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孟北保障房片区七乡河西路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建石联系人黄杰通讯地址南京市江宁区觅秀西园 4 号楼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210000建设地点北起桦墅路,南至仲景大道立项审批部门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批准文号宁建审字2019364 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E4813市政道路工程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55300绿化面积(平方米)64946总投资(万元)41200环保投资(万元)1080占比2.62%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20.12原辅材料(包括名称、用量)及主要设施规格、数量(包括锅炉、发电机等):本项目为城市道路项目,不涉及工业生产,营运期无原辅材料,施工期原辅材料主要有砂石、商品混凝土、水泥等建筑材料。水及能源消耗量:名称消耗量名称消耗量水(吨/年)/燃油(吨/年)/电(千瓦时/年)/燃气(标立方米/年)/燃煤(吨/年)/蒸汽(吨/年)/废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水量及排放去向: 无放射性同位素和伴有电磁辐射的设施的使用情况: 无10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为配合孟北保障房地块的开发建设,完善地区路网结构,满足片区交通出行和市政管线敷设需求,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拟投资 41200 万元建设孟北保障房片区七乡河西路建设工程,七乡河西路的建设对完善区域道路路网,加强孟北地块与外部的联系, 支持孟北地块的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项目已取得了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对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宁建审字2019364 号)。七乡河西路北起桦墅路,南至仲景大道,道路长约 1.58 公里,道路按照城市次干路标准进行建设,双向六车道,道路红线宽 35 米,设计速度 50km/h。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及其他配套附属设施工程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本项目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 年修正):“四十九、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和仓储业:第 172 项城市道路(不含维护,不含支路)新建快速路、干道需编制报告表”,由于七乡河西路为城市次干路,故本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受建设单位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委托,南京源恒环境研究所有限公司承担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自接受委托任务后,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和基础资料收集,并对项目的建设内容和排污状况进行了资料调研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相关环保法律、法规、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有关规定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编制了孟北保障房片区七乡河西路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以便为项目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孟北保障房片区七乡河西路建设工程; 建设单位: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北起桦墅路,南至仲景大道;建设规模: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 50km/h,规划红线宽度 35m,双向六车道,道路全长约 1.58km。3、主要技术指标本项目技术标准主要依据城市路网规划、道路使用功能的要求和交通量预测结果来定。同时还充分考虑了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3.1 、道路等级七乡河西路:城市次干道。3.2 、设计车速七乡河西路:50km/h。3.3 、道路红线宽度七乡河西路:35m。3.4、主要线形标准(1) 平面线形表 1-1平面线形标准表项目规范值设计值设计速度(km/h)5050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400800设超高最小半径一般值(m)200-设超高最小半径极限值(m)100-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圆曲线半径(m)700800平曲线最小长度极限值(m)85111.447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45-停车视距(m)6060(2) 纵断面线形表 1-2纵断面线形标准表项目规范值设计值设计速度(km/h)5050最小纵坡一般值(%)0.30.3最大纵坡一般值(%)5.51.5最大纵坡极限值值(%)6最小坡长(m)130130凸型竖曲线极限值(m)9005000凸型竖曲线一般值(m)1350凹型竖曲线极限值(m)7007500凹型竖曲线一般值(m)1050竖曲线长度极限值(m)40100.47竖曲线长度一般值(m)1003.5、横断面设计指标按照规划,参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的技术标准,横断面设计指标如下:每条机动车道宽度取 3.5m,路缘带宽度取 0.25m;交叉口渠化:进口道宽度3.25m,出口道宽度3.5m,公交停靠站站台宽度取 1.5m。4、工程方案七乡河西路工程量一览见下表。表 1-3七乡河西路工程量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工程量(一)道路工程m15801机动车道/1.14cmSMA-13 沥青混凝土m2647941.2粘层油m2647941.36cmAC-20(SBS 改性)m2647941.4粘层油m2647941.58cmAC-25 沥青混凝土m2647941.60.6cm 沥青封层,透层油m2647941.732cm 水泥稳定碎石m2685461.820cm12%石灰土m2712362人行道/2.16cm 透水混凝土砖m2121802.23cm 干硬性水泥砂浆m2121802.315cmC20 透水混凝土m2121802.410cm 级配碎石m2121803土方/3.1清表m3181643.2填方(6%石灰土)m31477453.3挖方m33106353.4素土m357343.5河塘m2149583.6碎石土换填m374794附属/4.1侧石(花岗岩)m81444.2平石(花岗岩)m81444.3收边石m4020(二)桥梁工程/11x20 简支梁桥 宽 35mm2900(三)市政管线工程/1雨水/1.1d300 雨水连接管m26001.2d600 钢筋混凝土承插管m14041.3d800 钢筋混凝土承插管m11181.4d1000 钢筋混凝土承插管m9621.5d1200 钢筋混凝土承插管m10141.6雨水检查井座1401.7乙型双箅雨水口座2082污水/2.1d600 钢筋混凝土承插管m5202.2d800 钢筋混凝土承插管m8842.3d1000 钢筋混凝土承插管m10402.4污水检查井座703综合管廊m1600(四)照明工程/1NG320W+90W 双臂路灯盏10023xNG200W 中杆灯盏223100KVA 箱式变个2(五)交通信号设施工程/1交通标志标线km22十字交叉口个33T 字交叉口个4(六)绿化景观工程/1行道树株5942树池个2163中央绿化带m244004西侧绿带m276935东侧绿带m2528534.1 、总体方案本次设计共含 1 条道路,其为城市次干路,设计情况详见下表。表 1-4本次设计主要道路一览表序号道路名称道路等级规划红线宽度(m)道路长度(m)1七乡河西路次干道3515804.2 、道路工程(1) 平面设计七乡河西路呈南北走向,全长约 1580m,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 50km/h。七乡河西路道路平面线形采用规划线形,全线由 2 段直线和 1 段圆曲线组成,其中圆曲线半径为 800m,全线无超高加宽段落。七乡河西路沿线相交道路主要有仲景大道、古泉河路、启智路、慕义路、修仁路、麟岗大道和桦墅路共 7 条规划道路,具体如下表所示。表 1-5七乡河西路沿线相交道路一览表序号相交路名道路等级交叉形式状况规划红线(m)1仲景大道主干路T 字交叉规划452古泉河路支路T 字交叉规划263启智路支路T 字交叉规划264慕义路次干路十字交叉规划355修仁路支路T 字交叉规划206麟岗大道主干路十字交叉规划457桦墅路支路十字交叉规划26(2) 横断面设计七乡河西路:3.0m 人行道+3.5m 非机动车道+11.0m 机动车道+3.0m 中分带+11.0m 机动车道+3.5m 非机动车道=35m,东侧 3m 人行道移至东侧绿地内进行布置。图 1-1七乡河西路横断面图(3) 纵断面设计七乡河西路纵断面设计成果见下表。表 1-6七乡河西路纵断面设计成果表指标名称单位规范值设计值设计车速Km/h5050最小纵坡一般值%0.30.3最大纵坡一般值%5.51.5纵坡最小坡长m130130凸性竖曲线一般值m13505000极限值m900凹形竖曲线一般值m10507500极限值m700竖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m100100.47极限值m40(4) 交叉口设计规划七乡河西路自南向北依次与仲景大道、古泉河路、启智路、慕义路、修仁路、麟岗大道及桦墅路 7 条规划道路相交。其中,仲景大道、麟岗大道为主干路,慕义路为次干路,其它均为支路。仲景大道近期实施七乡河以东路段,未形成交叉口,视同路段,仅设置行人过街通道;修仁路与幕义路间隔 130m,交通组织采用右进右出形式;其余路口均采用全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次干路与主干路平面交叉:以七乡河西路与麟岗大道交叉口为例。进口设置一左转专用车道、三个直行车道及一个右转专用车道,各向车道专用、互不影响。以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美化交叉口景观。图 1-2七乡河西路与麟岗大道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图次干路与次干路平面交叉:以七乡河西路与慕义路交叉口为例。交叉口进行渠化展宽, 设置单独的左转、右转车道,并设置左转待转区。各向互不干扰,提升交叉口通行效率。图 1-3七乡河西路与慕义路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图次干路与支路平面交叉:以七乡河西路与启智路交叉口为例。为 T 型交叉口,进口道由三车道渠化为四车道。图 1-4七乡河西路与启智路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图(5) 路面结构七乡河西路路面结构推荐如下:机动车道4cm 沥青玛蹄脂碎石 SMA-13(SBS 改性) 粘层油 PC-3 阳离子乳化沥青6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0(SBS 改性) 粘层油 PC-3 阳离子乳化沥青8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5 下封层 PCR 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透层油 PC-2 阳离子乳化沥青18cm 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剂量 5%)18cm 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剂量 5%)20cm12%石灰土总厚度:74cm非机动车道6cm 混凝土透水砖3cm M10 干硬砂浆15cm C20 透水混凝土10cm 级配碎石总厚度:34cm(6) 路基处理一般段填方按 1:1.5 放坡,挖方按 1:1 放坡,边坡高度 H3.0m 土质填方、挖方路段采用植草防护,边坡高度 H3.0m 时采用骨架植草防护;河塘段均采用浆砌片石防护。(7) 公交站台及道路无障碍设计公交站台公交站台形式为港湾式公交站台,本次图纸设计位置仅做参考,最终位置以业主、运管处以及公交公司等相关部门批准为准。缘石坡道人行道在各种路口凡被立缘石断开的地方必须设置缘石坡道,缘石坡道应设置在人行道范围内,并应与人行横道线相对应。缘石坡道分为单面坡道、三面坡及扇面坡三种形式。缘石坡道尽量采用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路口及街坊出入口处必须设置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行人二次过街处应设缘石安全岛或压低驻足区与车道平齐。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防滑。缘石坡道下口与车行道路齐平。 缘石坡道结构做法与人行道相同。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且不应小于 1.5m;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 1:20。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宽度不应小于 1.2m;缘石坡道的正面及侧面坡度不应大于 1:12。当公交站台位于非机动车道与车行道之间的绿化分隔带内时,人行道应设置宽度不小于 1.5m,坡度不大于 1:12 的缘石坡道。盲道城市道路的人行道以及大型公共建筑地段周边的人行道宜设盲道。在行进起终点、转弯处、高差障碍、公交站台及缘石坡道,均按规定增加提示盲道。20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形的提示盲道。人行道设置的行进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行进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行进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盲道颜色建议为中黄色。行进盲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人行道外侧有围墙、花台或绿化带时,行进盲道宜设在距围墙、花台或绿化带边缘0.25-0.5m 处。人行道内侧有树池,行进盲道可设在距树池 0.25-0.5m 处;人行道无树池,行进盲道与路缘石上沿在同一水平面时,距路缘石不应小于 0.5m,行进盲道比路缘石上沿低时, 距路缘石不应小于 0.25m。行进盲道的宽度宜为 0.250.5m,可根据人行道及行道砖宽度选择。人行道成弧形路线时,行进盲道宜与人行道走向一致。提示盲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和拐弯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应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b.人行道中有台阶、坡道和障碍物时,在相距 0.25-0.5m 处,应设置提示盲道。c. 在人行道、广场、地下铁道等入口处距入口 0.25-0.5m 处应设置提示盲道,提示盲道长度与各入口的宽度应相对应。d. 当盲道宽度不大于 0.3m 时,提示盲道宽度宜大于行进盲道宽度。e. 在公交站牌一侧应设置提示盲道,其长度宜为 46m。人行道铺装人行道铺装设计以现代时尚、简洁大气为基底。推荐采用灰色系透水砖铺装,在黑白灰同一色系内做设计变化,体现统一大气之美。4.3 、桥涵工程七乡河西路与规划河道陈山河相交,跨越陈山河,河道上口宽 20m。本次工程为新建桥涵结构。(1) 桥涵方案1) 总体设计新建桥梁与道路中心线交点桩号为 K0+957.392,桥梁中心线与道路中心线法线斜角7.982;桥梁为单跨 20m 简支梁桥,桥宽 46.5m。图 1-5桥梁立面图2) 断面设计桥梁分为东、西两幅,西侧桥面分配为 23.25m=3.0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带)+16.0m(机动车道)+0.75m(中分带);桥面单向横坡 2.0%,人行道横坡反向 2.0%。东侧桥面分配 23.25m=0.75m(中分带)+13.25m(机动车道)+1.5m(移动花箱)+4.75m(非机动车道带)+3.0m(人行道);桥面单向横坡 2.0%,人行道横坡反向 2.0%。图 1-6 桥梁西半幅断面图按东、西双幅桥设计,每幅桥宽 25.5m;东、西幅桥面分幅相同,桥梁横断面布置为25.5m=5m(人行道)+4.5m(非机动车道带)+4.0m(侧分带)+12.0m(机动车道);桥面单向横坡 1.5%,人行道横坡反向 1.5%。3) 上部结构上部结构采用 20m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梁高为 95cm。4)下部结构桥台采埋置式桥台,下接桩基础,桩基采用直径 1.2m 钻孔灌注桩。(2) 附属结构1) 桥面铺装10cm 沥青混凝土铺装+水性环氧沥青粘结层+10cmC50 防水混凝土铺装2) 护栏桥梁人行道栏杆根据桥梁总体景观要求布置设计,可采用不锈钢栏杆和花岗岩栏杆等。4.4 、交通工程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结合本地交通管理部门的需求,本工程范围内交通监控系统按级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信号灯控制子系统:在信号灯控制平交路口,根据信号灯(包括车行信号灯和人行信号灯)设置情况,相应设置网络型信号控制机,通过协调控制,保障路口交通安全有序进行;交通监视子系统:在平交路口设置摄像机,全方位实时监视路口交通运行状况,一般1 个路口设置 1 套,立交路口可视实际情况设置 2 套,本工程范围内电视监控系统均采用130 万像素高清 CCD 摄像机;交通流检测子系统:在信号灯控制平交路口的各进口道设置检测线圈,接入信号控制机内的车辆检测模块,检测交通量,并为信号控制提供依据;路口违法抓拍子系统:在平交路口主路上各进口道设置检测断面,通过信号灯信号联动,抓拍闯红灯交通违章,规范驾驶行为,本工程范围内闯红灯抓拍系统采用 200 万或500 万像素高清 CCD 摄像机。4.5 、排水工程本工程排水管线设计遵循的原则如下:排水方式采用雨、污水完全分流的原则。雨水的排除与城市防洪规划有机结合,认真分析可能积水路段,充分利用现有的水系及排水通道,遵循“分散出口、就近排入现状水系”的原则。充分掌握和分析当地的现状资料,根据地形、水文气象、水源和水环境情况、城市性质和规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建筑状况等,利用系统工程的原理进行排水系统的优化分析,确定合理、有效、经济的排水系统。排水管线尽量布设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内,减少行车道内井盖的数量,增加行车的舒适性。(1) 雨水工程设计七乡河西路作为沿河道路,沿途承接古泉河路、启智路、幕义路、修仁路、麟岗大道及桦树路传输的雨水。七乡河西路在古泉路交叉口、桦树路交叉口及其与规划陈山河交汇口共设置 5 处排水口,分别向规划七乡河、陈山河排水。表 1-7雨水段落排水方案情况一览雨水段落排水方案仲景大道古泉河路段自南向北排入规划七乡河古泉河路幕义路段自南向北排入规划陈山河幕义路修仁路段自北向南排入规划陈山河修仁路麟岗大道段自南向北排入规划七乡河麟岗大道桦墅路段自南向北排入规划七乡河(2) 污水设计工程七乡河西路作为污水转输干管,污水管线方向为自南向北沿途接收仲景大道、古泉河路、启智路、幕义路、修仁路及桦树路污水,并于桦树路接入七乡河西路东段污水主干管, 最终排入东阳污水处理厂。4.6 、管线综合设计本工程涉及管线种类共有 7 种:雨水、污水、给水、电力、联合通信、燃气、路灯。(1) 给水管布置于道路北侧人车道下,距侧分石 2.0m,覆土按 1.1m 控制。(2) 雨水管布置于道路两侧非机动车道下,距侧分石 1.5m/1.0m,覆土按 1.5m 控制,并考虑接周边道路及地块雨水的标高接入要求。(3) 污水管布置于道路南侧非机动车道下,距侧分石 1.5m;污水重力流管覆土按 2.0m控制,并考虑接周边道路及地块污水的标高接入要求。(4) 电力电缆布置于道路北侧人行道下,距人行道路牙 3.0m,最上层管顶最小覆土为 0.8m,管道横穿道路采用钢套管保护。(5) 联合通信包括电信、联通、铁通、网通、移动和有线电视等通讯管线,布置在道路南侧人行道下,距人行道路牙 3.0m,人行道下排管最小覆土管道覆土为 0.8m,管道横穿道路采用钢套管保护。(6) 燃气管布置在道路南侧非机动车道下,距侧分石 2.0m,覆土按 1.1m 控制。(7) 路灯电缆布置在道路南北两侧侧分带下,路灯电缆覆土为 0.7m。本项目管线综合横断面设计图见下图 1-7。图 1-7七乡河西路管线综合横断面设计图4.7 、电气工程(1) 路灯供电及控制七乡河西路全程采用 1 座路灯箱式变电站来提供低压照明电源,箱式变电站容量为50kVA。路灯的控制均采用全、半夜制的控制方式,路一侧的灯为半夜灯,另一侧为全夜灯。路灯由路灯管理处统一管理。(2) 路灯功率因数的补偿箱式变电站内拟放 BCM0.4-25-3 型电容器进行集中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小于0.9。(3) 路灯型式单臂路灯:采用半截光型灯具,离地面 9 米、臂长 1.5 米,光源为 150W 高压钠灯; 双臂路灯:机动车道侧采用半截光型灯具,离地面 9 米,臂长 1.5 米,光源为 150W;中杆灯:宽配光投光灯灯具,3NG250W 灯具离地面 15 米。工程照明灯具用于道路照明的光源应具有良好的照明效果,并且符合经济节能的要求。路灯采用的型式以功能性为主,造型美观。路灯的造型应进行多方案比选,尽量采用样式样新颖、线条柔和的灯型,并于道路周边环境的相协调。灯具选用一体化灯具,即起辉电器和无功补偿电容器均装在灯具内,便于更换及维修。另外灯具应采用优质反光罩, 使照明效果达到最佳,并且减低眩光。灯具应具有良好的密闭性,适于室外环境,所以要求防护等级达到 IP65。(4) 路灯平面布置在道路两侧侧分带下布置 380V 路灯电缆,路灯灯柱中心位于侧分带中心。路灯的布置方式为沿道路两侧对称布置,路灯安装间距为 25 米。(5) 路灯线路的敷设路灯线路的敷设均采用W-1Kv/516 型电缆。穿50 聚乙烯管沿道路侧分带埋地敷设, 埋深为距地 0.7 米,电缆保护板采用 30020035 混凝土板,电缆与其他管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应符合规范规定。当电缆在穿越道路时须穿 SC100 管保护,过街电缆两端应设手孔井。电缆的连接及分支应在灯座内进行,路灯灯头线采用 BV-2.5 型铜芯塑料绝缘线,路灯保护熔断器安装于路灯灯座内。(6) 接地低压系统接地系统采用 TN-S 系统,所有低压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 PE 线。钢管灯柱需可靠接 PE 线,电缆 PE 线应在路灯末端处做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 10 欧。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及金属支架均应可靠接地。重复接地接地极采用 L50505,L=2500 镀锌角钢,接地线采用-404 镀锌扁钢。地极垂直埋设,埋深为顶端距地面0.7 米,接地极间距为 5 米。5、交通量预测由于本项目为新建道路,且周边路网及配套建设尚在规划中,故近期车流量较小,随着区域规划的成熟,本项目的车流量将会增加。结合项目可研文件,本项目交通量预测情况见下表。表 1-8高峰小时交通量预测结果(pcu/h)昼间、夜间的划分按北京时间划分为昼间 16 个小时(即 6:0022:00),夜间 8 个小时(即 22:00次日 6:00),通过调查:昼间车流量约为日车流量的 90%,夜间为日车流量的 10%,高峰时段车流量约为日车流量的 12%。项目交通量折算采用小型车为标准车型,折算系数为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1:1.5:2.5。项目昼夜间预测结果见表 1-10。表 1-9拟建项目各特征年小时车流量单位:辆/h6、土石方平衡本项目建设土石方主要包括路基工程土石方开挖回填、换填石灰土等。项目总挖方量为 310635m3,总填方量 287745m3,弃方 60509m3,借方 37619m3。借方为换填不良路基使用的石灰和片石,弃方为回填后剩余的土方,运送至南京市城市管理局核准的工程渣土弃置场统一处理,无需设置专门的弃土场。项目土石方平衡详见表 1-10。表 1-10 项目土石方平衡表土方来源(m3)土方去向(m3)挖方310635填方287745借方37619弃方60509合计348254合计348254道路名称道路情况2021 年2026 年2036 年七乡河西路双向六车道150225084616道路车型2021 年2026 年2036 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七乡河西路小车5631259382091725384中车70151172621549大产业政策符合性经查阅,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中鼓励类二十二类第 3 条“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不属于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 年本)、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 年本)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淘汰和限制的产业。故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的相关产业政策要求。8、与相关规划相符性分析根据南京市栖霞区总体规划(2011-2030)“综合交通规划(二)城市道路规划: 建设以快速路、主干路和跨江通道为骨干,与城市空间结构相适应,级配合理、路权明晰、安全生态的城市道路网体系。干路网密度约2.21千米/平方千米。路网结合用地功能、地形水系进行布局,并进行合理交通组织,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生产出行”。本项目建设为了配套保障房地块建设,改善地区出行条件,改善人居环境,完善道路及管线系统,推进地区的城市化建设,符合南京市栖霞区总体规划(2011-2030)。9、“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1) 生态环境保护红线根据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201 号和南京市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名录的相关要求进行相符性分析。对照南京市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图,与本项目相关的生态红线区域主要为南京栖霞山国家森林公园。本项目与南京市区生态红线区布局关系见表 1-11。表 1-11本项目与南京市区生态红线区布局关系范围面积(平方公里)红线区域名称主导生态功能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范围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管控区域面备注面积积南京栖霞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南京栖霞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范 围(包含生态保育区和核心景观区等)-010.19西北侧距其生态红线5km与本项目距离最近的生态红线区域为南京栖霞山国家森林公园,根据上表可知,本项目建设区域与该红线区域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无相交区域,不涉及南京市区范围内的生态红线区域,不会导致南京市区内生态红线区域服务功能下降。故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相关要求。(2) 环境质量底线根据南京市 2018 年质量公报,项目所在地的大气、水、声环境质量良好。本项目为道路建设项目,施工期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消失;运营期噪声经采取有效措施后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即不会改变区域环境功能区质量要求,能维持环境功能区质量现状。综上,本项目建设不会降低周边环境质量。(3) 资源利用上线本项目为城市道路项目,项目营运过程中不占用环境总量,即本项目不超出当地资源利用上线。(4) 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序号内容相符性分析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经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项目不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中的限制及淘汰类,为鼓励类,符合该文件的要求。2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 年 本)、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 012 年本)本项目不在国家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 年本)、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 年本)和江苏省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3 年本)、江苏省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3 年本)中。3江苏省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 3 年本)、江苏省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3 年本)本项目不在江苏省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3 年本)、江苏省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3 年本)中。本次环评对照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进行说明,具体见表 1-12。表 1-12项目与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综上,本项目的建设实施符合“三线一单”的相关要求。10、建设周期本项目预计 2020 年 4 月开工,于 2020 年 12 月竣工,施工期约 9 个月。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次工程为孟北保障房片区七乡河西路建设工程,道路所占用地现状为空地,原为栖霞区西岗街道同心村,地块内无生产型企业,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同心村已于 2018 年12 月组织搬迁,搬迁工作由栖霞区房屋征收办按照政府的相关建设规划有序推进,搬迁工作不属于本项目内容。28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栖霞区位于南京市主城北部,北临长江与仪征市隔江对望,东界句容市,西连玄武区, 南接江宁区。龙潭新城是南京总体规划的七大新城之一,位于南京东部,南拥宝华山、北倚长江,西邻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仙林新市区、东接镇江市。分为规划范围和协调范围两个层次。其中规划范围是西至七乡河,北至长江,东、南至南京市行政市界,面积约 112.4 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水域 17.60 平方千米)。规划协调范围:包括句容市的宝华和下蜀镇 312 国道以北地区的用地,总面积约 93.4 平方公里。2、地质、地貌栖霞区地质构造属宁镇褶皱带。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多,低山、丘陵、岗地、平原、洲地交错分布。土壤类型,大致可分低山丘陵区、岗地区和平原(含洲地)区三类。栖霞区地形大势南高北低。南部丘陵、岗地连绵起伏,海拔多在 50300 米之间。北部沿江平原及江中洲地,地势低平,海拔在 10 米以下,汛期常受洪水威胁,是南京市重点防洪区之一。栖霞区地形大势为南高北低。境内无海拔 300 米以上低山(紫金山海拔 448.9 米,原为区境内唯一低山,1999 年划入玄武区境),南部有南象山、北象山、栖霞山等丘陵, 与岗地呈连片分布。北部为沿江平原及江中洲地,地势低平。内丘陵分布较广,以山体单薄,山势和缓低矮为特征。以长江南岸幕府山、栖霞山、龙潭东西向一线,海拔 50300 米,即宁镇山脉西段北支。其中有幕府山、直渎山、南象山、北象山、栖霞山、灵山、青龙山等几十座。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形受长江古河道变迁的影响分为三大块。一是乌龙山以北地区,该区地形较为平坦,标高 5.0-8.0 米之间,系长江漫滩相冲淤而成。土壤从上至下可分为四层:素填土、粉质粘土、淤泥粉质粘土及夹粉土。二是乌龙山风景区,该区为山地,平均高程 50 米。山体可见岩石出露,含有岩石裂隙承压水,水质优良。该山体植被良好,风景宜人。三是乌龙山以南地区,该区为丘陵,标高 20-32 米不等,局部地区标高 40 米左右。3、水文开发区以北 1 公里处为长江新生圩江段,本江段为感潮江段,年平均流量约 28600m3/s。枯水期与常年水量比为 0.89:1,平均潮差 0.57 米,最大潮位差 1.56 米。洪水期最大流速 3.39m/s,平水期流速 1.0m/s,平均流速 1.1-1.4m/s。水面比降高水位时为万分之零点二,低水位时为万分之零点三。开发区西南为兴武沟,兴武沟自南向北流入长江。兴武沟长约 3.5 公里,宽 20 米左右,水深 1-2.5 米,枯水期水流基本静止。兴武沟是开发区内的主要排水沟,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出水亦通过兴武沟排入长江。4、水文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适中,四季分明,降雨量四季分配不均。冬半年(103 月)受寒冷的极地大陆气团影响,盛行偏东北风,降雨较少; 夏半年(49 月)受热带或副热带海洋性气团影响,盛行偏东南风,降水丰富。尤其在春夏之交的 5 月底至 6 月,由于太平洋暖湿气团与北方冷锋云系交汇于长江中下游,形成一年一度的梅雨季节。夏末秋初,受沿西北向移动的台风影响而多台风雨。全年无霜期 2 22224 天,年日照时数 1987-2170 小时,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温度为 15.3, 最热月份平均温度 28.1,最冷月份平均温度 1.7。最高温度达 43,发生在 7 月份; 最低温度为-14,发生在 1 月份。5、自然资源地表水资源栖霞区年降水量约 4.45 亿立方米。因多丘陵和岗地,径流系数按 26%计算,径流量为 1.16 亿立方米,为当地形成的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栖霞区长江南岸漫滩区,含水厚度为 2530 米,地下水丰富,其水质与长江水有关, 龙潭至仙鹤门是地下水出水量最大的地区,可考虑用作大、中型供水水源开采地区。客水资源长江在区内年均过境水量(大通站)为 8690 亿立方米,是栖霞区当地径流量的 7490 倍,客水资源丰富,为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土地资源栖霞区土地总面积为 376.09 平方公里(含水域水面),包括国有土地 140.95 平方公里(合 14095 公顷),占总面积 37.48%;集体土地 235.14 平方公里(合 23514 公顷),占总面积 62.52%。在土地总面积中,岗地丘陵面积约 160.21 平方公里(合 16021 公顷), 占总面积 42.60%;平原洲地面积约 109.67 平方公里(合 10967 公顷),占总面积 29.16%, 在土地总面积中,水域面积约 106.21 平方公里(合 10621 公顷),占总面积 28.24%。水资源状况:除地表水域面积 106.21 平方公里外,年降水量约 4.45 亿立方米,径流量为 1.16 亿立方米;地下水含水厚度为 25 米30 米。矿产资源栖霞山蕴藏丰富的铅、锌、银、石灰石等矿藏资源,铅、锌、银等矿已开采多年。栖霞区金属、非金属、土地、水、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丰富。非金属矿主要有白云石矿、石灰石矿、石膏矿、黏土矿、脉石矿、煤矿等;金属矿分布广泛,主要有铅锌矿、银矿、金矿、锰矿等。生物资源生态地理动物群方面,属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牙獐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蹄类的优势种,扬子鳄、白鳍豚、江豚、中华鲟等为特有动物,已少见。鱼类据不完全统计,栖霞区有鱼类 18 种。有中华鲟、鲥鱼、长颌鲚、白鲟、刀鱼、银鱼、鳗鲡、棒花鱼、蛇鲍、南云马口鱼、青鱼、草鱼、短尾鱼白、翘嘴红鱼白、银飘鱼、逆鱼、大鳞泥鳅、刺鳅。爬行类有大头乌龟、乌龟、黄喉水龟、鳖、石龙子、北草晰、赤链蛇、双斑锦蛇、黑背蛇、虎斑游蛇、乌梢蛇、蝮蛇、丽效蛇、扬子鳄。哺乳类有大蹄蝠、菊头蝠、黄鼬、鼬獾、猪獾、狗獾、大灵猫、豹猫、狐、田鼠、豪猪、河狸、野兔、牙獐、江豚、白鳍豚、刺猬。山地植被栖霞区自然植被受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影响。在低山丘陵地区,落叶阔叶树种有栎树、黄檀、枫香、刺槐,常绿阔叶树种有冬青、杨梅、石楠等,基本上保留自然生态特点。60 年代后,推行绿化荒山坡地,退耕还林,新栽植的成片常绿针叶树有黑松、马尾松。在低岗缓坡地带,主要是发展茶园、果园。水生植被栖霞区野生水生植物主要有野菱、芡实、苦草、兰藻、硅藻。60 年代,引进水花生(始作绿肥,后成为有害杂草),江边与低洼荡田中有野生芦苇、昌蒲。90 年代,开始在低洼荡地及水沟、河、塘中人工栽培水芹、茨菇、荸荠、菱藕等作物。药用植物区内野生药用植物达 790 多种。纤维植物主要有柳、化香等。淀粉植物以栓皮栎、麻栎、芡、菱、百合贯众等为主。油脂植物以山胡椒、乌桕等为主,多为工业用油脂植物。芳香植物主要有山胡椒、狭叶山胡椒等,所提取的芳香油,供化妆、制皂、食品和医药用。树脂树胶植物树脂植物主要有马尾松、黑松等。树胶植物有臭椿、皂荚、乌蔹莓、石蒜等。保健植物有野山楂、悬钩子等。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区域社会经济状况栖霞区是南京重要的石化、汽车、电子、建材工业区和企业、资金、人才、技术密集区。区内有部、省、市属工矿企业 130 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 30 多家。其中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有国家级南京新港高新技术工业园和海峡两岸科工园,已成为南京市以先进技术产业为基础、集科工贸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工业港新区和开放型经济中心。栖霞区分为三大经济板块:第一板块是迈皋桥、燕子矶商业副中心和都市型工业区。抓住南京地铁工程建设的契机,加快迈皋桥、燕子矶商业副中心建设,同时依托新港开发区,把尧化配套区、尧栖工业园、八卦洲科技园、迈皋桥创业园纳入整体开发范畴,放大新港开发区的拉动效应。第二个板块是仙林大学城新市区。仙林大学城新市区总体规划 80 平方公里,首期开发建设 34 平方公里,主要分为高校教育区、中心商务区和高科技产业园区三大功能区。第三板块是龙潭、靖安出口加工、保税仓库、物流园区。栖霞区正构建“一带、两区、三大经济板块”的总体框架,形成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分工体系。“一带”是发挥区内长江岸线长的区位优势,借新港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之力,着力发展以出口导向为主的沿江加工业,形成新港栖霞龙潭 靖安沿江工业走廊。“两区”,即高标准、高起点建设新港开发区和仙林大学城。2、教育状况栖霞区是南京市重要的科技和人才集中区,区内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 30 多家,各类人才众多、研发实力雄厚。仙林大学城位于南京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仙林副城范围内,仙林副城规划东起七乡河、西至绕城公路,北起 312 国道,南至沪宁高速公路,总占地约 80 平方公里,由大学集中区,科技产业区组成,占地 34 平方公里。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南京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森林警察学校、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应天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高校已入驻大学城。3、文化概况栖霞地区文化底蕴深厚,龙潭及东阳附近出土的文物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并在“湖熟文化”体系中占有一定的位置。秦建县后,交通便利的优势进一步凸现,山川优美,风物宜人,文人墨客慕名游览,尤喜在燕子矶夜泊,即景赋诗,栖霞山更是雅士向往的地方。南朝以降,谢月兆、江总、皇甫冉、綦毋潜、刘长卿、权德舆、皮日休、顾况、徐铉、王安石、文天祥、张岱、曹寅等,都在栖霞留下瑰丽诗文。仅乾隆皇帝咏诗便有一百余首。栖霞山是南京佛教文化重要地域,栖霞寺被推崇为佛教“三论宗”的祖庭,所藏经书丰富,佛文化声名远播。栖霞境内的南朝石刻,在世界雕塑史上享有盛誉。南唐画家赵干所绘江行初雪图,描绘南京沿江一带的严冬景色,其景十之六七都在栖霞境内。龚贤的摄山栖霞图明丽秀雅,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而江行初雪图则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20 世纪末,在栖霞山千佛岩发现的“飞天”壁画, 成为国际“敦煌学”研究的新热点,为中华文化史再添一颗璀璨明珠。4、旅游景点栖霞区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区内名胜古迹遍布,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 38 处之多,其中,栖霞寺、舍利塔、燕子矶、六朝石刻等尤为闻名,南京市标神兽辟邪和著名的华表原型均坐落区内。幕府山、太平山、栖霞山等沿江风光带的人文景观众多,“红枫节”、“新年撞钟”等活动更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2012 年, 依托栖霞山风景区规划建设的“栖霞广厅”城市客厅项目已经启动,被誉为“长江中的金银滩”的八卦洲,是长江中仅次于崇明岛和扬中岛的第三大岛,生态环境优良,是南京都市圈中一块难得的世外桃源。3、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二化学晶体的结构与性质专项训练单元-易错题测试综合卷学能测试试题
-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经纬小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
- 20xx超市员工辞职报告范文
- 2025-2026学年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二中高一上学期开学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 PICC导管维护护理知识试题附有答案
- 2025年三级公共营养师实操复习题及答案
- 电力消防安全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2025
- 继电保护练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 2025电力部门两种考试题库及答
- 轻轨造价咨询实施方案
- 基于STM32智能书桌设计
- 《北京市基本概况》课件
- 设备维保中的环境保护与能源管理
- 混合型脑性瘫痪的护理课件
- 眼科专业视野培训教材
- 青蓝工程教师成长档案
- 中建室内中庭墙面铝板、玻璃安装施工方案(改)
- 中秋佳节给客户的一封信(10篇)
-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表格
- 雨污水管道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毕业论文-线路二次电弧熄灭时刻扑捉方法研究及仿真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