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doc_第4页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中药专业)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与地位:中药资源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生在学习完中药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后上的另一门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教学及教学实习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对中药资源的在制药、中药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今后从事中药研究及中药工作有一个基础及帮助。2、知识要求:掌握中药类植物生长的环境要求、环境特征、环境特性、中药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结构特点、中药资源(中药新资源)的调查方法步骤及调查手段;熟悉常见中药材资源品种的种植、加工、分布、中药资源与化学的关系;中药资源的保护及更新内容;新的中药资源寻找及寻找方法及过程;了解中药资源学研究的意义及现代研究的进展。3、能力要求:本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除完成教材上相关的内容讲授外,还应现代中药资源研究新内容和研究新方法作介绍,要求学生认真作好笔记和完成相关的作业;实习调查时,学生应在教师和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完成调查方法应用及调查实习报告撰写,分析调查成功经验和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认真完成实习报告。通过具体的资源调查实习,学生具有初步资源的调查方法及手段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学习生药学、制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和药物合成反应等课程奠定相关。学生今后可从事中药资源开发、中药新药生产、中药学研究、中药药理等相关的工作。也为学习中药GAP生产技术、中药农业工程、中药新产品开发学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在今后的中药研究、开发及从事中药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数分配1、要求:掌握中药类植物生长的环境要求、环境特征、环境特性、中药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结构特点、中药资源(中药新资源)的调查方法步骤及调查手段;熟悉常见中药材资源品种的种植、加工、分布、中药资源与化学的关系;中药资源的保护及更新内容;以选定的教材为基础,讲授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有时还辅以挂图和实物(药材品种、地图等),以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本课程总学时数为64学时,理论48学时(3学分),实习安排32学时(1学分)。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学数的具体分布实验及实验时数123456789绪论中药资源的调查研究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概况中药资源化学中药资源保护与更新中药资源保护与更新中药新资源的寻找植物药选论资源调查的准备、调查方法及总结246103341241-3节 2学时;4-5节 2学时1-3节 2学时4-5节 2学时6-8节 2学时1-4节 2学时5-8节 2学时9-12节 2学时13-16节 2学时17-20节 2学时1-2节 2学时3节 1学时1节 1学时2-3节 2学时1-5节 2学时6-9节 2学时1节 2学时3-5节 2学时6-8节 2学时9-12节 2学时13-16节 2学时17-20节 2学时1-2节 2学时3-1节 2学时峨眉山野外中药资源调查30学时撰写资源考察和专题调研实习报告2学时总和4832课程代码:10002042、具体要求第一篇 总 论第一章 绪 论 【目的要求】掌 握:中药资源、中药资源学概念;中药资源的分类;熟 悉:中药资源学的范围;中药资源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了 解:中药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内容】一、中药资源学二、中药资源学的性质及研究对象三、中药资源学的范围及任务四、中药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重点难点】中药资源学的概念;中药资源学的范畴;中药资源的研究的对象。【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数】第二章 中药资源的调查研究【目的要求】掌 握:中药资源调查种类、调查的类型和质量评价。熟 悉:中药资源常用的调查方法及记录内容及测算法。了 解: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和内容一、药用植物、动物种的调查二、产量调查及测量三、资源更新的调查与研究第二节 中药资源种类的调查第三节 中药资源产量的调查一、关于产量的若干概念二、样地的选择三、样方的设置四、样方的抽样方法五、用投影盖度法计算产量六、用样株法计算产量七、样方调查的记载内容第四节 中药资源更新调查一、自然更新调查二、人工更新调查第五节 中药资源调查的总结和质量评价一、蕴藏量、经济量和年允收量的计算二、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质量评价【重点难点】中药资源调查的目的及常用的方法;中药资源学的调查常用的方法:自然更新调查、人工更新调查;中药资源调查的质量评价。【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数】第三章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概况【目的要求】 掌 握:我国药用植物分布区及划分方法;熟 悉:各区的地理特点、气候特点、植物分布特点;了 解:药用植物在各区的分布情况。【教学内容】第一节 东北区一、大兴安岭地区二、长白山地区三、松辽平原地区第二节 华北区一、辽东、山东低山丘陵地区二、黄淮海平原及辽河下游平原地区三、黄土高原地区第三节 华中区一、淮阳山地区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三、江南丘陵地区四、南岭山地区第四节 西南区一、秦巴山地区二、四川盆地区三、贵州高原地区四、云南高原地区第五节 华南区一、东部地区二、西部地区第六节 内蒙古区第七节 西北区一、西北荒漠草原和荒漠地区二、西北山地区第八节 青藏区一、藏东南川西地区二、藏东川西北地区三、藏北高原地区【重点难点】中国中药资源的分布片区及特点;各片区环境条件及气候特点;各片区中药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西南地区中药资源的状况。【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数】第四章 中药资源化学 【目的要求】 掌 握:植物药资源的糖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的化学组成。熟 悉:甙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甾体化合物、三贴类的化学组成及在相关药物中的含量及分布。了 解:常见中药中的其它化学成分及分布。【教学内容】植物药资源化学一、糖类及其衍生物二、甙类三、树胶和树脂四、酚类和鞣质类五、黄酮类六、香豆素类七、木脂素类八、氨基酸和蛋白质九、生物碱类十、脂类十一、炔类十二、有机酸类十三、醌类十四、挥发油十五、三萜类十六类、甾体化合物十七、天然色素类十八、甜味质类十九、植物毒素二十、矿质元【重点难点】中药资源有效成分含量状况;有效成分与中药资源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数】第五章中药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目的要求】 掌 握:中药资源开发中的关键:药用部位的选择和利用、药用成分的研究及有效部位的确定、天然药物的有效部位的修饰和新品种的确定。熟 悉:资源开发研究的选题过程及方法。了 解:中药资源的开发意义及常用的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药资源的药物开发一、扩大药用部位、增加产品二、充分利用种类化学成分、增加药物新品种三、利用天然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增加药品新品种第二节 中药资源在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一、保健药品和保健食品二、化妆品添加剂三、天然香料和香精四、天然色素五、天然甜味剂第三节 资源开发研究的选题与完成一、关于选题问题二、资源开发研究的完成【重点难点】中药资源的开发部位的选择要求;怎样利用中药资源成分开发新中药品种;中药资源研发的选题问题及注意事项。【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数】第六章 中药资源保护与更新【目的要求】 掌 握:中药资源保护的对象、中药群落及种群更新;熟 悉:中药资源的更新的基本措施;了 解:中药资源保护的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药资源保护一、资源保护的意义二、资源保护的对象第二节 中药资源更新一、种群更新二、群落更新三、药用器官更新四、中药资源更新的基本措施【重点难点】中药资源的保护对象;中药资源群更新概念;中药资源更新的基本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数】第七章 中药新资源的寻找【目的要求】 掌 握:寻找新药的基本原理。熟 悉:中药资源寻找的主要方法:从历代记载中、从植物化学分类中、从科技文献中、从民族医药中、从活性成分修饰中、从其它相关方面中去寻找新药资源。了 解:挖掘新药的意义。【教学内容】一、从历代本草记载中挖掘二、应用植物化学分类学原理寻找三、从国内外科技文献信息中发现四、从民族医药中发掘五、从基础研究中得到启迪六、从活性成分进行结构修饰七、利用生态化学及药物地理学方法,定位生产活性成分八、从农副产品和工业废料中寻找制药原料九、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动植物微繁殖或产生生物活性物质【重点难点】民族中药中发掘中药新资源;中药基础研究中发掘新中药资源;从农副产品中发掘新的中药资源。【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数】第二篇 各 论第八章 植物药选论 【目的要求】掌 握:各种类药材的生长特性及化学成分;熟 悉:种类药材的采收加工及质量规格;了 解:各类植物的分布及植物来源,群落特征。【教学内容】一、茯 苓一、植物来源二、地理分布三、群落类型四、生长结构五、化学成分六、采收加工与质量规格七、综合利用与资源保护二、黄 连一、植物来源二、地理分布三、群落类型四、生长结构五、化学成分六、采收加工与质量规格七、综合利用与资源保护三、杜 仲一、植物来源二、地理分布三、群落类型四、生长结构五、化学成分六、采收加工与质量规格七、综合利用与资源保护四、大 黄一、植物来源二、地理分布三、群落类型四、生长结构五、化学成分六、采收加工与质量规格七、综合利用与资源保护五、何首乌一、植物来源二、地理分布三、群落类型四、生长结构五、化学成分六、采收加工与质量规格七、综合利用与资源保护六、绞股蓝一、植物来源二、地理分布三、群落类型四、生长结构五、化学成分六、采收加工与质量规格七、综合利用与资源保护七、甘 草一、植物来源二、地理分布三、群落类型四、生长结构五、化学成分六、采收加工与质量规格七、综合利用与资源保护八、黄 芪一、植物来源二、地理分布三、群落类型四、生长结构五、化学成分六、采收加工与质量规格七、综合利用与资源保护九、人 参一、植物来源二、地理分布三、群落类型四、生长结构五、化学成分六、采收加工与质量规格七、综合利用与资源保护十、山茱萸一、植物来源二、地理分布三、群落类型四、生长结构五、化学成分六、采收加工与质量规格七、综合利用与资源保护十一、金银花一、植物来源二、地理分布三、群落类型四、生长结构五、化学成分六、采收加工与质量规格七、综合利用与资源保护十二、丹 参一、植物来源二、地理分布三、群落类型四、生长结构五、化学成分六、采收加工与质量规格七、综合利用与资源保护十三、桔 梗一、植物来源二、地理分布三、群落类型四、生长结构五、化学成分六、采收加工与质量规格七、综合利用与资源保护十四、贝 母一、植物来源二、地理分布三、群落类型四、生长结构五、化学成分六、采收加工与质量规格七、综合利用与资源保护十五、天 麻一、植物来源二、地理分布三、群落类型四、生长结构五、化学成分六、采收加工与质量规格七、综合利用与资源保护十六、石 斛一、植物来源二、地理分布三、群落类型四、生长结构五、化学成分六、采收加工与质量规格七、综合利用与资源保护【重点难点】各类常见的中药资源的分布状况;各类中药资源的群体结构特点及生长特性;各类中药资源的采收与药效的关系及质量标准;各类中药资源综合利用及资源保护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配挂图【教学时数】第三篇 方法学第九章 资源调查的准备、调查方法及总结【目的要求】 掌 握:中药资源调查的记载过程及调查计划的制定过程及方法。熟 悉:标本的采集及调查路线的编制及工作日程的安排、资源的分类中药资源图谱的绘制方法及程序。了 解:野外样品化学分析检验方法、室内整理工作过程。【教学内容】第一节 资源调查工作的准备一、组成调查队、制定调查计划二、确定调查任务三、资料查阅和座谈讨论四、制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五、调查人员的培训第二节 野外调查工作一、调查方法二、自然环境的调查与记载三、标本及样品的采集四、野外化学成分检验五、里外工作的注意事项第三节 室内整理工作第四节 资源图的绘制一、资源图的类型二、中药资源分布图的编绘三、群落分布图的编绘四、中药资源蕴藏量图的编绘五、中药资源区划图的编绘【重点难点】中药资源的调查准备工作;中药资源调查路线的制定及调查过程可能出现的相应问题;野外方法及操作过程;室内工作及注意事项;如何绘制一张有效的中药资源图谱【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三、使用说明1、说明:本课程内容多,时间少,讲授中注意与学过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尤其有的内容讲授时可以放到实习中去进行,有的内容让学生自学完成。2、主要参考书籍中药资源学周荣汉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无公害栽培加工与转基因工程学徐良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四川中药材栽培技术四川省中药材公司编著 重庆出版社教学实习计划实习题目:峨眉山野外中药资源调查实习时间安排:1、考察实习和专题调研5天(30学时)2、实习报告(2学时)实习内容及学时分配: 1、峨眉山中药材资源的分布规律考察实习(18) 气候-土壤-生物(植物)-中药材(6) 实地考察与参观峨眉山博物馆相结合(6) 西南交通大学中药科技园的品种资源(6)2、中药材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