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藏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浅谈.docx_第1页
木里藏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浅谈.docx_第2页
木里藏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浅谈.docx_第3页
木里藏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浅谈.docx_第4页
木里藏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浅谈.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1 年 9 月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Sep . 2001木里藏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浅谈陆文熙(西昌师专政史系 ,四川 西昌 615022)摘要 :木里藏族服饰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是木里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抓住西部开发机遇 ,根据木里藏族服饰文化特征 ,挖掘其文化内涵设计开发参观观赏型 、了解领略型 、参与体验型 、旅游纪念品 等旅游产品 ,壮大旅游经济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 :木里 ;藏族服饰 ;文化内涵 ;旅游资源中图分类号 : K892. 23 ; F592. 3“2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 3926 (2001) 09 0044 05服饰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质资料 ,由于它在人类历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实用价值和日益增长的欣 赏价值 ,它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活必须品 ,又是各 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做为思维美的外化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和升华 ,形成各族独具特色的 服饰文化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所辖的木里藏族自治县 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 ,是我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 县之一 。县境东邻冕宁 、九龙二县 ,北接康定 、雅江 、 理塘 ,西连稻城 ,西南与云南的中甸 、丽江 、宁蒗各县 犬牙交错 ,东南与盐源毗邻 ,面积 13246 平方公里 。在这里聚居藏族人口达 3 . 7 万余人 。横断山脉的典 型地貌和气候 、广袤深邃的草原 、茫茫的原始林海 、 珍稀动物植物 、美丽的高山湖泊 、神秘的宗教氛围 、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构成木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 源 。藏族服饰文化是木里民俗旅游资源重要组成部 分 。在地理环境 、历史 、政治 、宗教等方面合力作用 下 ,木里藏民把生产生活中发现的美 、创造的美 、向 往的美倾注于服饰创作之中 。按照本地区本民族特 有的方式装饰自己 ,美化自己 ,在各种集会和社会交 往中展示自己 ,为自己生活的形象化创造了广阔的 空间 ,并以此克服山区交通不便所造成的单调与寂寞 ,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 。这就形成独具地方民 族特色的木里藏族服饰文化 。抓住西部开发的难得机遇 ,利用其个性特征 ,挖掘其丰富的内涵 ,设计一些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资源配套开发 ,势必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一 、木里藏族服饰的主要特征1 . 避寒保暖 、一衣多用 、追求功能 。木里地处青 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结合部 ,是横断山脉在四川境内最典型的地带 ,地质构造切割明显 ,气候复杂多变 。因此木里藏族的许多服饰是按照避寒保暖 、一衣多 用的客观要求来设计制作的 。如藏袍 , 藏语称“曲 巴”,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袍服宽肥袖子长大 。袍长过 身高 ,着藏袍时先将袍领提起顶于头上 ,左襟斜腰叠 于右襟面上 ,双手提腰两边将袍提到习惯高度 ,后腰收几条有序的皱褶 。用宽边毛织红腰带束紧 ,再将 袍领放下 ,提起部分则自然下垂悬于腰际形成一个 宽大的囊袋 ,可以当行李袋随身携带物品甚至背负婴孩 。藏民着袍习惯穿左袖袒露右臂右袖下垂 ,天 气暧和或劳动需要时还可以将双袖退出束扎在前腰 际 。晚上把宽大的藏袍拉伸就“日当衣服夜当被”, 早晚冷中午热 ,四季变化皆可适用 。又如藏族的帽 子有博士呢帽 ,狗皮帽 ,野猫皮帽等 。各种样式皆有 避雨遮荫 ,避寒保暖的功能 。尤其狐皮帽是用整块 火红色狐狸皮束于头上 ,脑后交叉下吊狐尾 ,两只狐 爪垂于耳前 。不仅能御寒保暖 ,雨淋不湿 ,更有过雪山时防止雪光烧灼眼睛的特殊功能 。 藏族的佩饰品在设计和佩戴方式上都同时考虑美观 、实用 、积蓄财富等多种功能 。如妇女的手镯原收稿日期 :2001 - 03 - 02作者简介 :陆文熙 ,女 ,西昌师专政史系副教授 。第 9 期陆文熙 木里藏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浅谈45是挤奶时防止牛奶顺手臂渗入衣袖的阻隔工具 ,多用木 、骨原料制成 。后来渐渐演化为妇女的佩饰品 , 质地也发展为金 、银 、玉等贵重材料 。藏族男女皆带 戒指 ,戒指的原型本是狩猎拉弓时的护指 ,渐渐演化 为金银玉石等材料制成的佩饰 。2 . 色彩艳丽是木里藏装的基调 。色彩是服饰美 的灵魂 。善于应用色彩是木里藏族服饰的显著特 点 。在色彩应用上 ,藏装尤为注重色块与整体的相 对映衬与和谐 。白 、黄 、红 、兰 、紫 、绿 、黑等颜色的配 合给人鲜明艳丽的美感 。他们把不同质地和不同颜色的面料排列组合制成衣胚 ,并把色差较大的布料 、 皮毛等镶接在衣领 、袖口 、摆边 、腰带和饰品上 ,增添 服饰的色彩美 。特别是藏族妇女的“邦典”,是由三 块横条纹花饰的面料拼成的长围裙 ,原本是护袍和 搓捻毛线时用的附属性衣物 ,后来逐渐演变为色彩缤纷的条纹衣饰 。护袍之外又对淡雅的素调袍服有 调节作用 ,显露出藏装既花哨又庄重的独特韵味 。 藏族服装尤其是女装在色调高雅及相互映衬方 面独见功夫 。如女子上身穿的右边开襟短衫 ,一般 选用印花绸 、红灯芯绒 、白布为面料 ,衣襟镶上金银丝布边增添色彩 。下身着裙长及地的白色百褶裙 , 衣裙相连处拴一根红色毛布带或绿色绸腰带 。整套 衣装红白相映 ,绿带低拂 ,金丝辉煌 ,银丝闪亮 ,更显 藏族妇女身材高挑娇艳婀娜 。还有一种女子外袍名 “夺显”,选用紫色或黑色 、青色布料做成衣胚 ,高高的衣领及袖口处镶上如红 、黑 、绿 、紫等颜色鲜艳的 绸边 ,下摆处镶一道约五寸宽的色布滚边 ,再用三寸 宽的红绸带铺底 ,把黄 、白 、黑 、绿 、兰等绸缎叠成三 角形图案镶接嵌压交错成彩带后 ,滚压贴缝在衣胚 后背至两袖肩膀处 ,如一条美丽的彩虹横挂在肩臂之间 。“夺显”的两肩至中袖处还接有一圈宽约四寸 的红色或蓝色绸料 ,上面有金线绣的图案或镶有十 字花藏呢 。这种衣袍穿在身上 ,腰间系上一根鲜红 的毛布腰带 ,整套服饰更显得色彩斑澜 、华贵靓丽 。 藏族的鞋也是花色的拼缀 。藏靴主要分为“支康宝”和“甲秧”两种 。“支康宝”是用牛皮制作的长 靴 ,靴底用皮线密密缝钉厚达寸余 ,靴帮用染色熟皮 为面料 ,用彩线绣上花边和花瓣 。黑氆氇靴腰与靴 面之间用红绿毛呢相接更显浓烈富丽 。这种鞋做工 考究一般在喜庆节日才穿用 。平时穿的多数是牛皮做底的“甲秧”靴 。靴帮用氆氇 、马鹿皮或麂皮缝制 。 后帮开五寸剪口 ,口边用染红的牛羊皮加固 。鞋后 跟和鞋尖缝上黑牛皮帮衬 ,靴面用黑牛皮拉条及金 丝锁边 。这种由红黑色牛羊皮 、金丝 、鹿皮 、氆氇配合制成的藏靴同样色彩鲜明富丽 。可见 ,木里藏装是十分注重色彩的服饰 ,且在色 彩纹样上注重递增排比规律 。设计制作时大胆运用 红与绿 、白与黑 、赤与兰 、黄与紫等反差明显的色彩 相配 ,并巧妙运用各色金丝银线衬佐 ,取得极为耀眼而又明快的艺术效果 。这种大反差的组合充满生命 的跳动 ,体现出处于大山深处藏胞对周围环境的热 爱和大方豪迈而又勇敢的性格 。3 、金银珠宝佩饰为藏装更添富丽堂皇 。木里藏 民喜欢佩戴各种饰品 。广泛应用金银珠宝装饰是木里藏装的一大艺术风格 。其饰品质地有真有假 ,价 格有贵有贱 ,佩带部位遍及发 、头 、颈 、胸 、腰 、臂 、腕 、 指及脚部 。如男子在长发编成若干小辫合成的大辫 辫端处套上象牙或牛骨圈子 ,称为“纳饶”。腰际右 侧挂一把吊刀 ,锋利的刀刃装在白银制成的刀鞘里 。刀鞘做工考究表面上雕有龙 、凤 、动物 、花草及其他 图案 。缀挂在腰际右侧增添几分潇洒 、英俊 ,更显出 藏族男子的威武雄壮 。有的男子腰间还束上一条缀 有三十朵银花 ,并用四根银链串联的银钱包 。肩上 挂着金制或银制的佛像盒 。女子的佩饰更为讲究 ,尤以发式和头饰最具特 点 。年轻妇女在自己长长的头发中加上一些红 、绿 色的丝线和头绳 , 编成粗粗的两条长辫盘在头顶 。 发辫上再插戴宝石 、珊瑚 、琉璃珠 、密蜡珠等珠宝制 成的“巴珠”。有的在发圈上嵌上 20 来个穿孔的银元 ,并配上四串彩色的小珠绕在额头上 ,真是珠环玉 翠楚楚动人 。木里的水洛 、东朗的妇女把头发编成 上百根小辫 ,再用线把这些发辫逐根联结成网状的 两块披于颈后 。两边各吊上一颗白银镶嵌的绿松石 珠子 ,两鬓的小发辫辫端各摇曳着一颗银制的耳环(藏语称“纳彩”) ,镶着金花或银花的项链配搭上长 短不等的各色珠串 。胸前再挂一个银光闪闪的佛像 盒 。红色的腰带上佩挂着银制的桃型圆盘 ,连接成 三角形坠子下吊的是一个个银串铃 。柔软的腕臂上 戴的是象牙或金银手镯 ,尖尖如荀的十指上戴着各式各样的戒指 。 色彩艳丽的衣服和珠宝首饰相衬更显出藏装典雅富贵的气派 。每当聚会之际 ,藏族妇女盛装打扮 , 衣衫亮丽多彩 ,珠宝琳琅满目 ,珊瑚红艳生辉 ,宝石 光芒四射 ,玛瑙剔透晶莹 ,金花银链重垂 ,密蜡巨珠轻摇 。结伴而行 , 环佩叮口当 ; 裙裾摆动 , 珠宝摇曳 。 特别是逢年过节或庙会之期 ,人们成群结队跳起欢 乐的锅庄 ,大家服饰相同 ,起脚甩臂 、点头扭腰 ,动作 整齐划一 。男子豪迈潇洒 ,女子温柔大方 。长袖曼4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22 卷舞 ,襟袍飘摇 ,藏靴起落 ,喜气洋洋 。而遍身的珠宝则更添藏装的富丽堂皇 。4 、藏族传统服饰体现出明显的宗教色彩 。藏族 群众把佛教看作心灵的寄托 ,藏传佛教文化渗透到 木里藏民生活的一切领域 ,服饰也不例外 。宗教意韵在百姓装和僧装中都很突出 。僧侣服饰按照佛经 中律经的要求设计制作 。如比丘衣有 13 种资具 : 上衣 、下衣 、重复衣 、裙 、副裙 、掩腋衣 、副掩腋衣 、拭 面巾 、护疮衣 、护疥疮衣 、剃发衣 、坐卧具 、雨衣 。其 面料颜色仅限于三种 : 青如蓝靛 、赤如红土 ,紫红如木槿树皮 。木里大寺等处僧人上穿坎肩下着紫红色 副裙 ,外披一件相当于身长两倍半的伽裟 , 袒裸右 臂 。接待客人彬彬有礼 ,讲经说法言辞清楚 ,潇洒而 谦恭 。这种佛教的“圆满服饰十三事”要求 ,不仅是 僧侣的着装规范 ,也是普通百姓特别是妇女装饰自己所追求的境界 。藏族群众不分男女 ,人人都爱佩戴“呷乌”和“松 的”“、学恰”等护身吉祥物 。“呷乌”是装有小佛像或 大寺高僧加持物的护身盒 ,初时是为借助佛力祛邪 消灾而随身携带 ,久之便不断美化为型态美观工艺精巧的金银饰品盒 。盒壳表面冷锻出各种宗教或动 物图案 。“松的”是庙会上喇嘛念经时祝祷过并打有 结的红布条 “, 学恰”是装有活佛头发 、鞋片 、布片 、香 料和一些奇花异草的布袋 。他们认为这些都是可祛 邪消灾保平安的佩饰品 。.二 、木里藏族服饰的文化内涵木里藏族服饰源于生活又是生活的提炼与升 华 ,积淀着本民族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承载着当 地藏民族的性格 、心理 、精神 、伦理道德 ,体现了地域 性 、民族性等个性特征 。服饰便成为木里藏民区别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 ,包含了丰富 的文化内涵 。这些文化内涵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反映了木里藏民居处的地理环境及产业结 构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必须依赖的物质基 础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经济发展的特点 。服饰文化是一定环境的产物 ,能动地反映 它所属民族居处的地理环境和经济从业 。藏装“一 衣多用”的特点透露出木里沟谷纷繁的地貌和立体 气候明显 、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气候特征 。气候多 变要求人们“早穿棉袄午穿纱”,但劳动环境和物质条件又不允许人们一天三换装 ,根据一衣多用的原 则设计制作衣装 ,正是藏民们认识自然适应环境的 经验积累 ,人类与木里山原自然环境和谐并存的产 物 ,表现出人类对自然积极能动的认识与改造 。自然环境的多样化是形成社会分工的自然基础 。藏装常用的面料牛羊皮 、麻布 、毛布主要是自产 自用 ;绸缎 、棉布 、丝线等是藏民赶着马帮从汉区交 换购买而来 ;袍服上镶缀的虎皮 、豹皮及制帽的狐皮 等物是狩猎所获 。从衣料选择可以窥见藏民从事农牧业 、手工业 、商业和狩猎等产业分工的实况 。而藏 族同胞特别是牧民把几代人积赞的财富购买首饰 , 戴在身上 ,人到何处财到何方 ,这是逐水草而居的草 原牧民特殊的消费方式和积存 、遗传财富的方式 。 藏族男女喜爱佩戴短剑小刀 ,称为藏刀 。既有装饰美的追求 ,也是藏民饮食结构中肉食比重较大 所需 ,同时也是生活在深箐密林中的他们防御毒虫 猛兽和匪人袭击的武器 。藏族服饰对鲜艳色彩的偏爱 ,既包含了一定的 宗教意蕴 ,也是对自然界美好事物颜色的领会与模拟 。他们认为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 ,蓝色表示蓝 天 ,白色代表白云 ,黄色象征大地 ,绿色有如江河 ,红 色表示空间的护法神 。蓝天 、白云 、绿水 、青山 、黄土 地构成木里藏民生活的美好空间环境 。给人类提供 耕地 、牧场和作为生命之母的水源 ,红色的阳光洒向人间驱散黑暗 ,带来温暖与光明 。这些事物既为人 类生活提供物质基础 ,又赋与藏胞们丰富的想象力 和美的启迪 ,模仿这些吉祥之物的颜色选材配料制 作衣装 ,推动藏族服饰的美化 ,也体现了藏民热爱家 乡环境 ,追求光明幸福的理想和对佛教虔诚的信仰 。21 木里藏族服饰是当地藏族手工艺水平的展 现 。服饰是民族工艺的一面镜子 。藏装的生产过程 展示了藏族同胞在熟皮 、制革 、裁剪 、缝纫 、刺绣 、印 染 、首饰加工等方面独特技艺和工艺水平 。如缝纫 就有缝 、接 、挑 、勾 、绣 、压 、镶 、滚等针法 ,仅绣花之法又有挑绣 、平绣 、贴绣等 。尤其“堆绣”是藏族工匠特 有的技艺 ,用各色丝线在绸缎上绣出老虎 、鹰 、狮子 、 龙等图案后制成各大寺庙的跳神衣 。造型美观 、技 艺精巧 。又如制作藏靴须经制革 、染皮 、剪裁 、粘贴 、 缝合 、锁边 、绣花 、镶帮 、压条等多种工序 。道道工序都是藏族手工业传统技艺的积累 。藏装色彩搭配美 观 、和谐 ,款式别具一格 ,衣装合体实用 ,藏民手工制 作的银饰品如佛像盒 、刀鞘等图案精美细腻 ,凸凹分 明 。能在服饰设计制作的各个环节达到这样高的水 平 ,是木里藏民在长期实践活动中 ,用敏锐的眼光捕捉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色彩美 、形态美 ,加以抽象思 维提炼的结晶 。可以说木里藏族服饰既是自成风格 的审美创造物 ,也是藏族手工艺水平的展现 。31 木里藏族服饰反映了藏民的价值观和审美第 9 期陆文熙 木里藏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浅谈47观 。服饰是人的整体形象美的文化体现 ,木里藏民把对文明的追求和美的向往渗融于服饰文化 ,藏装 便成为与本民族自我意识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价值 观和审美观载体 。藏装在年龄 、性别 、等级 、职业 、信 仰 、崇尚等方面区别就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思维和价值取向 。如无论男女着藏袍时都是前摆讲究平直后 摆讲究折皱 。但摆底位置的高低却男女有别 ,贵贱 有别 。普通男子藏袍的前摆一般提至膝盖 ,地位高 和有文化修养的人袍摆要长过膝盖 ,相反年轻骁勇 的武士衣摆就收得较短 ,往往高过膝盖 。女子着袍则将袍摆低放至于脚面且禁忌女子穿裸露膝盖的裙 子 ,这种着装习惯则是藏族男子崇尚勇武和追求干 练 ,妇女追求温柔娴雅价值观的体现 。在信仰崇尚方面 ,由于笃信藏传佛教 ,许多人把 子弟送入寺庙当喇嘛 ,形成一支为数不小的僧侣队伍 ,解放前仅木里三大寺十八小寺便有僧人一千多 名 。他们按照黄教教义和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设计 制作服装并因此形成独树一帜的僧装 。黄帽和伽裟 是他们职业和教派的标志 。佛教的众生平等和土司 制度等级差别矛盾也就在僧装中得以相对统一 。僧人中的活佛 、大喇嘛 、堪布的服饰与普通人相比 ,样 式差异不大 ,但在面料质地 、色调 、佩饰上却有尊卑 之分 。如黄色锦缎和红 、黄 、蓝 、绿 、紫五色缎面制作 的“仁松木”和“甲银纳给”翘尖彩靴仅限于地位崇高 的活佛 、大喇嘛 、大堪布穿用 。有些僧人幅裙前腰部佩戴一个一尺见方的口袋 ,这既便于装漱口工具也 是僧人知识程度的标记 。因为只有佛学造诣很高 , 考取“格西”学位的有道高僧才有资格佩带 。黄教教 派规定僧人一律戴黄帽 ,但在统一的颜色内僧帽式 样却有等级差别 。如心瓣形的“斑霞帽”只有精通“五明”的高僧才有资格佩戴 “; 五佛冠”表示五种佛 性并存 ,这是专供修至密宗的高僧诵经时戴的僧帽 ; 而一般僧人诵经时只能戴披穗鸡冠状的“孜霞帽”。 藏族服饰还体现了木里藏民以富贵为美的审美观念 。藏装很重视面料的质地和珠宝首饰的真伪 、价格 。他们习惯把货币财富物化成服饰穿戴在身 上 ,通过饰品的真伪 、大小 、质地显示自己的富有程 度 。节庆期间男子参加赛马 、摔跤都要衣装整齐 ,妇 女特别是牧区妇女盛装打扮 ,争富斗美 ,实质上是把 价值观与美学结合的一场生活观念大展示 。服饰还是藏民族文明礼貌传统和礼节仪式的载 体 。木里藏民平时禁忌别人摸帽子 、头和下巴 ,认为 那是不礼貌的 。但若能让活佛摸头或帽则认为是幸 运与光荣 。脱帽礼是常用的见面礼 ,但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礼规矩 。如民改前遇见土司衙门 、寺庙的政教官员和头人时 ,要站立一旁 ,脱帽并将头上发 辫解开放下 ,腑首躬腰以示敬意 。接待客人或久别 重逢的亲友时行脱帽鞠躬礼 。对长者和受尊敬的人 行鞠躬礼时 ,要先将帽子脱下拿在手上 ,弯腰 45 度 ,帽子随手低放几乎近地 ; 而遇见一般人或平辈行鞠 躬礼时 ,帽子放在胸前 ,略微低头便可 。还有一种给 所敬重的人行礼方法 ,将袒臂之袖搭于肩上 ,屈腰双 手平伸或竖大姆指以示敬意 。服饰还常常充当木里藏民人生礼仪的标志 。男孩长到九岁 、女孩长到十三岁时要举行男孩穿裤 、女 孩穿裙子礼 。届时让孩子脚踏猪膘或粮食口袋 ,将 新裤或新裙往堂屋的柱头 ( 左边为男柱 , 右边为女 柱) 上贴一下 ,由主持仪式的长者向孩子祝福赠言 , 然后穿上裤子或裙子 。在这种服饰标志型的成年礼 仪中 ,新裙新裤便是孩子进入成年人队伍的标志 。 在结婚礼仪中新娘必须穿上男家送来的新衣裙 。在 水洛乡等处还有新娘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 ,待到新 娘怀孕五六个月时要择吉日举行“巴典”(孕礼) 。其 礼节如婚礼一样隆重 , 届时娘家须送怀孕妇女春 、 夏 、秋 、冬四套藏袍和银首饰一套以及邦典 、腰带 、藏 靴等物 。自此女子不落夫家转变为固定住男家 ,衣 物服饰的赠与便是夫妻关系稳定下来 ,女子由娘家 成员正式变成夫家成员的标志 。丧葬礼仪与文化意识相连 。办丧事时先给死者 梳头 、净面 、用柏枝水洗身 ,然后穿上新衣并用腰带将尸体捆好 , 又以白布裹尸 , 再按宗教仪式停灵安葬 。丧葬期内家人一律不梳头 、不洗脸 ,取下一切装 饰 ,不高声喧哗 ,不唱歌跳舞 ,好让死者的灵魂安安 静静地升入天堂 。丧礼中服饰穿戴习俗透露出藏民既崇信佛教灵魂不灭教义也重视血缘亲情 ,悲悼亲 人逝去 ,期盼亲人灵魂升天的生死观 。三 、开发木里藏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 ,促进旅游 业的发展民族服饰文化是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木里藏族服饰文化是藏族同胞勤劳智慧的结 晶 ,属于中国藏文化宝库的重要内容 ,也是中国服饰 百花园中的奇葩 。在当今不断兴起的民俗风情旅游 中 ,具有丰富内涵的木里藏族服饰文化 ,无疑是具有 广阔开发前景的旅游资源 。11 可以开发木里藏族服饰文化参观观赏型旅 游产品 。旅游是一种寻找美感受美的活动 ,审美追 求是激发人们产生旅游动机的普遍动因 。审美活动 贯穿于旅游的全部过程 。木里藏族服饰通过面料选48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22 卷择 、色彩搭配 、造型韵律和款式风格装点出一道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景线 。这道风景线鲜明的体现了中国 古代哲学和传统美学中“天人合一”的观念 ,展示出 人与自然的高度相融性 、和睦性 ,说明人的自由自觉 的本质力量得到感性的印证和实现 ,其清新自然 、豪放舒展 、富丽堂皇都会给人自然 、文明 、和谐 、真实原 版的审美感受 。醒目的色彩 、独具民族风格的款式 、 散发森林草原气味的皮毛面料 、传统的工艺技巧 ,特 别是穿戴这些衣装的木里藏民热情好客 ,男儿勇敢 豪爽女儿秀丽端庄等真实的形象无不使人赏心悦目 ,给异域他乡的游客造成良好的审美印象 。因此 以木里藏族服饰为依托 ,设计一些观赏性为主要内 容的旅游产品 ,组织一些带服饰展览性质的歌舞表 演 。让游客对木里藏族服饰及相关民俗风情进行系 列欣赏 ,从中获得知识和享受 。21 可以开发木里藏族服饰文化领略型旅游产 品 。服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反映着具有民族特色的 文化内涵 。其历史几乎与人类历史同步发展 。木里 藏族服饰这种无声语言经历代传播和不断翻新以极 强的表达力诉说着本民族披荆斩棘开发木里的历史 ;诉说“政教合一”农奴制统治下的严格等级制 ;诉 说着从“黄教喇嘛的木里王国”走向社会主义康庄大 道的进步史 。因此设计一条服饰文化旅游线 ,编写 一些以揭示当地藏族服饰文化内涵为线索进而介绍 当地民风民俗和自然景观的导游词 ,让游客透过服饰的地域性 、乡土性了解当地藏民风俗民情的来龙 去脉进而认识它的本质 ,辨别它的滋味 ,获得知识和 文化熏陶 。31 可以开发木里藏族服饰文化参与体验型旅 游产品 。旅游之美美在过程 。由于服饰文化蕴涵保留在人们生活之中 ,制作穿戴服饰的人本身便是一 种民俗旅游资源 。木里藏装不仅可以观看欣赏 ,还 应该使游客成为该服饰文化之一员成为创造美的主体 ,体验其深刻内涵 ,加深印象与感受 ,满足探索异域风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可以让游客参与服 装的制作与穿戴 ,如安排游客参观古老的鞣制皮革 、 毛布纺织 、缝纫刺绣等工艺操作 。细细观看典型手 工艺品 ,甚至让游客鞣一鞣羊皮 、绣一绣花边 ,学拼一个帮典 ,缝好的成品还可以让游客带走作纪念品 。 因地制宜地让游客穿戴藏族服饰也是非常有趣的活 动 。如学穿藏袍拴腰带 ,或着绣衣长裙头戴巴珠参 与到当地藏民圆圆的舞圈中去 。那气氛一经感染有 谁能不轻舒长袖曼舞欢歌 ; 若游到草原则可让游客身着藏袍足蹬藏靴骑青骢马驰骋于花香鸟语的牧场 上 ;年轻的女孩若穿上金边衣 、百褶裙扬举鞭儿唱一 曲“兰兰的天上白云飘”,此时此刻不仅照片或录像 会留下倩影 ,此情此境让人终生难忘 。41 可以开发服饰文化纪念品类旅游产品 。旅游纪念品是游客在旅游地购买的具有一定审美价 值 、实用价值 ,能体现旅游地民俗文化特色并富有纪 念意义的特殊商品 。饰品是世界各民族深爱之物 , 木里藏民的首饰 、戒指 、项链等 ,地方民族特色明显 , 佛像盒既是饰品又是护身符 ,哈达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腰带 、博士帽 、帮典 、藏靴都是藏族区别于其他民 族的标志性衣物 ,以上服饰品都是内容美 、形式美 、 材质自然美的组合 ,具有较高的抽象效能及纪念意 义 ,旅途携带也很方便 。生产这类旅游纪念品投放 市场 ,容易激发游客产生购买动机 ,满足游客纪念 、收藏 、装饰 、陈列或馈赠亲友之需求 ,必定销路广阔 而获利丰厚 。综上所述 ,木里藏族服饰文化是当地重要的旅 游资源 。若组织力量配合当地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 旅游资源配套开发 ,势必为壮大旅游经济 ,发展旅游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张峻)总 22 卷第 9 期2001 年 9 月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Vol . 22 No . 9Sep . 2001ABSTRACTS OF MAJO R PAPERSThe Prese nt Stat us a nd t he Developi ng Cou ntermeas ures of t he Cities i n t he Upper Reac hes Economic B a nd of t heHE Yi2min (1)Cha ngjia ng RiverAbstract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which includs Sichuan ,Chongqing and Tibet , are one of the impor2tant regions to be carried out the strategy of developing West China . The cities of these reg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of forming an economic band along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these cities ,and points out the present problems , such as the limited numbers of cities ,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city dimension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these cities and weak radiation of the central cities ,ect . Aiming at these prob2lems ,the author offers the countermeasures.L I Ping2f an ( 31)A B rief Stateme nt on t he Ma rria ge a nd Fa mily of t he Ancie nt Yis Wome n i n GuizhouAbstract :Based on the full and accurate data from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paper gives a detail statement on the mar2riage and family of the ancient Yis women in Guizhou ,makes a theoretic study on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marriage phe2nomenon and roles change .LU Wen2xi (44)A St udy on Touri ng Res ources of t he Tibeta n Dress Cult ure i n M uliAbstract :The Tibetan Dress in Muli has exceptionally local features , national characters and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All above these become the major parts of folklore touring resources in Muli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we should take chance of West Chinas Development to fi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to design different types of touring products and todevelop touring economy.The Perf orma nce System of Core Compete nce B ased on Sta ke holder s Real2estate B usi nessL IU J un2qi , SUN L u ( 68)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method of assessing the core competencce of real2estate business based on the for2 eign stakeholder theory , and builds the concerned evaluation system of performan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