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届)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儒林外史表现手法研究 姓名: 楼欣欣 专业: 汉语言文学 班级: 汉语言N111 学 号: 201145519134 指导教师: 周友昌 导师职称: 讲 师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教学事务管理中心 2015年 1月 16日 诚 信 声 明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授 权 声 明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原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任意处置。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目 录引 言3一、 形象生动地对人物的外貌、言行进行描写4二、 善於采用典型情节来塑造典型形象5三、 采用了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独创性结构6四、 运用真实性、喜剧性、悲剧性相结合的笔法,彰显对人物的讽刺之意。7(一) 、真实性和喜剧性相结合7(二) 、悲剧性和喜剧性相结合9五、 总结10注 释:10参考文献:12致 谢13儒林外史表现手法研究摘 要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文学描述作品的巅峰之作,其高超的表现手法堪称典范。作者在该书中广泛应用了一系列表现手法,刻画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儒林人物形象,从而让封建八股制艺对士人的毒害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有力地揭露了封建末世的腐朽和罪恶。我们今天学习它,对继承和发扬我国古典文学艺术精华仍有积极意义。本文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儒林外史的几种表现手法,并简述了儒林外史表现手法对后世的影响。本文试图向之前的文人学者学习,对儒林外史的表现手法做一个初步的研究,从表现手法的类型、特点以及表现功能等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这对于我们理解儒林外史,学习其中的表现手法手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Abstract:The scholars are works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describing Chinas Pinnacle, its superb performance practices exemplary. In the book, the author has used a series of expressive, depicts a series of unofficial characters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llowing the feudal stereotype-art on the scholars relentlessly exposing the poison and deep critique, effectively exposing the decay of feudal eschatological and evil. Today we learn it,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art still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several of the scholars expression, and briefly describes the scholars of expressive effects on future generations.This article try to learn from previous scholars, on the performance practices of the scholars did a preliminary study, expressive type, characteristic and function of specific explanations, which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cholars, learning one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关键词:儒林外史;表现手法;真实与虚假;讽刺;意义Key words: The scholars; expression; depiction of reality; the irony and meaning引 言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也称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全书共五十六回(按:也有人认为最后一回非吴敬梓所作),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在吴敬梓的一生中,生活和思想都有极大的变化.生活上,他由富裕坠入贫困;思想上,对于功名富贵表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他生长在累代科甲的家族中,一生时间大半消磨在南京和扬州两地,官僚豪绅,膏粱子弟,举业中人,名士,清客,他是司空见惯了的.他在这些上层人士的生活中愤慨地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武断乡曲,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聩,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名士的附庸风雅,清客的招摇撞骗.加上他个人生活由富而贫,那批上层人士的翻云覆雨的嘴脸,就很容易察觉到.他在儒林外史中对这种种类型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作了彻底的揭露,真是如大禹之铸九鼎,神妙无循形1.更由于生动的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他的作品分外具有吸引和感人的力量.他一生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呈现了某种程度的繁荣,但,这也不过是即将崩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大厦将倾的事实.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逐渐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就采用大兴文字狱,设博学鸿词科以作诱饵;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土人,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其中,以科举制为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不愿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他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显示出他的民主主义的思想色彩。儒林外史全书56章,由许多个生动的故事联起来,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塑造的。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全书对于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可谓是达到了无所不至的程度,不管是在每回合的细节上还是在全书的整体上,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1、 形象生动地对人物的外貌、言行进行描写例如,第二回里,薛家集的一个小乡官夏总甲,作者把他写成了一个乡间土皇帝形象。你看他:“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好一个“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一个动作活画出了夏总甲在乡民面前的傲慢做大。他为什么能如此目中无人?他的衣服怎么“就如油篓一般”?作者接着描写他的一番话语,巧妙揭开了这个谜。“俺如今倒不如你们务农的快活了。想这新年大节,老爷衙门里,三班六房,那一位不送贴子来。我怎好不去贺节?每日骑着这个驴,上县下乡,跑得昏头晕脑。从新年这七八日,何曾得一个闲?恨不得长出两张嘴来,还吃不退。”这个土皇帝的矫情炫耀多么令人生厌!而读者的这种认识是从字里行间领会出来的,并不是作者明白告诉的。吴敬梓十分痛恨迷信风水,在四十四回中,他借书中人物杜少卿说过,最好请朝廷立个法,将那些骗人的风水先生的头砍下来,将那些因风水迷信而迁祖坟的人凌迟处死。在第四十五回中,作者描写了两个风水先生余殷、余富,这两个人物身上,寄寓了作者强烈的憎恶之情,写这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余家兄弟二人为一人的祖坟看风水,那主人拿来红布口袋装着的几块土,余殷“拿出一块土来放在面前,把头歪在右边看了一会,把头歪在左边又看了一会,拿手指掐下一块土来,送在嘴里,歪着嘴乱嚼。”“余敷把土接在手里,拿在灯底下,翻过来又把正面看了一会,翻过来又把反面看了一会,也掐了一块土送在嘴里,闭着嘴,闭着眼,慢慢的嚼。嚼了半日,睁开眼,又把那土拿在鼻子跟前尽着闻。”为了让主人看得清楚,余殷用手蘸着酒水,在桌上乱画。还拣了两根面条,在桌子上做了个弯弯曲曲的长龙,睁着眼道:“我这要出个状元,葬下去中了一甲第二也算不得,就把我的两只眼睛剜掉了!”作者在这段文字中,生动而略有夸张地描写了余家二兄弟各种可笑、可鄙的动作。那风水之事,本是无稽之谈,而余氏兄弟却把它搞得神秘莫测,既便真有风水,果然能从一块土上看出来、嚼出来、闻出来?还发誓赌咒说那样骗人的大话。第四回中,范进中举后,他的母亲“欢喜”死了,在尊制丁忧期间,去拜访汤知县。席上摆的是燕窝、鸡、鸭、柔鱼、苦瓜,餐具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不肯用银镶杯箸,汤知县忙换了磁杯和象箸,范进还不肯用,随即又换了一双白色的竹筷,这才用了。汤知县担心范进“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这段故事中作者对范进前后矛盾的行为进行了客观冷静的叙述,含蓄深刻地表现了范进的虚伪。鲁迅赞赏这段文字是“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诚微词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矣”。又如同一回中,严贡生正在向人吹嘘:“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来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正在这时,他家的一个小厮进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正在家里吵哩。”作者巧妙将严贡生言行的矛盾组织在一起,达到了批判的效果。再如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常把女婿骂得狗血喷头,说范进“尖嘴猴腮 ”、“现世宝穷鬼“、”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极尽羞辱;中举以后,胡屠户就说范进是“天上的星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开口“贤婿”,闭口 “老爷”。这就活画出这个市侩小人的丑恶嘴脸。2、 善於采用典型情节来塑造典型形象作者善於巧妙地集中、安排日常事件,使之深入浅出,构成典型情节以塑造典型形象。如范进中举前后和娄家公子三访杨执中便是好例。又善 於让人物自相矛盾,以揭露丑态,如王仁、王德的言语与行动的矛盾;选取突出性格特徵的细节,如严监生临死因房间里点了两根灯草的小油灯,不肯断气等。这样的夸张性精美细节,寓意极深。 读过儒林外史的人,总也忘不了书中的周进、范进这两个人物,他们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二人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周进六十多岁还是个童生,依靠在村子里私塾中教书糊口,以后随姐夫经商记帐,在贡院参观时,“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吗?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是死了人,为甚么这号啕痛苦是的?周进也听不见,只管扶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脖子。他哪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后来商人们答应为他捐一个监生进场,他就破涕为笑,趴到地上磕头,表示要变驴变马来报答他们。 范进也是一个连考二十余次不取的老童生,他是一个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才中举,而心理惨遭巨大摧残的典型人物。他在生活中受尽凌辱,他要去考试,岳父胡屠户骂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听到中举的消息后,他起初不敢相信,既而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 3欢喜得发了疯。直到挨了胡屠户的耳光之后才清醒过来。多年的愿望实现了,从此可以升官发财,他怎能不欣喜若狂,以致神经错乱呢。 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之深。它深深的腐蚀着文士的心灵,使一些文人因迷恋举业而完全被动地失去了自我。作者以其悲愤和辛酸的笔触,写出了他们在人格意识方面的扭曲与堕落。3、 采用了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独创性结构没有贯串全书的主要角色、主要线索、中心人物,却能环绕反对科举制度这一点,安排近两百个人物,逐个逐批出现,又逐个逐批隐退,巧妙地安排了各类人物和故事,较有利於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因全书缺少主干,这种结构是较松散的,但和所反映的内容却很和谐。 正如鲁迅言“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全书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而以同一主题贯串全书。有时这一回的主要人物到下一回就退居次要。“事与其来俱起,事与其去俱迄”。这种独特形式主要还是出于作者的艺术构思。4全书以反对科举制度为主干,通过这一点,运用自如地安排各类人物和故事,从而达到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目的。因此,尽管这种结构形式难免有些松懈,但对它所反映的特定内容来说是和谐的。儒林外史所达到的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使它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晚清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等显然是受了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影响,并在结构上也有所模仿语言明快、精炼,善於用三言两语,描写形象。如第二回如此描写夏总甲说:两只红眼边,一副 锅铁脸,几根黄胡子,老戴著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裏拿著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这些精彩的语言,就把一个小土豪的形象描绘得很逼真。如第四十五回余敷兄弟验土相坟的一段细节描写,可说是惟妙惟肖,绘形绘声。作者通过对余敷、余殷兄弟二人装腔作势,虽明明是骗人的勾当,却偏要使人深信不疑的神态心理的描绘,把两个可憎的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5又如第四回写“遵制丁忧”的范进,在张静斋的怂恿下到汤知县那里打秋风,席上逡巡不肯用“银镶杯筋”,换了“瓷碗”、“象牙筋”也不肯用,可说是尽到了礼节,可是正当主人为难之际,他却把“大虾元子送在嘴里”。寥寥几笔便对所谓“孝道”的虚伪性揭露无遗。6总之,通过细节的描述,对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揭露封建社会的虚伪,可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4、 运用真实性、喜剧性、悲剧性相结合的笔法,彰显对人物的讽刺之意。(一) 、真实性和喜剧性相结合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鲁迅语)。书中的人物多有原型,许多人情世态都是当时社会上司空见惯的,作者将它们加以集中概括,以客观的态度去处理事物,不公开作褒贬,真实地,生动地描绘出儒林中可笑,可恶的情态。正如鲁迅在什么是“讽刺”中所说的:“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足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例如小说第十七回写景兰江,支剑峰,矫揉造作,常在一起讨论的都是一些无聊的事.比如黄么和赵雪斋同年同月同日生,黄么是一个进士,却是孤身一人;赵雪斋没中进士,却子孙满堂。景兰江曾问他们:“中进士,是为名 为利 ”众人道:“是为名。”景兰江道:可知道赵爷虽不曾中进士,外边诗选上刻着他的诗几十处,行遍天下,那个不晓得有个赵雪斋先生 只怕比进士享名多着哩!其实,景兰江这样吹拜会赵雪斋,一则为了标榜自己;另一方面针对蒲墨卿所说的:“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赵爷各样都好,到底差一个进士。”这里作者写的显然是将当时儒林中极其普遍的事情如实地描绘出来,正好揭示了当时文士们内心的空虚。说穿了,在名士的心目中,做名士和中进士都是为了名和利,可以殊途同归。 作品虽然以描写被否定人物为主要任务,但在讽刺对象中也包含着许多正面因素,所讽刺的对象有的并非一开始就是无恶不作的坏蛋,而是科举制度造就了他们的性格,有一个由好而坏的发展变化过程.在更深的层次上揭露了科举制度对人的灵魂的腐蚀,使人附入罪恶的深渊. 如:匡超人就是一个典型.他本是一个善良淳朴的农村青年,因家贫上过几年学便辍学,流落杭州以拆字卖卜为生.幸行马二先生资助才能一面用心读书,一面杀猪,磨豆腐维持生计,用自己的劳动养活父母.但自从听了马二先生的训导之后,逐渐热衷举业.后得到知县李本瑛的提携,入科场,取秀才,竟以名士身份参与衙门中的营私舞弊,敲诈勒索的勾当.当了京城教习之后,更是变本加厉,停妻再娶,妄恩负义,并恬不知耻地说:戏文上说的蔡状元招赘牛相府,传为佳话,这又何妨!作品通过这些真实的细节描写,揭示了科举制度怎样使朴实敦厚的青年人变成了灵魂丑恶,虚伪卑鄙的文痞的. 畅游西湖,秀丽的湖光山色没能够引起马二先生的兴趣,倒是酒店里的羊网散发出来的气味和盛入盘中的各色美味佳肴使他羡慕得喉咙里咽唾沫。马二先生蝇然头脑迂腐,热衷功名,醉心举业,处处显示出可笑的喜剧性格,但同时他又具有同情心,慷慨仗义,急人之难 品格.他出资埋葬了假仙人洪憨仙;送银两衣物给流落他乡的匡超人,这是他的义举,是可尊,可敬的一面。然而作品又揭示了他可鄙,可笑的一面。他出韪叫匡超人做八股文,并嘱咐他:“奉事父母,总以文章为主,小生在世除了此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要匡超人以文临别时还从自己的书架上捡几本八股文塞于匡超人包中。这些真实的细节描写使讽刺对象既可笑,又真实;使讽刺手法即辛辣,又深刻,做到了真实性和喜剧性的。(二) 、悲剧性和喜剧性相结合 吴敬梓善于“从悲剧中发现喜剧”,“从喜剧,而且是从生活的绝对庸俗里发现悲剧”(别林斯基论文学)。作品中的喜剧性人物都或多或少的具有某些悲剧性特点。 迂腐老儒周进,读了几十年书,考了几十年,却屡试屡败,胡子都白了,还是个童生.因未进学,不得不卑躬屈膝,忍受着新进学的梅三相公的嘲笑;因未进学,当中过举人的王惠来学堂避雨时,更是曲意逢迎,低声下气,唯恐怠慢了贵客,给王惠准备丰盛的晚餐,而周进自己却是“一碟老茶叶,一壶热水”下饭。第二天,客人扬长而去,留下的是一地的“鸡骨头,鸭翅膀,鱼刺,瓜子壳。”使“昏头昏脑”的周进“扫了一早晨。”然而,周进尽管精神上一次次受到创伤,受尽了轻蔑和侮辱,他仍然按捺性子去支撑寻扭曲了的灵魂.以至参观贡院时,见了号板痛器,“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直器到口里吐出鲜血来。”当人们可怜他,要凑银子为他捐个监生时,他爬到地上磕了几个头,说:“劳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何等低下的人格,多么庸俗的嘴脸,这就是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丑恶形象。作者通过“周进撞号板”这个令人哑然失笑的行动,以悲喜结合的手法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范进中举发疯同周进撞号板异曲同工,都是人物思想性格发展的必然产物。范进从二十岁参加考试,直到五十四岁才中个秀才,三十四年失败的辛酸,大半生受尽了人们的奚落,虽然感到前途渺茫,但他对功名的执拗追求却“始终如一”。他万没想到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得以实现。当他看到高中举人的喜报,竟然喜极而“疯”: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贴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之。京报连登黄甲。”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睛,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塌,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掐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从作者颇具匠心设计的“范进中举发疯”的典型情节中,充分展现了封建社会文人醉心举业的心理状态。屡试屡败给儒生们带来自卑感,虽然如此,受尽了社会奚落和生活的煎熬的周进和范进,为什么还对科举发此迷恋而不能自拔 小说作了生动的回答:如若考中,转眼间一步登天,升官发财,“荣宗耀祖”,“显亲扬名”。好些“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相与的也来相与。”深刻揭露了“功名”与“富贵”的关系。此外,诸如王玉辉鼓励女儿殉夫,当女儿绝食而死,他不仅没有悲哀,反而“仰天大笑道:死得好!死得好!”,鲁编修的女儿鲁小姐用全部心血去教四岁的儿子学八股文,以使将来儿子得了功名,讨个“封诰”;马二先生游西湖,不是想喝茶吃东西,就是读墨卷,看请仙,拜御书,对西湖的秀丽景色一无兴趣。等等,这一切无不是令人拜会腹大笑的喜剧,同时它又是人性被毁灭的社会大悲剧。使我们在大笑之余,认识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认识到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灵魂的腐蚀,如何使人愚昧无知和精神麻木的,它带给我们的是流着眼泪的笑。5、 总结儒林外史对于当今社会仍有其价值。社会在前进,但仍有不少人信奉“拜金主义”,物欲横流,一生都在追求名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历史就是明镜,而古典小说则是历史的缩影。其对于各种表现手法的叙述也是应用到了极致,在现在这么一个网络文化盛行的时代,这些古典的知识正是我们所缺乏的。不知道未来是怎样的,但是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肯定会源远流长的传播下去。几百年后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细细品读。时而为当时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叹息,时而又为贪官污吏的卑鄙丑恶而愤怒。吴敬梓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的入木三分。难怪后人有“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叹。注 释:1、旅云.钵山志卷四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3、张国风.漫说儒林外史4、章会垠.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5、马积高.中国古代文学史 6、于非.中国古代文学参考文献:1、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12)2、杨义.儒林外史的时空操作及叙事谋略J.江淮论坛1995(2)7581,(3)748213、杨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神经内科各类头痛鉴别诊断模拟测验答案及解析
- 5.1 等式与方程2024-2025学年新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说课稿(冀教版2024)河北专版
- 2025年生理学实验生理参数监测与结果分析考察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口腔科牙齿修复技术考察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第三单元 欣赏 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一年级下册
- 2025年医学信息学数据分析案例评价答案及解析
- 2025-2030中国高频直缝焊管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 2025年肿瘤放疗护理知识检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内窥镜检查操作规范与器械保养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内科常见病例分析竞赛答案及解析
- FZT 51005-2011 纤维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切片
- 配电网自动化终端典型缺陷处理
- 五星级酒店总投资估算表及其投资占比
- 兼职市场总监合同
- 全国初中数学优质课一等奖《黄金分割》教学设计
- 湘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教案(打印)
- 小学生演讲与口才社团
- 财务决策实训课件
- 个人能力展示
- 尿红细胞形态分析报告
- 网络产品行业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