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91.120 DB 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PDB13(J) 8330-2019 备案号:J14966-2019 雄安新区地下空间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fire safety of underground space in Xiongan New Area 2019-12-30发布2020-03-01实施 河 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联合发布 河 北 雄 安 新 区 管 理 委 员 会 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雄安新区地下空间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fire safety of underground space in Xiongan New Area DB13(J) 8330-2019 主编单位:河北省消防救援总队 应 急 管 理 部 天 津 消 防 研 究 所 批准部门:河 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施行日期:2020年3月1日 2020北京 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雄安新区地下空间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fire safety of underground space in Xiongan New Area DB13(J) 8330-2019 出版(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 1 号) 石家庄市书渊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厂印刷 开本:850mm1168mm1/32印张:3.125字数:70 千字 2020 年 1 月第 1 版2020 年 1 月第 1 次印刷 印数:11000 册定价:45.00 元 统一书号:1551602020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前言 为满足雄安新区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消防安全需求,针对目 前我省无相关地下空间消防技术标准、国家相关标准不能完全满 足雄安新区地下空间开发建设需要的现状,提出制定本标准。本 标准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相关工程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的 基础上编制而成。 本标准共 12 章,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 总则; 2. 术语; 3. 消 防安全规划与布局;4. 平面布置;5. 安全疏散与避难;6. 室内 装修、7. 消防设施、8. 灭火救援、9. 交通设施、10. 市政基础设 施、11. 公共服务设施;12. 消防监测与运维管理。 本标准由河北省消防救援总队和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由河北省建设工程标准编制研究中心 负责管理。 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河北省消防救援 总队(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珠江大道 239 号,邮编:050000, 电话或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地址:天 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 110 号, 邮编: 300381, 电话: , 以便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人员名单: 主 编 单 位 : 河北省消防救援总队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参 编 单 位 :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阚强王智勇王宗存李洁刘志斌 吴希晖黄鑫崔海浩宋波巩玉斌 杨京生王曦蔡明李磊王东林 赵新华刘澄波陈徐芳华高英王彤 肖燃刘文波宋林于继红方斌 顾少华王学楠闫紫薇 审 查 人 员 :马 恒赵锂陈南党杰廖光煊 王钊朱忠明李汕朱鸣赵华亮 李杰顾彬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消防安全规划与布局 4 4平面布置6 5安全疏散与避难 8 5.1疏散设施8 5.2避难设施9 6室内装修 11 7消防设施12 7.1一般规定 12 7.2消防给水排水 13 7.3灭火设施 15 7.4防排烟系统16 7.5电气16 8灭火救援18 8.1一般规定 18 8.2消防救援道路 19 8.3地上、地下一体化消防站20 8.4消防通信 21 9交通设施23 9.1地下公共步行通道23 9.2地下车行联络道23 9.3地下交通枢纽 25 10市政基础设施 27 10.1城市综合管廊27 10.2地下变电站 29 10.3地下垃圾中转及分拣站 29 10.4地下排水厂站30 10.5地下能源站 31 10.6地下物流通道32 11公共服务设施33 12消防监测与运维管理 35 12.1消防信息集中监测平台35 12.2运行维护管理 36 本标准用词说明.39 引用标准名录.40 附:条文说明41 Contents 1General provisions1 2Terms and symbols2 3Fire safety planning and layout4 4Plane arrangement 6 5Safe evacuation and refuge 8 5.1Means of egress8 5.2Refuges9 6Interior decoration11 7Fire protection systems and equipment12 7.1General requirement12 7.2Fire protectio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13 7.3Fire extinguishing facility 15 7.4Smoke control and smoke exhaust system16 7.5Electric system16 8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facilities18 8.1General requirement18 8.2Fire rescue road19 8.3Ground and underground integrated fire station 20 8.4Fire communication21 9Means of transportation23 9.1Underground public pedestrian passageway 23 9.2Underground vehicle connecting road 23 9.3Underground transportation hub25 10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27 10.1Urban utility tunnel27 10.2Underground substation29 10.3Underground waste transfer and sorting station 29 10.4Underground drainage station30 10.5Underground energy station31 10.6Underground freight transportation way32 11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33 12Fire monitoring, operation,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35 12.1Fire safety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35 12.2Operation,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36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39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40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41 1 1总则 1.0.1为预防雄安新区地下空间的火灾,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 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雄安新区规划区内下列独立地下空间的消防 规划、消防设计和运维管理: 1地下商业步行街等公共服务空间与设施; 2地下公共步行通道、城市交通隧道(含地下车行联络道)、 地下交通枢纽、轨道交通工程等交通空间与工程; 3城市综合管廊、地下变电站、地下垃圾中转及分拣站、地 下排水厂站、地下能源站、地下物流通道等市政基础设施。 4本标准不适用于雄安新区规划区内地面建筑的地下、 半地 下室。 1.0.3地下空间的消防规划、防火设计和运维管理应遵循国家有 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1.0.4地下空间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1.0.5除城市交通隧道、轨道交通工程、物流通道外,单体地下 总建筑面积大于 5105m2的建筑, 其防火设计应按同一时间发生 2 次火灾考虑;车辆基地和上盖建筑,其防火设计应分别按同一 时间发生 1 次火灾考虑。 1.0.6地下空间消防规划、防火设计和运维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 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术语 2.0.1消防救援道路fire rescue road 设置在地下、可供消防车等救援车辆通行或开展灭火救援作 业的道路,包括综合应急车道和消防车道。 2.0.2竖向消防救援口vertical fire rescue entrance 用于消防救援人员从地面进入地下空间和输送消防救援装备 要求的竖向通道入口,包括专用消防救援通道的出入口。 2.0.3地下公共步行通道underground public pedestrian passageway 设置在地下,连接各类功能的地下空间并用于人流集散的通 道。 2.0.4地下车行联络道underground vehicle connecting road 设置在地下,用于连接各地块地下停车设施并直接与城市道 路相衔接的地下车行道路。 2.0.5地下排水厂站underground drainage station 设置在地下,并用于污水处理、雨污水输送和调蓄的全地下 污水处理厂、全地下雨污水泵站、全地下调蓄池等。 2.0.6地下能源站underground energy station 设置在地下,并用于城市供热的锅炉房、燃气冷热电联供能 源站、热泵机房、换热站等。 2.0.7地下物流通道underground freight transportation way 设置在地下,用于机动车通行并联系分拨中心、社区配送中 心、用户的物流配送专用廊道。 3 2.0.8地下商业步行街underground commercial street 设置在地下,连接地下餐饮、商店等商业设施及地面建筑的 地下或半地下室且仅用于人员通行的有顶街道。 2.0.9区域集中供水系统regional centralized fire protection water supply system 2 栋及 2 栋以上的建筑,共用 1 座消防水池、消防泵房及供 水管网的消防给水系统。 2.0.10横向排烟horizontal smoke exhaust 使火灾烟气沿垂直于隧道行车空间纵轴线方向有组织地排出 的排烟方式。 2.0.11消防信息集中监测平台fire safety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主要由火灾自动报警、电气火灾监测、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 监控、消防电源监测、防火门监测等系统构成,用于采集、处理 地下空间的火灾报警、 消防设施运行状态和消防安全管理等信息, 具有信息汇聚、资源共享、优化管理等功能,并能向上一级相关 部门发送经确认的消防信息的监测平台。 4 3消防安全规划与布局 3.0.1地下空间在进行区域规划时,应根据功能区的特点和火灾 危险性,结合地质条件、雄安新区的地面规划和节能环保与节约 用地的要求,合理布置,确保安全。 3.0.2地下空间应结合雄安新区的总体布局、地上和地下公共交 通组织、工程管线及相邻地下空间的功能与用途等因素,按照便 于地上与地下的交通联系、控制火灾、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的原 则,合理确定地下空间的范围、不同功能区的位置与连通方式、 疏散出口、竖向消防救援口、消防水源、消防救援道路和救援场 地等。 3.0.3地下空间应优先布局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市政基础设施、 地下防灾设施和人民防空工程等,可布置地下公共管理与公共服 务设施、地下商业设施和地下物流仓储设施等。除所在的防火分 区贴邻下沉式广场并满足本标准第 5.1.6 条的要求外, 地下空间不 应布置居住、学校教学用房、儿童活动场所、医院和疗养院、养 老设施等。 3.0.4地下空间的选址应远离地上易燃、易爆的场所。地下空间 严禁设置加油、加气站。 3.0.5除地下人行通道外,其他地下、半地下建筑的地面或地上 开口(包括出入口、采光窗井、通风竖井和竖向消防救援口等) 及其凸出地面的外墙,与相邻建筑和储罐的防火间距应符合下列 规定: 1与相邻地上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 5 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 等标准有关一级耐火等级建筑与相邻建 筑的防火间距; 2与直埋地下的甲、 乙、丙类液体卧式罐的防火间距不应低 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有关一级耐火等 级高层民用建筑与卧式罐的防火间距; 3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和地下区间的地面或地上开口, 应 按重要公共建筑确定其防火间距; 4当防火间距不满足要求时,相邻地上建筑高出上述开口 15m 以下范围的外墙应为防火墙,或将上述开口凸出地面的外墙 设置为防火墙,或在上述开口与地上建筑之间设置能防止火势蔓 延的防火墙。 3.0.6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段、场站规划建设,应预留能与城市 轨道交通连接的轨道消防站建设空间。 3.0.7110kV 及以上地下变电站、地下垃圾中转及分拣站、地下 排水厂站应独立建造,且不应设置直接通向相邻地下民用建筑的 人员出入口。 3.0.8独立建造的地下变电站不宜使用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 与其他建筑合建的地下变电站不应使用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 6 4平面布置 4.0.1建筑平面布置应有利于火灾时的人员疏散、避难和阻止火建筑平面布置应有利于火灾时的人员疏散、避难和阻止火 灾蔓延。地下空间内不同使用功能场所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灾蔓延。地下空间内不同使用功能场所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 4.0.2地下车行联络道、地下物流通道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3.00h 的不燃性结构体与周围空间进行分隔; 与相邻地下停车设施 之间的连通口,应设置两道耐火极限均不低于 3.00h 的防火卷帘, 并应分别由地下车行联络道或地下物流通道和地下停车设施控 制,在分隔处的防火卷帘旁边应设置供人员通行的甲级防火门。 4.0.3城市综合管廊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3.00h 的不燃性结构 体与周围空间进行分隔,不应设置直接开向其他功能区的人员出 入口。 4.0.4地下公共步行通道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不燃性 墙体与周围空间进行分隔; 与周围空间连通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与汽车库、自行车库、设备用房等部位的连通口,应设置 甲级防火门; 2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地下交通枢纽、办公、旅馆等建筑 应采用下沉式广场或连接通道等方式进行连通,连接通道内应设 置两道分别由地下公共步行通道和车站等其他功能的场所控制且 耐火极限均不低于 3.00h 的防火卷帘,连接通道的长度不应小于 10m、宽度不应大于 8m; 3与商店、展览等建筑应采用下沉式广场、避难走道、防火 隔间等方式进行连通。 4.0.5地下商业步行街与相邻其他功能区应采用下沉式广场、防 7 火隔间等进行连通。 4.0.6办公、商店、展览等地下公共建筑之间设置人行通道、车 行通道或下沉式广场等连接时,应具有能防止火灾与烟气相互蔓 延的措施。 4.0.7商店营业厅、公共展览厅等不应布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 层,且埋深不宜大于 10m。 4.0.8地下或半地下场所内不应使用或储存甲、乙类液体和相对 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大于等于 0.75 的可燃气体。 8 5安全疏散与避难 5.1疏散设施 5.1.1地下空间应有与其使用功能及其火灾危险性、层数及建筑 面积、人员密度及人员特性等相适应的疏散和避难设施,疏散出 口的数量、位置、宽度及疏散楼梯间的形式和避难设施的位置与 面积等应满足人员安全疏散与避难的要求。 5.1.2除下沉式广场或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至地面顺疏散方向 的自动扶梯外,建筑中的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及消防专 用通道不应计作安全疏散设施。 5.1.3城市交通隧道、地下物流通道、城市综合管廊与上部场所 可共用疏散楼梯间。当上部场所为商店、展览厅等人员密集场所 时,不同场所的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并应设置各自独立的加压 送风系统。 5.1.4地下空间每层的外围护结构与下沉式广场开口边缘的水平 距离不应大于该层的净高,地下空间外围护结构与下沉式广场之 间的回廊应仅作人员通行使用,不用作其他功能用途。当下沉式 广场用于防火分隔时,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 的规定;当兼作人员疏散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沉式广场中可用于人员停留的净面积应按不大于 4 人 /m2计算,且不应小于 169m2,人数应按相邻全部防火分区通过此 下沉式广场疏散的总人数计算; 2连通多层的下沉式广场, 每层通向地面或上一层的疏散楼 梯总净宽度不应小于本层相邻任一防火分区通向下沉式广场的设 9 计疏散总净宽度,且不应小于本层及本层以下各层设计疏散总净 宽度之和; 3不应设置直接开向下沉式广场的机械排烟口或其他影响 安全的事故排风口,不应设置其他可能导致火灾蔓延或妨碍人员 安全疏散的设备、管道等。 5.1.5兼作灭火救援操作场地的下沉式广场,除应符合本标准第 5.1.4 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沉式广场应设置室外消火栓, 数量应根据室外消火栓设 计流量和保护半径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 2 个,间距不应大于 40m; 2下沉式广场应具有消防车进出的条件及可供消防车停靠、 通行的场地。下沉式广场各层的净面积不应小于 19m19m,承 重结构应能承受消防车的满载重量。 5.1.6与下沉式广场相邻的防火分区,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其防 火设计要求可按地上单、多层建筑的相关要求确定,且单个防火 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 2500m2, 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 时,单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 1.0 倍: 1该防火分区至少 1/4 的周长贴邻下沉式广场; 2下沉式广场应满足本标准第 5.1.5 条的要求; 3该防火分区通向下沉式广场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不应小 于该防火分区计算所需疏散总净宽度的 70%。 5.2避难设施 5.2.1地下公共空间应结合建筑规模、埋深、人员密度等设置避 10 难区(间)或避难走道。 5.2.2地下总建筑面积大于 20000m2的人员密集场所,当设置防 烟楼梯间时,其独立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12m2,合用前室的 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20m2。 5.2.3地下空间内设置的避难走道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避难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1.4m,净高不应小于 2.1m; 2当有多个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时, 避难走道的净宽度不 应小于各个防火分区通向该避难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的 30%,且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 度; 3避难走道的坡度不应大于 112。除通往地面的疏散口部 之外,避难走道内不应设置台阶; 4避难走道内不应有减小疏散宽度或影响正常疏散的柱等 凸出物; 5避难走道的地面应具有防滑性能。 11 6室内装修 6.0.1地下空间内灯箱广告的箱体、垃圾箱应采用燃烧性能为 A 级的材料,导向标志、休息椅、电话亭、售检票机等固定服务设 施的材料,应采用燃烧性能不低于 B1级的材料。灯箱广告的面积 不应大于所在墙体面积的 10%。 6.0.2地下空间的装修材料不应采用石棉、玻璃纤维、塑料类等 材料的制品。 6.0.3地下空间内固定家具的燃烧性能均不应低于 B1级。 6.0.4地下公共步行通道、避难区(间)、避难走道的顶棚、墙 面和地面均应采用燃烧性能为 A 级的装修材料。 6.0.5除电力舱内的电线电缆外,综合管廊内各类管线、配件、 保温材料等燃烧性能均不应低于 B1级。 6.0.6除嵌缝材料外,地下车行联络道的内部装修应采用燃烧性 能为 A 级的材料。 6.0.7地下排水厂站处理区、设施层室内的全部装修均应采用燃 烧性能为 A 级的材料。 6.0.8地下能源站内的管道和设备等的装修材料、保温材料、防 护材料等应采用燃烧性能为 A 级的材料。 6.0.9地下垃圾中转及分拣站应采用燃烧性能为 A 级的装修材 料。 12 7消防设施 7.1一般规定 7.1.1下列建筑或场所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下列建筑或场所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 1地下公共步行通道、地下车行联络道、地下交通枢纽;1地下公共步行通道、地下车行联络道、地下交通枢纽; 2地下变电站、地下垃圾中转及分拣站、地下排水厂站、地下变电站、地下垃圾中转及分拣站、地下排水厂站、 地下能源站;地下能源站; 3通行有人驾驶车辆的地下物流通道;通行有人驾驶车辆的地下物流通道; 4通行无人驾驶车辆的地下物流通道,且通向竖向消防救通行无人驾驶车辆的地下物流通道,且通向竖向消防救 援口处应布置消火栓;援口处应布置消火栓; 5地下商业步行街。地下商业步行街。 7.1.2下列建筑或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下列建筑或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地下公共步行通道、地下车行联络道、地下交通枢纽;地下公共步行通道、地下车行联络道、地下交通枢纽; 2综合管廊的电力舱和燃气舱等有可燃物的舱室、地下变综合管廊的电力舱和燃气舱等有可燃物的舱室、地下变 电站、地下垃圾中转及分拣站、地下排水厂站、地下能源站和地电站、地下垃圾中转及分拣站、地下排水厂站、地下能源站和地 下物流通道;下物流通道; 3地下商业步行街。地下商业步行街。 7.1.3下列建筑或场所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下列建筑或场所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 1地下交通枢纽、成环状布置的车行联络道;地下交通枢纽、成环状布置的车行联络道; 2干线型、支线型综合管廊内容纳电力电缆舱室的电力电干线型、支线型综合管廊内容纳电力电缆舱室的电力电 缆接头处;缆接头处; 3110 kV及以上变电站的电抗器室、 可燃介质电容器室、 其及以上变电站的电抗器室、 可燃介质电容器室、 其 他重要的电器设备间;他重要的电器设备间; 13 4地下垃圾中转及分拣站内各类车间、环卫停车库;地下垃圾中转及分拣站内各类车间、环卫停车库; 5地下商业步行街。地下商业步行街。 7.1.4下列建筑或场所应设置排烟设施:下列建筑或场所应设置排烟设施: 1地下车行联络道、地下物流通道;地下车行联络道、地下物流通道; 2地下商业步行街、地下交通枢纽、地下变电站、地下垃地下商业步行街、地下交通枢纽、地下变电站、地下垃 圾中转及分拣站、地下排水厂站、地下能源站等设施内建筑面积圾中转及分拣站、地下排水厂站、地下能源站等设施内建筑面积 大于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7.2消防给水排水 7.2.1地下空间应根据其埋深、体积或面积、火灾危险性和建筑 附近的消防力量布置情况及环境条件,设置相适应的建筑消防给 水与灭火设施。 7.2.2地下空间消防给水系统的总体规划、设计和运营维护应充 分考虑其统一性、整体性和经济性,并结合各建筑的布局,按照 “共建、共享、共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区域集中消防给水系统。 7.2.3地下空间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应结合城市生活、生产给水 系统统筹考虑,应优先采用市政供水。当利用市政给水管网水压 充水或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时,应采取防止消防管网水向 市政给水管网倒流的措施;当市政给水管网的水量、水压不能满 足消防用水量、水压要求时,应设置消防水池及消防水泵房;当 市政给水管网能满足生产生活和消防给水设计流量,且市政允许 消防水泵直接吸水时,消防水泵宜直接从市政给水管网吸水。 7.2.4与地上建筑合建的地下、半地下室,宜与相邻地下空间共 用区域集中消防给水系统。 14 7.2.5采用市政给水管网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地下空间,市政 给水管网应为环状,且应至少有2条来自市政水厂的输水干管供 水。 向地下空间消防给水系统供水的进水管, 应至少从2条不同的 市政给水管网干管上引入。 7.2.6区域集中消防给水系统的集中消防水泵房的服务半径不应 大于500m。消防水泵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独立建造的地上消防水泵房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 小于15m;设置在地下或与其他场所合建的消防水泵房应采用 3.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2应设置在地下一层, 当设有下沉式广场时, 可以设置在相 对于下沉式广场的地下一层,且与室外出入口的地坪高差不应大 于10m; 3不宜设在有防振或有安静要求房间的上一层、 下一层和毗 邻位置,当必需设置时,应采取降噪、减振措施; 4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 5泵房内宜设置独立的消防水泵控制室。 7.2.7采用集中消防给水系统的地下空间应设集中消防水泵房的 控制室。各使用功能场所单独设置的服务该场所的消防控制室应 与集中消防水泵房的控制室具有联网通信的功能。 7.2.8设有消防给水系统的地下空间应采取消防排水措施,并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 的规定。 15 7.3灭火设施 7.3.1设置在建筑内的固定灭火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灭火剂应适用于扑救设置场所或保护对象的火灾类型, 不 应用于扑救遇灭火介质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燃烧、爆炸等物质 的火灾; 2灭火设施的类型应与火灾发展特性、建筑空间特性相适 应, 并应能在设置场所的环境条件下安全、 可靠运行和有效灭火; 3灭火剂储存场所的环境温度应能保证储存有灭火剂的装 置安全运行,并能保证灭火剂在设计使用期限内效能不降低。 7.3.2除室内环境温度低于4的场所外, 地下空间不应采用干式 消火栓系统和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7.3.3地下空间应结合消防车道布置室外消火栓和消防水泵接合 器,并宜从市政管网取水。 7.3.4地下空间的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 灭火系统宜采用环状供水管网,室内架空管道应采用不锈钢管等 防腐性能好的管材,并应采取防冻、防机械碰撞等措施。当采用 不锈钢管时,相应套管、支架等,应具有等同的防腐性能。 7.3.5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管网上设置的供水 控制阀、检修阀、末端试水装置等应设置明显的启闭标志,并应 具有信号反馈功能。 7.3.6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常高压供水时, 应各自设置独立的室内供水管网。 7.3.7室内消火栓箱内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以 及用作报警的消火栓按钮,并应将报警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室。 16 7.4防排烟系统 7.4.1具备自然通风采光条件的地下空间宜优先采用自然排烟。 7.4.2城市交通隧道、城市轨道交通区间隧道、地下物流通道等 与上部人员密集场所应分别独立设置排烟系统。 7.4.3排烟系统地面出风口与地下建筑的疏散楼梯出口的水平距 离不应小于6m,并宜布置在高于疏散楼梯间的位置。 7.5电气 7.5.1地下建筑的消防用电负荷等级不应低于该建筑非消防用电 负荷中的最高负荷等级,并应符合本标准第7.5.2条的规定。 7.5.2下列建筑的消防用电负荷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1长度大于1500m的地下车行联络道和地下公共步行通道、 地下有人物流通道、地下交通枢纽; 2地下垃圾中转及分拣站的处理车间; 3建筑面积大于5000m2的人员密集场所。 7.5.3当建筑的消防用电负荷等级低于一级时,应由两个独立的 消防水源供水。 7.5.4地下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应急灯具应选用A型产品,并宜 采用集中控制型系统。 7.5.5地下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楼梯间、前室或合用 前室、避难走道、消防专用通道内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 不应低于10.0lx。 17 7.5.6地下人员密集场所内应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并在地面 或墙面上增设能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7.5.7建筑内消防应急照明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 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表7.5.7的规定值: 表7.5.7消防应急照明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 建筑名称连续供电时间(h) 总建筑面积大于 20000m2的地下、半地下建筑1.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区间和地下车站1.0 地上车站、车辆基地0.5 城市交通隧道 一、二类及地下车行联络道1.5 三类1.0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1.0 其他工业与民用建筑等0.5 注:备用电源在寿命期内均应保证其连续供电时间。 7.5.8地下空间的非消防用电负荷应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7.5.9地下空间具有电气火灾危险的场所宜设置故障电弧探测 器。 7.5.10人员密集场所电线电缆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 消防配 电主干线路应选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电缆。 18 8灭火救援 8.1一般规定 8.1.1城市地下空间应合理设置竖向消防救援口和专用消防救援 通道,综合管廊、地下车行联络道、地下物流通道等功能区相邻 两个竖向消防救援口的距离不宜大于1000m。 8.1.2竖向消防救援口在出地面的口部附近应设置地上消防车 道、消防车停靠场地和室外消火栓,消防车停靠场地的宽度不应 小于7m。 8.1.3埋深大于10m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公 共建筑应设消防电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 且每个防火分区 不应少于 1 台; 2对于设置在地下的设备用房、 非机动车库、 库房等防火分 区,当受地面功能布置等限制分别设置消防电梯有困难时,可与 相邻防火分区共用 1 台消防电梯,但应分设前室,且每个共用消 防电梯服务的防火分区数量不应超过 2 个; 3防火分区贴邻下沉式广场,且下沉式广场满足本标准第 5.1.5 条要求时,该防火分区可不设置消防电梯。 8.1.4当消防电梯受地面条件限制无法直通地面时,消防电梯可 通至满足本标准第5.1.5条要求的下沉式广场地下一层周边区域, 其出口应直通室外或经过长度不大于30m的通道通向室外,确有 困难时应通过避难走道通至下沉式广场室外开敞区域。 19 8.1.5城市宜结合地下空间消防规划设置地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 库,并应储备下列物资: 1各类工程机械设备(挖掘、排水、排烟、供电)和应急物 资; 2火场侦测设备,大流量、大功率灭火、排烟、破拆、供水 等消防车辆装备和灭火机器人等装备; 3高性能空气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及单兵三维追踪定 位系统、侦察装备。 8.2消防救援道路 8.2.1地下空间结合下沉式道路、城市绿谷等设置消防车道时, 消防车道不应完全封闭,其顶部开口面积与车道地面面积的比例 不应低于25%或侧面外墙敞开面积不应低于外墙面积的50%,开 口宜均匀布置。 8.2.2地下空间可依托地下车行通道、地下物流通道等,建立直 接联系地面市政道路的综合应急车道;人员密集场所及可燃物集 中储存场所宜设置地下综合应急车道。 综合应急车道可通行轻便灵活的小型消防车、救护车、抢险 车辆等,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车道净宽度不应小于3.5m、净高度不应小于3m; 2坡度不宜大于10%,并应满足小型消防车的通行要求。 8.2.3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 维修出入口、 隧道出入口等部位, 宜设置可供路轨两用车进入地下轨道或通道的坡道,并符合下列 要求: 20 1地面出入口的间距不宜超过3km; 2地面出入口的净宽度和净高度均不应小于4m,坡度不宜 大于8%; 3车道荷载不应小于30t。 8.3地上、地下一体化消防站 8.3.1结合公共地下空间、轨道线路、轨道站点布局及火灾风险 防控需求,有条件区域宜建设地上、地下一体化消防站;消防站 与其他区域应采取可靠的防火分隔措施,当地下消防车库与地下 消防救援道路采用防火卷帘进行分隔时,消防站应能对防火卷帘 进行手动、自动、联动控制。 8.3.2地上、地下一体化消防站设置地下消防车库时,应符合下 列要求: 1地下消防车库宜为1层,净高度不应小于4.50m; 2车位数量不宜少于2个、单个地下车位面积宜为60m2 90m2; 3地下消防车库应通过消防救援道路与周边地上或地下道 路相连通。 8.3.3地上地下一体化消防站应结合站点辖区任务需求设置地下 空间应急救援适应训练区,训练区应满足地下空间灭火、救援、 疏散、排烟等训练需求。 21 8.4消防通信 8.4.1地下公共建筑、城市交通隧道、物流通道以及其他经常有 人停留的区域或场所应建设公专融合、有线无线结合的消防应急 通信系统, 且应建设备份系统; 当地下空间有2家及以上公网运营 商可满足消防应急通信需求时, 可视为互为备份, 但其线路布设、 电源配置等宜独立设置或提高相应保护措施。消防应急通信系统 应满足消防地下火灾扑救、应急救援的通信和指挥调度需求。 8.4.2消防通信网络,应能保障火灾扑救、应急救援时音视频和 数据的传输,应依托地下公共基础设施同步建设。 8.4.3消防有线通信网应通过专网方式安全接入消防专用应急指 挥信息网络,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干线路应采用多路由保护策略; 2公共道路每隔500m应设置消防专用有线通信网接口 (RJ45接口,支持POE供电); 3建筑内部每个防火分区应设置不少于2个消防专用有线通 信网接口(RJ45接口,支持POE供电),接口应分开独立设置在 便于终端设备接入的位置; 4消防专用有线通信网接口宜距离地面30cm,并设置明显 标识,同时应采取必要的防火、防水、防潮措施; 5消防专用有线通信网接口速率不应低于1000Mbps。 8.4.4消防无线通信网可依托运营商无线网络安全接入应急通信 网络,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运营商无线网络应实现地下空间无缝全覆盖; 22 2运营商无线网络应提供5G接入服务,为消防应急通信分 配并预留专用切片,切片数量应以满足高清视频(1080P,H.264+ 和H.265编码)回传为基准,提供优先接入服务,确保与其他业务 的隔离性; 3在公共业务拥塞的情况下应优先保障消防无线通信质量, 无线终端接入速率不应低于100Mbps; 4应为消防无线通信终端接入和数据传输提供安全保护措 施。 8.4.5地下公共建筑、城市交通隧道、物流通道以及其他经常有 人停留的区域或场所宜依托公共定位系统建设消防智能定位平 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不应超过3m,垂直方向不应超过2m; 2宜建立并提供地下空间布局、 结构、 设施三维可视化数据。 8.4.6消防应急通信相关设施应能提供每天24h不间断服务。 23 9交通设施 9.1地下公共步行通道 9.1.1地下公共步行通道不应用于除人员通行外的其他用途。通 道内便民服务设施不应经营和储存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商品, 不应储存可燃性液体。 9.1.2地下公共步行通道内任一点至通向地面的安全出口的疏散 距离不应大于 50m;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任一点至通向地 面的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不应大于 30m。 9.1.3地下公共步行通道安全出口设置在市政道路中央的分隔带 或市政道路两侧的机非隔离带时,分隔带或机非隔离带应保证足 够的安全面积,并应设置确保人员安全的围栏等防护设施;安全 出口处道路地面应设置人行横道线。 9.2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福建福州通信业务招募行业客户经理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福州市两江四岸客运有限公司招聘游船驾驶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泉州市洛江区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普通人员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厦门市湖里区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西吉安市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线下入闱分数线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3月湖北东津国投集团及子公司社会招聘拟聘用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桂林市中医医院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年5月四川西南石油大学考试招聘事业编制辅导员15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湖南株洲世纪星翰林高级中学公开招聘教师2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安全管理员资质培训课件
- 河南省新未来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合测评政治试卷(含答案)
-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评估报告
- 风电项目工程验收规范标准
- 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动物实验类)上岗考试题库含答案
- 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初级练习题库及答案
- 风电叶片修复技术方案和措施
- 药店库房储存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中国无线通讯检测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风险预警与发展策略报告
- 2025年云南文山州富宁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广东惠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