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口腔流行病学,2,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介绍口腔流行病学的概念、作用、原则和基本方法。重点叙述龋病、牙周疾病指数以及流行特征和影响流行的因素;介绍口腔健康调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其他口腔常见病如氟牙症、口腔癌、牙颌异常、唇腭裂和口腔粘膜病的流行情况做描述,还对口腔健康调查后的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方法做简要介绍。,流行病学定义,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口腔流行病学定义,口腔流行病学是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健康与口腔疾病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病因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口腔健康目标和规划,选择疾病防治策略和效果评价提供依据的科学。,5,5,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主要方法,客观收集人群有关暴露与疾病的联系试验法:试验者具有控制试验条件的性质能力,并能控制其他混淆因素评价暴露与疾病的关系理论研究:用数学公式阐明疾病的流行规律,提出数学模型,6,6,7,口腔流行病学的作用,一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分布规律,二研究口腔疾病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三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四疾病的监测,五制定口腔卫生保健规划及评价,8,一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分布规律,口腔健康调查(横断面调查)通过对一个地区、某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的某种或某些口腔疾病进行调查,获得该地区特定人群某种或某些口腔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例如:通过调查了解现时我国龋病、牙周病、牙列缺失等口腔疾病患病特点,为疾病防控提供切实可靠依据。,9,二研究口腔疾病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通过横断面调查可以提供某种或某些疾病的流行因素线索,形成危险因子假设,然后用分析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该危险因子进行验证,借以判断该疾病可能的病因。,10,三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口腔流行病学也可用于口腔疾病预防措施和预防方法的研究,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例如:,11,在美国的A镇和B镇两个镇进行了为期十年的流行病学社区干预试验研究,结果发现,A镇儿童龋病患病率明显下降,而儿童的B镇龋病患病率有所上升,说明饮水氟化能有效降低患病率,为开展饮水氟化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例1:观察饮水氟化对龋病的预防作用,12,1982年Driscoll对氟水含漱(900ppmF-)用于学龄儿童的防龋效果进行评价,连续观察30个月,发现降低龋患率22%,证明氟水含漱对龋病预防同样有效。,例2:观察氟水含漱的防龋效果,13,四疾病的监测,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是从美国开始的,从1960年的定期分析龋齿和牙周疾病发展趋势。全国口腔健康调查中,中国龋齿和牙周疾病是发达国家的3倍。,14,五制定口腔卫生保健规划及评价,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口腔健康目标、规划口腔保健措施的依据。口腔保健目标(项目)和口腔卫生服务的发展,由卫生当局在不同层次的基础上经过口腔健康调查后来决定。,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1、描述性流行病学2、分析性流行病学3、实验性流行病学,1、描述性流行病学,描述性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它的作用对疾病或健康现象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作客观的描述,提出病因假设。描述性流行病学主要有下面几种:,(1)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可以快捷经济的调查目标人群中某种疾病或现象在某一特定时点上(较短的时间内)的情况。它的作用在于了解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以便制定预防措施和为研究病因提供线索,(2)纵向研究,研究某种疾病或情况在一个人群中随着时间推移的自然动态变化。也就是对一组人群定期随访,两次或若干次横断面调查结果的分析。它的作用在于动态地观察疾病或某种现象的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分析,(2)纵向研究较为经典的纵向研究:在斯里兰卡茶叶工人中进行的为期15年的纵向研究。研究只观察牙周病的自然进展,不做任何治疗性干预。根据不同牙齿和附着丧失的结果显示,8%为快速进展型,81%为中度进展型,11%停留在牙龈炎水平无进展。研究揭示了牙周病自然进展的重要信息。,(3)常规资料分析又称历史资料分析,即对已有的资料或者疾病监测记录做分析或总结。如病史记录、疾病监测资料等。如因龋病、牙周病、外伤、修复需要等原因而拔除病牙。这种研究结果可为开展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21,二分析性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是先由“果”,后及“因”的回顾性研究。队列研究又称群组研究是先有“因”,后有“果”,属前瞻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探讨病因和相关因素对于疾病发生的影响。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与未患这种疾病的对照,比较两组人群暴露程度,分析暴露是否与疾病有关。这种研究方法是时间上是先由“果”,后及“因”的回顾性研究。,23,23,回顾性研究实验设计,对照组,病例组,暴露,非暴露,暴露,非暴露,直接的数据收集,队列研究又称群组研究,将特定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为两组,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的发病率,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联系的假设。这种研究方法是在时间上是先有“因”,后有“果”,属前瞻性研究。,25,25,前瞻性研究实验设计,非暴露组,可能病因,暴露组,发病组,未发病组,发病组,未发病组,直接的数据收集,现场观察和现场实验是流行病学的主要的研究方法。前者是观察疾病的自然分布规律以及有关因素,后者则使用人工手段以干预某一疾病的自然分布规律,探索某一因素是否为流行因素或某一措施是否有效。,三实验性流行病学,27,临床试验的本意是以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的试验,但是随着流行病学试验方法的不断发展,其实际内涵要广泛得多,既包括病人,又包括健康人群。,实验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或步骤:(一)实验目的(二)试验现场(三)试验对象(四)试验样本量(五)试验组与对照组(六)盲法试验(七)措施标准化(八)试验观察期限,29,第三节龋病流行病学,30,一、龋病指数,指数定义:广义定义:某种现象变动的程度狭义(口腔):起到指标作用或指示作用的标识,用一组数值说明龋病在个体或群体中的临床表现,用数量等级和标准方法来阐明和比较龋病的范围及严重程度。,31,一、测量龋病流行情况的常用指数,理想的标准:1、能客观的反映疾病的流行状况;2、能以数量上的差异反映疾病的发展阶段;3、易于掌握和应用,书写简捷,重复性好;4、适用于大范围的调查研究工作;5、能进行统计学的分析处理。,32,一、测量龋病流行情况的常用指数,常用的指数:龋失补指数患龋率龋齿发病率无龋率根龋指数构成比,33,一恆牙龋失补指数用龋失补牙数(DMFT)和龋失补牙面数(DMFS)表示作为个别患者统计DMF指数是指龋、失、补牙数或牙面数和。在某人群中DMF指数是指这个人群的平均龋、失、补牙数或牙面数之和,通常可称之为龋牙均或者龋面均。,34,一、测量龋病流行情况的常用指数,(一)恒牙龋失补指数(DMFT、DMFS)龋(Decayed)-已龋坏未充填的牙失(Missing)-因龋丧失的牙补(Filled)-因龋已充填的牙个人、群体注意:成年人失牙的问题45岁,失牙数按一个人实际丧失牙数统计注意:成年人失牙的问题,35,一、测量龋病流行情况的常用指数,(二)乳牙龋失补指数(dmft、dmfs)龋(decayed)-已龋坏未充填的牙失(missing)-因龋丧失的牙补(filled)-因龋已充填的牙注意:WHO的标准-9岁以下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乳牙,即为龋失牙。,36,36,龋失补牙数和牙面数的应用,DMFT/dmftDMFS/dmfs一个牙面患龋的牙D(d)=1D(d)=1有龋和补两个牙面的牙D(d)=1D(d)=1F(f)=1同一牙面有龋和补的牙D(d)=1D(d)=1有可疑龋的牙不记分不记分一个龋失牙M(m)=1后牙M(m)=5前牙M(m)=4,37,一、测量龋病流行情况的常用指数,(三)龋均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龋面均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面数。龋均和龋面均:反映了受检人群龋病的严重程度。,38,38,一、测量龋病流行情况的常用指数,龋均: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龋、失、补牙数之和龋均受检人数龋面均: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面数龋、失、补牙面数之和龋面均受检人数龋均和龋面均:反映了受检人群龋病的严重程度。龋面均能更加准确的反映患龋的程度。,39,39,一、测量龋病流行情况的常用指数,4、患龋率(cariesprevalencerate)指在调查期间某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常以百分数表示。作用:描述龋病的分布和对比,探讨龋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患龋病人数患龋率100受检人数,40,40,一、测量龋病流行情况的常用指数,(五)龋病发病率(cariesincidencerate)最为广泛指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仅指在这个特定时期内新龋发生的频率。新发生龋的人数龋病发病率*100受检人数,41,41,一、测量龋病流行情况的常用指数,(六)无龋率(caries-freeprevalencerate)全口牙列中均无龋的人数占全部受检查人数的百分率作用:表示某一人群中某些年龄组的口腔健康水平和预防措施的成果该年龄组全口无龋的人数无龋率100受检年龄组人数,42,42,一、测量龋病流行情况的常用指数,(七)根龋指数(RCI)即根面患龋率,根面龋数包括患根龋的牙面数和因根龋而充填的牙面数根龋面数根龋指数(RCI)=100牙龈退缩牙面数,43,43,一、测量龋病流行情况的常用指数,(八)龋面充填构成比指一组人群的龋、失、补牙面之中已充填的龋面所占的比重作用:反映地区口腔保健工作的水平,也反映了医生的工作量受检人群已充填牙面数龋面充填构成比100受检人群的龋、失、补牙面数之和,44,1.对口腔流行病学的主要作用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状态的分布规律B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C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D用于指导疾病的监测和治疗E制定口腔卫生保健规划并评价其进展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体健康十大标准中,口腔健康的基本内容是A牙清洁B无龋洞C无痛感D牙清洁、无龋洞、牙龈颜色正常及无出血E牙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及无出血现象,45,选择题3、要了解某人群的患龋状况,应进行什么研究?A.病例对照研究B.队列研究C.描述性研究D.前瞻性研究E.实验研究4、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龋失补(DMF)记录方法,多少岁以上者不再区分是龋病还是牙周病导致失牙A.30岁.B45岁C.50岁D.35岁E.55岁5、对一名老年人做口腔健康检查,发现该名老年人口腔中牙龈退缩的牙面有50个,其中患根龋的牙面4个,因根龋充填的牙面4个,该名老年人的根龋指数是A.15B.16C.17D.20E.25,46,DECBB18、下列项目哪项属于牙周疾病三级预防A早期发现治疗,减轻已发生的牙周病的严重程度,控制发展B专业性洁治,去除菌斑和牙石C去除刺激疾病发展的不良刺激D采用X线检查,定期追踪观察牙槽骨情况E用各种药物和牙周手术最大限度地治愈牙周组织的病损并恢复功能。4、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龋失补(dmf),几岁以下的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乳牙,即为龋失A6岁B7岁C8岁D9岁E10岁,47,ED名词解释无龋率简述三级预防及重要性无龋率:全口牙列均无龋的人数占全部受检查人数的百分率称为无龋率三级预防1st:初级预防针对致病因素采取措施健康教育与促进、特殊的防护措施(社区公共卫生措施)、监测危险因素与疾病发展趋势2nd:三早预防、早期发现疾病、早期进行正确诊断、早期采取适当治疗措施阻止病理过程进展,尽可能达到完全康复3rd:功能恢复防止伤残与康复功能、恢复器官的功能缺陷、恢复一定的生产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48,2、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有_、_、_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常规资料分析2、什么是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按疾病状态,确定调查对象,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与未患这种疾病的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过去对某些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程度,分析暴露是否与疾病有关。这种研究方法是时间上是先由“果”,后及“因”的回顾性研究3、什么是群组对照研究的方法?队列研究又称群组研究,将特定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为两组,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的发病率,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联系的假设。这种研究方法是在时间上是先有“因”,后有“果”,属前瞻性研究。,49,3、研究者与受实验者都不知道受实验者组别属于()。A单盲法B双盲法C三盲法D其它4、记录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的牙数称为()。A患龋率B龋病发病率C无龋率D龋均9、中国预防医学的发展始于()A二十世纪二十年代B二十世纪三十年代C二十世纪中叶D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自-年起每年的日定为“全国爱牙日”。,50,BDC19899204.全国爱牙日开始于()A.1987年B.1988年C.1989年D.1990年E.1991年8.WHO提出2010年全球口腔健康目标中12岁儿童龋均是:()A.0.5B.0.8C.1.0D.1.2E.2.09.关于病例对照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例对照研究室由因到果的研究B.所需研究时间要长C.研究的对象数量多D.只能推测暴露于疾病是否有关E.能确定多种可疑的病因及相关因素,51,CCD病例对照研究又称先果后因的回顾性研究它的特点是节省人力物力、所需样本小、一次可以研究多个项目、由于是回顾性研究只能推测暴露于疾病是否有关、难以证实暴露于疾病的因果关系。,52,26.WHO评价龋病流行程度的指标是:()A.患龋率B.龋齿发病率C.龋均D.根龋指数E.无龋率1.对一年前作过口腔检查的200名患者检查龋病情况,发现40个新龋需治疗,描述这种情况的指标是:()龋均B.患龋率C.发病率D.构成比E.充填率3、反应受检查人群龋病的严重程度所用的指标是A龋均B.患龋率C.发病率D.构成比E.充填率,53,WHO龋病流行程度的评价指标(12岁)龋均(DMFT)等级0.01.1很低1.22.6低2.74.4中4.56.5高6.6以上很高,二、龋病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54,55,二、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一)世界分布当前世界上龋病分布的特点:1、患龋较高的发达国家龋病进一步下降,已普遍处于中等以下水平,有的已低于发展中国家。2、目前龋均排在前十位的国家全部是发展中国家。但有些发展中国家现在也在逐步下降.,56,57,58,全球龋病流行趋势和特征,DMFT,59,国家调查年份龋均国家调查年份龋均美国19911.4洪都拉斯19876.4/8.3英国19931.4危地马拉1987/19888.1/2.4法国19981.9秘鲁19907.0德国1993/19942.6智利19956.7日本19933.6玻利维亚19954.7意大利19952.2黎巴嫩19935.0西班牙19981.2伯利兹19896.0加拿大1994/19951.9菲律宾19926.1澳大利亚19931.1拉脱维亚19935.7丹麦19951.2尼加拉瓜19885.9(WHO2000),发达国家与龋均排前10位国家12岁组龋均,60,亚太地区五国12岁龋均变化趋势,DMFT,61,二、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二)国内分布1、根据WHO的标准,自1983年以来恒牙龋一直处于很低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与恒牙形成鲜明对比,自1983年以来乳牙龋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但呈现明显下降趋势。,62,二、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二)国内分布3.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患龋情况也不尽相同。4.一般来说,东部地区略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略高于西部地区。,63,我国11省市12岁年龄恒牙龋均(加权),64,65,二、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三)时间分布*发达国家60年代是高峰,70年代起逐渐下降。*一些发展中国家近20年来龋病呈上升趋势。*我国第三次口腔健康调查显示乳恒牙龋病呈下降趋势。,66,二、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三)时间分布2005年12岁组龋均仍处于很低水平。与1983年和1995年相比,患龋情况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1983年为0.67,1995年为0.88,2005年为0.50。,67,二、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三)时间分布我国乳牙患龋状况处于较高水平.与1995年相比,2005年乳牙患龋率和龋均都有明显下降。,68,三次全国调查乳恒牙患龋率比较,69,三次全国调查乳恒牙龋均比较,70,二、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四)人群分布1.年龄龋病患病随年龄变化而变化。1995年我国5、12、15、18、3544、6574岁6个年龄组的龋均分别是0.01、1.03、1.42、1.60、2.11和2.49(DF均数)。,71,二、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四)人群分布2性别目前尚无明确定论。(大多数调查显示乳牙患龋率男性略高于女性,而恒牙患龋率女性略高于男性。),72,北京市中小学生恒牙患龋率(1981),患龋率,73,二、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四)人群分布3城、乡居民一般城市儿童的患龋率高于农村。另一方面,一些富裕地区的农村儿童患龋率高于城市。,74,二、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三次全国调查城乡乳牙患龋状况,75,三次全国调查城乡恒牙患龋状况,二、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76,二、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四)人群分布4民族、种族不同民族的患龋情况也不同。美国黑人的龋均一般低于白人,18-64岁的龋均,白人为10.32,黑人为6.84。我国少数民族中患龋率最高的是彝族(患龋率56.0%,龋均1.52),最低的是回族(患龋率18.2%,龋均0.3)。,77,二、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五)影响龋病流行的因素1.氟摄入量患龋率与水氟浓度呈负相关。我国1983年的调查结果说明,无论在南方或北方,水氟浓度在0.6-0.8mg/L时,龋均及患龋率最低,氟牙症率在10%左右,无中度以上氟牙症发生。,78,饮水氟浓度、龋齿、氟牙症的关系,饮水氟浓度(mg/L),氟牙症指数,龋均(DMFT),79,二、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五)影响龋病流行的因素2.饮食习惯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糖的摄入量、摄入频率及糖加工的形式与龋病有密切关系。,80,亚洲部分国家软饮料消费情况,81,二、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五)影响龋病流行的因素3.家族影响龋病常在家族之中流行,同一家族成员之间会以相似的形式传播。父亲或母亲如果是龋病易感者,他们的子女常常也是龋病易感者。,牙周疾病流行病学,中国牙周疾病流行状况根据1995年全国第二次口腔健康调查结果显示,15岁牙石检出率为67.91%,牙石检出的平均区段数为2.06。3544岁和6574岁中老年的牙周炎患病率分别为14.82%和22.4%。根据2005年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调查结果显示,12岁组牙龈出血为57.7%,3544岁和6574岁中老年的牙周炎患病率分别为41.0%和52.3%。,一、指数1、口腔卫生指数(OHI)2、菌斑指数(PLI)3、牙龈指数(GI)4、社区牙周指数(CPI),口腔卫生指数OHI,口腔卫生状况与牙周健康有直接的关系,Green和Vermilion(1960)为了衡量人群的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提出了OHI指数。,86,86,口腔卫生指数OHI(OralHygieneIndex),作用:可用于个人,但是主要用于人群口腔卫生状况评价方法:1)软垢以视诊为主,根据软垢面积按标准记分。如视诊困难,可用镰形探针自牙切缘1/3处向内颈部轻刮,在根据软垢的面积按标准记分。2)牙石探针插入牙远中面龈沟内,沿龈沟向近中移动,根据牙颈部牙石的量记分。,口腔卫生指数OHI,记分标准:DI(软垢指数)0=牙面无软垢1=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2=软垢覆盖面积为牙面1/3与2/3之间3=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口腔卫生指数OHI,记分标准:CI(牙石指数)0=龈上、龈下无牙石1=龈上石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2=龈上石覆盖面积占牙面1/3与2/3之间,或在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石3=龈上石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或在牙颈部有连续而厚的龈下石,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只检查6颗指数牙)0=牙面无软垢1=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2=软垢覆盖面积为牙面1/3与2/3之间,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只检查6颗指数牙)3=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简化口腔卫生指数适用于开展初级口腔保健工作的前期阶段,可作为检查刷牙效果的一种方法。,菌斑指数PLI,菌斑指数由Silness和Le在1964年提出,根据牙面菌斑的厚度记分而不根据菌斑覆盖面积记分。用于评价口腔卫生状况和衡量牙周病防治效果。,菌斑指数PLI,记分标准:0=龈缘区无菌斑1=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视诊不可见,若用探针尖的侧面可刮出菌斑2=在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3=龈沟内或龈缘区及邻面有大量软垢,菌斑指数PLI,菌斑指数PLI,1962年Quigley和Hein认为牙颈部的菌斑对牙周组织健康关系更为密切,提出了在0与1之间增加两个级别的0-5记分标准的菌斑指数,Turesky等对这个菌斑指数作了进一步的完善,提出了更为客观的记分标准。,菌斑指数PLI,记分标准:0=牙面无菌斑1=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2=牙颈部菌斑宽度不超过1mm3=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1mm,不足牙面1/34=菌斑覆盖面积在牙面1/3与2/3之间5=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96,96,菌斑指数PLI(PlaqueIndex),方法:视诊结合探诊步骤:漱口吹干牙面探针轻划标准:量和厚度记分,97,97,部位:全口牙面161224443236记分:牙:四个牙面记分的总和/4人:受检牙记分总和/受检牙个数,98,98,菌斑指数PLI(PlaqueIndex),99,99,菌斑指数PLI(PlaqueIndex),记分标准:0=牙面无菌斑1=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2=牙颈部菌斑宽度不超过1mm3=牙颈部菌斑覆盖宽度超过1mm,不足牙面1/34=菌斑覆盖面积在牙面1/3与2/3之间5=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牙龈指数GI,牙龈指数为Le和Silness于1963年提出,1967年又在检查方法上做了修订。该指数只观察牙龈情况,检查牙龈颜色和质的改变,以及出血倾向。,牙龈指数GI,记分标准:0=牙龈健康1=牙龈轻度炎症,牙龈颜色有轻度改变并轻度水肿,探诊不出血2=牙龈中度炎症,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出血3=牙龈严重炎症,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并有自动出血倾向,牙龈指数GI,103,103,牙龈指数GI(GingivalIndex),方法:钝头牙龈探针,观察牙龈颜色和形状的基础上,用牙龈探针轻探龈沟出血情况。部位:全口或指定牙记分点:近中/正中/远中唇颊乳头和舌侧龈缘不可查菌斑指数,104,104,牙龈指数GI(GingivalIndex),记分牙4个点记分的平均值人全部受检牙记分的平均值,群体患牙龈炎程度的衡量标准,牙龈指数牙龈炎流行程度0.1-1.0轻度1.1-2.0中度2.1-3.0重度由于牙龈指数能反映牙龈炎症的有无与程度,且临床应用简便,无论在牙周疾病的现况调查中或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多采用此标准.,社区牙周指数CPI,WHO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1987年)中采用了Ainamo等的社区牙周治疗需要指数(CPITN),其特点是不仅反映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也反映牙周的治疗需要情况,且操作简便,WHO推荐作为牙周病流行病学调查指数。,107,107,社区牙周指数CommunityPeriodontalIndexCPI,WHO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1987年)中采用了Ainamo等的社区牙周治疗需要指数(CPITN),于1982年提出特点1、反映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2、反映牙周的治疗需要情况,3、操作简便,重复性好4、WHO推荐作为牙周病流行病学调查指数。,社区牙周指数CPI,(1)检查器械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CPI牙周探针。CPI探针的作用:检查牙龈出血情况,探测龈下牙石。探测牙龈沟或牙周袋的深度。,109,109,社区牙周指数CommunityPeriodontalIndexCPI,检查器械使用WHO推荐的CPI牙周探针。CPI探针的作用:检查牙龈出血情况,探测龈下牙石。探测牙龈沟或牙周袋的深度。,社区牙周指数使用WHO推荐的CPI牙周探针,111,111,社区牙周指数使用WHO推荐的CPI牙周探针,社区牙周指数CPI,(2)检查项目牙龈出血、牙石和牙周袋深度。,社区牙周指数CPI,(3)检查方法以探诊为主,结合视诊。检查时将CPI探针轻缓地插入龈沟或牙周袋内,探针与牙长轴平行,沿龈沟从远中向近中移动,作上下短距离的颤动。CPI探针使用时所用的力不超过20g。或者0,196N探针末端放在拇指甲沟加压至指甲发白,(四)检查指数牙检查指数牙将口腔分为个区段,20岁以上10颗指数牙,()15-20岁和15岁以下6颗指数牙,()(只检查牙龈出血和牙石,不检查牙周袋深度。),社区牙周指数CPI,社区牙周指数CPI,WHO规定:每个区段内必须有2颗或2颗以上功能牙,并且无拔牙指征,该区段才做检查。检查区段内以最重情况记分。,社区牙周指数CPI,记分标准探查指数牙,若没有指数牙的区段,探查所有余留牙,将最高记分记录。0-健康1-牙龈探诊后出血(直接或口镜观察)2-探诊有牙石存在,但探针黑区全部可见,社区牙周指数CPI,记分标准3早期牙周病,牙周袋深度45(探针黑色部分在龈下)4晚期牙周病,牙周袋6毫米或以上(探针黑区全部在龈下)X-除外区段(余留牙不足2颗)9-不做记录,社区牙周指数CPI,119,例题:40岁CPI标准检查10颗指数牙,结果记录为,4,2,3,2,2,X,CPI计分为4请解释以上例题右上区段至少一颗牙早期牙周病牙周袋深度6或以上,需要做复杂的牙周治疗2上下中右下区段至少一颗牙有龈上牙石需要治疗3左上区段至少一颗牙有浅牙周袋深度4-5X做下区段为除外区段,两颗功能牙不存,120,22、人体能吸收氟的部位包括A消化道B呼吸道C皮肤D口腔黏膜E以上均包括,1、我国的少数民族中患龋率最高的是_最低的是_,20、15岁以下者社区牙周指数检查牙位是A16、12、26、46、31、36B17、11、26、46、31、36C16、11、25、46、31、36D16、11、26、46、31、36饮用水的最佳含氟浓度为。,1,121,9.牙龈指数G1需检查的牙位有()A颊面B近中面C远中面D舌面4CPITN探针顶部是一球体,直径为()A0.6mmB0.5mmC1mmD1.5mm20、20岁以上者社区牙周指数检查牙位是A17、14、11、26、27、47、46、31、36、37B17、16、11、26、27、47、46、31、36、37C17、16、11、26、28、47、46、31、36、37D15、16、11、26、27、47、46、31、36、37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龋病的患病水平是以多少岁时的龋均作为衡量标准EA8岁B9岁C14岁D10岁E12岁,122,3、恒牙易患龋的年龄是()A89岁B910岁C1012岁D1215岁4、乳牙易患龋的年龄是()A58岁B910岁C1012岁D1215岁龋病的重点对象是()A儿童和中年人B儿童和体弱多病人C儿童和老年人D男生和老年人临床检查中不应计为龋齿的牙是A已充填有龋B充填无龋C桥基牙D龋失牙E残根,123,影响龋病患病情况的因素不包括A时间分布B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影响C天气状况条件D人群年龄、性别、住地和民族不同的影响E氟摄入量、饮食习惯及家族的影响只观察牙龈情况的指数是A。菌斑指数B简化口腔卫生指数C牙龈指数D龈沟出血指数E社区牙周指数,124,1当菌斑指数(PI)为2时,是指CA近龈缘区无菌斑B近龄缘区有薄的菌斑,可用探针尖刮出C龋缘或邻面中等量菌斑D龈沟内或龈缘区及邻面大量软垢E全面冠菌斑明显2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时简化软垢指数记为BA0B1C2D3E05,125,若人群中牙龈指数为1120时,牙龈炎流行程度应为CA无流行B轻度流行C中度流行D重度流行E牙龈炎已进展到牙周炎乳牙患龋率达到高峰的时间是CA1岁左右B34岁C58岁D910岁E11岁左右,牙周疾病流行病学,二、流行特征及其有关因素1、地区分布(世界和国内状况),1、地区分布,WHO牙周状况评价标准(15岁),牙周疾病流行病学EpidemiologyofPeriodontaldisease,1、地区分布(世界状况)一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患病率与严重程度均较高,而发达国家较低。但WHO口腔资料库的数据显示严重的牙周病的患病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无显著性差异。,1、地区分布,12-19岁或15-19岁组牙周状况,(WHO),1、地区分布(国内状况)在不同地区牙周病的患病情况不同,与地区之间的经济状况有一定关系。发展中地区高于发达地区(牙龈炎、牙结石),农村居民的患病程度高于城市居民。,1、地区分布1995年我国15岁少年组牙石平均检出区段数为2.06,但是,牙石检出率较高,15岁组为67.91%,,全国城乡青少年牙周状况(1995),1、地区分布我国各地区中小学生牙龈出血与牙石检出率还普遍较高,其中有些省市则更高。,5省市15岁少年牙周状况(1995),1、地区分布软垢指数不论城市还是农村,所有年龄组软垢指数都较高,同时,农村均高于城市。,软垢指数记分为5的城乡分布(1995),牙周疾病流行病学,二、流行特征及其有关因素2、人群特征(年龄、性别、民族和社会经济状况),年龄,牙周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5-6岁就可能患牙龈炎,以后随年龄增长,部分牙龈炎逐渐发展成牙周炎,牙龈炎患病率逐渐下降,但牙周炎患病率逐渐上升。,137,137,年龄age,1995年牙周疾病的调查结果(CPI指数):牙龈出血百分率以12岁年龄最高,以后逐渐降低。牙石检出率从12岁开始逐渐上升,至3544岁时为最高峰,6574岁老年人因牙缺失,牙石检出率有所下降。牙周袋检出率也随年龄增加,老年人最高。年龄与牙周病患病程度的关系呈现以上相同的趋势。,牙周疾病流行病学EpidemiologyofPeriodontaldisease,年龄,全国1274岁年龄组不同CPI最高记分的百分率(%),摘自第二次全国流调表(1995),性别,牙周病与性别的关系不明确,但多数研究报告为男性重于女性。,牙周附着丧失,男性M,女性F,在我国,牙周病最近的患病趋势显示,男性高于女性。这种情况可能与口腔卫生状况有关。另外,牙周病在性别之间的这种分布与吸烟也有关系,据统计,我国吸烟的人数男性远多与女性。,性别,不同民族牙周病的患病情况差异很大,这可能与民族之间的社会经济、环境文化、饮食卫生习惯等差异有关。据1983年口腔健康调查资料,我国少数民族中牙龈炎患病率最低的是朝鲜族(城市20.0%,农村27.3%),最高的是彝族(城市94.7%,农村96.9%)。,种(民)族,牙周疾病流行病学,二、流行特征及其有关因素3、影响牙周疾病流行的因素,3、影响牙周病流行的因素,牙周疾病流行病学,牙周病的患病情况还受到其它因素如口腔卫生习惯、吸烟和营养和局部因素的影响。,144,144,口腔卫生状况与牙周病有直接关系。口腔卫生好(菌斑清除彻底),牙龈炎低,牙周状况就好;反之,口腔内菌斑很多,牙石堆积,牙龈炎则不能避免,甚至会引起牙周炎。,口腔卫生,吸烟是牙周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吸烟者牙周病患病危险高于不吸烟者。烟瘾不大者,牙周病的危险性高2倍,烟瘾大者其危险性高7倍,尤其是严重牙周炎。吸烟者牙菌斑、牙石堆积增多,牙槽骨吸收加快,牙龈炎症、牙周炎症加重。,吸烟(烟草),147,147,吸烟(烟草),吸烟方式水烟,纸烟,旱烟.但没有一种是安全的烟史十年以下时.患牙周病的概率是不吸烟的1.3倍,烟史为1620年时,患牙周病的概率是不吸烟的8倍,由于牙周组织受到的破坏具有累积作用,烟史越长,牙周组织的患病情况越严重,营养状况是影响牙周组织对致病因素抵抗力的重要条件之一。营养缺乏将造成牙周组织功能降低。蛋白质缺乏可使牙周结缔组织变性,牙槽骨疏松;还可影响抗体蛋白合成,免疫能力下降;维生素与牙周组织胶原合成有关,它们的缺乏会造成牙周组织创伤愈合困难。,营养和局部因素,149,149,系统性疾病,一些全身的系统性疾病也是牙周疾病的影响因素,系统性疾病常伴有组织缺损或某些功能下降,或机体免疫调节能力减退.牙周组织易于发生炎症,或伤口难于修复,最终产生牙周疾病.得到公认的影响牙周组织的疾病是糖尿病,150,150,牙颌异常,概念: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不良习惯,疾病,替牙紊乱,发育异常,遗传等,导致牙列不齐,合关系紊乱。指数1997年,WHO根据牙颌异常的不同类型,推荐采用牙美观指数,一般用于12岁以后的年龄组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记分标准,151,151,152,152,牙颌异常,1、前牙或前磨牙缺失方法:检查上下颌牙弓切牙,尖牙和前磨牙的缺失情况,记录缺失牙数目的:了解所有前牙缺失原因是否美观原因而拔牙,153,153,牙颌异常,2、切牙段拥挤两侧尖牙之间的间隙不足以容纳4颗切牙正常排列,切牙扭转或错位于牙弓之外。记分标准:0不拥挤1一段拥挤2两点拥挤注:切牙排列整齐而12尖牙错位的情况责不作为记录,154,154,切牙段拥挤,155,155,牙颌异常,中切牙间隙过宽两颗上颌恒中切牙之间,在正常位接触点出现数毫米的间隙,可按两中切牙近中面之间最短的距离记录上下颌前牙排列最不规则前牙扭转,错位排列于正常牙弓之外方法:用CPI探针测量最大排列相邻牙之间不规则部位的距离,156,156,切牙段间隙,157,157,牙颌异常,测量方法测量时探针于颌面平行,与正常牙弓线垂直,探针的顶端置于最舌向突出或扭转的牙的唇面,根据CPI探针的刻度,可以估算出牙不规则的毫米数,以最短距离记分,158,158,牙颌异常,上下牙覆盖在正中颌位测量切牙间的水平距离测量CPI探针与水平面平行上前牙:测量最突出的上切牙唇切缘至相应的下切牙唇面之间的距离下前牙:测量最突出的下切牙的唇切缘至相应的上切牙唇面之间的距离,以最接近的毫米数作为最大前牙覆盖的记分,159,159,牙颌异常,注:下切牙扭转造成的一部分切缘在唇侧(反颌)而另一部分在舌侧的情况不作为下前牙覆盖记录前牙开合相对应的任何前牙之间出现无垂直性的覆盖,可用CPI探针按表示的方法,测量开合的程度,以最接近的毫米数记录相应的上下切牙切缘之间的最大距离,160,160,前牙开合,161,161,牙颌异常,磨牙前后错位关系测量依据上下合第一恒磨牙的关系进行测量,测量恒尖牙和前磨牙的关系根据咬合时左右两侧出现的偏差情况,反以正常磨牙关系的最大偏差记分,162,162,牙颌异常,记分标准0正常1半个牙尖,与正常合关系相比,向近中或远中错位半个牙尖2一个牙尖,与正常合关系相比,向近中或远中错位一个牙尖,163,163,牙颌异常,二、流行特征1997年WHO才发布牙颌异常的记分标准,之前各国错合畸形报告不同的调查情况地区分布:由于对牙颌异常的诊断标准不同,所以各国和各地区的调查结果难以比较。患病率从28%90%不等,164,164,牙颌异常流行特征,年龄分布患病率随年龄而升高,乳牙期患病低,前牙反牙合时有发生;替牙期乳牙早失或滞留恒牙早萌或替牙障碍多种错牙合患病性别分布男女差异不明显,均可发病,165,165,口腔癌,概念:狭义:指口腔鳞癌,发生于舌、口底、腭、牙龈、颊和牙槽黏膜。世界上居第六位的常见肿瘤广义:包括唇癌、口咽癌。病因:不良行为、不良习惯、环境因素、生物因素所致。,166,166,口腔癌,指数:多用患病率,发病率衡量口腔癌的患病情况。一般用十万分之几表示。,167,167,口腔癌流行特征,地区分布全世界都有发现,不同地区的发病率不同,以东南亚地区发病率最高(咀嚼烟草和槟榔的习惯),168,168,口腔癌流行特征,时间分布不同国家与地区发病随时间而变化。印度孟买19511961口腔癌死亡率逐渐上升趋势斯里兰卡19411961口腔癌死亡率逐渐下降趋势美国19802倍1971年,169,169,口腔癌流行特征,年龄分布:可发生于所有人群,以成人好发,国内40-60岁高峰西方60岁以上为发病高峰.近年来患病情况有偏老的趋势,170,170,口腔癌流行特征,性别分布男女都可发生,但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接近2倍,今年来这种比例在逐渐下降,女性发病率逐渐上升(习惯、职业)种族差异新加坡、印度族人口高于华人和马来西人。,171,171,氟牙症(dentalfluorosis),概念牙在发育期间长期接受过量的氟,使成釉细胞受到损害,造成牙釉质的发育不全。(一)指数:采用Dean分类法,根据牙釉质颜色、光泽、缺损的面积来确定损害的程度。分为正常、可疑、很轻、轻度、中度、重度六类。,172,172,氟斑牙,173,173,氟牙症(dentalfluorosis),DEAN氟牙症分类系统标准分类(加权)标准正常(0)釉质表面光滑,有光泽,通常呈浅乳白色可疑(0.5)釉质半透明有轻度改变,可见少数白纹斑到偶见白色斑点很轻度(1)小的似纸一样的白色不透明区不规则的分布在牙齿上,但不超过唇面的25轻度(2)牙釉质的白色不透明区域更不广泛,但不超过唇面的50中度(3)牙齿的釉质表面有明显磨损,棕然,常很难看重度(4)釉质表面严重受累,发育不全明显,以至影响牙齿的整体外形,174,氟斑牙,174,175,氟斑牙伴有轻度的牙列不齐,175,176,贴面治疗以后,176,177,177,氟牙症(dentalfluorosis),社区氟牙症指数FciFci=(nW)/NN=总人数n=每一种数W=每一种加权意义:表示一个地区人群氟牙症的流行状况的严重程度,178,178,氟牙症(dentalfluorosis),DEAN规定的社区氟牙症指数的公共卫生意义公共卫生意义氟牙症指数范围公共卫生意义氟牙症指数范围阴性00.4中度1.02.0边缘性0406重度2.03.0轻度0610极重度3040,179,179,氟牙症(dentalfluorosis),社区氟牙症指数的公共卫生意义正常范围氟牙症指数发生率00.4很轻10%0.6很轻35%50%中度城市,181,181,氟牙症(dentalfluorosis),3、年龄分布:胎盘对氟的屏障作用,乳牙较少发生氟牙症,但氟浓度过高,乳牙也可能患病6岁以后,恒牙逐渐萌出患病率逐渐上升12岁左右恒牙全部萌出患病率维持相对稳定中年以后因龋病、牙周病恒牙逐渐脱落,患病率逐渐下降,182,182,氟牙症(dentalfluorosis),4、性别分布:男女无明显差异。5、牙位分布:Moller调查报告前磨牙易受累Murray等调查显示颊侧面易受累,183,183,唇腭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使各胚突的正常发育及相互连接融合的过程中受到影响,造成口腔颌面部发育畸形,产生唇腭裂病因: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和基因异常)环境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母体代谢失调、感染、药物因素、化学物质等)。,184,184,唇腭裂,(一)指标:唇裂:单侧唇裂、双侧唇裂腭裂:软腭裂、不完全性腭裂、单侧完全性腭裂、双侧完全性腭裂、唇裂合并腭裂,185,185,186,186,唇腭裂流行特征,地区分布:我国发生率高,南北差异显著。城乡分布:城乡之间有显著差别,农村高于城市。性别分布:男婴发生率高于女婴。种族分布:白人显著高于黑人,我国尚未有明显差异。,187,187,白斑,概念发生于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损害,不能擦去,在临床上组织上不能诊为其他疾病。年龄:40岁以上中年人,我国5059岁,男性居多,男:女=27:1部位:颊黏膜、上下唇等处。病因:吸烟,且白斑为癌前病变。,188,188,白斑,189,189,口腔扁平苔藓,概念:一种好发生于皮肤和黏膜上的伴有慢性浅在性炎症的角化性病变。好发年龄:中年人最多,男性女性男女=1:2.3主要部位:好发于颊部,其次舌、龈、唇、腭、口底等处。,190,190,口腔扁平苔藓,191,191,习题,1、要了解牙周健康状况,可考虑选用下列指数,除了:()A.CPITNB.OHIC.GID.PLIE.FCI2.以下属于牙周病先天性危险因素,除了:()A种族B性别C年龄D遗传因素E先天性免疫缺损,192,192,3、简化口腔卫生指数是检查有代表性的六颗牙,即:()A、16、26、11、31的唇(颊)面及36、46的舌面B、16、11、24、31的唇(颊)面及36、46的舌面C、16、26、11、31的舌面及36、46的唇(颊)面D、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设计思维在纺织中的试题及答案
- 云南合同协议书
- 农村公路养护合同协议书
- 协议书 合同 区别
- 购机合同协议书
- 更名合同协议书
- 保姆雇佣住家合同协议书
- 规范合同协议书
- 授课合同协议书
- 建筑合同协议书
- 【MOOC】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高考真题-生物(天津卷) 含解析
- 浸水电梯应急保障检测规范DB1305T+95-2024
-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培训课件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安装质量记录(样本)
- 12SS508混凝土模块式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
- T-LNEMA 013-2024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贮存管理技术规范
- 麻辣烫合伙人合同协议书(2篇)
- 青年人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2023年辽宁沈阳中考语文试卷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 食品安全前提方案PRP程序
- 构建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工作指导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