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练习_第1页
登岳阳楼练习_第2页
登岳阳楼练习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岳阳楼 (唐)杜甫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B、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3、下列说法不符合诗歌内容的一项是 (C)“日夜浮”三字,写的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漂泊无归的感情。“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表现诗人当时孤单贫苦、潦倒无助的生活境遇。C.诗歌首尾呼应主要反映在“凭轩”与“今上”、“昔”与“关山北”上。D.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4、陈与义登岳阳楼中的诗句“,”从时空跨度上叙事状态,抒写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强烈的愤懑和万般的无奈。 万里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5、 诗歌以“ ”和“ ”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2分) 夕阳迟 欲暮时6、说说你对“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这句话的理解。(2分)此联情景交融,“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且暗喻政治局势之严峻;“老木苍波”既是眼前实景,登楼凭吊古人,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又隐含无限的伤悲,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7. 对登岳阳楼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而近。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D尾联“风霜”一语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8、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9、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句是:-帘旌不动夕阳迟10“白头吊古风霜里”风霜的含义?“风霜”语意双关,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 11、登岳阳楼(其一)中感慨无限悲凉身世的诗句是: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12、本诗从诗体上看是一首,作者是(朝代)诗人-七言律诗 宋代 陈与义13、诗的首联和尾联在写景上有什么区别?首联点出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及登临时间,属客观描写,画面宁静温馨;尾联寓情于景,寓主观情怀于客观静物之中,如“风霜” “老木苍波”等词语,既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是对社会环境和身世的暗喻。14、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