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践环节管理成本会计课程设计 系专 业班 级学号姓名 指导教师精选目 录案例一 纺织厂成本核算案例】1案例二 BBC 公司全部成本计算法与变动成本计算法案例4案例三 某特殊钢企业的工序加工费分配案8案例四 关于马钢三铁厂是否停产的决策案例10案例五 某特钢企业将制造成本当作变动成本导致错误决策的后果案例 13案例六 凯茜怀斯案例分析17案例七 格力空调的专业化经营决策案例21案例八 纺织厂成本核算案例24上机报告28案例一 纺织厂成本核算案例负责人: 学号:在本案例中,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第一步产品成本计算单:摘 要产 量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成本合计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6000007500069000744000本月生产费用15000001440001080001752000生产费用累计21000002190001770002496000半成品成本20016980001650001140001977000半成品单位成本84908255709885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4020005400063000519000第二步产品成本计算单摘 要产 量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成本合计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510000 4590037200593100本月生产费用1977000156000834002216400生产费用累计24870002019001206002809500半成品成本3001827000147000771002051100半成品单位成本60904902576837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6600005490043500758400第三步产品成本计算单摘 要产 量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成本合计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36300017400 7200387600本月生产费用205110084000570002192100生产费用累计2414100101400642002579700产成品成本200211410087600585002260200产成品单位成本10570.5438292.511301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300000138005700319500二 、该厂成本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并加以改进(一)不合理。第二纺纱车间和第一织布车间应该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1、品种法主要是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或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但在一个车间进行或车间是封闭式的。生产按流水线组织,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提供产品成本信息。第二纺纱车间纺的纱供第一车间使用所以是多步骤的。故用品种法不合理。2、第二纺纱车间和第一织布车间应该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照产品加工步骤的先后顺序,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知道最后步骤累计计算出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企业,与纺织厂的情况符合。3、在计算各步骤的产品成本时,上一步骤所生产的半成品成本,要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从上一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转入下一步骤相同产品的成本明细账中,以便逐步计算各个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以及最后一个步骤的产成品成本。4、逐步结转分步法能随时提供各生产步骤完整的半成品成本资料,便于管理和控制。5、同时我们觉得其中的综合结转比较适用。采用综合结转法,除第一步骤以外的各生产步骤,不仅要汇总本步骤发生的生产费用,还要将领用的半成本成本作为本步骤地一项原材里费用,使各步骤的本成品(或最后步骤)成本都是截至本步骤止的完全积累成本。由于该纺织厂规模较大,生产步骤较多,如果采用分项结转,将导致结转手续繁琐,工作量大,特别是本步骤入库本成品的成品明细帐也要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主要有: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2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3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4约当产量法;5定额比例法(适宜定额管理基础好,定额资料比较齐全,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大的企业);6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其中约当产量,是指将月末在产品的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或投料程度折算为完工产品的数量。这种方法适用范围比较广泛,特别是在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且各月月末在产品结存量不稳定,其他分配方法受到限制不宜采用时,尤为适用。某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单位产品前面各工序累计工时定额+单位产品本道工序累计工时定额*50%)/单位完工产成品工时定额品种法:概念: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中,如果生产规模较小,或者车间是封闭式的,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完工都在一个车间进行,或者生产按流水线组织,管理上不分要求分步骤提供产品成本信息。特点:1以企业最终完工的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2成本计算定期按月进行;3区分不同情况处理在产品成本。分步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每一步加工的半成品形状性质不同,有的可对外销售,有的是后面步骤的加工对象。为加强企业内部更步骤的成本管理,往往不禁要求按照产品品种计算成本,而且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成本。而分步法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能提供各个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便于管理和控制。分为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逐步结转分步法适用于半成品的种类不多,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的工作量不是很大或者半成品的种类较多,但是管理上要求提供各个生产步骤半成品成本数据的情况下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适用于各步骤生产的半成品种类较多,但是很少出售或根本不出售,仅供下一步骤加工,管理上不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信息。逐步结转法的缺陷是不能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资料。所以要进行成本还原,陈本还原是将产成品成本中以综合项目反映的直制半成品,逐步分解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还原的方法采用的是倒叙法,从最后一步骤起,将产成品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方法,按上一步骤所产完工半成品成本结构,逐步分解,还原成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生产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等原始成本项目,然后将各步骤相同的成本项目数额想加,即可求出按原始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成本还原率=本月产成品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上一步骤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产成品成本还原计算表:项目成本还原率半成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成本合计第三车间还原前产成品成本21141008760058500 2260200上步所产半成品成本1827000147000771002051100产成品成本中半成品成本还原2114100/2051100=1.03-21141001883116.7151515.179468.20还原后产成品成本1883116.7239115.1137968.22260200第二车间还原前产成品成本1883116.7239115.1137968.22260200上步所产成品成本16980001650001140001977000产成品成本中半成品成本还原 1883116.7/1977000=0.95-1883116.71617365.8157164.5108586.40还原后产成品成本1617365.8396279.6246554.62260200逐步结转法当有n个个步骤时,需要算n-1步分项结转分步法不需要设立自制成本账户是为了避免成本还原。平行结转分步法当有n个步骤时,需要算n+1步。计算出各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这样,各步骤平行独立地互不影响的进行成本计算,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产成品成本。其中广义的在产品包括正在本步骤加工的在产品在本步骤发生的费用和经过本步骤加工完成转移到下步骤但尚未最后制成产成品的那些半成品在本步骤发生的费用。案例二 BBC公司完全成本计算法与变动成本计算法案例负责人: 学号:变动成本计算法与全部成本计算法的区别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存货成本的内容不同、分期损益计提不同三个方面。 1、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两种计算方法的关键差异就是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2、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由于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必然小于采用全部成本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3、分期损益计算方面的区别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补偿由当期销售的产品承担;而采用全部成本法计算,固定性制造费用由当期生产的产品分摊,按期末未销售的产品与当期已销售的产品的比例进行补偿。分别使用变动成本和全部成本计算法计算女式钱包和男式钱包的单位成本女式钱包单位产品成本表 单位:美元变动成本法全部成本法变动制造成本固定制造成本3.453.450.5单位产品成本3.453.95单位变动制造成本=(75000+250000+20000)/100000=3.45(美元)单位固定制造成本=50000/100000=0.5(美元) 男式钱包单位产品成本表 单位:美元变动成本法全部成本法变动制造成本固定制造成本2.622.620.4单位产品成本2.623.02单位变动制造成本=(24000+400000+100000)/200000=2.62(美元)单位固定制造成本=80000/200000=0.4(美元)2、分别编制变动成本法损益表和全部成本法损益表变动成本法损益表 单位:美元女式钱包男式钱包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变动性制造费用 变动性销售费用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直接固定性销售费用 共同固定性销售费用税前净利495000310500300001545005000035000250004450094500055020060000334800800006000025000169800女式钱包:变动性制造费用=3.45*90000=310500(美元)男式钱包:变动性制造费用=2.62*210000=550200(美元)注: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全部成本法损益表 单位:美元女式钱包男式钱包销售收入销售产品制造成本 期初存货 本期产品生产成本 可供销售产品成本 期末存货销售产品制造成本小计销售毛利销售及管理费用 变动性销售费用 直接固定性销售费用 共同固定性销售费用税前净利495000039500039500010000*3.95=395003555001395003000035000250004950094500010000*3.02=302006040006342000634200310800600006000025000165800女式钱包:本期产品生产成本=3.95*100000=395000(美元)男式钱包:本期产品生产成本=3.02*200000=604000(美元)注:销售产品制造成本小计可供销售产品成本期末存货销售毛利=销售收入销售产品制造成本小计税前利润=销售毛利销售及管理费分析:一、女式钱包:无期初期末存货,销售量小于生产量。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将固定制造费用50000美元作为期间成本,全额从边际贡献中扣减;而采用全部成本法计算,本期销售90000件,只将90000件分摊的固定制造费用45000(50000/100000*90000)美元作为产品成本从销售收入中减除,未销售的10000件分摊的固定制造费用5000(50000/100000*10000)美元,则随产成品转入期末产成品存货中。两种成本法在确定税前净利润所扣减的固定制造费用不同,全部成本法较变动成本法少5000(50000-45000)美元,所以全部成本法比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多5000美元。二、男式钱包,上一年有10000件存货,生产200000件,销售210000件。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从本期边际贡献中扣减的固定制造费用为80000美元,而采用全部成本法计算本期销售的210000件产品中,包括上期转入的10000件存货的固定制造费用4000(80000/200000*10000)美元和本期生产200000件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80000美元,因此从本期销售收入中扣减的固定制造费用比变动成本法计算所扣减的固定制造费用少4000美元,从而全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比变动成本法少4000美元。三、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之所以会有区别,关键在于起初、期末存货中所包含的固定制造费用的金额变动及其对比关系不同。其变化的通用规律如下:(1)产量不变,销量变动当生产量等于销售量或期末存货量等于期初存货量时,采用两种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相等。当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或期末存货量大于期初存货量时,采用全部成本法计算确定的税前利润大于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其差额相应的单位固定制造费用(期末存货量期初存货量)。当生产量小于销售量或期末存货量小于期初存货量时,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确定的税前利润大于采用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其差额相应的单位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量期末存货量)。(2)生产量不等,销售量也不等期末存货固定成本总额等于期初存货固定成本总额,两种成本计算法确定的税前净利润相等。期末存货固定成本总额大于期初存货固定成本总额,则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大于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差额期末存货的固定成本总额期初存货的固定成本总额。期末存货固定成本总额小于期初存货固定成本总额,则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大于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差额期初存货的固定成本总额期末存货的固定成本总额。(两种计算方法的关键差异或根本区别就是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对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进行评价(1)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成本优点:1、有利于企业的短期预测和决策;2、有利于科学地进行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业绩考评,有利于推行和完善经济责任制;3、可防止企业盲目生产,注重产销平衡,有利于全面完成产销计划;4、可以简化成本核算。局限性:1、提供的成本不适应长期决策和以成本为依据的定价决策的需要;2、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观念;3、按成本性分类具有局限性。(2)而相对于变动成本法而言,采用全部成本法计算成本的优点:1、使人们重视生产环节;2、产品成本计算存货计价完整;3、便于直接编制对外财务报表。局限性:1、全部成本法所确定的分期损益难以被管理部门所理解;2、固定制造费用的分摊十分繁琐;3、提供的成本资料不便于预测和决策分析。综上所述,变动成本法的成本信息主要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多方面需要,为企业管理部门预测决策分析和控制提供资料;而全部成本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对外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和纳税申报上。两种成本计算方法都有适应性和局限性,因此应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满足内外部的共同需要。其结合使用的原则是:由于内部控制管理对成本资料的需要是经常的、大量的,而对外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只是一项非经常性的工作,它的编制是定期的。所以当对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建立统一的成本计算系统。借助于变动成本法,满足内部管理对信息的需求,然后,定期地调整为按全部成本法计算,以满足对外报告的需求。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建立统一的成本计算系统,应注意一下问题:1、日常核算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生产成本”、“产成品”账户均登记产品的变动成本,即只包括生产产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2、设置“变动性制造费用”账户。3、设置“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账户。案例三 某特殊钢企业的工序加工费分配案例负责人: 学号:一、工序标准成本管理是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深入和细化,对预算管理形成有力支持。但在推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在一定程度上缺少详细、全面的定额指标、成本费用资料做基础,会导致预算指标制定有时与生产经营实际情况产生偏离。 该企业每种产品从投料到制成品出厂,须经过35道工序,每道工序均核算成本,实行逐步结转法向下一道工序转移半成品成本。每道工序的原料费按各批次的订单、生产任务书划分据实入账,而制造费用等很难具体辨认成本负担主体,按该公司规定先归集为工序加工费用,然后采用系数分配法分配到每道工序的产品成本之上。其计算公式如下:单位成本=原料费+工序加工费工序加工费=单位分值分配系数单位分值=工序加工费总额/(分配系数产量) 在上述公式中,原料费是个别确认的,工序加工费总额和各品种产量是客观的,唯一带主观成分的变量是个品种的加工费用分配系数。系数分配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成本数据是否准确反映资源消耗问题。 二、分配系数,即分工序分配参数,是工序费用在产品品种之间分配的依据。该系数是有公司的技术部门和厂矿生产技术部,根据具体产品的技术标准,参考产品的成分、性能、工艺要求、冶炼或轧制等因素,制定的各种产品通过每个工序的所发生的消耗和费用的分配标准。该分配系数随着生产工艺、产品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因素的变化及时修订。核定分配系数是准确核算分品种规格组距产品成本的关键环节。公司根据各厂矿、产线、工序、产品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核定各个工序的分配系数,核定方法按数据获得方式分为两种:实际测量法,采用实际测量方法确定各品种在各工序中各类费用占用的比例系数,适用生产品种和工序简单的工艺条件;理论计算法,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确定各品种在各工序中各费用占用的比例系数,或者通过某一相关物理量来比照确定比例而系数。这样我们通过这个方法确定的系数应该是比较接近客观实际的。因此在用这些数据分配出来的工序加工费也是较客观,没有什么大的误差。除了上述方法,现在的一些特钢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采用了较新进的方法基于ERP/MES的钢铁企业成本管理系统。针对钢铁企业成本信息不准确、费用分摊不合理的问题,应用集成管理理论,构建了基于ERP/MES的钢铁企业成本管理模型,同时应用面向对象方法建立了系统用例模型。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并开发了基于ERP/MES的成本管理系统,该系统已在某钢铁企业得到实施,从而实现了成本信息从ERP/MES中的自动提取,保证了成本计算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基于ERP/MES的钢铁企业成本管理模型在钢铁企业中,成本信息以炉号、作业及订单作为管理标识,贯穿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各个过程。成本管理所需信息涉及经营过程中的销售信息、工艺信息、物流信息、资金流信息、各部门之间及上下级之间的管理信息等。成本管理子系统是整个企业信息化系统实现闭环控制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成本管理系统应与ERP系统中的生产、物供、财务、销售等系统模块以及MES中的车间管理、质量管理等模块进行全面集成,并及时收集ERP/MES系统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快速地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提高多元成本对象计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通过成本估算、成本计算、成本分析等进行成本的动态控制,全面提高钢铁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钢铁企业中,由于生产过程的复杂性、成本发生的随机性,使得钢铁企业成本的发生与控制具有大系统的特征,为此,国内外都将成本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在系统环境下利用信息集成技术来研究成本管理控制的方法。实施ERP/MES后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统一的资源平台2、记录产品成本形成全过程,及时反馈产品动态成本。3、成本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相结合,并侧重于事中控制。4、标准成本制度体系的实行及深化实施。企业在实施ERP/MES后,使标准成本制度体系得到了切实运转,成本的计划、控制、计算和分析相结合,从而有利于成本控制,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有利于产品价格决策等。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钢铁制造业已进入生产高度自动化、产品多元化、组织柔性化、服务理念客户化、信息系统网络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其成本形成过程以及成本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钢铁生产制造模式,这就导致现代钢铁企业成本管理观念和成本管理的原则方法体系将发生重大变化,使得钢铁企业成本管理的探索和创新迫在眉捷。所以该企业要是有能力的话,可以改变这种方法来进行钢铁的成本管理。三、费用分配(一)材料费用的分配核算 1、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的方法:根据各种产品的产量和单位消耗定额,计算出各种产品的定额消耗量,并以定额消耗量作为分配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2、按定额费用你离分配的方法:在生产多种产品或多种产品共同耗用原材料种类较多时,也可以按各种产品所耗原材料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原材料实际费用。(二)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通常在月末进行,有仪表记录时,根据仪表所示耗用量来计算; 没有仪表记录时,可按生产工时比例、机器工时比例或定额定额耗电量比例进行分配。(三)工资寄职工福利费的核算1、 工资费用的分配:生产工时分配法:以生产各种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作时间作为分配基础,将归集的费用分配到不同产品中去的方法,要求被分配的费用与产品的生产工时相互联系。2、 职工福利费的分配:一般是通过编制职工福利费提取分配表进行的。(四)折旧费用的分配:由于折旧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为了简化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没有为折旧部门专门设立成本项目,而是将其与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其他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一起记入制造费用,作为制造费用的一个费用项目。在实际工作中,折旧费用的分配,通常是由企业财会部门根据编制的折旧费用计算表来进行的。(五)其他支出的核算:其他支出如差旅费、电话费、水费等,一般都不单设成本项目,通常在费用发生时,根据有关凭证按费用的用途记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待摊费用等科目及其明细项目。这些费用发生时,按照发生的用途归集到“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待摊费用”等科目的借方。案例四 关于马钢三铁厂是否停产的决策案例负责人: 学号:决策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能否对企业的未来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该决策失误,可能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和损失,甚至导致存货积压,进而危及企业的继续经营。企业应认真考虑对于亏损产品(或生产线,门市部)是否应作出停产(或取消)的决策,以达到减少亏损,增加利润的目的。 在本例中,三铁厂长期属于内部亏损单位,而且由于技术装备落后,不具经济规模,产品单一,市场容量有限,特别是近两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生铁出口价格大幅度下滑,再加上三铁厂放开经营后的产品销售仍主要依靠国贸公司出口,缺乏开拓国内市场的能力,因此亏损仍十分严重。1996年至1998年一直亏损,且数额巨大,今后亏损幅度将加大,全年控亏目标难以完成。所以停产势在必行。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案例中所给出的损益表。损益预测表项 目单价(元)数量(万吨)金额(万元)一、销售收入 1 02301230023 52917其中:出口铁(122美元吨)1 01016198820 00117自销炼钢铁 98500 160 1 95200铸造铁1 22000 160 1 57600二、销售变动成本 90086230020 71978三、销售费用 103691980 2 05300其中:出口费用国内部分 8000 236919801980 1 58400 46900四、边际利润 32872300 75639五、固定费用 3 64600六、财务费用 21500七、营业利润-3 10461从它的损益表中得知,三铁厂年亏损高达3104.61万元,这是对公司效益的实际影响。该亏损额比固定资产净值高了826万元,也大于其年工资及相关比较。在这基础上,针对停产与继续生产进行相关比较,以得出进一步的决策结果。 如果继续生产的话,三铁厂需付出成本:原材料和动力消耗仍照实际水平支出运输费:548万元修理费:2807万元机料费:3937万元人工及其他固定费用:3646万元烧结矿变动成本:249.79元/吨生铁变动成本:900.86元/吨 (附:卸车费价格由3.5元/吨下降为2.5元/吨)如果选择停产的话,三铁厂需付出的成本:预计停产的费用:项目金额(万元)工资1069.00工资性附加543.00住房补贴174.00财务费用70.00其他10.00合计1866.00所以与继续经营相比,停产的比较利益为:3105-1866=1239万元其次,在考虑停产后职工的安排及一些单位利润变化导致比较利益减少,所以综合看,停产对马钢三铁厂效益的正面影响不会少于1000万元。而且题中的假设是把马钢三铁厂作为独立经营的企业的情况下来核算的,那么,在理论上它的固定制造费用就不能分摊到马钢旗下的其他企业,应由三铁厂独立承担。作为一个独立盈亏的企业来说,亏损如此庞大就不应该再继续经营下去。而应该把更多的人力、财力放在其他效益更好的企业。所以我们应该做出停厂的建议。停产还有以下充足的理由:1、 三铁停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三铁厂的80立方米高炉属于国家产业政策明确要求在2000年以前淘汰的设备之列。既然迟早要淘汰,并且现在给公司效益带来的是负面影响,就没有必要等到2000年才予以淘汰。2、 三铁的产品没有市场和竞争能力。因为1997年是马钢人非常困难的一年,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思维定式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严重不适应便充分暴露出来,马钢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果断地拉开了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幕。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没有销路的马钢三铁厂理所当然成为了马钢调整产品结构战略的首选。3、 三铁停产后,有利于公司的能源综合利用。焦炭不足的矛盾可以得到缓解,有利于大中型高炉增产,降低生铁成本。对于停产将面临的问题,我们做如下建议:(1)首先应解决的第一大问题就是职工的安置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对一些有技术的职工来说,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他都能生存,而马钢三铁厂连年亏损想必效益福利也不会很好。对有着抱负的人来说他们更愿意在有发展的企业工作。这也是社会优胜劣汰的必然选择。这一部分职工的去向就不用操心。企业可以向同行业的 企业推荐一下他们,让他们能更顺利地再就业。第二,对一些没有特殊技能的职工,企业可以把他们先安排到不同的厂推行竞争上岗机制,既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机会,又能为企业留下人才,更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第三,对那些年纪大、家庭又困难的职工,企业可以考虑把那些有资历、有经验的人留任;而没有经验的可以让他们提前退休,可以分给他们企业小部分的股份,加上工作时办理的五险一金,相信他们退休后也不用太担心生计问题。(2)其次是矿石平衡问题。主要涉及桃冲块矿4万吨和南山东精矿4万吨的利用。由于数量不大,可考虑由大中型高炉配合使用。(3)再次是出口生铁问题。三铁厂的生铁大部分供出口,每年为公司创汇1 520万美元。三铁停产后,马钢可以安排其他厂接下这些客户,也可利用现有富余铁水及铸铁能力,努力增加坯材出口,可弥补这个缺口。还可以向原有客户介绍推销其他分厂的产品,沟通中也许会找到更多的市场上也契机。(4)设备处置问题。三铁厂可以将旧设备出粗或投资给同类产品的小型企业,一方面增加他们的产量,另一方面增加三铁厂的额外收益。如何评价决策马钢三铁厂是否停产对企业将来的影响我们来讨论下马钢三铁厂停产会带来的影响。如果马钢三铁厂真的停产,那么势必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它并不会影响整个马钢的整体运作,至少不会给企业造成过多的损失和日常运作。它所带来的影响有:(1)如果将三铁厂看做独立经营的企业,可以从它的损益表中得知,虽然它的边际利润为正数756.39万元,但发现它扣除固定费用后的真正的营业利润为亏损3104.61元。在与停产费用比较后可得,停产费用为1866万元,停产的比较利润为:3105 1866 = 1239(万元)除此之外,与其连年亏损3000多万,不如早点停产,宁愿把这些亏损额作为职工的遣散费,寻找更多的商机利益,也不应该让它继续没有意义地亏损下去,拖累马钢的整体经济效益。 (2)三铁停产后,有利于公司的能源综合利用。如公司的自产焦炭可省下来14.5万吨年,焦炭不足的矛盾可以得到缓解,有利于大中型高炉增产,降低生铁成本;公司可减少外购电约2 600万千瓦时,首先减的是议价电,不仅减少资金支付,而且能降低公司的综合用电成本。 (3)三铁的职工分流到其他生产厂或顶替劳务工,可节省劳务费开支;并且通过引进竞争上岗机制,可对现在岗职工形成压力,对其他亏损单位也有示范作用。 (4)需要处置的生产设备净值在总的固定资产净值中所占比例不大(冶金、机械、动力、传导、仪器仪表和工具等净值只有670万元),减去处置收入后的净损失,不会对公司当期损益构成重大影响。 (5)汽车运输、体育用品铸造等,仍可继续经营,可安排部分职工就业;厂房、场地及办公用房,可以用于开发其他经营项目或供公司作仓储等使用。综上所述,停产更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案例五 某特钢企业将制造成本当作变动成本导致错误决策 的后果案例负责人: 学号:首先,对该企业的错误决策进行分析:由案例可知,总的来说,该企业的主要问题是将制造成本当做变动成本,从而把销售毛利当做边际利润,以致得出了荒谬的结论和错误的营销决策。第一,变动成本与制造成本的区别是稍有管理会计知识的人所共知的,如下:1、 变动成本 指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这里的变动成本是就总业务量的成本总额而言。若从单位业务量的变动成本来看,它是固定的,即它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的影响。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变动并成正比例变动的这种完全的线性联系,只有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内存在;超出了相关范围,它们之间的联系则可能表现为非线性的。2、变动成本的主要特点 (1)变动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成比例变动;(2)单位变动成本不因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数额将始终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上3、制造成本 是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耗费(材料、人工、折旧、动力等)。产品只有销售后才能完成价值实现,也才能弥补相应的成本,因此,将那些已销售的产品对应的制造成本进行结转,也就是营业成本了。 还没有实现销售的产品作为库存,对应的制造成本就变为存货成本。 当然,营业活动还有其他的费用,比如销售费用、广告、运输费、研究开发费、管理费用等,不作为营业成本而作为当期费用。变动成本计算与制造成本计算的主要区别项目变动成本计算制造成本计算核算目的经营决策按会计准则确定存货成本和期间损益成本的范围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有时还包括变动管理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全部制造费用。共同费用的分摊原则只分摊变动成本,不分摊固定成本。受益原则:谁受益、谁负担,而且要分摊全部间接制造费用。而该公司财会部门并非不知道二者的区别,只是由于该企业产品品种数量多达几百个,涉及35个工序环节,一一测算各自的变动成本需花费大量的劳动,为了省事而采取了“简便”的测算方法。这一方面说明了某些企业领导不懂财会基本知识、盲目听信不负责任的会计人员的意见的危险性;同时也暴露出某些国有企业的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责任感。第二,从销售毛利来看:A、B、F三种产品销售毛利为负值,所以该企业认为A、B、F三种产品是亏损产品,根据“亏损产品不生产的原则,砍掉了这三种产品,只安排了C、D、E三种盈利产品的生产。我觉得这个决策是错误的。如下:一、产销18万吨的方案:表一 生产CDE产品损益表(全部成本法) 单位:万元项目CDE合计销售收入43740132003910096040销售产品制造成本: 期初存货0000 本期产品生产成本470371200244971104010 可供销售产品成本470371200244971104010 期末存货0000销售产品制造成本小计470371200244971104010销售毛利-32971198-5871-7960管理及财务费用: 管理费用1500150015004500 财务费用1000100010003000税前利润-5797-1302-8371-15470 表二 生产C、D、E产品损益表(变动成本法)项目CDE合计销售收入43740132003910096040变动制造费用35100102303392579255边际贡献86402970517516785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1197317721104624755管理费用1500150015004500财务费用1000100010003000固定成本小计 32255 税前利润-5797-1302-8371-15470 单位:万元注:由于固定制造费用总额24755万元并不会因为A、B、F停产而不发生,如果A、B、F停产,则原来由ABF所承担的这部分固定制造费用将全数转嫁到CDE上,在这里我用CDE各自的产量比重来分摊所剩的14590万元的固定制造成本,其中C为4377万元,D为892万元,E为9321万元,所以加上原来CDE产品所承担的固定制造费用,现在CDE的固定制造费用32255二、满负荷生产方案:生产ABCDEF产品损益表(全部成本法)表三 单位:万元项目ABCDEF合计销售收入243803420043740132003910038520193140销售产品制造成本: 期初存货0000000 本期产品生产成本246453480042660111103565039590188455 可供销售产品成本246453480042660111103565039590188455 期末存货0000000销售产品制造成本小计246453480042660111103565039590188455销售毛利-265-600108020903450-10704685管理及财务费用: 管理费用7507507507507507504500 财务费用5005005005005005003000税前利润-1515-1850-1708402200-2320-2815生产ABCDEF产品损益表(变动成本法)表四 单位:万元项目ABCDEF合计销售收入243803420043740132003910038520193140变动制造费用209352820035100102303392535310163700边际贡献34456000864029705175321029440固定制造费用3710660075608801725428024755管理费用7507507507507507504500财务费用5005005005005005003000税前利润-1515-1850-1708402200-2320-2815根据上述数据,我用差量分析法对上述四个表格的数据进行分析: 假设甲方案为生产ABCDEF产品,乙方案为只生产CDEC产品差量收入= 甲方案的收入乙方案的收入 = 19314096040=97100 差量成本= 甲方案的成本乙方案的成本 = 16370079255=84445 差量利润= 差量收入差量成本 = 9710084445=12655差量利润 0应该选择甲方案,即不能停产,生产ABCDEF六种商品会盈利。可知执行该方案亏损的比表面上执行该方案所要亏损的多得多。而该公司如此安排只生产C、D、E三种产品时由于该公司将制造成本混淆成变动成本,把销售毛利当成边际利润总额,才会认为A、B、F三种产品时亏损产品。由表中可知A、B、F这三种产品的边际利润总额都是正数,说明生产这三种产品都可能获利。注:差量分析法中的差量成本用的是相关成本,故在这里计算差量成本时不用考虑固定制造费用,因为固定制造费用在这里是无关成本,它不会关系到差量利润。第三,我针对这个错误决策提出了解决方案。判断A、B、F产品是否停产应用边际贡献定价法,边际贡献定价法是一种以变动成本作为基本要素的短期定价决策手段。它是指当企业的生产能力有剩余或者陷入过剩产品滞销的困境时,为了补偿固定成本支出,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根据“本量利”分析的盈亏临界点的要求所采取的一种灵活的定价决策方法。由基础数据可知,A的边际贡献总额为3445万元,B为6000万元,F为3210万元,它们都可以补偿固定成本的支出,所以应该继续生产下去,若停产,则亏损更多。其次,可以提高企业人员及领导的专业文化素质及责任感。例如组织培训活动,训练员工的思维及观察能力,参加继续教育,并要求员工及时做出正确的报告以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此外,还需要价值观,企业理念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灌输。最后,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认识到,错误的决策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把成本信息用于生产与否的决策,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其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GECS 002-2022 基桩自平衡法静载试验荷载箱应用技术规程
- GB 50513-2009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2016年版)
- 宏桥集团面试题及答案
- 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 品牌建设市场分析报告
- 公务员面试叛逆面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脉络面试题及答案
- 互联网架构师招聘笔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理性面试题及答案
- 海尔集团秋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江苏省宿迁市辅警考试真题及答案
- 隧道值守员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建设部招聘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皮肤性病学十三五教材第二十九章性传播疾病
- 桦树汁收集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军用无人机讲解课件
- 创伤骨科面试题目及答案
- 高中生物学会考大通关必修1
- 喷漆外包管理办法
- 【MOOC答案】《创新与创业管理》(南京邮电大学)章节作业慕课答案
- 安徽职称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