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谁来说一说你积累的有关花的诗句。老师也积累了一首描写花的诗:花似红桃春犹在 今天咱们来学习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笔下的夹竹桃。二、简介作者三、检查预习 指名分小节读文 要求:思考在众多的花当中,作者唯独挑选夹竹桃来写呢?请从文找出语句来回答。 交流上面问题 出示:课文第一小节(指名读)原来夹竹桃在作者的眼里非同一般,哪些词最能体现这种感情?(交流) 指导读 (指名读、齐读) 大千世界,繁花似锦,而季先生却对这既不是最名贵,也不是最美丽的夹竹桃情有独钟,他说自己爱上夹竹桃的原因是你在文中能找到答案吗?(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韧性”是何意?(PPT出示)“指顽强持久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看了“韧性”的解释后,你联想到了哪些相关联的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夹竹桃的韧性。过渡:那么,夹竹桃的韧性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段落呢?四、品读课文,感悟夹竹桃的韧性可贵。1)、认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2)、找出能表现出夹竹桃韧性的句子;3)、写写自己从中获得的感悟。PPT出示第四自然段的四句话。3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出示相关语句。PPT出示语句一:“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了夹竹桃的韧性?“悄悄地一声不响”“又”的句子读一读,把你读懂的意思读出来。一起读。此时你的头脑中闪现了哪些词语?(默默无闻、谦逊、毫不张扬、 生生不息、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再读一读这一句,好好体会一下。PPT出示语句二:“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a、这句话为何又能让你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呢?b、抓住“无不”、“无不”理解夹竹都经历了哪些考验?谁来读一读这三种考验?c、面对种种严峻的考验,夹竹桃“一起接下去读。面对众多考验它不害怕,不退缩,此时你又想到了哪些词语?(勇敢顽强、不屈不挠、坚强不屈、坚韧不拔)d、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这里的“无”和“不”都是表示否定的意思,连在一起意思就是PPT出示【每日都迎风吐艳。】对比两句理解:“无日不迎风吐艳”表示更强烈的肯定语气,这种句式叫双重否定句。读好“无日不迎风吐艳”,再来读读句子。读出强烈的肯定语气。用.无.不.说话PPT出示语句三:“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a、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从一直到,无不)体会出夹竹桃的花期之长。b、开放的时间有多长?几个季节?几个月?多少天?270多天都奉陪谁。只是奉陪这三种花么?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写到的花。(分别找三名同学读春、夏、秋,其他同学读剩下的部分 )师指导读(春天从桃花.夏.秋. 无不奉陪)c、带着敬意读这句话,读出花期之长,感悟夹竹桃的韧性可贵。d、这儿的“无不奉陪”意思就是(全都奉陪)“无不”虽然表示否定的意思,但连在一起却表示更为强烈的肯定语气,读好这个词。指名读,齐读。用(.无不.)说话e、再读句子,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4、小结: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用了183个字,写了14种花的开放情况,只字未提夹竹桃,这样写是不是多余了呢?(交流) 衬托出夹竹桃的花期长,有韧性,这就叫对比衬托。过渡:一下子就把季羡林先生的心思揣摩出来了,所以.PPT出示语句四:“这一点韧性,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齐读,读出反问句强烈的肯定语气。师小结:这样的默默无闻、这样的生生不息、这样的不屈不挠、这样的始终如一,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5、 拿起书,放声读读第四自然段,把夹竹桃的韧性牢记在心里。五、感受人物精神过渡:自古名人多爱花,王冕爱梅花,陶渊明爱菊花,杨万里爱荷花,那季羡林为何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呢?从他的经历中或许能找到原因。(出示季羡林生平)1935年9月,根据清华大学文学院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协定,清华招收赴德研究生,为期3年 。季羡林被录取,随即到德国。在柏林和美国与乔冠华同游。10月,抵达哥廷根,结识留学生章用、田德望等。入哥廷根大学,“我梦想,我在哥廷根,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1936年春,季羡林选择了梵文。他认为“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或许能有所发现”。因此,“非读梵文不行”。“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一走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命运允许我坚定了我的信念。” 季羡林在哥廷根大学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学,学梵文、巴利文。选英国语言学、斯拉夫语言学为副系,并加学南斯拉夫文。季羡林师从梵文讲座主持人、著名梵文学者瓦尔德施米特教授,成为他唯一的听课者。一个学期 40多堂课,季羡林学习异常勤奋。 佛典大事厚厚3大册,是用混合梵文写成的,他争分夺秒,致力于读和写,开电灯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羡林在论文答辩和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得到4个优,获得博士学位。因战事方殷,归国无路,只得留滞哥城。10月,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教员,同时继续研究佛教混合梵语,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这是我毕生学术生活的黄金时期,从那以后再没有过了。博士后的岁月,正是法西斯崩溃前夜,德国本土物质匮乏,外国人季羡林也难免在饥饿地狱中挣扎,和德国老百姓一样经受着战祸之苦。而作为海外游子,故园情深,尤觉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祖国之思和亲情之思日夕”索绕,“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季羡林就辗转取道回到阔别10年的祖国怀抱。同年秋,经陈寅恪推荐,季羡林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季羡林回国后,着重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