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卡利亚关于死刑的法律思想_第1页
贝卡利亚关于死刑的法律思想_第2页
贝卡利亚关于死刑的法律思想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定的库贝卡利亚的死刑法律思想摘要:死刑是剥夺罪犯生命的最严厉的刑罚,也是最古老的刑罚之一。自死刑产生以来的几千年间,它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为“治国的法宝”。没有人怀疑它存在的合理性。“现代刑法之父”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第一个尖锐地批判了死刑的残酷性,引发了关于死刑存废的争论。本文着重探讨贝卡利亚废除死刑的积极思想,以期对死刑制度进行理性反思。关键词:自然权利,社会契约,死刑,刑罚17、18世纪,一些启蒙思想家从理性主义、科学和人文主义出发,提出了民主、自由、平等和自然人权等口号。他们提倡以人性为基础的自然法,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反对中世纪的黑暗刑罚制度。随着古典自然法学派启蒙思想的深化,社会契约论和自然人权论的兴起,人们开始质疑存在了几千年的死刑制度的合理性。贝卡利亚是第一个提议废除死刑的中世纪残酷的惩罚制度。其理论基础是英国的洛克自然权利理论和法国的卢梭自然人权理论。洛克指出:“既然一个人没有能力创造自己的生活,他就不能通过契约或同意把自己交给任何人去做奴隶,也不能把自己置于他人的绝对和任意的权力之下,让他结束自己的生命。没有人能给别人比自己更大的权力,任何不能剥夺自己生命的人也不能给别人控制自己生命的权力。”卢梭把生命视为人类的天赋“自然人权”。洛克和卢梭推崇生命权,但他们并不反对人权理论和死刑制度。相反,他们认为公民的生命权仍可能被国家以公共利益为借口合法剥夺。洛克和卢梭都没有从自然权利和自然人权的理论中主张废除死刑。在同样的理论基础上,贝卡利亚从刑罚权的出现和死刑本身的弊端出发,论证了死刑制度的不公正和不必要,并提出了废除死刑的设想。首先,贝卡利亚关于废除死刑的主要观点:死刑制度是对惩罚权力的滥用。根据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社会契约”理论,贝卡利亚认为在自然状态下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将来,通过相互缔结的社会契约,一些权利将被授予国家。国家有权惩罚那些违反合同、侵犯他人权利和危害社会国家的人。处罚权源于人们为了维护社会的共同生活而缔结的社会契约。“人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权利来杀害自己的同类?当然,这不是那种创造君主权力和法律的权利。君主权力和法律只是少量私人自由的总和。他们代表了个人利益的结合的普遍意志。然而,谁愿意给别人权力来接管他的生死呢?”国家无权处决公民。公民没有把他们神圣的生命权转移到国家。“死刑不是一项权利”。国家以“合法方式”处决公民是对国家权力的滥用。死刑制度的存在违反了“社会契约论”。死刑制度的四个缺点决定了死刑是不必要的。贝卡利亚认为,死刑是国家滥用惩罚权力的极端反映。此外,死刑制度由于其自身的缺陷,无法在遏制犯罪方面发挥作用。“滥用死刑从来没有把人从邪恶变成善良。在一个组织良好的社会里,死刑真的有益和公平吗?”有时过度使用死刑会导致“罪犯面临的邪恶后果越大,他们就越敢于逃避惩罚”为了摆脱一种罪行的惩罚,人们会犯更多的罪行。”贝卡利亚讨论了nec(1)死刑不是威慑罪犯的最有效手段。贝卡利亚对古代的报应刑持否定态度。他认为,“惩罚的目的既不是摧毁和折磨一个感知者,也不是消除已经犯下的罪行。惩罚的目的只是防止罪犯再次侵犯公民,并说服其他人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贝卡利亚认为,死刑从未有效预防犯罪。虽然死刑的现场非常残酷,但人们对死刑的恐惧很快就会消失,因为死刑执行的时间很短。“对人类心灵有更大影响的不是惩罚的强度,而是惩罚的连续性。因为最容易和最持久地触动我们感情的,与其说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运动,不如说是小而重复的印象。”因此,贝卡利亚强烈主张用终身苦役代替死刑。“让罪犯用自己的劳动来补偿他所侵犯的社会。失去生命自由的警告是长期而痛苦的。这是制止犯罪的最有力的手段。与人们总是混淆的死亡概念相比,它更强大。”终身苦役足以达到适用死刑的预期目的,甚至比死刑更好。死刑不仅残忍,而且无益。(2)死刑制度造成了“法律禁止杀人”与“国家依法杀人”的矛盾,死刑败坏了社会道德。既然国家法律规定杀人是一种严重的罪行,人们也应该以身作则,避免杀人。然而,国家禁止公民杀人,但它“合法地”杀死自己。体现公众意志的法律憎恶并惩罚杀人犯,但却安排了一个公开的杀人犯。杀人并不难,只要有正当的理由,杀人是允许的,这是公开执行死刑教给人们的概念。这个国家想禁止杀戮,但却树立了一个合法杀戮的坏榜样。当政府想要通过公开执行死刑来建立自己的权威时,它的怯懦就表现出来了。“这些法律只是暴力的借口。艰苦、残酷和暴力的司法程序只是一项条约的语言,目的是将我们牺牲给一个贪得无厌的暴政偶像。”(3)死刑会引起人们对受害者的同情。国家已经公开执行了死刑,希望通过血腥的执行场所唤起人们对法律的恐惧,而不是违法。然而,由于国家的力量与刑场上的犯人之间的反差,以及人们对犯罪事实的缺乏了解,与犯罪行为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相反,它引起人们对罪犯的同情。“在大多数人眼里,死刑已经成为一种表现,有些人对此有一种愤愤不平的怜悯之情。这两种感觉主宰了观众的思想,而不是法律希望引起的健康恐惧。当同情心开始超越人们心中的其他情感时,立法者似乎必须限制惩罚的力度。”当时,死刑的存在对社会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4)一旦死刑被误判,造成的错误就无法挽回。贝卡利亚只是提出了这个问题,没有详细说明。贝卡利亚认为人类历史上有无数的错误。死刑中的错误无法补救,人们也无法从死亡中复活。因为死刑是不可逆转的,一旦被误判,好人就会被误杀。只要保留死刑,误判就不可避免。案件本身的复杂性、证据的丢失、法官的职业素质和心理倾向、以及舆论的压力都会使判决误入歧途。德国法学家拉特布鲁赫(Lat bruch)认为,“死刑是不必要的,也是危险的,因为司法杀害无辜是不可避免的危险。人们应该讨厌死刑的想法。”第二,适用死刑的例外:贝卡利亚不是一个完全废除死刑的国家。在两种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依法适用死刑。“在一个人被剥夺自由之后,仍然存在着某种联系和某种影响国家安全的力量,或者他的存在可能在既定的政府体系中造成危险的动荡。此外,当一个国家恢复自由时,当一个国家的自由消失或陷入无政府状态时,混乱取代了法律,因此有必要处决一些公民。处决他是防止他人犯罪的根本和唯一手段。”回顾死刑制度的发展历史,我们不得不承认源于血仇的死刑制度不是高度发达的人类的产物。相反,死刑作为原始人类社会遗留下来的遗物,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逐渐衰落。针对中世纪黑暗野蛮的刑罚制度,贝卡利亚积极倡导废除死刑。他的观点一经传播,就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后世认为贝卡利亚是死刑存废之争的始作俑者。现代西方国家刑罚的人道主义倾向盛行。许多国家已经在事实上或法律上废除了死刑制度。然而,由于传统的法律观念,“法律是惩罚人民的工具”当前刑法学界对死刑的影响仍停留在对死刑的限制和扩大的争论上,尚未到是否废除死刑的地步。是否废除死刑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受到该国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制约。世界各国不可能同时进行废除死刑的法律改革。陈兴良博士指出,死刑的存在或废除取决于两个因素:“首先,废除死刑的物质基础。在一个物质文明和社会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社会,犯罪造成的危害与人们能够创造的物质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们更加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因此废除死刑的物质条件更加充分。二是废除死刑的精神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简单的报应观念逐渐失去了市场。人们更加理性地看待犯罪。从轻处罚足以制止非法犯罪。因此,废除死刑的精神条件更加充分。事实表明,如果不满足这两个条件,即使废除死刑,也将恢复死刑。”总之,贝卡利亚提出的“死刑存废之争”仍将是刑法学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