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摘要1ABSTRACT2引言4一、危险驾驶罪概述5(一)危险驾驶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5(二)危险驾驶罪的立法背景6(三)危险驾驶罪与相关罪名的区别与联系7二、危险驾驶罪的立法缺陷9(一)危险驾驶罪的调整范围过窄9(二)醉酒驾驶中判定醉酒的标准过低10(三)追逐竞驶行为的判定标准不明确11(四)危险驾驶罪的处罚力度过低11三、危险驾驶罪的立法完善12(一)增设危险驾驶罪的其他适用情形12(二)适当加重醉酒状态的标准。12(三)明确追逐竞驶的判定标准13(四)适当增加危险驾驶罪的处罚力度14结论14参考文献15致谢15 论危险驾驶罪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 专业:法学学生:王云龙 指导教师:李光懿 【摘要】危险驾驶罪的增设,弥补了我国现有刑事立法的不足,对于打击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但作为刑法上的一种新型犯罪,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危险驾驶罪在构成要件及法定刑设置方面存在颇多争议。因此,笔者重点分析了该罪所存在几点的立法缺陷,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希望能对将来的立法或司法解释有所裨益。【关键词】:危险驾驶、立法缺陷、立法完善【ABSTRACT】To add dangerous driving crime,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existing criminal legislation in China, to crack down on the crime of hazards of road traffic safe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But as a new type of crime in criminal law,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angerous driving sin in the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and legal punishment setting there are quite a lot dispute. Therefore, the author mainly analyzes the legislative defects of the points in, and then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erfect suggestion, hoping to help to the future legislative or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KEYWORDS: dangerous driving, legislative defects, and perfect legislation.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作为人们生活的代步工具,被广泛使用,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便利。据统计,截至2014年末,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64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1.5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员突破3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员超过2.46亿人,新注册量和年增长量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我国已然成为了汽车消费大国,而这样庞大的汽车保有量为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交通的便利,还带来了高频率的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也同样数量庞大,究其原因,是由于很多驾驶人员醉酒驾车、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而导致的。交通部的有关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因驾驶员酒后驾车所导致的交通事故平均每年达到25万余起,造成约5万人死亡,经济损失达到近12亿元人民币。各种交通肇事案数不胜数,成为全国的焦点。为了避免交通肇事案的更多发生,也为了避免更多的人因为交通肇事案而家破人亡,2011年2月25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133条明确规定了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危险驾驶罪自实施起就引发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危险驾驶罪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危险驾驶罪该如何完善?本文将对这些相关问题作出简要分析。 1、 危险驾驶罪概述(一)危险驾驶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1)危险驾驶罪的概念,刑法修正案(八)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第二款规定:“有前款行为的,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 根据规定,所谓的危险驾驶罪,就是指在道路上追逐竞驶,情节较为恶劣的,或者是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这两种行为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足以对周围的公共安全及行人造成财产安全及生命安全的威胁。(2)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有: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就本罪而言主体为进行危险驾驶行为的驾驶人员,即进行追逐竞驶且情节恶劣和进行醉酒驾驶行为的机动车驾驶人员;本罪的客体为道路交通安全,本罪的发生主要是在机动车行驶过程中,所以侵犯的客体为道路交通安全及正常的交通秩序;本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即驾驶人员明知道追逐竞驶和醉酒驾驶的行为会对周围的公共安全或不特定的人生命及财产安全会有严重的危害性却放任或者希望这种行为的放生;本罪的客观方面为行为人驾驶机动车进行追逐竞驶且情节恶劣或者进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理论上来说,只要行为人进行追逐竞驶的行为,并且情节恶劣,或者只要行为人进行醉酒驾驶的行为,就符合本罪。(二)危险驾驶罪的立法背景危险驾驶罪的构成不需要形成严重的后果,属于抽象的危险犯。危险犯是指行为人虽然没有对相关刑事行为的法益造成实际侵害,但对这些重大刑事行为相关人的人身及财产等法益产生了严重威胁的侵害行为,因此要加以处罚。危险犯的入罪,特别是抽象危险犯的入罪都有其深刻的立法背景和现实需要,危险驾驶行为的入罪亦不例外。允许机动车上路行驶是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必然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机动车对社会公共安全的威胁越来越严重。机动车对社会的危险性主要是因为驾驶人员不安全的危险驾驶行为而造成的。而醉酒驾驶、追逐竞驶就成为较为常见的危险驾驶行为。在很多发达国家,醉酒驾驶和追逐竞驶等行为早已入罪,并且处罚也较为严重。如法国刑法典第233条第1款中规定了对他人造成危险罪:“显然蓄意违反法律或条例强制规定的安全或审慎之特殊义务,直接致他人面临死亡或足以造成身体毁伤或永久性残疾的紧迫即发之危险的,处一年监禁并处10万法郎罚金。”该条第18款害规定该罪的附加刑,“犯233条第一款所指之罪的,亦可处以下之刑罚:吊销驾驶执照,最长时间5年;吊销执照得仅限于从事职业活动之外驾驶车辆。”还有日本也有相关规定,日本刑法典第208条之二第1款规定了危险驾驶致死伤罪:“受酒精或者药物的影响,在难以正常驾驶的状态下,驾驶四轮以上的汽车,因而致人伤害的,处15年以下惩役;致人死亡的,处1年以上有期惩役。以难以控制的高速度行驶,或者不具有控制行驶的技能而驾驶四轮以上汽车,因而致人死伤的,亦同。”等等。这些都对相应的危险犯作出了明确的法律约束,并且处罚也比较严重,这样就能有效的遏制这些行为的频繁发生。 我国刑法一直没有将危险驾驶行为单独规定为犯罪,这与我国之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危险驾驶行为的社会防卫意识还没有达到需要动用刑法的程度。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机动车的拥有量和驾驶员人数的猛增,汽车作为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正逐渐被人民群众广泛的使用。但是,许多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行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仍有许多驾驶人员无视交通法律法规,漠视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飙车、醉酒驾车等危险驾驶行为随处可见,一起起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给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相关部门及时颁布了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驶和追逐竞驶等危险驾驶行为纳入刑法调整的范围,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制止和防范驾驶人员的危险驾驶行为,避免因这些行为而造成重大的严重后果。 (三)危险驾驶罪与相关罪名的区别与联系 关于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分问题,是目前困扰我国刑法理论界的一大难题。危险驾驶罪属于抽象的危险犯,该罪是发生在没有发生严重的后果之前,起到预防与整治的作用。而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属于结果犯,是发生在造成了严重的交通事故之后,对造成事故的行为人进行刑事处罚的罪行。解决这三种罪刑的区分与联系,事实上就是解决这三罪之间的衔接问题,刑法将醉酒驾驶与追逐竟驶之类的危险驾驶行为入罪,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此前由于在行为性质上未达到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程度且又没有造成实害结果的危险驾驶行为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上的空白。对于醉酒驾驶行为来讲,由于危险驾驶罪的入罪,我国刑法建立起了对醉酒驾驶行为的程度从低到高的认定标准,使醉酒驾驶的侵害行为能够受到及时有效的规制,行为人只要喝酒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行为人将会根据其醉酒的程度面临道路交通安全法或刑法双重约束,具体而言:(1)如果行为人酒后驾驶,但未造成交通肇事罪所要求的重大事故,行为人将受到一般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处罚;(2)如果行为人醉酒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但没有造成任何实害结果,且行为在性质不具有内在威胁公共安全的高度危险,则以危险驾驶罪论处;(3)如果行为人酒后驾驶且造成了交通肇事罪所要求的重大事故,则构成交通肇事罪;(4)如果行为人醉酒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并且造成严重的实害后果的,原则上应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5)如果行为人醉酒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没有造成任何实害结果,但行为在性质上具有内在威胁公共安全的高度危险,此时就发生了危险驾驶罪与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竞合,按照从一重罪处理,即依照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来认定。这样,经过交通安全法及刑法对醉酒驾驶行为的全方位认定,任何程度的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危险行为都会得到相应的法律处罚,从而更加完善了醉酒驾驶行为的相关法律体系,有效制止了醉酒驾驶行为的发生,避免了重大严重后果的形成。 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以及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处罚也各不相同,从处罚力度的轻到重分别为:(1)危险驾驶罪,行为人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2)交通肇事罪。行为人一般的交通肇事罪,情形较轻的,由刑法调整,而交通事故情形较严重,并且发生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吊销驾驶人员驾驶证,终生不得再取得机动车驾驶证。(3)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行为人驾驶机动车造成危害公共安全,但造成的后果相对不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造成的危害公共安全后果比较严重,有人员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欺徒刑或者死刑。2、 危险驾驶罪的立法缺陷 危险驾驶罪的出台,将醉酒驾驶和追逐竞驶两种危险行为列入刑法,有效的约束了驾驶人员的危险驾驶行为,有效的制约了这两种行为对社会公共安全,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的严重危害,让我国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形成了处罚力度由低到高,趋于完善的违法处罚体系。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危险驾驶罪所存在的许多缺陷也显现无遗,危险驾驶罪越来越不能全面地约束各种不断涌现的危险驾驶行为,而醉酒驾驶以及追逐竞驶的判断标准也出现了很多争议,危险驾驶罪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正在被全民放大。以下写出几点危险驾驶在当今司法实践中所存在的几点缺陷。(1) 危险驾驶罪的调整范围过窄 危险驾驶罪虽然规定了两种犯罪情节: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出现情节恶劣的情形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情形,危险驾驶罪并没有概括性的规定,也并没有将其他的几种危险驾驶行为也纳入该罪中,仅这两种罪行,似乎显得调整范围太过狭小,由此容易出现法律的真空地带。这样的缺陷,也使该罪排除了通过司法解释等方式扩大其行为类型范围的可能性,降低了法律对社会实践的适应性,缺乏前瞻性。事实上,在现实的生活中,造成交通事故的危险驾驶行为不仅仅只有危险驾驶罪中所调整的这两种情形,下列各种危险驾驶行为也同样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也应纳入危险驾驶罪的调整范围:(一)吸毒驾驶,即在驾驶人员吸食毒品等吸食精神类药物后驾驶的行为。吸食毒品会严重破坏驾驶人员的神经中枢,使其处于及其亢奋的状态,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会出现各种幻觉,精神麻木等,这些行为将会严重影响驾驶人员的驾驶能力和反应能力,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所以吸毒驾驶也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该也纳入危险驾驶罪的调整范围。(二)疲劳驾驶,疲劳驾驶就是指驾驶人员长时间的连续驾驶,造成驾驶人员精神和身体的极度疲劳,这时如若不停止该行为而继续行驶机动车,会严重影响驾驶人员的正常驾驶行为,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危害公共安全,因此,也应该将疲劳驾驶列入危险驾驶的行列。(三)还有其他的无证驾驶、超载驾驶、驾驶不符合规定的报废车辆、打手机驾驶、逆向行驶等,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交通事故惨剧的发生,据统计,每年因这些行为而出现的交通数量也居高不下,所以也应该把这些行为列入危险驾驶的行为,以防止因罪行不明确而出现的不必要纠纷。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未来,还可能会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情形和新的危险驾驶行为,目前危险驾驶罪的单一性在这样的情形下是很难起到有效的防范性和威慑作用的,所以有必要对危险驾驶罪的单一性做出修改和调整。(二)醉酒驾驶中判定醉酒的标准过低目前我国酒驾标准是通过测试设备、抽血化验来界定驾驶人员是否处于醉酒状态,20mg/ml-80mg/ml为酒驾(即在驾驶员的血液中每100毫升的酒精含量为20-80毫克),80mg/ml以上为醉驾。而相比较国外很多发达国家的醉驾认定标准,我国的醉酒驾驶认定标准就宽松了很多,据了解,瑞典的酒驾标准为2mg/ml,德国为3mg/ml,日本为5mg/ml,美国为8mg/ml。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国外对于饮酒后开车的处罚标准比较严格,要远远高于我国的认定标准,所以导致了我国因醉酒驾车而发生的交通事故也远远高于这些国家,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醉酒的标准过于宽松,导致很大一部分的驾驶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对醉酒驾驶的危险性及防范性的意识不够重视,从而使交通惨剧的发生率大大提高,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危险驾驶罪在司法实践中的威慑作用。研究表明,当人体中的酒精含量达到20mg/ml时,就会影响行为人的主观意识,因此也会影响到行为人的行为能力,我国把醉酒驾车的标准规定为80mg/ml未免太过于宽松,再说了,在现实的社会中每个人的酒量也各不相同,有的人见酒就醉,而有些人则千杯不倒,所以单纯用客观的标准来判定醉酒是不科学的,在客观判定的同时也应该结合司法人员的主观判断,这样更有利于对醉酒驾驶行为的有效管制。(三)追逐竞驶行为的判定标准不明确危险驾驶罪中对于追逐竞驶行为的条文明确规定了行为人进行追逐竞驶,并且情节恶劣要承担刑事责任,并不是所有在道路上追逐竞驶的行为都构成危险驾驶罪,只有“情节恶劣”的才构成,而这样不确定的概念性的条文在司法实践中将会引来较大分歧。哪些情形是属于情节恶劣,哪些情形是达不到情节恶劣,达不到情节恶劣的又该如何处理,还是放任不管?这一系列问题都是该条文在司法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如果不加以明确追逐竞驶的判定标准,则该追逐竞驶的条文将因缺乏实践的操作性和可行性而形式化。在法院具体适用该条文时,可能由于法官对情节恶劣程度的认识不统一,而出现判决上的偏差,因此在很多时候,由于不同的法官对“情节恶劣”的不同解释,就可能会出现同罪不同判的显现。而刑法的严谨程度较高,在适用时如果出现了判决上的偏差是不能“亡羊补牢”的,那是对被害人或死去人的不公平。为了防止在判决上以及司法认定过程中因“情节恶劣”的不明晰而导致的麻烦,追逐竞驶的定性亟待明确清晰,这是刑法条文制定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对被害人及死去人的公道。(四)危险驾驶罪的处罚力度过低刑法修正案(八)将危险驾驶罪纳入刑法的调整范围,目的是为了规范现实中越来越频繁的醉酒驾驶和追逐竞驶等危险驾驶行为,惩罚和整治那些不顾交通规则、不顾他人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的驾驶员,同时也为了弥补我国目前交通法律的漏洞,完善交通法规而增加的一项预防和防范交通事故发生的防范性法规。但危险驾驶行为大多是驾驶人员主观方面的故意或放任,而这种主观放任的危险犯所导致结果可能是极其严重而且是不可挽回的,带给个人或家人的伤害可能是永久的,而如此重要的一项条款却仅以最高刑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的处罚力度,这样的处罚很明显是不足以弥补因事故而带来的严重损失的,并且这样的处罚力度也无法有效的限制危险驾驶行为的发生,无法对危险驾驶人员起到法律的威慑作用,因此不符合罪和刑相适应原则。3、 危险驾驶罪的立法完善针对上述提出的危险驾驶罪在立法和社会适用中的不足和缺陷,为更加的完善和提高危险驾驶罪的实用性,现提出以下建议:(一)增设危险驾驶罪的其他适用情形 危险驾驶罪的定罪标准为醉酒驾驶和追逐竞驶两种情形,并没有包括很多其他同样具有危险性驾驶行为,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两种情形的危险驾驶可能会越来越不能限制现实中的各种危险驾驶的发生,所以必须要增设其他的危险驾驶行为,如:吸食毒品等精神类药物驾驶机动车的、超高速行驶的、打手机驾驶机动车无证驾驶、超载驾驶、驾驶不符合规定的报废车辆,严重的疲劳驾驶、逆向行驶等各种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危险驾驶行为。这些行为的增加,会大大提高驾驶人员的安全驾驶意识,有效避免因这些行为而导致的严重后果。最后再适当增加一条兜底条款,以面对未来可能还会出现的各种形式的危险驾驶行为。(二)适当加重醉酒状态的标准研究表明,当正常的行为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高于20mg/ml时,就会影响行为人的主观判断力和行为能力,对于机动车驾驶人员来讲尤为重要,酒精影响驾驶人员的判断和行为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所以酒精含量高于20mg/ml时就应禁止驾驶机动车。而我国的醉驾标准则是高于80mg/ml的酒精含量,这样的标准明显不符合实际,对于那些酒精含量达不到80mg/ml酒驾行为就不能达到有效的制止,致使那些低于80mg/ml的行为人有侥幸心理,就会起到放任这种酒驾行为的更多发生,在司法的角度讲就可能不会起到预期的防范效果,所以为了更好的防范醉酒驾驶的行为发生,应该从最根本抓起,适当的降低醉酒状态的判定标准,把标准从80mg/ml降低至20mg/ml到40mg/ml左右,有效避免因酒精而影响驾驶人员的行为,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也让“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的”的法制观念深入每个公民心中,起到司法威慑的作用。(三)明确追逐竞驶的判定标准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了行为人进行追逐竞驶,并且情节恶劣的构成危险驾驶罪,而没有对情节恶劣的程度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在实践中对追逐竞驶行为情节恶劣程度的认定模糊、不明确,会导致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在判定情节恶劣程度时可以将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中的主客观目的联系起来,如果双方在主观在主观上有追逐或竞驶的意思体现,而且实施了不遵守交通规则的驾驶行为,就应当认定为情节恶劣;而如果一方有追赶另一方的意思目的,并且实施了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则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续费大单培训
- CVC置管的护理常规
- 肿瘤科护理科普要点解析
- 远程网幼儿园
- 乐高教育培训体系构建
- 2025年基因检测技术在遗传性疾病诊断准确率提升策略研究报告
- 机械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成本效益分析与2025年市场发展报告
- 2025年交通运输与物流行业物流行业物流园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前景报告
- dNET肿瘤影像表现
- 广播媒体如何应对2025年融媒体转型中的版权挑战研究报告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活动常见问题的风险控制解决方案 试题
- 青花瓷中国风ppt
- 安全生产普法宣传课件
- 22104铜及铜合金焊接施工工艺标准修改稿
- DB43-T 1991-2021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
- 医疗器械包装微生物屏障性能测试方法探讨
- CSC-2000变电站自动监控系统使用说明书
- 柬埔寨各职能部门
- 项目管理之总师项目管理办法
- TAPPI标准的代码和内容
- 海思芯片HTOL老化测试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