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人与社会全册教案.doc_第1页
一年级下册人与社会全册教案.doc_第2页
一年级下册人与社会全册教案.doc_第3页
一年级下册人与社会全册教案.doc_第4页
一年级下册人与社会全册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利用东风放纸鸢很忙一、教材分析:放风筝,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但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放风筝,学生一定对这门课的内容感兴趣。 但是学生年龄小,收集资料时需要家长的帮助,教师应该重视家长的帮助,在课前做好准备:在教室做风筝时,要注意不要伤害自己。二、教育目标:1、知识和能力:喜欢放风筝,感受春天玩游戏的乐趣。2、过程和方法:了解风筝文化,学会做风车,放风筝。3、感情、态度、价值观:制作风车和放风筝的学习过程。三、教育的重要难点:教育重点:了解风筝文化,学会做风车和放风筝。教育难点:了解风筝文化,学会做风车和放风筝。4 .教育过程:1 .引起兴趣的引进(1)老师:同学们,老师有测验。 猜猜看吧?(课件显示了谜和谜底)(2)老师:同学们觉得很好。 谜底是风车和风筝。在这门课上我们一起学习“风车转风筝飞”。(3)板书课题:风车转动风筝飞行。2 .主体性探索活动活动1 :风车由我来做老师:老师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经常玩。 你知道世界上有个叫“风车王国”的地方吗? 你想去看吗?(1)欣赏风车王国-荷兰影片,了解风车的作用和原理。欣赏制作的风车。(3)制作风车教师示范,学生相应制作。(4)每个同学完成风车作品。(5)全班展示自己制作的风车,选择最佳作品。事件二:我知道风筝知识(1)课件播放风筝的起源,让学生感受到风筝的最初作用。(2)了解现代风筝的作用。(3)课件播放潍坊风筝节,学生看着说感觉。(4)展示教科书第24页的风筝图,补充各种风筝。事件3 :我们可以放风筝(1)师:播放放放风筝的录像,学生看着交流。(2)整理教师和学生放风筝的要领。起飞a、起飞前要弄清风向。 拉线的人逆风站立,风筝逆风飘扬,放错位置,怎么用力风筝也不会飞。b、跑步和放线:帮助放风筝,把风筝线拉在十米到二十米之间,等阵风来了,马上放风筝,放线者要慢慢跑,放风筝慢慢上来。操纵a、风筝升起一点后,如果场地宽敞,风筝升得相当高,不会掉下来,可以边跑边放线,起飞过程成功了。b .掌握解放线和撤退的时机风力不能持续时,河力必须频繁地向后退线,给人力带来顺风。风筝线感觉有点沉重就马上把握时机放线。 感觉轻的话应该放线,风筝有下降的倾向的话,快速回收风筝线的一部分,在风筝在空中漂浮之前,起飞作业者必须顺利完成。回收风筝a、回收风筝比较容易,只要避免线太紧。 拉线的话,风筝线和地面所成的角度会越来越大,拉线会有急剧的风筝向前俯冲下落的危险。b .接下来拉线的时候,为了不让风筝悬挂在树梢的前端,请尽量下降到远离树木的地方。(4)在班里二人一组练习动作。3 .回顾总结老师:这门课,我们学习了风车的做法。 同学们都记住了吗刚才我们还学会了放风筝的方法。 同学们经常练习的话,肯定能把风筝放得很高。4 .课外开拓老师:春天能玩什么有趣的游戏呢?生:跑步、跳绳、剥皮、羽毛球、羽毛球、捉迷藏、捕蚱蜢师:加强训练,有利于身心健康。 现在,拿着做好的风车,拿着美丽的风筝去操场玩吧!5、板书设计:利用东风放桌子起飞操纵回收第二课是每年端午粽叶香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活动,我们对端午节的起源、习俗、端午诗歌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二、能力目标:通过收集、分析、整理资料,了解端午节的起源、风俗习惯,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3 .情感目标通过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就感到高兴,感到成就感,感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通过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什么传统节日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 有人知道端午节吗?你想知道端午节的什么知识?二、小组报告1、老师的指导语:上节课,老师要求学生们按照设计的活动方案收集整理端午节相关资料。 老师根据你们的收集情况给你们小组加分。 请各组介绍一下,哪个组先来?第一组生:我们小组收集端午节的起源,我们小组把它归纳为以下三类生1 .纪念屈原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据说他于五月初五日投身河中殉国。 为了表示哀悼,人们在河上游泳,之后逐渐发展成龙舟竞赛。 人们怕河里的鱼吃他的身体,为了不让鱼虾毁掉屈原的尸体,回到米团,然后成了吃粽子的习惯。生2 .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几天后未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只有14岁,昼夜沿河哭泣。 十七天后,五月五日入江,五天后拥抱父亲的尸体。 生3 .迎涛神伍兹子胥春秋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五月初五日钱塘江被抛尸,后来成为涛神,世人哀伤牺牲,故有端午节。 中所述情节,对概念设计中的量体体积进行分析老师评价:这个小组的同学把他们收集的关于端午来源的传说以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真让我们高兴。老师问:“你在哪里收集资料?老师:我相信老师在这次搜索中对端午节的由来有更深入的了解。 干得好,再加一点儿。 (板书:由来)师:关于端午节的起源,除了刚才这群同学说的纪念屈原、伍子胥、孝女曹娥之外,老师还知道另一个传说。龙的节日(课件展示)2、师导语:同学们,传说丰富多彩,古今人们是怎样享受这个节日的呢?请介绍整理端午节习俗的小组。第二组老师:我们组收集的是端午节习俗,我们把它做成手写报纸。老师:你能解释一下你们收集的习惯吗?(两张展览,一个学生介绍)老师:你们在哪里收集这些资料?老师总结:看了小组同学精心准备的手写报纸,真见识广。 他们收集资料,用巧妙的手法给我们看。 干得好,再加一点儿。 (板书:习俗)老师:还有其他的习惯吗?第三组学生1 :我们小组也研究了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那天,人们给孩子穿上香囊,香囊里有朱砂、雄黄、香药,香气洋溢,用五色线结成,很可爱。 据说是为了驱毒避邪。生2 :除香囊端午节外,各种虫类活跃,疫病增多,雄黄具有除疫功能。 有不喝酒的孩子,父母就用雄黄酒在他们额头上画“王”字,以免百毒入侵。老师:你能告诉我怎么找到这些资料吗?(很多同学会说是在网上去找的,在这里活用网络,教育人们不要迷上网络)。老师总结了这些习惯:赛隆舟,穿香囊,挂菖蒲,吊钟馗,喝雄黄酒,吃粽子。3师导语:说起吃粽子,我知道端午节不可或缺。 哪个小组收集了这方面的资料?第五组生:我们小组为了理解粽子,我们特意去了百货商店,了解粽子的价格和种类,除了粽子之外,还发现了黑米粽子、八宝粽子、五谷粽子、碱粽子,我们在网上发现了粽子的做法。 (视频)老师:老师好像已经闻到粽子的香味了。 你们干得好,自己试试,知道粽子的原料、种类,查到价格,真厉害。 请加入你们小组一点。5师导语:端午节风俗丰富,连历代文人都喜欢在端午节留下自己的诗词佳句,难怪收集了端午诗词歌的同学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第六组学生1 :我带了一首诗端午节文秀节分端午是谁说的,万代传闻是屈原楚江空忍俊不禁,洗刷不了诚实人的冤屈。学生2 :我也带了一首诗七律端午老舍端午遭风雨袭击,村子里的孩子们还穿着旧衣服爱情邀请搬重蓑笠,有勇气为泥深爱草堂顾客齐心协力分血,没有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有三尺鱼,和现在的豆香不同。生3 :我给大家带来的是闽南童谣扒龙船五月祭,划龙舟,大人的孩子哗啦哗啦地滚动。海面上排成一行四艘船,岸上有很多人。比赛吹哨子,桨落花落花。敲锣打鼓撑腰,满脸大汗获胜。老师:你不喜欢这个同学给我们带来的福建省南童谣吧。 我们读一下福建省南人的小船吧。他们的小组也很棒。 (板书:诗词歌谣)三、划船比赛转移:赛隆舟也是端午节的习俗,老师也给你们带来几张赛隆舟的情景,看动人的影像,你们也不想来吗?赢的队伍给你们队加一分。两队比赛中,老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了他们。 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你们队的龙舟能划得很快? 第一名加一分迁移:老师知道你们是热爱传统习惯的孩子。 让老师考考你对端午节了解多少!四、知识回答规则: 1听了老师的话后才举手。2正确答案是在你的组中加一分,不允许出错。五、总结:通过这个课,你们知道什么样的知识2看到你们精彩的表现,老师真为你们骄傲! 因为我们参加并体验了,所以成长了。 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过程比结果重要得多! 一份工作,一份收获,相信这门课一定有很大收获。六、延伸:关注报道,激发情绪。老师:同学们,下次看报道吧。 (课件)2005年11月24日,中国继续了数千年的传统民间节日端午节,韩国先申报了“端午节”。 不仅如此,在联合国发表申请结果之前,“端午节. CN”突然受到韩国企业的关注。老师看了这篇报道,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老师:同学们,我们国家的端午节比韩国历史长得多。 但是,因为被他们抢先了,所以我们是否应该好好反省。 希望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每个同学都怀着爱国之心,热爱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第三课小玩具智慧教育活动的目标1 .了解七巧板的特点,用简单的材料,尝试用基本的画和剪的方法自己做七巧板。2、通过集体合作学习的方式,观察手创作的乐趣,感受七大不可思议的魅力,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精神和手创作能力。3 .激发学生对七巧板的爱惜,培养他们的思维、勇敢挑战、勇敢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对七巧板的探索欲望。活动过程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老师:同学们,看到老师拿着玩具,它是由七张不同颜色的图形构成的。 你知道名字吗(生:七巧板)2、老师:是的。 这是一块七巧板,也叫智板。 它起源于我国古代,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拼盘玩具。 七巧板虽然只有七张小图形,却像魔法一样千变万化,不足为奇。 一遇到聪明的魔术师,就会产生很多奇怪有趣的图形。 例如各种形态的人物、动物、建筑物等。 (下一位老师在黑板上快速示范制作了两种图形)3、老师:看,作为一个很厉害的魔术师,进入七大不可思议的世界,试着活跃起来吧(板书课题“小图形,大智慧”2 .探路1、老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七巧板是由七部分组成的。 能请您联系学到的东西,告诉我这七部分是什么样的图形吗2 .教师让学生看到用七巧板排列的图案,并让学生说说这些作品是什么。3、各组成员讨论拼盘的方法,设计作品。三、交流厅1、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表现出更多的图案。2、学生思考如何排列更多的图案。4 .操作室活动做我的七巧板(1)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教材第31页的画格裁剪,制作七巧板。(2)学生自己动手做七巧板。2、小图形中的大智慧(1)教师指导学生也可以根据教材第32页提供的图案排列自制的七巧板,根据实际能力进行创新。(2)学生用自制的七巧板摆着各种图案。5、观景窗让学生了解更多七巧知识,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六、评价阶段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7 .反省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了解了七巧板的特点,尝试了七巧板的制作方法,感受了七巧板的魔法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勇敢的尝试和创新意识。第四课代代相传百家姓活动的目的:1、学生了解全班同学的姓氏,学习读写,增加识字量,了解百家姓氏的相关知识。2、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3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初步学习信息的收集和运用,与他人交流信息。活动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班同学的姓氏,了解百家姓氏知识,了解综合学习的一些学习方法和过程。活动难点:学生解决问题是本课的难点。教育总授课时间: 5小时。准备活动:教育总过程:一、准备阶段(一小时)教育内容:1 .让学生对自己的姓氏这个问题感兴趣。2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姓氏确定研究内容。3 .根据研究内容分组学生,指导组内分工。4 .指导学生如何探究自己提出的问题。教育过程:(一)有兴趣引进;数学老师是XX,美术老师是XX,我是XX。你们也有各自不同的名字和相同的名字。 请介绍自己的名字老师随机板书的学生介绍的姓氏,学生自己教黑板的姓氏,让全班同学都知道。 你们自己的姓想知道什么,想提出想知道的建议吗?(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自身的事情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思考,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兴趣。 中所述情节,对概念设计中的量体体积进行分析(二)决定探索话题;学生提问教师指导及应探究的几个问题总结1 .你的姓是谁?2 .自己姓氏的由来是什么?3 .关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