恨秋悲与人生际遇、出世的山林之趣与入世的庙堂之志 常见的创作风格: 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 古诗常见类别有:送别诗、思乡怀人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各有特点,答题也各有侧重,不能一一细述。六、名篇名句默写 注意书写,错一个字也不行。原则上是常见、艺术性高、思想性强的,但从高考实践看,也没准!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也叫大阅读。 你从中选作一类。建议选实用类,主要是散文、人物传记、新闻类等,较好驾驭。而文学类主要是小说,靠形象说话,小孩子难以驾驭,如果把主旨弄拧,那就惨了。就好像政治,把体现的哲学原理弄错,往下再怎么分析都拧巴。 不管写猫写狗,写花写草,总是在讲人生和社会道理。搞清每一段的段意,注意每段的首尾句。注意议论句和抒情句。问单个词往一句话上靠,问一句话往段意上靠。段意是答案,判断句是答案。总结句是答案,转折句是答案,例子不是答案。答案靠中心。大阅读考概括分析能力是重头戏,书上原话要慎用,尽量变成自己的话,有概括、分析和观点。看分下答案。答题分角度,一般有内容和形式(结构)两大方面。比如,经常出开头结尾作用的题,内容需结合文章,结构有些固定的常用的话。文章开头的结构作用: 统领全文 提纲挈领 引出下文 引出线索 开篇点题 设置悬念 吸引读者 交代环境 渲染气氛 奠定感情基调 交代写作动机(缘由) 引出(论述、描写)对象 开门见山 点明主旨 做铺垫 埋伏笔 为下文张本文章结尾的结构作用: 点明主旨 卒章显志 深化或升华主题 呼应开头 发人深思 耐人寻味 意味深长 总结全文 照应上文 言有尽而意无穷 全篇结构作用: 线索与脉络 层次和段落 过渡与照应 开头与结尾 开篇点题 层次井然 倒叙插叙 过渡自然 前后照应 设置悬念 主次分明 详略得当 首尾呼应 总分 并列 递进 主次 大阅读的语言表达题,答题要有条理,心中有序号,但不要写出来。八、语言文字运用 此题较杂。字词成语题:最常见的是错误,生僻的是提醒。病句题:注意病句类型。单句看主谓宾,复句看关联词。注意七种词:否定词,关联词,介词,并列词组,数量词,两面词,代词。标点符号题:引号看句号的位置。括号看词的位置。问号看几问(选择问是一个问句)。书名号看有无。冒号看引领(管到头)。语用连贯题:先看选项找不可分的,即把所给的5、6句话分成两三“堆”,再看题干找逻辑。注意时空逻缉。补写:联系前后文。仿写:看清要求,句式相同,内容相关。九、写作高考常见作文题目类型:命题作文(2010年全国18套试卷,命题作文7个,其中材料加命题方式的题目有5个),规定题目,一般不会有审题难度。话题作文(2010年1个),只要在话题范围之内,都不算跑题。话题作文又有带材料和不带材料的区别。材料作文(2010年9个,黑龙江是),给一则或几则材料,材料之间应有共同的主题,在共同的主题下,自主选择一个角度。注意:材料作文必须点引材料你的作文因何而来,引向你要论述的角度或观点;而话题作文的材料可以不提。漫画作文题(2010年1个),漫画也是一种材料。下面按文章(议论文)结构逐一解说。(以材料作文题为例)标题。好的标题要美,或活泼俏丽,或端庄严正,或含蓄蕴藉,做不到美也要做到实点明中心。字数不要多。别像有些电视剧的名字,根本不像名字。题记。不提倡。若要用,一定要简洁明了,含蓄蕴藉,哲理深刻,点明观点。否则,不如把这几句话糅到文章中。第一段。点题。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材料的主旨,表明你要论述的角度,你的观点。例如,可以找两个类似的例子,加上材料的例子,组成一个排比,表明一个普遍的真理。换句话说,在第一段你要告诉阅卷老师,你读懂材料了,你立意准确,你没跑题。不要东拉西扯,要尽快入题。切忌照抄材料,特别是开篇就抄,你死定了!(约204=80字)第二段。承题。具体分析、阐述这个真理(观点),引到社会生活中,为下文论证做准备。(约206=120字) 第三段。例证1。正面论述。边叙边议。例子“典型化”。例子一定能够支撑你的观点。必须贴切,必须有普遍意义。其次,是怎样使用素材。千万不要“讲故事”,例子要“议论化”。例子是为议论的中心服务的。把例子变成一两句话,把一个故事变成一个带有修饰语的主谓宾。例如,绝不能学习沽名钓誉的西楚霸王,要学习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或者绝不学习“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的项羽,学习“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的越王勾践。例子“名人化”。“有一个大学生”“我家邻居小明”之类不行。例子“热点化”。最好是社会热点事件。(约2010=200字)第四段。例证2。反面论述。(或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例子“层次化”(或“角度化”)。如果是并列结构,例子要有所不同,不能举完黄继光,再举邱少云,举雷锋也比邱少云强,一个战争年代,一个和平年代。建议用正反对比论证,有说服力,好操作。总之,举例子要有独到的理解和恰当的处理。(约2010=200字)第五段。联系现实,总括观点。此处要全面完整地阐述你的观点。语言要美,最好能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要用议论句,抒情句。要充分表现你的文采。老师看到这里要打分了。(约206=120字)第六段。点材料,呼应开头。收束全文。或意味深长,或倡议呼吁等。(约204=80字)这是一个理想状态的模板,不是“死板”。学我者活,似我者死。之所以要建这样一个模板,主要是保证文章结构的完整,层次的清晰,这是一个造型优美的橄榄型。如果不是正反对比式,是并列式或递进式,最好是三个例子。每个例子140字左右。并列式一定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方面)来写。递进式一定逐层深入,形如剥笋。而正反对比式是说“这样如何好,不这样如何不好”。不要愁没有材料,从小学到高中你学了多少课文,那都是你的作文素材,关键是你能否找到最贴切的,你如何处理和使用。同一个材料,可以证明不同的观点,就看你采用它的哪一点。自己的例子当然可以用,但不可叙述生活历程,老师要看的是你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悟。也不能泛泛谈感受没有一个像样的例子。段落层次要清楚,少了一锅粥,多了太松散,六七段正好。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最好不要涉及世界政治经济,因为涉及到种族、民族、宗教等太复杂,联合国都管不了。也不要涉及中国的敏感问题,不要发牢骚,更不能反党反政府。文章基调一定要昂扬向上,体现出年轻人的朝气,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成语名言的使用会使文章添彩。如果你在考场上,看到作文材料后,灵感闪现,迅速构思出一个精巧而发人深省的故事(或寓言),且故事的主旨(寓意)与作文材料的主旨贴切或吻合,那我恭喜你!因为阅卷老师在暑热中看了太多大同小异的议论文,渴望看到一篇情节新颖、人物形象鲜明、结构精巧的记叙文来解暑,并振奋一下倦怠的心情,所以决不会吝啬分数。不过,如果他发现这个故事似曾相识,甚至有其他老师证明与读者格言意林上的某个故事类似,那你惨了!二十多分!如果你平时写记叙类文章的水平与初中比并没有长足的进步,我建议你慎重选择记叙文。其实高中作文少有规范的议论文,基本应算作议论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如果你刻画描写能力突出,在此类文体中也可大有作为,如,“挂着酒壶,背着行囊,奔波于中原大地上的李白”这样的语言用在例证中是多么凝练和形象啊!如果你的语文老师表扬过你的语言优美(注意:是你的高中语文老师,初中及以下不算数,谁在幼儿园没得过小红花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