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医疗管理知识分析_第1页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医疗管理知识分析_第2页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医疗管理知识分析_第3页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医疗管理知识分析_第4页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医疗管理知识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5第十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第十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一、 心身关系与心身疾病二、 与心理因素有关的躯体疾病三、 心身疾病的解释3.1 应激理论3.2 心理动力学说3.3 特异性反应假说3.4 环境文化理论第十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一、 心身关系与心身疾病迄今,人们已经知道任何躯体疾病都有其心理根源,那种认为在心理(精神)和躯体之间存在着截然分界的陈旧观点,已不再为人们所接受了。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精神和躯体是在同一个生命系统里共同起作用的。因此,疾病均有生理和心理两种因素的作用,只不过是心理因素在疾病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不同而已。心理因素占较大成份的那些疾病,称为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有时,这些疾病的起因仍然可能是纯生理的,但它们更经常的是由于生理的和情绪的(心理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如,高血压可能只是由于生理上动脉病变而造成的,而人们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紧张刺激和饮食习惯,也会对其有所影响。心身疾病有明确而具体的躯体变化,而痛病、疑病症、或焦虑性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别是模糊不清的,通常也不伴有持久性的躯体损害。这是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溃疡病患者在胃壁上确有病变,而神经性厌食患者会造成体重明显的减轻,有时还会由于营养不良而造成死亡。哮喘、溃疡病、某些皮肤病、高血压、偏头痛等这一类疾病被称为心理生理(psychophysiologic)疾病,已有很长时间了,但临床医生还是沿用传统的叫法心身疾病。二、 与心理因素有关的躯体疾病心身疾病目前所包括的范围是很广的,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分类方法,一般把心身疾病局限于心理因素与情绪反应在病因上起主导作用的那些疾病,包括那些由于情绪反应对内脏和下丘脑的影响,并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神经系统的作用而累及内脏、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皮肤、骨骼肌肉系统、免疫机制等几十种疾病下面按器官系统对心身疾病作简单的介绍:(1)胃肠系统消化性溃疡 胃壁或十二指肠上出现溃疡面.结肠炎 结肠(大肠)炎症,造成腹泻、疼痛、便秘、有时出血和贫血.胃炎 胃部炎症而引起疼痛、晤,心、暧气及其它不适.便秘 肠蠕动失去规律.腹泻 频繁而松散无力的肠蠕动.烧心 胃部或食管烧灼感.(2)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 发作性呼吸困难,伴有咳嗽和喘息.过度换气 发作性呼吸过深,造成眩晕和昏厥.慢性呃逆 膈肌痉挛,可造成呕吐、失眠、和疲惫.(3)心血管系统高血压 高血压最终导致心脏、肾脏、或血管损害.心动过速 心率加快而无节律(每分钟超过100次)。偏头痛 剧烈的头痛,通常有预兆,并伴有呕吐.雷诺氏病 小血管痉挛收缩,多见于手指,造成发凉和麻木心绞痛 由于血管暂时不能充分地供应心肌以含氧的血液,引起突然的胸部剧烈疼痛.心肌梗死 由于冠状血管的病变而造成心肌突然的损害,往往造成死亡.(4)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过多,常造成活动过多、神经质及体重减轻.甲状腺机能低下 甲状腺激素不足,常引起呆滞、肥胖、和疲乏无力.糖尿病 糖代谢障碍,有过分口渴、虚弱无力、和体重减轻等症状.(5)皮肤荨麻疹 通常是隆起的、条块状的、发痒的皮肤病变,成批的出现.湿疹 表现为发红、结痂、渗出和剥脱的一种皮炎.牛皮癣 一种慢性皮肤病,往往表现为发亮的鳞屑样斑块.皮肤瘙痒症 痛痒,尤其在夜间更甚,经常侵及腿部及外阴部.(6)生殖泌尿系统阳痿 男性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时间过短.阴冷 女性缺乏性欲或达不到性高潮.月经失调 指月经失去规律或痛经。性交困难 (女性)性交疼痛,常由于阴道痉挛所致,排尿障碍 遗尿、尿痛、尿频、失禁。(7)肌肉骨骼系统痛性痉挛 颈、腰、肩、腿、及头部肌肉的紧张和疼痛。关节炎 关节疼痛和肿胀,其原因很多.(8)其它变态反应进食障碍 善饥症(进食过多)和神经性厌食(进食不足)。睡眠障碍其它按学科分属于耳鼻喉科的心身疾病有:美尼尔氏综合症、咽部异物感等;眼科的心身疾病有原发性青光眼、眼险痉挛、弱视等;口腔科的心身疾病有特发性舌痛症、口腔溃房、咀嚼肌痉挛等;其它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有癌症和肥胖症等。以上各类疾病,均可在心理应激后起病,情绪影响下恶化,心理治疗有助于病情的康复.这种对疾病的整体观念有助于正确评价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之间的联系,它已成为临床上认识和处理疾病的一种方向。三、心身疾病的解释一般认为心身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而且可能造成器质性病变.但更多是个人遭到的紧张剌激以及生活境题所决定,文化、环境、知识也起一定作用.在各种因素之间又互有联系和影响,并在疾病的很多环节中发生作用.目前有关理论和学说较多,有许多持不同观点的学说,医学的、心理的、社会的,它们都开阔了我们的知识领域。3.1 应激理论心身疾病是与心理社会,骂素有密切联系的疾病,心理应激,即由紧张刺激而引起的生化改变最终导致自我损害,便是心身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心理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剌激物并不能直接造成心身疾病,它们必须引起心理应激,而后通过生理渠道导致躯体性病变,当然,心理应激不是造成心身疾病的唯一因素,也不是所有的心理应激都能致病,只有强烈的、持久的心理应激发生于一个具有脆弱器官的个体身上,才有可能导致心身疾病。器官的脆弱易感性是遗传和某些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心理应激导致心身疾病的过程图如下:以塞里(Selye)为代表的应激理论最近的发展,紧张刺激而引起的生化改变最终导致机体的损害,也可以说,情绪的、环境的、以及其它个人的紧张剌激积累起来,产生生理生化的变化,最终造成溃疡病、高血压、哮喘等心身疾病。胃肠疾病,如结肠炎、便秘和消化性溃疡,可能是所有心身疾病中最普遍的。3.2 心理动力学说心理动力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心理生理症状是“器官神经症”,这些症状象征性地表现了病人隐藏的情绪需要。例如,哮喘病的喘息和咳嗽被视为“被压抑的为了得到帮助的哭喊”,病人想再回到婴儿时期,从内心里是想得到母亲的照顾。结肠炎的腹泻象征着婴儿的依从。病人对其父母,笼统地说,就是对社会表示:他确实是个好孩子,让我的肠子怎样蠕动他就怎样蠕动。溃疡病可看作是有雄心、有干劲的人格所造成的结局:什么事都要求十全十美、僵死不变,其结果是导致偏头痛;湿疹则是由罪恶感所造成.亚历山大(Franz Alexander)是把心理动力学作为心身疾病的理论基础的代表者.他以精神分析学说为基础,认为心身疾病的发生不外乎心理和生物学两类因素。在疾病发生时,特定的未解决的潜意识的冲突与一些躯体疾病有因果联系,被压抑的情绪和内心冲突可伴随某些躯体疾病。亚历山大还采用退行来解释人格特征所造成的心身症状,他认为是成人时期的情绪激发了儿童时期器官上的问题,在口欲期没有得到母亲充分照顾的儿童,会将他们的需要固定在胃肠系统,渴望得到母乳的胃部会先期分泌胃酸,这样在成人时期,每当他们的情感需要被唤起时,胃壁就再一次分泌过多的胃酸,结果造成溃疡病。心理动力学学说强调心理因素对身体的影响,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己积累了丰富的资料,阐明了心理因素在某些躯体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这无疑对心身医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心理动力学理论缺乏科学的实验验证,并过分夸大了潜意识领域中心理冲突的作用,这样就妨碍了对其它病因的研究,也就影响了对心身疾病的全面治疗。70年代以来对心身疾病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弗里德曼(Friedman)和罗斯曼(Rosenman)有关A型性格和冠心病的研究在心身疾病研究中是比较成功的。他们将性格分为A型和B型,A型的人动作快,没耐性,好争斗,易激动,整天忙忙碌碌;B型的人悠闲自在,不好争强,总想在生活中过得舒服一些而不计较取得什么成就。在食物、年龄、吸烟以及其它与健康有关的因素均相同的情况下,A型人冠心病和心脏病发作明显大高于B型.3.3 特异性反应假说由于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于是有人提出每个人对于刺激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反应型式,因此而患不同的心身疾病.例如,恐吓可使一个人产生心悸,而对另一个人产生腹泻.对于应激反应的这种个体差异,有几种解释,如体质、学习和条件反射,心理防御机制破裂的结果等等.体质.有人认为体质使人产生特殊的应激反应,如明斯基(Minsky)对加拿大伞兵所傲的调查,他根据士兵胃液中胃蛋白酶含量的高低把士兵分为胃蛋白酶高组和胃蛋白酶,低组,经过16周的紧张训练以后,发现63例胃蛋白酶高的一组中,9例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而胃蛋白酶低的一组中,无一例有胃肠道损害。所以明斯基认为体质因素是促使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条件.另外有人主张“器官衰弱”是由于遗传、早年的躯体疾病、营养不良、或胎内的一些情况所造成.但尽管有不同的观点,体质派的学者们强调,个体并不是始终如一地进行反应,而是更多地倾向于耐受,或依自然法则而使某些躯体器宫发生变化,并且最终被应激所损害.学习。持学习观点的学者们主张,单一的强化反应是由情绪反应决寇的.因为在任何时候,一个人只要有情绪活动,就会发生许多自主神经的变化,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肠蠕动改变、肌肉紧张等等,这种情绪活动和自主神经系统变化之间的联系一但被强化,就可能被固定下来.例如,儿童害怕上学,可能会出现胃部不适,结果出乎意料地被允许留在家里不用上学去,于是这种自主神经的反应就在操作强化的基础上而学习到了。后来经学者莱什曼(Lachman,1972)等进一步研究发现,心身疾病本身又可以作为一种刺激,造成一些内在反应,这种反应又可引起或加强心身疾病,如此恶性循环不已.如:胃溃疡这个有害刺激,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多等反应,而胃酸分泌增多又使溃疡加重,溃疡加重又进一步影响情绪反应,而情绪反应又进一步使溃疡加重.也就是溃疡使人烦恼,而烦恼又造成胃酸分泌得更多,从而使溃疡加重,这又更增加了烦恼.经典条件反射。凡是可以引起植物神经反应的中性刺激,如气昧、颜色、食物、人等,都可引起心身疾病.例如,有一个病人回忆说:“我在七岁的时候必须进行一连串的痛苦的过敏反应注射,以后只要见到墙壁漆成绿色的房子,立刻就象回到了小时候那个诊所一样,感到心跳加快、胸部刺痛,而且昏了过去。”那些患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偏头痛的病人特别容易对某些情境感到不适,他们自己都观察到他们的症状被条件化了,甚至泛化了.心理防卫机制。凯普兰等认为,大多数人能够通过心理防卫机制来处理不愉快情绪及其冲突所致的焦虑,不会引起心身疾病。但是,当心理防卫机制破裂时,即现有的心理防卫机制不足以减轻个人的焦虑而出现慢性焦虑状态时,就可以使具有易感素质的人出现心理生理功能障碍。根据现有的资料,心身疾病的特异性反应假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由于遗传素质以及幼年经历所造成的心理和生理的易感倾向,是选择器官病变的重要因素。生活中的情境和遭遇使某些器官的功能弱化而受累。当情绪紧张或激动时,某一器官常会首先出现症状:特殊的心理特征与正常或异常的生理特征有关,因而具有某种特征的人容易患某种心身疾病。虽然特异性反应假说似乎符合逻辑,但还缺乏确定的实验依据,而且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应激所表现的症状也有所不同。瓦伦特和麦克阿瑟(Vail1ant&晴Arthur)根据他们的实验调查总结道:到底是哪一个器官体现应激,到底是哪一个器官最终常产生心身疾病,因时间、年龄和应激的环境不同而不同。在通常压力情况下,会产生许多生理反应:只有高度的应激才足以产生特异的心身状况。3.4 环境文化理论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各种各样的文化和环境因素,如教育、对集体的态度、饮食、收入等,对心身疾病起着一定的作用.例如,美国黑人患高血压至少是白人的两倍,这其中的原因可能一部分是饮食摄盘过多,一部分则是经济上不平等(就业机会少等):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妇女中患肥胖症的比率是中产阶层妇女的两到三倍;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对疼痛的反应也不同,意大利血统的病人首先关心的是疼痛本身,担心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和活动,而犹太血统的病人担心的是疼痛意味着什么病,对身体健康有多大影响,而那些地地通道的美国人,则努力不表现出自己的不适,当他们向医生诉说疼痛时,总是进行客观的描述.收入低和受教育低的妇女,对紧张刺激的反应是过食,结果造成肥胖症,而中产阶层的妇女,紧张刺激都常常引起进食过少,患神经性厌食的较多.对同卵双生子的研究发现,尽管这些双生子的遗传素质相同,许多环境因素也类似,在一对双生子中,生活紧张刺激记分较高的那一个冠心病的发病率较高。对其生化机制的研究表明,环境紧张事件,引起血浆胆固醇增高,尿酸增加,以及其它有害于身体健康的化学变化.总之,社会经济水平越低,紧张刺激越高,健康问题也就越严重,因为下层人民的生活被失业、生活困难、居住条件恶劣、失学、家庭不和、以及许许多多其它的生活紧张刺激所困扰,其心身疾病的发病率就要比一般人高得多。但是调查研究显示:疾病和环境紧张刺激并不完全平行,只是那些对紧张性刺激不善于随机应变、缺乏某些基本能力的人,在他们的社会地位日趋下降的同时,将创伤性的生活体验积累起来,从而造成了心身疾病.精品资料网(s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