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之_钢梁_第1页
钢结构之_钢梁_第2页
钢结构之_钢梁_第3页
钢结构之_钢梁_第4页
钢结构之_钢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钢梁,第一节钢梁的形式及应用一、钢梁的形式1、支承情况:简支梁、连续梁、悬臂梁2、受力情况:单向弯曲、双向弯曲3、制造方法:轧成梁、组合梁,4、外型:实腹梁、桁架梁、蜂窝梁,5、截面形式:工字形、槽形、箱形,6、材料性能:同种钢梁、异种钢梁、钢与砼组合梁,7、截面对称情况:单轴对称、双轴对称8、截面变化情况:等截面梁、变截面梁(变梁高、变翼缘宽度),二、应用1、荷载或跨度较小时采用轧成梁;较大则采用组合梁2、工字形梁适合于强轴方向受弯3、荷载或跨度较大,且梁高受限制或有较高的抗扭要求时,可采用双腹式箱形截面梁,三、钢梁的设计内容1、强度计算抗弯、抗剪、局部压应力、折算应力强度2、刚度计算3、整体稳定计算4、局部稳定计算,第二节钢梁的强度计算一、弯曲强度弯曲应力与弯曲应变的关系类似于钢材简单拉伸试验,并假设钢材为理想的弹塑性材料。,1、弹性阶段最大边缘应力=Mymax/In=M/Wnxfy弹性极限弯矩Me=Wnxfy,2、弹塑性阶段边缘=fy塑性区由边缘向内部发展,由于塑性区受弹性区的约束,钢梁仍能承受荷载,3、塑性阶段塑性区扩展到整个截面,塑性变形急剧发展,并形成塑性铰,达到承载能力的极限,(1)中和轴的位置a.中和轴平分截面b.不对称截面的中和轴与形心轴不重合,(2)形心轴的位置形心轴对称于上、下等截面的形心.,(3)塑性极限弯矩,(4)形状系数Fa.矩形截面,b.工字形截面F=1.081.17F与截面形状有关,随边缘面积的增大而减小,故称为形状系数。实际设计时采用的抵抗矩为We,11(a为长边)时,当a/h01(a为短边)时,当a/h01(a为长边)时,当时(塑性阶段),(456a),当时(弹塑性阶段),(456c),当时(弹性阶段),(456b),2、腹板的纯弯屈曲,(受压翼缘扭转受约束),(受压翼缘扭转不受约束),为计算临界应力,采用通用高厚比(正则化宽厚比),(受压翼缘扭转受约束),(受压翼缘扭转不受约束),当时(塑性阶段),(462a),当时(弹塑性阶段),(462c),当时(弹性阶段),(462b),3、腹板在局部横向压应力下的屈曲,规范取为,梁在集中荷载作用处未设支承加劲肋及在吊车轮压作用下,都受到局部横向压应力,当0.5a/h01.5时,当1.5a/h02.0时,当时(塑性阶段),(465a),当时(弹塑性阶段),(465c),当时(弹性阶段),(465b),1、支承端附近腹板区段(受剪区),2、跨中部位的腹板区段(受弯区),钢梁腹板相应的b/t限值,满足相应限值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局部稳定要求,反之不能,则必须设置加劲肋,三、组合梁加劲肋的设计(一)加劲肋的配置1、当时,对局部压应力的梁可不配置加劲肋;对的梁按构造配置加劲肋,其间距h0,2、当时,需配置横向加劲肋:,规范对加劲肋间距的规定:(1)amin=0.5h0,amax=2h0(2)对无局部压应力的梁,当时,amax=2.5h0,3、当时,或按计算需要时需配置纵向加劲肋,其中纵向加劲肋布置在跨中弯矩较大范围内的腹板受压侧,距离受压边缘h1=h0/5h0/4;局部压应力很大的梁,必要时宜在受压区配置短加劲肋。,任何情况下,h0/tw均不应超过250。,4、对于钢闸门的主梁,加劲肋的间距已由构造决定,只需演算验算区格的局部稳定,当不满足时,则在区格中间添加加劲肋,直到满足验算公式。,5、梁的支座处和上翼缘承受较大固定集中荷载处,应设置支承加劲肋。,(二)腹板区格间局部稳定性的验算,1、仅配置横向加劲肋的腹板,2、同时配置横向和纵向加劲肋的腹板,(1)受压翼缘纵向加劲肋之间的区格(图426(b)中区格),注意:(1)区格的尺寸参数。(2)临界应力的计算公式与仅配置横向加劲肋相同,只是由于稳定系数不同以及嵌固系数不同,通用高厚比计算公式有所变化。,(2)受拉翼缘纵向加劲肋之间的区格(图426(b)中区格),注意:(1)区格的尺寸参数。(2)相应应力的计算。(page109),3、同时配置横向、纵向加劲肋和短加劲肋的腹板,计算公式与前面相同,(1)受压翼缘纵向加劲肋之间的区格,(2)受拉翼缘纵向加劲肋之间的区格,(三)加劲肋的尺寸与构造1、宜两侧对称布置2、可用钢板或角钢制造3、成对布置横向加劲肋时外伸宽度bsh0/30+40mm厚度tsbs/154、单侧布置bs时大于双侧布置bs的1.2倍,5、同时布置纵、横加劲肋时,除满足上述要求外,横向加劲肋纵向加劲肋,6、横加劲肋与翼缘连接处要切角,切角宽约bs/3,且40mm;切角约bs/2,且60mm7、动荷载作用时,横向加劲肋的下端留出bs/2高,而不与受拉翼缘相连,六、组合梁的支承加劲肋支座处或受压翼缘承受较大集中荷载处,必须用支承加劲肋加固,通过支承加劲肋将集中荷载传递到腹板上,支承加劲肋连同部分腹板当作承受集中荷载的轴心压杆计算:,第五节组合梁的设计,一、截面选择(一)梁高h和腹板高度h01、按刚度要求的最小梁高hmin充分利用钢材强度=f或,同时正好满足刚度条件/L=/L,(1)简支梁,均布荷载,等截面,(2)简支梁,均布荷载,对称截面,沿跨度改变截面,容许应力计算时的最小梁高,(3)简支梁,均布荷载,不对称截面,2、经济梁高hec,代入腹板厚的经验计算公式并对梁重求导dg/dh=0等截面梁的经济梁高变翼缘梁的经济梁高,3、建筑梁高hmax设计时梁高宜选取比经济梁高hec小10%20%,并应大于按刚度要求的hmin,小于建筑结构要求的最大梁高hmax钢板的宽度以50mm为尺寸级差,page92,(二)腹板厚度tw考虑了薄板局部稳定和构造要求的经验公式钢板的厚度以2mm为尺寸级差,腹板的厚度不宜小于8mm,(三)翼缘宽度b1和厚度t1,对于上翼缘直接连接面板的梁,部分面板可兼作上翼缘承受荷载,梁的上翼缘可按构造要求选用较小的尺寸,也可以不设上翼缘直接由腹板连接翼缘。,(四)截面验算确定截面尺寸后,还需准确计算出各截面特性值,进行以下验算:(1)强度验算(2)刚度验算(3)整体稳定性验算(4)局部稳定性验算,二、截面改变,(一)梁高改变,(1)改变位置离支承端(1/41/6)L(2)支端梁高hs=(0.40.65)跨中梁高(3)改变坡度1:3(4)WiMi(5)横向连接系位于跨中梁高不变区域(6)须验算支端处的剪应力强度,(二)翼缘改变,(1)翼缘改变形式:分段改变、连续改变(2)只在半跨内改变一次,均布简支梁的改变位置离支承端1/6L处(3)拼接处用斜焊缝,坡度1:3(4)根据实际M值,由公式计算变窄的b0,且b0170mm(5)WiMi,(三)折算应力验算1、翼缘改变处的翼缘与腹板连接处2、改变梁高和腹板厚度的梁,腹板拼接焊缝受拉边缘的折算应力,第六节焊接组合梁的翼缘焊缝和梁的拼接一、翼缘焊缝1、弯矩作用焊缝阻止翼缘和腹板的相对滑动,抵抗翼缘与腹板间的纵向剪力,为侧焊缝性质的焊缝。,2、集中荷载作用翼缘焊缝承受较大的竖向剪力和水平剪力,采用焊透的K形焊缝,可认为焊缝与腹板等强度而不必计算焊缝。,二、梁的拼接1、工厂拼接,翼缘与腹板的拼接位置错开,且位于弯矩较小处;常用对接直焊缝,个别情况下需在弯矩较大处拼接时,则采用斜焊缝;拼接焊缝与加劲肋的间距大于10tw,2、工地拼接,翼缘与腹板宜在同一截面拼接或略为错开,3、工地拼接宜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来保证质量,4.9梁的支承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