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3534-1992 是一项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电气颜色标志的代号》。该标准规定了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中所使用颜色标志的代码和含义,旨在统一电气工程领域中的颜色标识系统,以提高安全性和可维护性。根据此标准,不同的颜色被赋予特定的意义,用以传达安全信息、区分功能或电路性质等。以下是该标准中主要颜色及其代号和含义的概述:

  1. 黑色:代号B,通常用于表示保护接地线或保护接零线,以及装置和设备的外壳接地线。

  2. 棕色:代号BR,代表工作零线或中性线,但在某些系统中也可能用来标识相线之一。

  3. 红色:代号R,常用于标识三相交流电的首相(L1)或者直流电路中的正极。

  4. 橙色:代号O,用于标识三相交流电的第二相(L2)。

  5. 黄色:代号Y,标识三相交流电的第三相(L3)。

  6. 绿色:代号G,安全色之一,通常表示安全状况、安全信号或接地线(在某些系统与黑色区分使用)。

  7. 蓝色:代号BL,可能用于标识负极在直流电路中,或者特定场合下的相线标识。

  8. 紫色:代号P,备用颜色,具体含义依据系统设计确定,有时用于特殊用途的电路标识。

  9. 灰色:代号GY,可用作辅助识别颜色,或在某些系统中具有特定的电路标识意义。

  10. 白色:代号W,常作为中性线标识的辅助色,或在某些系统中作为特殊电路的标记。

此标准还涉及颜色标志的实际应用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导线、电缆、端子、按钮、指示灯及其它电气元件的颜色选择与搭配原则,确保电气安装和维护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辨识电气线路的功能和状态,从而提升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统一的颜色编码,可以减少因颜色误解而导致的操作错误,保障人员安全和电气设备正常运行。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13534-2009
  • 1992-07-01 颁布
  • 1993-03-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13534-1992 电气颜色标志的代号-国家标准_第1页
GB-T13534-1992 电气颜色标志的代号-国家标准_第2页
GB-T13534-1992 电气颜色标志的代号-国家标准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GB-T13534-1992 电气颜色标志的代号-国家标准-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电 气 颜 色 标 志 的 代 号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实施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颜色标志的代码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常用颜色标志的字母代码及表示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电气技术方面的文件图样和标记等 也可供其他技术领域参考使用字母代码颜色标志的字母代码一般由该颜色的英文单词缩写形式表示常用颜色标志的字母代码示于下表如果有必要采用下表所示之外的其他颜色 可按本标准中字母代码的组成形式作出规定 并在相应设备的技术文件 如产品规范 中说明颜色名称字母代号黑色棕色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 包括淡蓝紫色 紫红灰色 蓝灰白色粉红色金黄色青绿色银白色绿 黄双色注在本标准中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具有相同的意义 但优先采用大写字母同一部件的颜色组合在同一部件上使用的颜色组合 应按照表中所示顺序将不同颜色的字母代码相连表示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例如 红 蓝双色部件的颜色代码为不同部件的不同颜色对于不同部件上的不同颜色 各颜色标志的字母代码之间用 加号隔开例如 具有两根黑色 一根棕色 一根蓝色和一根绿 黄双色的五芯电缆的颜色代码为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机械电子部机械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芙 韦建华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