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史填空题:1.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2.凌吉士是由作家丁玲创立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人物形象。华威先生是张天翼华威先生的人物形象。(2人均为左联作家)戴望舒雨巷(成名作),望舒草(作品集)。3.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闻学社团是1921年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等12人。4.创造社于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本、郁达夫和成仿吾等人。5.左联于1930年在上海成立,事先,冯乃超、沈端先(夏衍)、冯雪峰与鲁迅商谈,共同开过以“清算过去和确立目前文学运动底任务”统一了思想,后来,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6.鲁迅思想:个性主义“图强”精神-“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受尼采思想影响);后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7.“乡土文学派”是在鲁迅的影响下成立的一个小说流派。8.1921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沉沦(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步短篇小说集。9.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一九一八年五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狂人日记,此后,呐喊和彷徨两个小说集的出版现实了现代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垦新诗处女地的是胡适,1920年他出版了新诗集尝试集但真意义上的第一本新诗集要算是郭沫若于1921年出版的女神。11.(茅盾)沈雁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蚀,原稿笔名为矛盾,后由叶圣陶改为茅盾,该著作包括三个系列中篇,分别是幻灭、动摇、追求。12.茅盾的小说处女作是蚀,其是有三个系列中篇幻灭、动摇、追求所构成的,他最著名的两个短篇散文是风景谈白杨礼赞。链接: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巴金;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巴金13.80年代寻根小说代表人物有韩少功爸爸爸,贾平凹,王安忆小鲍庄,阿城棋王等人。14. 七月诗派:以胡风主编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为主要阵地的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派,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15.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描绘了的潘先生是一个带有浓厚小市民气味的卑锁形象,他苟且侥幸,表里不一。16. 30年代戏剧曹禺雷雨,日出均为现实主义。40年代钱钟书围城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张爱玲主要作品有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金锁记(可以称之为“女性情欲的研究”)和小说传奇与散文流言,有着现代都市小说特征。17.红色经典:写解放战争的红日,红岩;写农民(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的红旗谱,创业史(梁三老汉,梁生宝)柳青;写(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青春之歌。简称“三红”一创一歌。17.建国后,对武训传,红楼梦,胡风有批判。18.莫言的抗日故事红高粱主人公人物形象自尊自信坚韧不拔与表现中华民族血性性格。名词解释:“学衡”与“甲寅”: 五四时期著名的复古主义文化流派。它们分别得名于学衡杂志和甲寅杂志。学衡1921年1月创刊于南京,其代表人物是留学欧美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甲寅由章士钊主编,1914年创刊于日本东京,不久即停刊。1925年由月刊改为周刊在北京复刊。章士钊是北洋政府的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其复古活动带有官方性质。 共同点是:他们的主要人物都是留学生,是穿着西装的复古派,在社会上有很大的迷惑作用;他们在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同时也反对马克思主义。 不同点:学衡以昌明国粹为宗旨,主要从事攻击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复古活动,西洋派。甲寅带有官方性质,主要攻击文学革命和白话文,是所谓东方文化派的组成部分。湖畔诗社”(五四): “五四”时期著名的诗歌社团。1922年成立于杭州,由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共同发起。他们出版有四人诗合集湖畔。应修人、潘漠华和冯雪峰还出版有三人诗合集春的歌集。四人中以汪静之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他于1922年出版的蕙的风以直率地表达男女爱情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蕙的风是汪静之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部以爱情诗为主体的诗集。“新月诗派”(20年代): 二十年代著名的诗歌流派,反对感伤主义主张理性主义和主观情绪的客观化。得名于1924年夏成立的新月社。他们以提倡新格律诗而独树一帜,故又称“格律诗派”。其代表诗人是闻一多和徐志摩(“三美”音乐美,艺术美,建筑美)。该诗派的形成以1926年4月晨报副刊诗镌的创办为标志。这时期的主要诗人还有朱湘、饶孟侃、孙大雨、于庚虞、刘梦苇等。该诗派的结束以1931年陈梦家编选的新月诗选的出版为标志,这时期又出现了方玮德、林徽音、方令孺等新诗人。该诗派在诗歌艺术方面的追求,对推动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问题小说”(五四以后的几年间): 所谓“问题小说”是指五四以后的几年间(19191925)年形成的一种小说类型或题材热,是指那些反映政治、道德、教育、婚姻、恋爱等人生问题的小说。问题小说在1919年上半年新潮作家的创作中已露端倪,1919年下半年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小说的发表后,开始形成风气。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后推向高潮。 问题小说形成潮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现实人生有问题而人们开始思考人生问题。五四以后的中国并不是一个充满青春气象的中国,而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而新文化运动又启蒙了中华民族,人们开始思考怎样是健全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等问题。这些问题又迫使小说家去探索去回答。二是外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是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大量的欧洲、俄国的表现社会与人生的作品介绍到中国来。其思想令中国青年耳目一新,导致中国式的问题剧的风行,也直接推动了问题小说的创作。“新感觉派”小说(30年代现代主义):三十年代著名的小说流派。这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所以其小说又称“现代派小说”。其代表人物有施蛰存、穆时英(上海狐步舞、白金的女体塑像、夜总会的五个人)、刘呐鸥(都市风景线)等。他们主要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和意识流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内心冲突,以快速、跳跃的节奏来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生活和人际关系。该派最有成就和影响的作家是施蛰存。他的代表作主要有将军底头、梅雨之夕、石秀等。“冰心体”:冰心散文独具特点的一种清丽、典雅的语言风格。古文学语言与现代文学语言相交汇,在行文中时不时出现某些文言词语;既凝练明快又清新婉丽;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美感丰富,抒情性强;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语言的音乐性强;形容词重叠形式,语言活泼而意味深长。“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一般是指从新文化运动以来,随着中国无产阶级运动的高涨和无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而成长起来的革命文学创作和组织活动。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创造社和太阳社。创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等太阳社的成员主要有蒋光慈、钱杏邨等。寻根小说(1985年前后):一批青年作家改变文学视角,立足于构建中国当代小说的“民族品格”。他们超越社会政治层面,强调地域,突入历史深处而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的思考创造,形成了一股潮流。寻根小说的特点: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探寻中华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法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有现代派的象征,抽象等手法。丰富了作品的文化意蕴。朦胧诗(80年代):指以舒婷,顾城,江河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新写实小说”(80年代现实主义): 指(1)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注重对现实“原生态”的还原);(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4)主题意蕴更多的是表现 现实的荒诞丑恶与无奈;(5)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采取“冷漠叙述”。 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池莉、方方、刘恒等。“文学革命”: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倡导文学革命,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俄国的“十月革命”对文学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但改变了文学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发展进程,而且还决定了新文学的发展方向。文学革命的开始,宣告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终结,同时也宣告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分析题:1、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观点具有双重涵义。其一,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重写文学史”的命题,因为他通过批判五四文学的霸权,确立了“被压抑的现代性”即“晚清现代性”的文学史价值,在启蒙文学史和左翼文学史之外,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提供了另一种书写方式;(通过辩证否定,强调晚清文学的历史地位);其二,将其理解为一个“知识考古学”意义上的解构命题,该命题的意义不在于挑战有关中国现代性的五四起源论,而在于挑战“起源论”本身;(五四文学一部分来于对晚清文学的继承)。这两种涵义不仅在于揭示该命题所包含的内在矛盾,更在于凸显我们自身的问题意识。先于五四,却总是存在于五四的阴影之中。和五四相比,晚清同样是个大变局的时代。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版社和报纸为文学提供了发表的新天地,因之彻底改变中国文学的面貌,只是,它没有表现为五四似的狂飙突进青春无敌而已。2、 结合作品分析阿Q的艺术形象? 阿Q首先是一个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贫困农民。他没有土地没有家,住在土谷祠;没有固定职业,靠打短工为生;在“恋爱悲剧之后,唯一的财物也被赵老爷等人敲诈走了。阿Q又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特点的落后,不觉悟的农民。他受了屈辱,不敢正视,反而用自我安慰的方法,说自己是“胜利者”。同时又妄自尊大,进了几回城就瞧不起未庄人,又因城里人有不符合未庄人生活习惯的地方而鄙夷城里人;他身上又有恃强凌弱的卑怯和势利,在受了强者如王胡等的凌辱之后转而欺侮更小的弱者如小D等。阿Q的不觉悟更突出地表现在他对“革命”的认知上。阿Q本来痛恨革命。等到辛亥革命大潮流震荡到未庄时,也想做起革命党来了。但阿Q革命的目的只是想“跟别人一样,拿点什么东西”,于革命意义,丝毫没有了解。所以一为假洋鬼子所拒斥,就想到衙门里去告他谋反的罪名,好让他满门抄斩。阿Q思想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他的精神胜利法。他经常用夸耀过去来解脱现实的苦恼;他能用虚无的未来来宽解眼前的窘迫;他能用健忘来淡化所受的欺侮。例如他被别人打败了,就自轻自贱地承认自己是小虫,并且立即从这种“第一”中获取心理满足。/阿Q精神(精神胜利法)既非人类普遍弱点之一种,更非剥削阶级统治者腐朽没落的精神状态,而系以传统农民为主体的小生产者的整个不健全心理状态或习惯,根源就存在于我们历史悠久、传统强大的小生产汪洋大海之中。3、 鲁迅的小说描写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全部社会关系,论述他描绘了几种人物系列。压迫者 革命者 意志消沉的知识分子 旧知识分子 受苦受难兼愚昧无知的人物 善人 帮闲 第一种:压迫者。如阿Q正传里的举人老爷、离婚里的“七大人”、祝福里的鲁四老爷、风波里的赵七爷等。他们代表了封建时代的权威和压迫力,说话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他们财高气短,既占有话语权力,又拥有相当大的财力。所以,在村里、镇里都是说一不二的人物。他们对于旧时礼仪陋习十分习惯,对任何不符合这种恶习的行为,都特别憎恨。鲁迅对于这类人物的鄙视和憎恶是显而易见的,一直不遗余力地去鞭挞。第二类人物,是革命者的形象。药里的夏瑜最为典型。但似乎鲁迅对夏瑜这样的革命者有些犹豫,因为他能够感受到这些革命者的热血,但是看不到他们的努力的回报。革命者往往是得不到理解和同情的,他们也可能在遗忘中被遗忘。那个时候,人们看到的却是消极的结果,不过,因为鲁迅的愿望是“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这里,即使暂时还看不到希望,鲁迅也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鲁迅的小说里具有深刻的意义。第三类人物是是受苦受难兼愚昧无知的人物形象。祝福里的祥林嫂,药里的华老栓,明天里的单四嫂子。他们的命运非常凄苦,逆来顺受,从来不会想到怎么样去改变她。祥林嫂的方式是去捐门槛,华老栓是求人血馒头,单四嫂子是盼望明天。他们构成了社会中最大的底层,就像河底里的淤泥,无声无息。这类人物为读者熟知,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一类人物,就是这些。写到这些人时,鲁迅的笔墨变得沉重起来。第五类是帮闲。在鲁迅的小说里,帮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他们无处不在,像苍蝇一样嗡嗡乱响,让人心烦,但又挥之不去。药里的“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阿Q正传里“未庄的闲人们”等,都是闲人。帮闲既可以是帮凶,也可以是庸众,鲁迅对于帮闲的厌恶由来已久。这些帮闲作为一个群体,具有相当大的粘滞性,而且目标非常不明显,不容易打击。他们对于革命者自然是具有伤害性的,但是同时,革命者对于这些帮闲还真是没有太好的办法。第四类人物是意志消沉的知识分子。朝花夕拾范爱农里的范爱农,伤逝里的涓生,孤独者里的魏连殳,在酒楼上的吕维甫,都是这类人。他们一开始都有这相当大的理想,要改造社会,要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等等等。理想一旦失去动力,人就容易蜕变。这恰恰是那个时期的知识分子的写照。 第六类,是旧知识分子形象。高老夫子里的“高尔础”,肥皂里的四铭,孔乙己里的“孔乙己”,都是这些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的事物,总是喜欢在过去的世界里思考问题的人物代表。鲁迅通常用轻快和嘲讽的语气来写这类人,这表明这些人所代表的一些势力,在鲁迅的心中并没有占主要的位置。他只是在有心情的时候,顺便写了一些而已。第七类是善良人的形象。一件小事里的车夫,阿长和山海经里的“长妈妈”,故乡里的闰土。社戏里的“六一公公”和“双喜”、“阿发”。在这些人物身上,鲁迅寄托了很多的理想,比如“善”的理想,“质朴”的理想,“自然”的理想。但是,他显然是对此充满矛盾和怀疑的。所以,他的小说里,充满的还是更多的恶、不自然和怀疑。不仅有对中国文化的深刻怀疑,还有对人性的疑虑。在他的不朽名篇阿Q正传里,我们可以发现,通篇小说没有一个可亲的人物形象,连尼姑都是让人生厌的。在这样一种趣味里,相信连萝卜也会发臭。然而善的形象和善的理想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核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鲁迅应该是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他着重写了长妈妈和闰土,但是这两个人都不具有更高的人格力量,因此担当不起一个示范性的人物作用。在鲁迅的小说里,阿Q可以作为一个最为独特的形象而独自作为一个类型人物。在他的其他小说里,没有一个人物形象具有阿Q这样的完整性。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鲁迅略带嘲讽的语调中,阿Q的身上可以说是没有一点可亲的特质。他的“自欺欺人”、“精神胜利法”,他的“欺软怕硬”、“自我作践”,都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所以,虽然阿Q只有一个,但是其他的人物身上,或多或少都带有阿Q的特点。作为改造“国民性”的理想中的一个最大的成果,鲁迅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把中国人的深层人物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这是他的一个巨大的贡献。4、 结合作品,谈谈对(20年代现代主义)新感觉派小说)的理解。畸形和病态新感觉派小说是在日本新感觉派影响形成的。从题材上看它多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态人情,侧重展示都市生活的畸形和病态,从而提供了另一类型的都市文学;新感觉派小说家喜欢感性描写富于现代都市气息和特征的人物,突出他们病态的行为和畸形心理;在艺术表现上引进多种现代派手法,在小说结构、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有所创新,刻意捕捉新奇的感受,并把主体感觉投入客体,使感觉外化,创造出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新现实;“通感”在新感觉小说中时常出现,在人物刻画上注重挖掘表现潜意识和变态心理。(现代主义)5、 为什么说20年代朱自清的散文在当时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结合背影荷塘月色进行分析。被称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他的散文风格独树一帜,储满了诗意,又平实质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与上述绚丽和浓艳的比喻相比,朱自清还会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正如背影,文中用平易的文字描写了父亲爬上站台的动作,于滑稽、笨拙的动作中,传达出父子间的真情。他用朴素的笔法描绘了一幅父子车站送别的图画,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能够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6、 论述20年代郭沫若女神的浪漫主义抒情特色。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1)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2)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凤凰涅盘等诗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充满彻底反叛精神和对光明新世界的热切向往。(3)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如从民间天狗吞月,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样地狂叫”等。这种极度夸张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现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和对旧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4)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5)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色彩。一些描写自然的语句中,染上诗人当时的主观感觉。附:郭沫若女神的新诗史意义:集中而强烈地表现了冲破封建藩篱,扫荡旧世界的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7、 结合自己的体会,分析30年代茅盾蚀三部曲中女性人物形象。在蚀中,茅盾成功地描写了一批女性形象,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东方型女性,如幻灭中的静女士,动摇中的方太太等;另一种是西方型时代女性,如幻灭中的慧女士,动摇中的孙舞阳,追求中的章秋柳等。但是在蚀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茅盾的一种创作倾向,一扬一抑,即对时代女性进行赞美与讴歌,而对传统的东方女性,则未给予过多的认可。 幻灭中的静女士和动摇中的方太太,大抵表现了传统女性在现代社会的迷茫、不适应,她“怯懦、温婉、多愁、且没主意”,但是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现实生活后,她似乎开始了“反思”与“忏悔”,她似乎“醒悟”了,“我承认我有许多缺点,我现在决心去受训练、吃苦、努力”,她又成了中学时代的她了,“勇气、自信、热情、理想”。这些都说明了传统的东方型女性正在一点一点消失,并向着新女性转变。 然而茅盾所描写的时代女性也是畸形的,她们的生活仍然虚无,对现实的绝望与无奈使得她们纵情于情欲,有理想而无实际行动,如幻灭中抱素对慧女士的评价,“我可惜她那样刚毅、有决断、聪明的人儿,竟自暴自弃,断送了她的一生”,说明了现代女性在这个时代中仍然无所适从。而在动摇中作者着力塑造的人物孙舞阳,虽然“天真活泼,性格很爽快”,看起来是新女性的代表,却是“放荡妖艳,玩着多角恋爱”。在子夜中,作者预示了以林佩瑶为代表的一群新时代女性可能会有的悲惨结局,增添了其中的批判因素。8、 认真阅读矛盾的子夜,谈谈你的感受。(30年代小说)。史诗品格整体布局细节描写原著背景广阔,人物众多,情节复杂;语言简洁细腻,人物性格鲜明,心理刻画生动。(结构严谨,笔法细腻)小说中描写的一些情景,如公债交易、蒋冯阎大战等,都是有据可查的真实的史实。子夜把这些史料与虚构性话语融汇交辉,应该说是相当大胆而富有创造性的文体试验。子夜的史诗品格,无疑得益于“诗”与“史”两种语言巧妙调适与组合。 子夜在整体布局上具史诗般宏阔,但细节描写的笔触又极为委婉细致,剖析人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颤动的波纹。这一特点,早在三十年代,吴宓先生就曾指出过并大加赞赏,称子夜“笔势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喷薄,不可控搏。而其细微处复能婉委多姿,殊为难能可贵。”茅盾认为吴宓的评论真正体会到了“作者的匠心”。9、 认真阅读作品,分析祥子的艺术形象(30年代小说)。子曾经是个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小说一开始,关于他的外貌的描写,关于他拉车的刻画,都写得很有光彩,简直成了青春、健康和劳动的赞歌。然而在这个地狱里都会是个好鬼的祥子,在人世间却没有能够始终成为一个好人。随着生活愿望的破灭,他成了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人。“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他掏坏,打架,占便宜,为了几个钱出卖人命。拉车曾经是他唯一的指望,后来却憎恨拉车,厌倦拉车。连他的外貌,也变得肮脏了。小说结束时他已经沦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而在祥子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中,最重要的是生活态度的改变。他从来不是一个有觉悟的劳动者,更不是什么英雄,但买辆车做个独立劳动者的愿望,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于命运的反抗,和改变低贱处境的努力,他不向命运低头,他要强,他追求自己的理想。最后却完全安于命运的安排,“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他向生活屈服了,忍受着一切侮辱与损害,而没有任何怨尤10、 巴金为什么说高觉慧是一个幼稚大胆的叛徒?激流三部曲之家30年代小说觉慧是家中的一个大胆而又幼稚的叛徒。他虽然秉着民主精神的指导,但是并不是彻底树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背叛地主阶级。-五四运动给了他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热心于社会活动,办刊物,撒传单,和封建卫道势力斗争。在家庭里,他冲破封建等级观念,和丫头鸣凤相爱,积极支持觉民抗拒封建包办婚姻,怒斥长辈们的捉鬼的迷信活动,劝谏觉新要反抗长辈们把瑞玉赶出城外分娩的荒谬决定,最后,他和封建大家庭决裂,离家出走。这是五四时期进步青年的形象。但作为高家少爷的觉慧,虽与丫环鸣凤真心相爱,但又经常处于矛盾之中,下不了最后的决心,这是未王完全抛离封建精神的表现。高老太爷要把鸣凤送给冯乐山做姨太太,鸣凤向觉慧哀诉,他没有听完哀诉就把鸣凤遣走了。鸣凤被逼无奈投水自杀,直到这时,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与懊悔。11、 结合具体作品,说说如何看待红色经典?红色经典最初(1980年代)被用来指称文革中出现的样板戏;后来(1990年代以后)推广到用它指称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编、翻拍“红色经典”成为影视剧艺术生产领域的一股潮流。这一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转型时期的中国多元话语意义相互影响的。“红色经典”就属于文学史中的主旋律文学。但是,毕竟时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的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性,价值观念、文学观念都与发生了巨大的变异。整个社会对于“红色经典”的阅读态度,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单纯、统一,往往汇聚着各种不同的的社会心理、文化意图和文学精神,各种不同观念相互冲突。这反应了我们当今文化生活和文学生活的丰富性和多元性。12、 以具体作品为例,比较当代散文三大家的创作个性。杨朔刘白羽秦牧从作家的气质和创作态度来看;杨朔诗人气质诗化;刘白羽战士诗意与政论结合;秦牧学者科普小品13、 以具体作品为例,谈谈80、90年代女性小说特点80年代女性小说如残雪之于先锋小说,王安忆之于寻根小说,90年代女性小说作家作品中女性意识不仅得到了明确的体现,而且开始从性别的自觉过渡到话语的自觉,如陈染的作品私人生活所指的完全是女性个性独特的经验师姐,她用女性个人的体验方式来命名自我的存在,以一种近乎呓语的内心独白体对女性的私人体验进行了大胆的挖掘和表现。14、 论述9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趋向。 以90年代初始露端倪到90年代中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
- 药用植物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3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我们共同的世界 第二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说课稿设计(pdf) 新人教版
- 公务员面试题库及答案
- 高速测速设备采购合同模板(3篇)
- 高粮收割合同模板(3篇)
- 高空装修合同模板(3篇)
- 电力线宽带接入项目进度管理与监督合同
- 2025恒丰银行笔试题及答案
- 娱乐产业公司股份收购与内容制作协议
- 慢性疾病运动干预中心服务要求(征求意见稿)
- 三管防控及护理管理要点
-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18年版)
- 携程旅行合同电子版
- 幼儿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方案
- 食堂食品安全校长第一责任人制度
- (正式版)SH∕T 3548-2024 石油化工涂料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 2024年秋)
- 《网络安全知识培训》课件完整版
- 物业管理服务交接方案:学校篇
- DZ/T 0462.5-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5部分:金、银、铌、钽、锂、锆、锶、稀土、锗(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