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螺旋体(Spirochete),概述,螺旋体特点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轴丝是运动器官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基本结构与细菌相似,如有细胞壁、原始核质;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抗生素等药物敏感;,Electronmicrographofwhole-mountedTreponemapallidumsubspeciespallidum.Theendoflagellaareclearlyvisible.Inset:Electronmicrographofthin-sectionedTreponemapallidum.Notethepositionoftheendoflagella(EF)intheperiplasmicspacebetweentheinnermembrane(IM)andtheoutermembrane(OM).,致病螺旋体的分类,属和代表菌引起人类疾病传播方式或媒介,密螺旋体属(Treponema)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梅毒性传播地方亚种地方性梅毒黏膜损伤极细亚种雅司病皮肤损伤品他密螺旋体品他病皮肤损伤疏螺旋体属(Borrelia)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硬蜱回归热疏螺旋体流行性回归热体虱赫姆斯疏螺旋体地方性回归热软蜱奋森疏螺旋体咽峡炎、牙龈炎条件致病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问号状钩端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病接触疫水,名称螺旋数螺旋特点举例,致病螺旋体的螺旋特点,密螺旋体814规则,细密;两端尖直,疏螺旋体310不规则,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钩端螺旋体数十个规则,更细密;一端/两端呈钩状,问号状钩端螺旋体,回归热疏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密螺旋体属,密螺旋体分类苍白密螺旋体(T.pallidum)苍白亚种(subsp.pallidum):亦称梅毒螺旋体,引起人类梅毒。地方亚种(subsp.endemicum):引起非性传播梅毒(污染餐具传播)极细亚种(subs.perternue):雅司病(皮肤损伤受染)品他密螺旋体(T.carateum)引起人类品他病本属主要介绍梅毒螺旋体。,形态与染色,梅毒螺旋体:形态:细长卷曲,两端尖直,814个致密而规则的螺旋,运动活泼轴丝:运动器官染色:Giemsa法:红色镀银染色法:棕褐色观察:暗视野法(形态,运动),生物学性状,培养,Nichols株(Nicholsstrain):有毒力在家兔睾丸或眼前房内接种可获得Reiter株(Reiterstrain):失去致病力转种于含有多种氨基酸的兔睾丸碎片组织中厌氧培养用作多种梅毒血清诊断的抗原,抵抗力,抵抗力:极弱湿热,干燥:特别敏感体外迅速死亡血液中的螺旋体4放置3天后才死亡,故冷藏3天以上的血液无传染梅毒的危险。砷、汞制剂和青、红、庆大霉素:敏感78保存一年,有感染力,致病因素1.降低免疫因素的物质黏多糖和唾液酸,阻止补体激活宿主细胞的纤连蛋白覆盖其表面,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2.黏附性外膜蛋白具有粘附作用,与透明质酸酶形成有关,分解透明质酸有利于扩散并造成组织损伤。3.免疫病理损伤二期梅毒:免疫复合物三期梅毒:树胶肿,二、致病性与免疫性,所致疾病,梅毒螺旋体:梅毒(syphilis)(STD)传染源:性接触-梅毒(皮肤粘膜)垂直传染(母-胎)-先天性梅毒输血-输血后梅毒(血液)梅毒:分为3期(1)第一期(2)第二期(早期梅毒)(3)第三期(晚期梅毒),第一期:传染性极强侵入-3w-局部溃疡或无痛性硬性下疳(hardchancre)-1个月后-自然愈合。但血中的:经23个月潜伏期第二期,一期梅毒(包皮硬下疳),一期梅毒(女阴硬下疳),一期梅毒(上唇硬下疳),第二期(早期梅毒):传染性强,损伤性较小全身皮肤粘膜出现梅毒疹淋巴结肿大可侵犯骨、眼及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抗体-不治疗-症状可在3w3个月后消退。早期梅毒:从硬性下疳至梅毒疹消失后一年之内。,二期梅毒(斑丘疹),第三期(晚期梅毒):少数二期5年后或更长:皮肤粘膜溃疡性坏死侵犯内脏器官或组织,即梅毒肉芽肿重者:1015年后:心血管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主动脉炎瘤、主动脉炎、脊髓痨、梅毒瘤等)不易检出螺旋体,传染性小病程长,破坏性大,可危及生命,三期梅毒上腭穿孔,三期梅毒,先天性梅毒亦称胎传梅毒,易致流产、早产或死胎;也可致先天畸形,出生后被称为梅毒儿,常呈锯齿形牙、间质性角膜炎、神经性耳聋等症状输血后梅毒:第二期梅毒症状,先天梅毒,免疫性,传染免疫(有感染时才有免疫力):细胞免疫:主要体液免疫:有作用抗体:(1)抗梅毒螺旋体抗体:(2)抗心肌磷脂抗体:即反应素(reagin)能与生物组织中的类脂抗原(如牛心肌)发生非特异性结合反应,可利用其进行血清学诊断。无防御作用用于血清学诊断,微生物学检查法,检材:I期梅毒:硬性下疳II期梅毒:梅毒疹渗出液局部淋巴结抽出液方法:暗视野显微镜:运动直接免疫荧光ELISA法组织切片:镀银染色-镜检,血清学检查,1.非特异性试验:检测反应素抗原:正常牛心肌脂质(梅毒螺旋体不能人工培养,但和正常牛心肌脂质有交叉抗原)方法:WHO推荐使用的VDRL(venerealdiseaseresearchlaboratory)简易玻片沉淀试验不加热血清反应(USR):常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常用阳性率:一期:5382.9二期:100三期:较低假阳性(因抗原为非特异),作为筛选,2.特异性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1)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luorescentantibodyabsorption,FTAABS)方法: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特异性抗体优点:1.敏感性高2.特异性强3.能最早测出,(2)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treponemalpallidumimmobilizing,TPl)检查特异性抗体观察有活力的螺旋体数目(3)其他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捕获ELISA法(4)分子生物学技术PCR免疫印迹法,防治原则,预防:加强性安全教育严格社会管理治疗:尽早,足量使用青霉素四环素和强力霉素可代替青霉素检查病人血清中抗体动态变化,钩端螺旋体属,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问号状钩端螺旋体(L.interrogans)引起钩端螺旋体病-双曲钩端螺旋体(L.biflexa)无致病性,形态与染色,形态:细长、弯曲的杆菌暗视野显微镜下:1.螺旋细密、规则,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2.问号钩端螺旋体:双钩螺旋体:两个弯曲染色:G,但着色难。常用镀银染色法,棕褐色,培养和生化反应营养要求复杂,常用Korthof培养基,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若1113能生长的为非致病双曲钩端螺旋体。最适pH7.27.6,小于6.5死亡,最高能耐8.4;需氧或微需氧;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缓慢。生化反应不活泼抵抗力热,酸:抵抗力弱湿土或水中:存活6w以上(传播上有意义),抗原与分类,根据群和型特异性抗原分血清群和血清型,问号状钩端螺旋体至少可分为25个血清群、273个血清型,其中有我国学者发现的37个血清型;我国已发现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至少有19个血清群、161个血清型,是发现血清型最多的国家。,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1.溶血素溶血2.细胞毒因子3.内毒素样物质侵入途径:人与污染水或土壤接触黏膜或皮肤侵入消化道黏膜(污染食物/饮水)胎盘垂直传播吸血昆虫,流行特点季节性(夏秋):洪水型猪,稻田型鼠地区性:三多鼠、猪、水职业性:农民、矿工、饲养员所致疾病钩端螺旋体病:先形成钩体血症,损伤全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肝、肾、肺心及中枢神经,出现休克、DIC、黄疸、出血、心肾功能不全、脑膜炎等。,临床特点起病急,高热、乏力、全身酸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三大症状:寒热、身痛、一身乏三大体征:眼红、腿疼、淋巴大。,免疫性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对同型),体液免疫为主特异性抗体(12w):调理,吞噬增强血流中:被清除肾脏内:不易被清除-尿中排菌:数周、数月、数年,微生物学检查法,(一)检查螺旋体取材:1w内:血2w后:尿脑膜刺激症状:脑脊液检查方法:1直接镜检暗视野法,镀银染色法2分离培养与鉴定Korthof培养基,2530,24w3动物实验(接种)豚鼠,黄地鼠,(二)血清学诊断,病初和发病后第34周各采血清一次。有脑膜刺激症状者采取脑脊液。检测特异性抗体:显微镜凝集试验(microscopicagglutinationtest,MAT)用标准株或当地流行株作型特异性抗原,分别与病人不同稀释度血清混合,37孵育2h,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可见钩端螺旋体凝集成小蜘蛛状。一般效价在1:300以上或晚期血清效价有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意义。间接凝集试验可溶性钩端螺旋体属特异抗原,吸附于乳胶或活性炭成为颗粒性抗原,与病人血清中相应抗体作用,可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防治原则,预防:防鼠、灭鼠家畜管理保护水源预防接种:多价死疫苗治疗:青霉素(首选)、庆大霉素、多西霉素等,疏螺旋体属,疏螺旋体属(Borrelia)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回归热疏螺旋体:回归热,莱姆病的主要病原体。1977年在美国莱姆镇(Lyme,atownofsoutheastConnecticut,USA)发现,从硬蜱及患者体内分离出伯氏疏螺旋体。1985年我国在黑龙江省林区首次发现莱姆病,1988年从病人血液中分离出病原体,迄今已有十多个省和自治区证实。,一、伯氏疏螺旋体,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细长大小:(0.2m0.3m)(10m40m)运动:活泼特殊结构:有6-8根轴丝染色:GGiemsa染色:淡紫色镀银染色法:棕褐色Wright染色:紫色,革兰染色,Wright染色,培养营养要求:高,含牛或兔血清(BSK培养基)气体环境:510C02培养温度:3234生长速度:缓慢,23w分类根据DNA分析将伯氏疏螺旋体分为10个基因种,致病性与免疫性,所致疾病:莱姆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传播媒介:硬蜱(被蜱叮咬)(节肢动物)储存宿主:野栖鼠类、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疫区:蜱栖息地好发人群:野外工作者,旅游者,症状:经330天潜伏期,在叮咬部位可出现慢性移行性红斑(erythemachronicummigrans)。经23周,皮损消退,留有斑痕与色素沉着。早期症状表现:乏力、头痛、发热、颈硬及关节炎等。晚期症状表现:慢性关节炎、神经系统与皮肤异常、心内膜炎等。,慢性移行性红斑,微生物学检查法,病原体的分离和检测检测特异性抗体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IgM和IgG此法具有高度特异性EIAPCR,防治原则,疫区人员加强个人防护,避免硬蜱的叮咬。灭活疫苗于1992年获准在美国家犬中使用。人用重组蛋白疫苗(OspA、OspC)正在临床试验中早期莱姆病可口服四环素、阿莫西林及红霉素等。晚期莱姆病由于多种深部组织损害,故一般用青霉素联合头孢呋辛钠等静脉滴注。,二、回归热疏螺旋体,引起人类回归热的病原体。根据回归热传播媒介不同,分为两类:流行性回归热(虱传回归热)病原体为回归热疏螺旋体;地方性回归热(蜱传回归热)病原为赫姆斯疏螺旋体;我国流行的回归热主要是虱传型。,致病性,流行性回归热(epidemicrelapsingfever):1.虱传播型2.人类是唯一的宿主3.病原体:回归热疏螺旋体虱体腔内(不随唾液或虱粪排出)4.侵入途径:虱叮咬抓痒-虱致损-体腔内螺旋体放出-通过抓伤的皮肤-人体,地方性回归热(endemicrelapsingfever):1.蜱传播型:2.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自然储存宿主:软蜱及啮齿类动物3.病原体:赫姆斯疏螺旋体可随蜱唾液和粪便排出4.侵入途径:蜱叮咬-随唾液和粪便-人体,发病过程:螺旋体进人潜伏期:1w-血中:大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点解析湖北省麻城市7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 大数据、“互联网+”和媒体融合试题(卷)答案解析
- 2025年基因治疗药物研发中的临床试验数据监管与合规性分析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前景与市场潜力分析报告
- 2025年沉浸式戏剧行业市场潜力与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土壤污染监测物联网技术应用与治理策略报告
- 2025年快时尚在时尚零售行业变革中的产品包装设计趋势报告
- 2025年广播影视行业媒体融合技术发展趋势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人力资源数字化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推拿治疗学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海上风电场工程测量规程》(NB-T 10104-2018)
- 小学语文人教二年级上册 我最喜爱的玩具
- 2021年成都中医药大学辅导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评定规范
- 辽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英语素材各单元单词带音标重点句子
- 高中英语3500词汇表
- 《绣球》课件
- “隆德”概念讲解—控制脑容量为目标控制颅内高压
- 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
- 实数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轧制原理-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