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的戏剧.doc_第1页
30年代的戏剧.doc_第2页
30年代的戏剧.doc_第3页
30年代的戏剧.doc_第4页
30年代的戏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30年代戏剧文学创作概述无产阶级戏剧的左翼戏剧运动;普罗戏剧”与“国防戏剧”。上海大革命失败后活跃在上海的五大戏剧团体;田汉领导的南国社,洪深领导的复旦剧社,应云卫领导的上海戏剧协社,朱襄丞领导的辛西剧社,陈白尘领导的摩登剧社。1929年,夏衍、郑伯奇、冯乃超、钱杏邨等发起成立上海艺术剧社,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1930年8月,以艺术剧社为基础,联合辛酉、摩登、南国等戏剧团体,成立“中国左翼剧团联盟”(后改称“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从事左翼戏剧运动,努力使戏剧向大众传播。“演剧大众化”口号。加强戏剧和革命、工人运动的联系,大多已工人和农民为主人公,反映革命斗争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1936年又发展为“国防戏剧”运动。“反帝抗日反汉奸,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的主题。极大的发挥戏剧的宣传功能,在艺术形式上提倡通俗化大众化和方言戏剧。抗战初期以小型独幕剧和街头剧为特色。当时最有影响的街头剧是“好一计鞭子”(即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后来是大量多幕剧的产生。“历史剧”。在国统区的高压政策下,直接暴露有困难,借古喻今的历史剧应运而生。 夏衍赛金花“国防戏剧力作”30年代戏剧创作的基本特点:工人运动和农村生活得到较多反映;抗日救亡剧作和“国防戏剧”大量涌现;贯穿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性分析的剧作,艺术上成就较高;戏剧艺术趋于成熟。第二节 洪深、李健吾、田汉、的剧作一、洪深的“农村三部曲”及五奎桥等现实主义剧作20年代剧作赵阎王用“心理暴露”方法,表现军阀混战的黑暗社会环境造成人的种种罪恶,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义。前半部对话与人物性格均写得较为成功;后半部运用表现主义方法展示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模仿奥尼尔的琼斯皇,不被当时观众理解。30年代的农村三部曲(独幕剧五奎桥、三幕剧香稻米、四幕剧青龙潭),反映农村破产和农民的苦难,以及他们自发的反抗斗争。其中,五奎桥围绕拆桥和保桥的戏剧矛盾反映农民与地主豪绅之间的阶级斗争。地主周乡绅和农民李全生的性格各具特点。戏剧冲突波澜迭起,结构完整自然,是反映农民斗争的优秀剧作。洪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戏剧理论家和剧作家。也就是说他不仅创作了一系列的戏剧,比如赵阎王,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还有讽刺小市民的咸鱼主义等作品。他还写了一系列的理论著作。同曹禺比起来,他的剧作可能比不上曹禺的,但在理论建树上,他要超出曹禺很高。洪深还是最早涉及电影的剧作家,并且把话剧由明星制改为导演制,也就是由演员的个人临场发挥改为导演的指挥,并且严格按照剧本来,在此之前对根本没有剧本,只有演出大纲。我们先简单看一下洪深的教育背景,洪深早在清华读书时就写了一部关于北京京郊贫苦人民生活的作品,并给与排演。也就是说,洪深从踏上戏剧之路开始就已经开始关注民生了,这也是对五四精神的一种继承发扬。清华毕业后,洪深到美国哈佛学习,进行了系统的戏剧理论训练。归国后就开始了戏剧事业。洪深第一个值得我们称道的是他的戏剧语言,非常通俗朴实,虽然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但他并没有郭沫若等人的新文艺腔,他留过学但没有巴金那样过于欧化的句子。当然,洪深语言还有别的优点,比如充分运用了江南方言,强化了戏剧发生的地域色彩。我们先简单看一下洪深的赵阎王这部作品,戏剧主要内容是这样的:赵大,由于凶猛霸道被人送外号赵阎王。赵阎王原来也是个贫困人,后来家乡遭兵燹,为了混口饭吃,只好投军,慢慢的堕落为一个“做好人嫌好,做坏人嫌坏”的人。以为评论大都着眼于赵大的邪恶本质或性格,我认为不妥,这也不符合作家本意。我认为赵大是个令人同情的对象,他的遭遇主要是由社会造成的。他也有他的优点,比如说讲义气,遇到落魄的同乡,他帮他找工作,无偿的提供饭食。这一节在剧本里面非常含糊,是由赵大本人说出的,通常被评论家称为告密。实际上,赵之所以告密,是因为他的这个不争气的老乡在受到赵大的恩惠以后,不思报答,反而把赵的军饷给骗走了。盛怒之下,赵就诬陷他的老乡是革命党,当然,赵大的告密是不对的,是小农思想的一种反映。但赵是被逼出来的,赵原本想带着那些饷银回家的,这也可以说明当时社会对人的影响。这符合作者的本意,作者就说,他意图通过这部作品把社会对人的迫害展现出来。赵阎王的结构艺术很简单,也很现代,他采用了美国作家奥尼尔的琼斯皇的表现主义,让主角在林子里跑来跑去,以至发疯精神错乱。据说该剧在当时上演时并不受欢迎,主要原因就是作家运用了这一现代艺术手法,但后来的曹禺在原野里边也借鉴了这一艺术,反响好像不错。我想主要原因恐怕就在于当时观众的欣赏水平还有待提高。但遗憾的是,作家好像受到刺激,以后对于该艺术在戏剧创作中再也没有使用过,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损失。剧作家认为这种现代艺术手法和中国的传统戏剧有类似之处,可惜没有深入探讨。这恐怕也是先驱者所要付出的代价。洪深的农村三部曲分别是五奎桥,香稻米,和青龙潭。作为第一部的五奎桥是独幕剧,一直为人称道,原因在于该剧能够在短短的一幕中充分表现了人物角色,并且有非常紧凑的结构和激烈的戏剧冲突。不过,可能由于是独幕剧,人物形象塑造略显单薄,即便是一直被认为塑造得比较好的周乡绅,也显得单薄。在香稻米这一剧中,由于是多幕剧,不管是人物,还戏剧冲突都比较好。比如老太公对抱重重孙的渴望,二官的无奈,荷想的刚烈,而戏剧冲突也是一幕接一幕,非常紧凑,在老太公被推倒在地的最后一幕最终达到高潮。虽然丰收成灾这个题材被叶紫和茅盾都写过,但剧作家能够以戏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倒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至于青龙潭,由于是所谓的理论先行,有点抽象概念具体化的倾向,就不再多说了。洪深的走私一剧发表于1936年,主要接露了当时北方的走私行为,侧面反映了帝国主义对华的经济侵略和部分民族败类的无耻行径,也反映了北方农民的自发斗争和觉悟,甚至也赞颂了他们的斗争技巧,里面塑造的最成功的主角是李大嫂,即剧中的李妻。由于是独幕剧,结构也非常紧凑,很能吸引人。这也符合洪深的写作愿望,就是戏本除了在剧院演出外,还应成为室内阅读的东西。洪深的咸鱼主义则是讽刺了37年上海的小市民的自私行径,里面人物塑造的非常成功,读过之后,我们会记住很多人物,比如徐太太的颟顸无聊,陈先生的自私怯懦,当然,塑造最成功的是陈师母。作品虽短,却也反映当时的广阔的社会背景,比如通过乞丐夫妇的谈话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对东北的侵略和战争之下人民的灾难。洪深的飞将军主要是接露人们对立功将士的腐蚀,角度非常新颖,但遗憾的是在处理庄毅贞和陈怡仙与高鹏飞徐卓午的关系时,又流于我们平时所常见的三角恋爱的窠臼,塑造的人物也成了扁平人物。至于高对庄提出的sex方面的要求倒是值得探讨,庄塑造的不够好,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形势吧。至于鸡鸣早看天,这个写得很成功,有空可以阅读一下,时间关系不再赘述。从清华园走出的戏剧大师洪深1955年8月29日,戏剧和电影艺术家洪深去世。今年是他逝世50周年纪念,谨以此文纪念这位为中国戏剧电影事业开拓、奋斗和贡献了毕生精力的杰出艺术家。 他“能编、能导、能演,是剧坛的全能;敢说、敢写、敢做,是吾人的模范”(曹禺)。 他“从不离开时代,从不离开社会,从不把自己和国家民族隔绝,他永远和时代共呼吸,与人民同忧喜。”(夏衍) 他,就是从清华园走出的戏剧大师,我国话剧事业的开拓者,杰出的戏剧和电影艺术家、教育家洪深。 戏剧大师孕育于清华园洪深,学名洪达,1894年12月31日出生于江苏武进一个书香世家。早年就读于上海徐汇公学、南洋公学,于1912年从天津考入清华学校实科,被编入丙辰(1916)级。 中国第一位学戏剧的留学生1916年夏,洪深以优异的成绩从清华毕业。秋天,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他进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烧磁(瓷)工程专业。在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洪深对戏剧的热爱与日俱增。1919年,专业成绩良好的洪深毅然放弃学习了3年的课程,转入哈佛大学,师从著名的戏剧教授倍克学习戏剧,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国外专攻戏剧的留学生。 在哈佛,洪深系统地学习了从剧本创作到舞台演出的全部过程;与此同时,他还专门到波士顿“表演学校”、“戏院学校”学习表演艺术、戏剧及戏院经营和管理。1920年秋,洪深结束了在校的戏剧学习,开始随美国职业剧团在纽约各地巡回演出。1921年,他与中国早期话剧倡导人、清华校友张彭春在纽约相识,他们合编的三幕十一场英文剧木兰从军在纽约上演,反响热烈,其票款全部捐助华北水灾难民。 中国戏剧和电影艺术的开拓者1922年春,洪深启程回国。在旅途中,当一位长者问他将来是要做一个红戏子还是当莎士比亚时,他回答道:“这两者我都不想当,如果可能的话,我愿做个中国的易卜生。” 抱着一腔热血回到上海后,洪深立即开始了舞台艺术实践与探索。1923年,在加盟戏剧协社后,洪深对文明戏进行了从形式到内容的彻底改革:首先革除了当时流行的男扮女装的陋习,提倡男女合演;确立、完善了严格的排演制度,规范了演员的表演。1924年初,他改译、导演的少奶奶的扇子一剧获得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的话剧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后来,他又先后筹建了复旦剧社、剧艺社。1928年,洪深正式将这种新的戏剧艺术形式命名为“话剧”。1929年,他加入了由田汉领导的进步剧团南国社,与田汉一道,并肩战斗在中国的话剧艺术舞台上。 此外,洪深对我国的电影艺术,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25年,他撰写了我国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申屠氏;1930年,他编写并参与制作了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在我国戏剧电影发展史上,洪深是一位披荆斩棘的开拓者;在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中,他满怀一腔爱国情怀,追求进步,不畏强暴,是一位勇敢的战士。 二、李健吾李健吾的文名,我们也是知道的。其实,对我们这一茬人来说,早在发蒙时,他就已借着雨中登泰山在我们心中扎下了根。可是,似乎也仅此而已。再怎么说,他毕竟是过去的人了。评论家:常用笔名刘西渭至于评论,他在三十年代就与周作人、朱自清、朱光潜、李长之并为“中国五大批评家” 咀华集、咀华二集。翻译家:他在清华时就深得国学巨子、西语系主任吴宓的宝爱,因此被号称为“吴门三杰”之一,“三杰”中,有“龙”有“虎”有“豹”,“龙”是钱锺书,“豹”是曹禺,而“虎”呢,则是李健吾了。回国后,他先是在北平,后来在上海,奔波不已,但他的作品却是一部部出来:这不过是春天、包法利夫人、福楼拜评传、高尔基戏剧集(七册)、莫里哀戏剧集(八册)、托尔斯泰戏剧集(四册)、屠格涅夫戏剧集(四册)这是一个太长的名单,我们无法悉数列举。既能创作,又能翻译,而且评论,还善学问。创作中不仅有剧本,而且有散文,有长篇小说,而经他翻译的包法利夫人成为经典的范本。他与傅雷先生并为迄今中国翻译界的法国文学译者中最一流的高手,个中功力和境界,是一般的所谓名家所远难企及的。作家/山西:李健吾生在运城,少时来京,身怀异秉,小学时就以善演女角而闻名京师,并与山西才女师评梅有了往来,年稍长,入中学,他便成了北京晨报文艺副刊的老作者,并因王统照介绍而加入了著名的“文学研究会”,成为其中最年轻的成员。在1924年初,他与蹇先艾请来鲁迅做了未有天才之前的演讲。这一年秋,他当选为校学生会主席。在同一年上,他的短篇小说终条山的传说面世。十年后,鲁迅在把此文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时,仍激赏不已:“终条山的传说是绚烂了,虽在十年后的今日,还可以看见那藏在用口碑织就的华服里面的身体和灵魂。”而这,不过是他十九岁时的作品。很有可能,他是新文学大系中最年轻的作者这个年轻人,要文才有文才,要口才有口才,要干才有干才,当然是一流名校的苗子。一个兵和他的老婆清华/戏剧:一年后,他果然成了清华的首届大学生,念的自然也是国文。可是,国文系教授朱自清见人才难得,就建议他转修西洋文学,其实就是英文。清华西语系是当年清华文科中最大的一个系,显然也是国内最好的外文系,后来的吴组缃、钱锺书、曹禺、季羡林、许国璋都是从这里出来的。李先生是何等人物,进来了,就坐住了,他还开始兼修第二外语法文,没想到,这个偶然的决定,竟成为他终身志业的缘头。就这样,他走上了法国文学的道路。可是,正在这时,他生病了。无奈,只好回老家休养。一养就是一年。这样,他毕业的时候已是1930年。在清华园,他开始炼就了真功夫。他不仅创作,而且翻译;不仅写小说,还写散文,写诗歌,写剧本;不仅编剧,而且演戏;甚至和老师朱自清合译起了作品。因此,他的到来,让沉寂已久的清华“文坛”重又中兴。他出任了“清华戏剧社”社长。在他毕业的那一年上,曹禺来了。因着他的奠基之功,雷雨的作者使得清华的戏剧事业达到了空前绝后的辉煌。毕业后,他留在清华。后来又和他的老师王力一样,去了法国。这不过是春天是李健吾的成名作。剧本以北伐为背景,写革命者冯允平受命由武汉潜入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住进了警察局长的家里。他是厅长夫人往日的情人,又正是今天厅长奉命捉拿的革命党。冯允平的到来引起厅长夫人的万千思绪。当她了解了冯允平的身份和处境后,强忍住感情,买通捉拿他的密探,掩护他安全离开北京。剧本的主要成就在于塑造了一个徘徊在黑暗与光明之间、充满矛盾的女性形象。这是一个有时代内容的形象,也反映出作者对方生未死的中国社会的认识。剧本曾遭北平市警察局禁演。1935年由旅日同学会首演于日本。以身作则是3幕喜剧。写前清遗老徐举人,以倒背四书、家教森严自得,整日以“男女有别”为大防,把一双儿女禁锢家中。女儿偶然偷出家门即被一无赖营长看中,营长买通下人以看病为名进入徐宅与徐女相会,败露被逐。结果这个营长正是他为女儿指腹为婚的多年音讯杳然的未婚夫。他自己虽高唱“男女有别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却为女仆倾倒,不能自持,闹了许多笑话,道貌尽失。这部喜剧不仅讽刺了徐举人,对当时官场军队勾结一气,抢男霸女,贩毒肥私等丑恶现象也进行了辛辣的揭露。此剧由国立剧专于1940年首演于四川江安,导演张骏祥。金小玉又名不夜天,根据法国剧作家萨杜的托斯卡改编。李健吾只取原作构思,背景、人物、情节均作了很大改动。剧本写革命者莫同从北平监狱逃出后,由青年考古学家范永立安排,避于南城旧宅。警备司令王士琦发觉莫同与范永立有涉,遂设阴谋,激起范所爱名伶金小玉妒意,用她作眼线,包围旧宅。王士琦当金面严刑拷打范永立,范终不屈;金为救范供出莫同,但莫同已自尽。王士琦杀范,并图霸占金,金小玉血刃王士琦后自杀。剧本结构严谨,情节紧凑,4幕戏集中在一夜之间,环环相扣,惊险跌宕。金小玉由苦干剧团于1944年首演于上海,导演黄佐临,丹尼饰金小玉,石挥饰王士琦。青春写辛亥革命前夜,华北某农村田寡妇的独子田喜儿,与村长的女儿杨香草相爱。杨村长以门户不当、男女私情有伤风化反对。田喜儿约香草私奔未成,杨村长将18岁的女儿嫁给了邻村罗举人11岁的儿子。一年后,罗举人携子、媳串亲;田喜儿与香草偶遇于村头,痛叙离情和相思之苦。罗举人见状怒极,休了香草;杨村长则逼女儿自裁。正无可收拾,田寡妇无视杨村长要去县里告状的恐吓,带着香草和田喜儿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这是一部洋溢着青春朝气、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性格喜剧,是李健吾继以身作则以后又一部以反封建为主旨的喜剧作品。苦干剧团1944年演出,获得成功。这是作者于1934年春天写成的话剧本,写的是革命者冯允平为逃避追捕,躲进了昔日情人,现任警察厅长夫人的家里。作品的重心并不在于追捕革命者这一事件,作者感兴趣的是事件背后的深刻的人性内容,刻意表现的是厅长夫人错综复杂的内心冲突:理想和现实,纯情挚爱和世俗利益,物质享受和精神空虚,青春不再和似水流年,强烈的虚荣心和隐蔽的自卑感等等,艺术魅力便在于这种具有丰富内涵的心理戏之中。并且我认为,此剧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三日,(因为话剧本身的时间限制),却因为七八个演员精彩的对话与心理波动成就了一出好戏。好戏就是说,当我看到这个话剧本的时候,我只通过他们廖廖数句,了解了他们与她们的心理特征,人物情感。这不过是春天的精妙之处便在此,对于作者精心创造的男主角冯允平,大概很多人看完他的台词之后会开始想像这是怎样一个好的角色,那么厅长夫人,即便她在剧中没有一个名字,可是她美丽,聪明,爱耍小脾气,不惯于生活在贫穷之中,所以她与冯允平的分手理所当然,冯允平是年轻,英俊,充满理想可是不如警察厅长有权有势。但当她重新遇见为了躲避追捕而来的冯先生时,她又满心期待,欢心雀跃,甚至想随之私奔,因为她并没有因为岁月而改变,样子还如同以往,冯允平亦是如此,可是他的思想更加成熟,为人做事更有主张,更加不被人束缚,私奔,就成了厅长夫人的一厢情愿。男女主角:冯允平 男 年约三十一个与当时政权下反感的“另一个党派”的革命者,逃避警察的追捕,聪明地选择借住在警察厅长家里几天,因为这个厅长夫人正是自己的初恋情人。他把自己的姓改成了夫人上海亲戚家的姓氏,成为了夫人的表哥“谭先生”。他的出现,要夫人平淡的生活激起了波澜;他的亲吻,要夫人死寂的心又恢复了青春。夫人是个小孩子脾气,她独断地辞去现任的秘书,让冯先生来做厅长的秘书,这样,他们就可以长相守了。可是冯先生却不再是个小孩子,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事业,有一段收尾时点晴的台词: 厅长夫人 女 年近三十有时候,她是个爱发脾气富家太太,整天无所事事,与朋友们聚会聊天,听倦了他们的奉承话;有时候,她还是那个年轻时的小女孩儿,她的心里曾经想起他,可她不曾与谁提起。不是吗,当初, 这位富家小姐爱着冯先生的时候,仅仅因为,她不想因为贫穷而变得庸俗。 =我是分割线=我认为,这是两个只要一对话,便要激起波澜的对立角色,精妙之处便在于,夫人还是那个小孩子脾气,总是发怒,总是要别人按照她的意愿去做事情;而冯先生呢,从前还是小女孩儿的夫人拒绝了他的求婚,他是默默地走了,甚至她嫁人了他也没有再次出现。多少年了,当他们再次见面的时候,他们彼此其实还是那个样子,只是,冯先生不再是个沉默而倔强的男人,他现在是个思想独立,随时反抗压迫自己,随便反抗抑制自己理想的“追求者”。我真没hc,这角色的长像应该是平淡中藏着隐忍,执着,暗藏的风情可以撩起一切欲望与没落的追求,而且他要是位长得惊艳而又内敛的样子,不然,夫人不会如此念念不忘。当冯先生再次出现的时候,夫人急急跑了下去,是要去照镜子打扮一下,换见衣裳来见他,当她接过来他送的鲜花时,儿时的浪漫又浓浓的纠缠似地围住他俩。我在想,冯先生大段大段精彩的台词应该掌握得温文有数,那么,谁的声音比较好呢?他的声音应该在呐喊的时候依旧给人冷静的感觉。那么这位要人头疼的夫人该想像成谁呢?冯先生说一个警察厅长太太绝不懂什么是革命,因为他此时来看十年前爱过的女孩子-理想里面的,梦想里面的-一个已经死去了的女孩子,夫人却反驳说至少我比一个革命家懂得爱情,女人总是这样,况且她的日子平淡如死水,她一直没有忘记过这位年少时的情人,她经常莫名其妙从可爱变成发怒的狰狞样子,就因为冯先生总是平静如水可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受她的摆布,她怒喊道:利用我,是不是必要?闭住你的嘴,我不要听你的!我听够了,听够了你的甜言蜜语!我也看够了,看够了你无耻的行径!你把我当做个什么东西!我就这么不配做你的知已经?昨天你还亲我,对了!你还分得出心勾引我!你知道吗?昨晚我已经走到你门口又回去了,你知道吗?你不知道我多么爱你!你看事看得那么高贵,看爱看得那么卑贱,还不如朵野花,一脚踩在鞋底下!那你为什么来见我,你这么看不起我?你这人面兽心!你就没有拿我当人看!不过,我也是人,我也做给你看,你这负心贼!我还盼你跟我在一起,在一起避暑,快快活活过上一夏天!可是你打心里就没有我!好像只有你一个人配活着,此外都是多余!可是我还偏活给你看!走,走你的!我不留你!这大段的激动的台词是因为冯先生的拒绝留下奋而出口,舞台上并没有说过夫人何时走向他的房门外,何时看到冯先生吻了夫人,可是这些明明已经发生,要夫人再次为冯先生心动了,但她还是没有挽留住他,他们分手了。夫人应该是谁来演更合适呢?这个爱激动,总闹小孩子脾气,最后还是帮自己要挽留的旧情人逃脱出追捕的善良多变的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