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_第1页
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_第2页
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_第3页
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_第4页
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摘 要:2007 年 4 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 金融公司破产为标志, 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 因而成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失衡, 这场源自美国的金 融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冲击力之强、连锁反应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给世界 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 关键词:金融危机;世界;中国;影响 一、金融危机出现的原因 (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2007 年 4 月,美国第二次贷供应商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告破产,次贷风暴在 华尔街酝酿。美国经济长期以来是高负债、低储蓄,国家鼓励超前消费和借贷。 格林斯潘任美联储主席时,美国长期推行的是低利率政策。低利率导致借款价格 过低, 许多贷款者不需要任何抵押和收入证明就能买房,甚至一些在通常情况下 被认为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20022006 年间,美国家 庭贷款以每年 11%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了整体经济的增速。由于房地产市场繁 荣, 刺激了次贷抵押贷款市场的快速发展。 2006 年, 美国次贷总规模已高达 6400 亿美元。围绕次贷,形成了一个金融创新链条:居民向商业银行等房贷机构申请 贷款,房贷机构又将贷款卖给房利美、房地美和投资银行等,后者将贷款处理成 次贷抵押贷款债券,卖给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金、对冲基金等在内的 全球投资者,其间,保险公司如 AIG 等还为这种次贷提供担保。当经济开始周期 性下滑,货币政策调整,导致整个链条出现断裂,次贷购房者的还贷负担不断加 重,低信用阶层的违约率大幅上升。与此同时,美国房价见顶回落,使次贷购房 者难以通过出售或抵押住房来获得融资, 这样, 越来越多的次贷购房者无力还贷, 大量违约客户出现,不再支付贷款,造成了坏账,从而引起次级贷款市场危机爆 发。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涉及美国的消费模式、金融监管政策、金融机构 李丽辉,田俊荣,许志峰,欧阳洁.美国风暴难撼中国金融J.人民日报,2008 年 10 月 13 日 的运作方式等方面, 是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和微观层面多方面错误共同作用产 生的结果。 第一、多重环节的利益链断裂是危机的深层原因。围绕金融产品创新过程, 形成了一个由各类机构和个人组成的复杂利益链条,并且随着链条的不断拉长, 原始的借贷关系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责任约束变得越来越松散,致使链条中的 各个参与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化。 第二、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是危机的重要成因。美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首 先应归因于 2000 年以来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随着美国经济的反弹和通货膨胀 压力增大,美联储启动了加息周期,在一年半内 17 次加息。正是信贷的忽紧忽 送刺破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第三、美国金融监管机制滞后。由于美国等国信奉自由贸易主义,最低政府 干预以及最大程度的竞争建立了具有很大弹性的经济体系, 但是逐渐放松的金融 监管使得其金融体系常常陷入危机之中。在监管滞后的整体气氛下,金融机构的 贪婪性迅速膨胀。 第四、金融全球化是危机传导的背景条件。大多数靠出口初级商品或原材料 的发展中国家成为美国债主,美国人不仅输出了美元,也输出了美联储的货币政 策和华尔街的新奇产品。美国金融机构把次级贷款打包成了债券,大量出售给国 际投资者,而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们坐着宽敞的波音飞机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推 销他们的衍生产品。 金融危机暴露了发达经济体金融体系的一些列缺陷, 也证明当前金融体系不 能适应全球化金融市场的要求。也就是说,如果国际金融秩序是健全的话,就不 会出现这次严重的金融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全球的影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失衡, 这场源自于美 国的金融风暴,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世界各国政 府和人民的忧虑。 一是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数据 显示,危机发生的 2008 年,美国第三季度经济负增长 0.3%,这是 7 年来的最大 国纪平.过度创新与金融风暴-初析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危害及应对J.人民日报,2008 年 11 月 5 日 罗熹.美国次贷危机的演变及对我国的警示J.求是,2008,18 降幅;个人消费下降 3.1%,为 28 年来最大降幅。根据日本内阁府 2009 年 2 月 16 日发表的统计速报,去年第四季度,日本的出口大幅减少,比上个季度下降 了 13.9%,设备投资也下降了 13.9%,日本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季度大幅下降了 3.3%。至此,日本经济已连续个季度负增长。英国的经济形势也非常糟糕,根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去年(2008 年)第四季度英国 GDP 与上一季度 相比增长负 1.5%,这是自 1980 年以来,英国经济最大的季度跌幅。欧元区经济 基本面的恶化速度也在加快,其中德、法、意、西等国制造业的萎缩程度均超预 期。 (下图为 2007 年-2012 年部分国家 GDP 增长率) 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是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遇重创。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仅美 国就有 14 家银行倒闭,世界主要金融证券市场受到沉重打击。当美国第四大投 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宣告破产,美林公司同时被美国银行收购的消息传 出后,全球股市暴跌,华尔街遭遇自“911”以来最惨的一天,道琼斯指数狂泻 500 点,跌幅达 4.42%;在欧洲方面,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 种股票平均 价格指数下跌了 39.6%,法国巴黎股市 CAC40 指数下跌了 46.3%,德国法兰克福 股市 DAX 指数下跌了 46.9%。亚太地区的金融类股普遍走低,台湾证交所加权指 数跌幅 4.1%,为近 3 年来最低收盘水平;俄罗斯由于股市遭遇重创,联邦政府 下令停止所有交易所交易。 日本东京股市日经 225 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也下跌了 47.6%。 三是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2008 年 10 月,美国 政府公布了 7000 亿美元救市计划的具体方案;2008 年 10 月 13 日起,英国、德 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政府实施巨额金融救援计划,欧洲各国的救市总 地 区 年份200720082009201020112012 美国1.79-0.29-2.802.511.852.78 日本2.19-1.04-5.534.65-0.571.96 英国3.43-0.77-5.171.661.120.25 德国3.271.08-5.154.013.330.69 法国2.29-0.08-3.151.722.030.01 中国14.169.639.2110.459.307.65 金额近 2 万亿欧元;日本为挽救当前经济的不景气,将救助资金上限提高到约合 1100 亿美元;俄罗斯向金融市场注资已提高到 11266 亿卢布。这些救市巨额资 金无疑会增加各国政府未来的财政赤字,进而继续推高全球通胀率。纽约时代广 场悬挂的美国“国债钟”,2008 年 10 月 8 日显示,美国联邦政府欠下的债务已 接近 10.2 万亿美元。 四是世界贸易环境恶化,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贸易面临下滑。近年来,新兴市 场经济主要靠扩大出口等战略迅速崛起, 对美欧的贸易成为支撑他们经济增长的 重要拉动力。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欧内需减缓,必然导致全球商品贸易量下降, 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和经济增长造成沉重打击。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将促使全球 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兴市场国家在承受经济下滑风险的同时,还必须面 对承受输入型通胀的威胁。越南是危机冲击较早的国家。2008 年年初开始,越 南股市一泻千里,越南盾大幅贬值,物价持续攀升,贸易逆差扩大,金融市场剧 烈震荡,各方对越南经济忧心忡忡。 五是多数国家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 年 以来,美国就业人数已经减少了 76 万人,失业率上升至 7%或 8%,超过 2003 年 6 月经济低迷时期 6.3%的最高水平。欧盟统计局 2008 年 10 月 31 日公布的数据显 示,9 月份欧元区的失业率为 7.5%,高于去年同期的 7.3%。经济形势的低迷, 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六是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全球能源和粮食问题如影相随。由于国际市场信心 下降,2008 年 10 月中旬国际原油价格跌至每桶 61.5 美元,为 2007 年 3 月以来 的最低水平。特别是对于委内瑞拉、伊朗、俄罗斯等产油大国来说,油价暴跌对 他们的打击是前所未有的。与此同时,全球抗击饥饿组织表示,金融危机的蔓延 令粮食危机也进一步恶化。 面对金融危机的袭击,许多国家纷纷采取向市场注资、接管问题金融机构、 禁止做空金融类股票、实施金融救援计划等多项措施,加强金融监管,强化国际 合作,最大限度地改善国际金融市场的总体运作。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中国经济与世界 人民日报,2008 年 9 月 1 日 联系日益密切,中美依存度比较高,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经济走弱等情况,必然对 中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消极影响 1、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整体大幅度下 挫, 让大多数中国百姓切身感受到大洋彼岸金融飓风的杀伤力。先是美国房地产 按揭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陷入困境,被政府接管,加剧了对国内地产股的担忧, 导致地产股大跌。 然后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 引发金融股跳水。 2008 年 9 月 16 日,上证指数收盘跌破了 2000 点,跌幅为 4.47%,工行、建行、招行、 浦发、兴业、深发展等银行股全部跌停;9 月 17 日,工行、建行、招行等银行 股再次跌停。 9 月 19 日受利好消息刺激, 指数开始回升, 9 月 25 日最高到达 2333 点,之后又一路下跌,最后到了 1664 点。 但中国的银行所持有的与次贷相关的金融产品规模并不大, 美国次贷危机以 及由此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对中国银行业的冲击有限。 银行业在此次金融风暴中 之所以能够逃过一劫, 得益于监管者适时采取了预防性措施。 2005 年至 2006 年, 中国经济经历高速增长,房地产市场和债券市场一片繁荣,但银行业监管机构已 经察觉到经济过热迹象,及时地出台措施,控制了风险在银行系统蔓延。同时, 中国一直坚持银行系统与资本市场的分离, 有效防止了风险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 场之间的蔓延。 2、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国经济衰退和外部需求下降, 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带来 的影响不断显现。作为全国制造业大国,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较高,欧盟和美 国是我国前两大出口市场,它们的经济低迷直接影响我国出口。2008 年以来, 我国的贸易顺差增长率持续下降。2008 年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比去年同期下降 8.9 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同比下降 1.2 个百分点。也就是说,2008 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的 2.3 个百分点中, 有 1.2 个百分点来自出口减速。对许多出口企业而言,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的外 需减弱已是客观现实,订单减少、生产规模收缩将是今后一段时间企业面对的共 雅虎财经网-美国股市行情 刘诗平,姜锐.我国银行业各项指标处于历史最好水平J.新华社,2008 年 11 月 15 日电 同问题。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全球经济还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我国 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基础较难保证。随着势态的演变,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 响从沿海地区向内地、从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企业 向其他企业扩散,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冲击,使我国出口增速、工业生产增速、 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等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出现明显下滑。 3、金融危机对我国部分商品和行业的影响 国际市场重要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对国内生产的冲击和影响。 在国际金融危机 形成与扩散的过程中,国际市场上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出现剧烈的过山车式波 动。石油、铁矿石、粮食等商品的价格与 2008 年上半年的高位水平相比,跌幅 均超过 60%以上。这种价格震荡严重冲击了我国生产企业特别是钢材、化工等上 游龙头企业。由于高价购进的原材料需要消化,而自己的产品价格明显下跌,生 产成本相对大幅上升,产品销路明显萎缩,不少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同时,由于 价格急剧波动,市场预期不明,市场观望气氛浓厚。企业经营困难和观望等形成 连锁反应,造成了目前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供的数据,中国装备制造业 2008 年 1 月至 9 月,完成 工业增加值增幅同比回落 4.2 个百分点,部分产品甚至出现负增长。汽车行业完 成工业总产值增幅同比下降 14 个百分点, 整车出口出现同比和环比双下滑局面。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后续订单近来也呈现出急剧下降趋势。 金融危机还导致中国装 备制造业企业资金链趋于紧张。由于市场需求萎缩,造成企业产品大量积压,应 收账款增加,资金周转困难。同时,受产品价格下跌和消化高价库存原材料的双 重压力影响,企业利润普遍下降。 4、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民生之本。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加剧 了我国就业的严峻形势。 首先,国内就业增长受到明显压制。受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影响,就业增速 明显放缓。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是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和金融、房地产、大 宗能源、原料行业。外需和内需同时减少,导致就业需求萎缩。2008 年 10 月, 城镇新增就业增速为 8%,是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连续增长后的增速下降。企业 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应对政策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叶建平,余晓洁,候大伟.我国装备制造业将加快转型升级应对金融危机J.新华社 2008 年 11 月 15 日电 用工需求出现下滑,证实了就业增长放缓的事实。对 84 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 供求信息的调查显示,2008 年第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了 5.5%,这是多年 来第一次出现下滑。 第二、国内新增失业有所增加。先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企业大量关 闭,导致约 15%以上、2000 多万农民工提早返乡、流动就业或失业。与此同时, 内地一些企业、 特别是为大企业做配套生产的中小企业, 也出现岗位流失。 此外, 民营的金融、房地产等部门也有减员的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重点监测显 示,第三季度被监测企业中,有一半企业存在岗位流失,新增岗位和流失的岗位 增减相抵,出现了负数。在经济下行时期,这些失去岗位的劳动者很难重新找到 新的工作。 第三、海外回流劳动力不断增加。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形势的普遍恶化,以及 劳动力市场就业需求的萎缩, 一些已经失业和面临失业的海外劳动力转而回国寻 找就业岗位;一些国际劳务承包工程也受到影响,以及一些国家出于保护本国劳 动力就业机会而限制国外劳动力就业的政策, 都导致海外就业的劳动力回流不断 增加,加重我国国内的就业压力。 (下图为我国 2006 年-2013 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 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积极影响 随着金融危机的扩散,中国经济发展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但是我们也应该乐观地看到危机是危险也是机遇。 首先,金融危机提供了改变国际金融市场游戏规则的千载难逢的良机。中国 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 到目前为止基本都是被动地接受此前主 要由发达国家制定的金融规则,缺少自己的话语权,而金融危机给了中国增强在 国际金融体系中声音的机会。 其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摒弃过去产业中主打的中低端的产品,向高端发 展,把低附加值的业务进行外包和剥离,通过产品定位的提升,服务于更加广阔 的全球市场,产生更大的辐射效应。 第三,金融危机将促使中国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到主要依靠内需的道路上 来,由主要依靠投资、 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美国金融 危机对于中国来说,最先感受危害的是沿海加工与出口企业,表现为订单大批流 失。但是,在出口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今年以来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在逐 步增强。近期中国政府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果断推出总投资规 模为 4 万亿元的投资及十项强有力刺激经济措施, 这会进一步提高内需对中国经 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改善此前过分信赖出口的失衡局面,以确保经济平稳 较快发展。 第四,打造高质量的本地化管理和专业技术团队,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 人才。立足内生增长,培育先导产业。实现经济内生增长,有利于降低国际金融 风险,而强调技术进步则是经济增长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