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周世宗安排的辅政格局.doc_第1页
略论周世宗安排的辅政格局.doc_第2页
略论周世宗安排的辅政格局.doc_第3页
略论周世宗安排的辅政格局.doc_第4页
略论周世宗安排的辅政格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略论周世宗安排的辅政格局第29卷第4期2008年8月大连大学JoURNALoFDALIANUNIVERSITYV01.29No.4Aug.2008略论周世宗安排的辅政格局孟庆鑫,范喜茹.(1.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辽宁营口15000;2.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摘要:后周世宗在临终前为了确保其子柴宗训政权的稳固,曾安排了一个辅政格局,这个辅政格局由禁军将领,朝中顾命宰臣及地方藩镇三种政治势力组成,其特点就是朝中顾命宰臣有权无势,而禁军将领之间又互相牵制,以及中央与地方牵制,从而保证柴宗训政权的稳定.但是,这一局面很快就因为朝中顾命宰臣与禁军将领的合作而遭到破坏.赵匡J乱则利用其职权与辅政格局的破坏,快速崛起,形成了独当一面的政治势力,并为后来发动陈桥兵变篡夺后周政权奠定了基础.关键词:周世宗;辅政格局;破坏中图分类号:K2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395(2008)04002404收稿日期:20071128作者简介:孟庆鑫(1980一),男,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教师.主要从事隋唐五代史研究.范喜茹(1978一),女,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后周政权的灭亡,应从赵匡J乱窥窃周室帝位上寻找原因,早已为治史者所认可.如续资治通鉴长编撰者李焘就曾隐晦地说出赵匡胤掌军政凡六年,士卒服其恩威,人望固已归之.于是,主少国疑,中外始有推戴之议.巷1但必须指出的是,周世宗曾为幼子安排了一个辅政格局,来保证柴氏政权的稳固,只不过这个辅政格局最终被破坏了,而它的破坏也就意味着后周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一,世宗安排辅政格局的原因周世宗对自己身后辅政格局的安排,是从亲征契丹欲取幽州时,因突发重病之后才开始的.从显德六年(959年)夏四月丙午上不豫到六月癸巳崩于滋德殿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周世宗深知其子都还年幼,世宗子七人:长曰宜哥,次二皆未名,次日恭皇帝,次曰熙让,次日熙谨,次日熙诲,皆不知其母为谁氏.宜哥与其二,皆为汉诛.2卷2而此时最大的恭皇帝也只时年七岁,面对这种情况,周世宗要对自己去世后的后周政权进行安排,防止幼主在未来的政治斗争中无力控制局面.周世宗要如此安排未来的辅政格局,除了考虑到诸子年幼外,还因为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问,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I1卷2,在这谁握有兵权,谁就有政治发言权的五代时期,后晋骄将安重荣就曾喊出过: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3113o2卷9周太祖郭威亦是通过兵变上台,有鉴于此,他在周世宗即位前,对功臣宿将进行了重新部署,虽然扫除了柴荣上台的主要障碍,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政权的不稳.在郭威临终前,军中就已出现了不稳定的迹象,军士有流言郊赏薄于唐明宗时者螂驯,从这次事件的背后,多少反映出了有一定数量的禁军将领对后周政权的不满情绪.郭威外甥李重进曾在郭威病逝前被召入禁中属以后事,乃命拜(柴)荣,以定君臣之分.4l9卷29足见在政权交接的这段政治敏感时期,周世宗柴荣面临着因缺少功业与威望,一时难以定众心的尴尬局面.而在柴荣刚即位,北汉就发兵来攻,正是企图利用后周内部的不稳定情绪,以军事手段促使后周政权瓦解.高平之战中将领樊爱能,何徽带头溃逃就是军中不稳定的典型例子.所有这些都是周世宗亲身经历过的,并且深深地烙进他的脑海.迫使他不得不考虑在自己身后主少国疑形势下,幼主能否控制政治局面的问题.二,周世宗安排辅政格局史载周世宗卞急多暴怒,而后尝追悔,【212老岔0以及用法太严,群臣职事小有不举,往往置之极刑,虽有才干声名,无所开宥,并且群臣有过则必面质折之.眦粒所以,周世宗更多地只是以强硬的态度获得下属的敬畏,却难以通过亲密的感情交流来赢得下属的忠心拥护.这在周世宗的心里是十分清楚的.赵匡胤即位后曾说过: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然我终Et侍侧,不能害我.(巷虽然此话有些夸张,但多少反映出周世宗在生前对维护政权稳定的一种防范心理.所以,在当周世宗突发重病之后,就开始对有可能威胁皇权的大将作了重点防范.关于这方面相关的论文主要有:邓广铭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故事考释,邓广铭治史丛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王育济世宗遗命的匿废和陈桥兵变,史学月刊1994年第1期;王育济论陈桥兵变,文史哲1997年第1期;顾吉辰论后周末年的一场政治谣言兼论赵匡胤上台,学术月刊1994年第4期;扬洪权,丁鼎漫议后周都点检之职与点检作天子之谶兼与顾吉辰先生商榷,烟台大学)1997年第4期.第4期孟庆鑫等l略论周世宗安排的辅政格局其中以解除张永德军权为典型.在周世宗病发前,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掌典禁军,还屡立过军功,加上他是郭威的女婿,世宗对此是颇有顾忌的.尤其在北伐途中,世宗在道,阅四方文书,得韦囊,中有木三尺余,题云点检作天子,异之.时张永德为点检,世宗不豫,还京师,拜太祖(赵匡胤)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以代永德._6j3【卷可见,周世宗未生病之时,还是完全有能力来控制政治局面的,因而对木板所记之语只表现为异之,并没有对张永德采取什么具体的防范措施,而在世宗生病返京,事情却发生了变化,因为一方面周世宗考虑到张永德的潜在威胁,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张永德并非真正的辅政之才,所以便对身居要职的张永德作了重新安排,免去其都点检职务,解除其军权.但是,为了维持政权的稳固,光靠解除属下职务是行不通的,还需找到可靠的辅政班子来作为政权的支撑.因此,在清除威胁幼主的主要隐患后,周世宗在显德六年六月癸未,立皇后符氏,宣懿皇后之女弟也.先后立符氏姐妹二人为皇后,尤其是在周世宗病危之时再立一位符后,这是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但细加分析就可以看出,立符后其实是经过周世宗精心考虑过的,因为周世宗已看到皇后符氏背后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那就是通过立符氏为后,以此来笼络住其父符彦卿.符彦卿当时为后周天雄军节度使,天雄军以前为唐河朔三镇的魏博,后改为天雄军,欧阳修在新唐书?兵志中评价河朔三镇时就曾说始时为朝廷患者,号河朔三镇.向所谓三镇者,徒能始祸而已.l.(卷5.况且太祖(赵匡胤)与符彦卿有旧,常推其善用兵,8(卷7时为朝廷一大隐患.同时因为天雄军是阻止契丹南下的一道防线,自从国家重心移至关东,契丹成为中原最具威胁的外患,河北成为国防重心,魏博地区乃是汴,梁,洛阳一带的安全屏障.(何况辽人自阳城之败,尤畏彦卿,或马病不饮龅,必唾而咒曰:此中岂有符王邪?.粕可见,周世宗立符氏为后以笼络符彦卿也包含了震慑辽人,保证中央安全的意味.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五代十四帝中,如果除去周恭帝年幼无政治能力外,真正算是皇帝的只有十三位,而其中曾任魏博节度使的就有六位,他们分别是李存勖,石敬瑭,李从厚,刘知远,石重贵,郭威,占了称帝人数的百分之四十六.可见,魏博节度使与皇权具有十分微妙的关系.而周世宗在病危时立符氏为后,就是要符彦卿在其死后以外戚的身份来拥护后周政权,作为保证地方稳定的一个表率;也借助符彦卿地方上的军事势力与名望,达到对中央的一种监督作用,从而与中央形成一种牵制关系,以此保证幼子宗训统治地位的稳固.对于地方上其他节度使依旧不作任何调动,一方面是由于周世宗从发病到病故时间仓促,限制了他对其他藩镇再作进一步的安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他们在政权交接时对后周政权发难.其中对昭义节度使李筠则每优容之.(卷主要因为他是防止北汉南下的屏障.事实也证明了,在周世宗病故,幼主登基后,北部边境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外部环境的安定,就给中央政权的稳定减少了很大压力.在通过立皇后对地方势力作了大致安排之后,周世宗立皇子宗训为梁王,领左卫上将军,宗让为燕公,领左骁卫上将军.(卷拼这是首次对皇子的册封,早在显德三年群臣请封宗室,世宗以谓为国日浅,恩信未及于人,而须功德大成,庆流于世,而后议之可也.明年夏四月癸未,先封太祖诸子.而皇子在者皆不封.拟卷加可见,周世宗在位时,牢牢把握住政权,不放任何权力与诸子.在他看来未功德大成之前,是不会册封皇子的.所以在这时册封皇子,就给朝廷发出了一个政治讯号周世宗要进行政权交接了.周世宗在中央又对宰相,殿前军,侍卫亲军等重要的文武官员做了新的安排,这一切都是为了未来后周政权的稳定.对于宰臣的安排,周世宗主要安排了范质,王溥,魏仁浦以及王着为宰臣.他们成为文臣辅政格局的权力核心.范质,史言质性卞急,好面折人.廉介自持,未尝受四方馈遗,_68(卷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既然范质不受四方之贿,廉介自持,而且还好当面批评人,在官僚体系中也就不大可能会形成自己的政治集团,周世宗也正是看好这一点,再加上他是周世宗的重臣,有一定威望.因此让他成为了辅政宰臣的领头人物.王溥,史言溥性宽厚,美风度,并且也是洁身自好,常劝其父王祚致政,后来王祚致仕,曾大骂溥曰:我筋力未衰,汝欲自固名位,而幽囚我.举大梃将击之,亲戚劝谕乃止.J88翩可以说王溥为了自身的名誉,才不断地劝其父致政,对于父亲尚且如此,那么对其他官员则会表现得更加谨慎,可见他也是一个不会形成自己政治集团的人,何况在周世宗即位时,王溥就已作为他的辅政大臣,应该是可以信任的.魏仁浦,出身小吏,却是一个有治国方略的人才.史载上(周世宗)欲相枢密使魏仁浦,议者以仁浦不由科第,不可为相.上曰:自古用文武才略者为辅佐,岂尽由科第邪!关于周世宗遇疾返京,徐度却少编曾记载宋人王钰一段言论:周世宗既定三关,遇疾而还,至澶渊,迟留不行,虽宰辅近臣问疾者,皆莫得见.中外恂惧.时张永德为澶州节度使,永德尚周太祖之女,以亲故,独得至卧内.于是群臣因张永德言日:天下未定,根本空虚,四方诸侯惟幸京师之有变,今澶,汴相去甚遥,不速归以安人情,顾惮朝夕之劳,而迟回于此,如有不可讳.奈宗庙何?永德然之.承间为世宗言如群臣旨.世宗问日:谁使汝为此言?永德对:群臣之意皆愿如此.世宗熟视久之,叹日:吾固知汝必为人所教,独不喻吾意哉?然吾观汝之穷薄恶足当此!即日趣驾归京师.呜呼!天命方有所属,固非人谋所能间也.其中,周世宗对张永德说出然吾观汝之穷薄恶足当此!应该是针对在北伐途中所见点检作天子木牌所言,认为张永德无作天子的器量.但依周世宗对大臣的猜忌心理而言,他是不会放过张永德的.后来解除张永德军权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关于天命方有所属,固非人谋所能间也,应是对赵匡胤而言的,其实通过这段对话,周世宗辅政重臣的人选应该是定在赵匡胤了,否则王钰不会说出此话.(徐度却扫编卷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宣懿皇后符氏在周世宗征淮时,以优成疾而崩.此时所立皇后符氏.后妹也.国初,迁西官,号周太后.欧阳修新五代史卷20,周世宗家人传,第8,204页)关于魏博的重要地位,毛汉光先生在魏博二百年史论分析了魏博二百多年的状况,提出五代时帅魏博者常常能影响中央政潮,屡屡对洛阳,汴,梁构成威胁.(史语所集刊第50本第2分册,1979年版)他们任魏博节度使时间:李存勖(贞明元年四月一同光元年十月);石敬瑭(天成三年四月长兴二年六月);李从厚(长兴二年六月一长兴四年十一月);刘知远(天福五年三月一天福六年七月);石重贵(天福六年十二月一天福七年六月);郭威(乾禧三年四月一十一月).大连大学第29卷己丑,加王溥门下侍郎,与范质皆参知枢密院事.以仁浦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枢密使如故.I4卷拟由于魏仁浦出身贫寒,主要得意于周世宗的提拔,他形成自己政治集团的可能性更小.并且,把魏仁浦安排到辅政格局的权力中心,旨在以其才能为后周政权服务.魏仁浦资格较浅,忽然平步青云,提拔到宰职,自然要对世宗感恩戴德,努力效命.而王着则是少有俊才,世宗以幕府旧僚,眷待尤厚,常召见与语,命皇子出拜,每呼学士而不名.且善与人交,好延誉后进,当世士大夫称之.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他的性豁达,无城府.t6蛇卷2所以王着虽然在朝中有一定人望,但也不至于是那种工于心计,善于拉帮结伙之徒.由此可以看出朝中辅政宰臣的安排除了有治国才能以外,在为人品格上也是优秀的,相对而言他们形成同一政治帮派的可能性非常小,这样他们就会彼此牵制,防止了独断朝纲可能性,有利于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维护了后周中央内部政权的稳定.对宰臣安排的同时,也对中央禁军将领作了部署.这是辅政格局安排的关键一环,也是周世宗所看重的.因为在政权频繁更迭的五代,往往是军权更有说服力.正如西方历史学家所说:在960年以前,北方一直被一系列不稳固,短命的军事政权所统治.正是在这一时期,军事力量决定着政治状态,并继续成为宋初几十年间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唐末五代,中央与地方是处于一种失衡状态,为重振皇权,五代诸朝和北宋政权都在努力削弱地方力量加强中央力量,而军队则在其中占有了主要地位.后来后周太祖郭威以禁军夺权称帝,就是中央禁军力量加强的一次表现.周世宗曾整顿禁军,大大增强了禁军的战斗力,成为了可以有效地和地方相抗衡的力量.在后来周世宗征淮南和北汉战争中,禁军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后周是以殿前都指挥使,殿前都点检为殿前军统帅,两者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分别构成了禁军两大部分的统帅.前述的张永德就因为任殿前都点检,是后周权位最重要的武将之一,也是最有可能劫取帝位的.因此,周世宗解除了张永德军权,同时提拔了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显然是认为他能够托付后事.赵匡胤作为周世宗藩府旧僚,是在高平之战后才开始崛起的,无论声望和军功都较张永德要低,相应地对后周政权的威胁要比张永德小.这是周世宗将重职授予赵匡胤的原因之一.另外一点就是周世宗对赵匡胤是比较信任的.在周世宗即位之初,急切需要建立功业和威望,在以达到征服朝廷为目的的高平之战中,赵匡胤的英勇表现使得他成为周世宗的亲信之一.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赵匡胤弟匡义与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有姻亲关系,彦卿宿将,且前朝近亲,皇弟匡义汝南郡夫人又彦卿女也,上(赵匡胤)每优其礼遇云.J(卷而这种姻亲关系何时建立,宋史卷242曾载:懿德符皇后,陈州宛丘人.魏王彦卿第六女也.周显德中,归太宗(赵匡义).后姊,周世宗后也.l8鲫可见,因为赵匡胤与符彦卿的这层关系,使得他与周世宗也沾上联系.要知道在过去比较重视姻亲关系的时代,特别是上层社会的政治婚姻,意义就显得不同寻常了.这也是赵匡胤为什么能快速升迁的又一原因.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条信息,那就是赵匡胤弟匡义是在显德中娶懿德符皇后,也可作为邓广铭先生论证赵匡胤至少是在显德中年以后蓄谋篡窃后周帝统的一条佐证了.这样在中央禁军中有了与皇室连襟关系的人物,有助于和地方形成一种牵制,当地方势力发难时,最起码作为与皇室有关系的人,是会站到保皇的一边,从而保证周世宗幼子在未来政局中帝位的稳固.但是在中央禁军中,周世宗也并不是完全委权于赵匡胤的.在后周两大禁军系统的统帅安排中,石守信为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其中石守信为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之一,是赵匡胤政治集团的人物.而李重进则是周太祖郭威的外甥,根据后来赵匡胤即位后叛乱的情况来看,他不可能属于赵匡胤政治集团的.可见,在后周禁军统帅的安排上大致还是相互平衡制约的.此外,禁军将领中还有慕容延钊为殿前副都点检;韩通为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令坤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袁彦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其中慕容延钊与太祖(赵匡胤)友善,显德末,太祖任殿前都点检,延钊为副,常兄事延钊;及即位,每遣使劳问,犹以兄呼之.(卷2韩令坤则与太祖同事周室,情好亲密.lJ8.并且在赵匡胤年少时尝与韩令坤博土室中._6J2【卷二人可算小时的玩伴.所以,对于慕容延钊,韩令坤可以视为是赵匡胤集团中的人物.而韩通则是性刚愎,颇肆威虐,众情不附,目为韩瞠眼.其子微有智略,幼病伛,时号韩橐驼,见上(赵匡胤)有人望,每劝通早为之所,通不听,卒死于难.科可以说是赵匡胤的政敌.同样,袁彦凶悍,信任群小,嗜杀黩货,且缮甲兵,太祖虑其为变,遣(潘)美监其军以图之.美单骑往谕,以天命既归,宜修臣职,彦遂人朝.上喜日:潘美不杀袁彦,能令来觐,成我志矣.J89耥.可见,袁彦也并不属于赵匡胤的政治集团内的.周世宗正是通过对禁军将领的这种安排,使得包括赵匡胤在内的禁军将领不能形成自己独当一面的势力,他们互相牵制,彼此掣肘.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我们发现显德末年辅政格局中的各派势力均彼此分散,不但各势力间有牵制的能力,而且居于主要地位的中央禁军力量也是互相掣肘.在周世宗看来,为幼主部署这么一个政治格局,正是他考虑到自己以前的亲身经历和幼主对未来朝政的无力驾御.因此,当这个政局中中央禁军,宰臣,地方势力等都已对皇权构不成直接威胁时,那么未来幼主的政权就可以稳固了.事实上这个辅政格局的整体安排在周世宗去世的半年里,地方,中央都没有发生侵逼幼主帝位的事件,保证了后周江山的暂时稳定.傅海波,崔瑞德剑桥中国辽夏金元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范学辉高平之战与赵匡胤的崛起,山东大学2000年第4期,文中提出高平之战是后周禁军完成新旧更替的关键,也是赵匡胤迅速崛起的条件.邓广铭先生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故事考释中提到:宋太祖要篡窃后周帝统的意思蓄之已久,至少在世宗显德中年以后已经有此意了.(邓广铭治史丛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73页.)可见,既然赵匡胤蓄谋已久,其弟匡义在显德中娶符彦卿女则显得政治意义相当浓厚.第4期孟庆鑫等:略论周世宗安排的辅政格局27三,结论周世宗安排这样一种辅政格局,是对五代骄将跋扈,政权更迭频繁局面的借鉴.周世宗自己刚即位时就面临政权不稳的危机,所以在他病故前,首要就是着手政权稳固的问题,应该说也收到了一定效果,最起码保证了在帝位交接时国家政权的稳定,防止了幼主即位之初就受侵逼事件的发生.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时间仓促,周世宗过分依赖了中央禁军的力量,忽视了在五代主少国疑背景下的朝中宰臣有权无势,使得政局中宰臣政治发言权并不是很大,士之生于是时者,缠手绊足,动触罗网,不知何以全生也.9(卷2可见,他们在政权中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境地.这也就造成了在安排辅政格局上忽视了处于不同系统的势力会彼此合作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政局中的人物关系复杂,互相牵制的机制很容易遭到破坏,只要辅政格局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格局都必受波及.而这时往往握有军权的将领通常是最大的受益者.这也是文中所述赵匡胤在辅政格局破坏后,能利用职权很快发展起来的原因.当然,辅政格局的破坏也与士大夫忠义之气,至于五代,变化殆尽有一定关系.但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争夺最高统治权的事件是屡见不鲜的,尤其是僭窃交兴,称号纷杂的时代,再加上主少国疑局面的出现,再精心安排的辅政格局也会很容易就遭到破坏.参考文献:1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2欧阳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3薛居正.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4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5司马光.涑水记闻M.北京:中华书局,1989.6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7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8叶梦得.石林燕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4.9赵翼.廿二史刹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4.ontheAuxiliaryPoliticalPatternwhichEmperorShizongEstablishedintheLateZhouDynastyMENGQingxin.FANXiru(J.DepartmentofSocialSciences,yingkOUCollegeofVocationalTechnology,YingkOU115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