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知识课件_第1页
职业病防治知识课件_第2页
职业病防治知识课件_第3页
职业病防治知识课件_第4页
职业病防治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班组长安全培训班,职业病防治知识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安全环保部,2,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第二部分: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第四部分:广西分公司职业病控制防治要求,3,劳动者健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生产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但是,近年来劳动者受到职业病危害日趋严重,职业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粉尘、放射污染和有毒、有害作业导致劳动者患职业病死亡、致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不断增加,职业病危害的人群覆盖面超出生产安全事故和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公共卫生和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许多职业病除损害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外,其治疗和康复费用昂贵,给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国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生产、劳动等工作中的各种职业病有害因素还将不断增多。,前言,4,职业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国家明文规定的10大类共115种法定职业病。劳动保护:是指保护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综合性、跨门类的边缘科学。劳动保护管理工作体制:是企业负责、个人防护、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和劳动者遵章守纪相结合的管理工作体制。,5,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6,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1、职业病危害因素(第77条)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劳动法所称“职业危害”包括安全危险和职业病危害,本法专指可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2)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强度过大、心理紧张、不良体位)(3)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建筑或布局不合理、环境污染),7,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续1),2、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第2条)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8,3、法定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属国家规定范畴的疾病。特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存在职业活动中,是人为因素造成祸害由接触法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职业病与所接触的危害因素构成因果关系所发生的疾病属国家公布的职业病范围职业病可以预防,但难以治疗,后果远期职业病既是经济问题,也是严重社会问题,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续2),9,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续3),4、非法定职业病(职业相关性疾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与工作活动全过程中,因职业与工作活动所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不利健康或意外等因素而引起的各种疾病。特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存在职业活动中,是人为因素造成祸害由有毒有害物质、不利健康或意外等因素引起疾病与所接触的危害因素构成因果关系发生的疾病不属于国家公布的职业病范围,10,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续4),5、非法定职业病(职业相关性疾病)举例:1、因为上班,在必经的途中发生的各种意外伤害造成的残疾;2、文职行业,易发生的高血压、劲椎病、溃疡病;3、教师行业,易发生的痔疮、下肢静脉曲张、咽喉炎、肺病;4、医疗卫生,易发生的肝炎、艾滋病、非典、梅毒等;5、文艺表演,易发生的皮炎、椎间盘脱出、肌肉损伤、韧带撕裂伤;6、体育行业,易发生的关节炎、椎间盘脱出、肌肉损伤、韧带撕裂伤;7、驾驶员,易发生的高血压、溃疡病、交通意外;8、商业,在大商场工作者,易发生的空调病、呼吸道传染病;,11,二、法定职业病名单(共10类115种),1.尘肺病: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水泥尘肺等12+1种2.放射性疾病:内、外照射性放射病、放射性肿瘤等1+10种3.职业中毒:各种急性、慢性职业性化学中毒等51+5种4.物理因素职业病:中暑、减压病、高原病等6-1种5.职业性传染病: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6.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性、光敏性、电光性皮炎等7+1种7.职业性眼病:职业性白内障、电光性眼炎、化学性灼伤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9.职业性肿瘤:石棉致肺癌、间皮瘤、苯白血病等8种10.其他职业病:化学灼伤、职业性哮喘、金属烟热等5种(2002年4月由国家卫生部、劳动社会保障部制定),12,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依据:职业病防治法15条-3。分类:分为10大类115类(含因素、疾病、行业)职业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3个方面:一、由生产工艺产生或存在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铅烟、粉尘)、物理因素(如:高温、高压、高湿、噪声、振动、各种幅射)、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二、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如: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工具不合理、劳动时间过长或安排不当、个别器官使用过度、劳动体位不良等。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它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在实际工作场所,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综合作用,以至产生职业性疾病。,13,法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可能发生法定职业病或造成健康损害的各种危害。其前提是存在于工作场所或与特定职业相伴随。1、粉尘类(矽尘、煤尘、水泥尘、滑石尘等)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化学物质类(铅、汞及其他有毒化学品)4、物理因素类(高温、高或低气压、局部振动等)5、生物因素类(甲脑、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续1),14,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油彩、沥青、汽油、食盐、高湿、化学品、棉麻和皮毛中的害虫等)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酸类、氮氧化物、紫外线、高温、激光等)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噪声、铬及其化合物、氟化氢等)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苯、砷、石棉、联苯胺、焦炉烟气等)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氧化锌、二异氰酸甲苯酯、棉尘等),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续2),15,四、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生部文件(卫法监发200263号)于2002年3月11日发布,一、粉尘类(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无机性粉尘)1、可能产生的职业病:矽肺2、行业举例:(1)煤炭采选业;(2)石油天然气采选业;(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5)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6)工艺美术品制造业;(7)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8)碱产品制造业;(9)无机盐制造业;(10)化学肥料制造业;(11)涂料及颜料制造业;12)催化剂及各种化学助剂制造业;(13)橡胶制品业;(14)砖瓦、石灰和轻质建材制造业;(15)玻璃及玻璃制品业;(16)陶瓷制品业;(17)耐火材料制品业;(18)矿物纤维及其制品业;(19)磨具磨料制造业;(20)炼铁业;(21)炼钢业;(22)铁合金冶炼业;(23)重有色金属冶炼;(24)金属制品业;(25)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业;(26)机械工业;(27)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28)交通水利基本建设业:隧道掘进、打眼、爆破、碎石装运、喷浆砌碹、辅助、路基砌碹、路面浇注、路面摊辅、坝基砌碹、坝基浇注。,尘肺13种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碳黑尘肺5、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13、其他尘肺,16,图11期煤矽肺,结节型(上下叶布满煤矽结节),采煤工23年,17,图14期尘肺,弥纤型(全肺细网状纤维化),铁矿选矿工20年,18,图1-8:期矽肺,结节型,煤矿掘进工8年,19,图2-4:期矽肺,结节型,陶瓷厂原料工12年,20,图2-1:期矽肺,结节型,耐火材料厂石粉磨工7年,21,图1-5:期煤肺,尘斑型(煤斑中度)采煤工13年,22,图2-32:期煤肺,尘斑型(煤斑分布全肺)采煤工33年,23,图2-34:期煤肺,尘斑型(煤斑分布全肺)采煤工40年,24,图1-6:期电焊工尘肺(尘斑型),电焊工29年,25,图26巨噬细胞性肺泡炎,银染色X238,26,图1-26:典型矽结节,结节型,玻璃厂原料工9年,27,图2-5:三个矽结节互相融合,陶瓷原料工12年,MASSON染色,28,图2-10:支气管肺LN矽结节融合、钙化,29,图1-29:混合性结节,胶原占50,船厂铆工34年,30,图1-32:尘性弥漫性纤维化,煤矿混合工31年,31,图2-8:期矽肺,大块肺纤维化,钨矿井下3.5年,32,图321,示呼支壁尘班,小叶中心型肺气肿,采煤工23年,33,图1-16:期煤肺,尘斑型,尘斑及灶周气肿采煤工40年,34,图2-25:期煤矽肺合并结核(混合型),尘斑气肿,采煤工15年,35,图2-33:期煤肺,尘斑型,呼支尘斑气肿,采煤工33年,36,图2-36:期煤肺,尘斑型,呼支尘斑高倍,采煤工40年,37,第二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38,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针对我国严重的职业病危害问题,通过立法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和增进劳动者的健康,促进经济发展。,39,一、指导思想(续1),1、以宪法为依据,与现有法律法规相衔接2、明确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权利义务关系职业病防治义务人用人单位保护对象劳动者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4、发挥企业、行业自律作用,明确责任,谁造成健康危害,谁负责损害赔偿5、维护劳动者基本健康权益,保护劳动者健康工作和生命质量6、职业病防治法特有的立法原则:(1)职业病危害责任原则;(2)维护劳动者权益原则;(3)强化行政监管原则;(4)规范技术服务原则,40,二、立法基本思路,1、确立立法重点,界定范围2、确立职业病防治法律关系3、确立预防为主原则4、确立实施分类管理原则5、确立健康监护制度6、确立严肃追究法律责任,41,用人单位,劳动者,履行保护健康义务,主张健康权利,三、职业病防治法法律关系四方相关图,42,四、方针政策,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分类管理,综合治理3、鼓励提高,限制危害4、奖励成绩,检举违法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43,五、6大突出特点,1、突出控制危害源头的法律规定2、突出用人单位责任义务的法律规定(明确谁造成职业危害,谁承担法律责任,突出用人单位责任和义务的法律规定)3、突出劳动者权利的法律规定4、突出卫生行政监管职责的法律规定5、突出技术机构服务职能的法律规定6、突出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法律规定,44,附1、职业放射工作的特殊管理,1)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国务院44号令)2)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卫生部52号令)3)放射事故管理规定(卫生部16号令)4)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卫生部17号令)5)放射防护器材与放射性产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8号令),45,附2、使用有毒物品的特殊管理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344号令)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352号令)3)高毒物品目录、高毒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由卫生部制定。,46,附3、用人单位义务的法律规定(1),(1)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1)治理责任(7、13、15、16)2)管理责任(19、23、24、27、28、35)3)防护责任(20、32、33、34)4)告知教育责任(22、25、26、30、31)5)赔偿责任(52)6)违法责任(62-71),47,附3、用人单位义务的法律规定(2),(2)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19)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8,附3、用人单位义务的法律规定(3),(3)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7、21、27-29)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49,附3、用人单位义务的法律规定(4),(4)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用人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应当知悉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对有职业病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隐瞒其危害而采用的,对所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后果承担责任。第六章法律责任(62-71),50,附4、职业病病人保障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的义务:1)职业病报告的义务(43)2)提供职业病诊断资料的义务(48)3)安排职业病人治疗康复的义务(50)4)职业病人调离妥善安置的义务(53、54)5)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义务(6、51)6)依法承担损害赔偿的义务(52),51,附5、劳动者权利的法律规定(第36条),1)获得职业卫生培训教育的权利2)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治服务的权利3)职业病危害知情的权利4)获得职业卫生防护、改善工作条件的权利5)拒绝强令违章操作的权利6)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7)批评、检举、控告的权利,52,附6、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知情权,实现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知情权,与此相对应的是用人单位的危害告知义务。其主要内容是:1)合同职业危害告知(30条)2)作业场所危害告知(22条)3)原材料和设备危害告知(25、26条)4)公告栏职业危害告知(22条)5)职业卫生培训告知(31条),53,附7、职业病病人保障的法律规定,劳动者与病人权利:1)职业病诊断机构选择权(40)2)职业病诊断知情权(49)3)职业病诊断争议申请鉴定权(45)4)依法享有职业病待遇权(50)5)依法获得工伤社会保险权(6。51)6)依法获得损害赔偿权(52),54,用人单位劳动者(当事人),申请,职业病诊断机构,审核资料,职业史、既往史健康监护档案健康检查结果检测、评价资料其他必需材料,现场调查取证,受理,诊断,报告,Yes,必要时,用人单位劳动者诊断机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劳动保障部门,附8、职业病诊断程序,55,附9、职业病鉴定程序,56,六、职业卫生监测和检测、评价(第24条),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检测、评价应当客观、真实。,七、前期预防,1、立法意图:控制致害源头2、主要内容:工作场所的基本卫生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和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相应的防护设施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分开原则有配套的卫生辅助设施设备、工(用)具符合劳动生理、心理健康要求其他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要求,七、前期预防(续1),3、职业病危害登记申报制度(第14条)4、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预评价制度和控制(第15条)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严重职业病危害与一般职业病危害普通病职业危害与特殊职业病危害严格控制新建项目危害,积极治理现有企业危害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目录由卫生部制定)特殊危害作业的特别管理(国务院制定),59,七、前期预防(续2)5、前期预防的法律规定,(1)用人单位设立条件制度(第13条)(2)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第14条)(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制度(第15条)(4)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第16条)(5)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制度(第16条)(6)放射、高毒等作业特殊管理制度(第18条),八、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主要内容用人单位应当采取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建立职业卫生责任制-组织机构、人员、各种管理制度用人单位应当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建立作业场所危害控制制度作业场所危害监测评价危害公告、警示标志危害控制措施:防护措施、事故应急措施劳动者健康监护制度上岗前、在岗中、离岗时实行职业健康检查的规定紧急情况下应急体检的规定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档案,八、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续1),作业管理制度作业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粉尘、放射性、急性危害作业特别规定对原材料、设备供货商的规定控制职业危害转移的规定,62,第三部分,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现状与对策,63,一、我国职业病防治的历史发展和现状,1、职业病防治的历史发展(1)建立健全法制和标准体系;(2)加强管理、建立健全机构和队伍;(3)广泛开展职业病危害宣传教育;,64,二、我国因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据统计,目前我国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积病例数,均居世界首位,因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百亿元人民币。根据全国44个耐火材料厂的统计,每例尘肺病人每年的经济损失为3.41万元,按照现患尘肺43万人计,直接损失就达120多亿元,新增尘肺病例的经济损失也在以每年6亿多元的速度增加。据联合国的资料估计,由于职业病和职业外伤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高达世界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65,到2001年底,我国共有工业企业790多万个,劳动力人口7.3亿,劳动力参与率为;城镇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乡村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乡镇企业2000万个,从业人员1.4亿人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劳动条件差,职业病危害严重企业主法制意识淡漠,对应承担的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责任认识不清劳动者素质低、职业卫生知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差,三、我国的职业病防治任务重、难度大,66,三、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及特点(1),尘肺病患者接尘工龄短,出现发病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增加,恶性事件有增无减大量职业病患者流入社会,报告病例数远底于生产性有害因素的实际危害程度,67,三、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及特点(2),职业危害转移趋势由境外向境内转移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由大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68,三、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及特点(3),乡镇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大,近1.4亿人职工受教育程度低、职业卫生知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差企业主法制意识淡漠,对应承担的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责任认识不清,69,流动工人难以得到职业卫生服务流动工人诊断职业病困难确定流动工人接触职业危害的责任困难,三、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及特点(5),70,现代工作方式和新材料、新工艺技术产生新的职业危害,例如:1、视屏作业(信息产业、银行、保险、证券业、电视台等)对视觉系统的损害,2、环境不良(桌椅、照明等)所致颈、肩、腕综合症和腰背肌损伤;3、精神紧张作业(设计院、医院、政府机关、报社等),因不良人体因素(脑力负荷、心理压力等)引起的高血压、冠心病;4、高新技术产业中(激光照排、航天、原子能核工业、生物医学等)产生新的职业危害。如RU486避孕药作业人员男性乳房增大等女性表征;5、西部开发引起的高原病;6、由于职业而引起的传染病(如医务人员的传染性肝炎、爱滋病等)。,三、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及特点(6),71,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体检率低职业病报告漏报率高大型企业经治理,职业病发病率确有下降,三、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及特点(7),72,八、我国职业病防治现状和问题(1),(1)现状尘肺现患48万多人,疑似68万多人,世界最多。职业中毒、职业肿瘤、中毒事故都有发生。职业病危害转移严重(乡镇、外资)。(2)问题对严重性认识不足。境外转嫁。乡镇企业扩散。就业流动新问题。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73,八、我国职业病防治现状和问题(2)(3)卫生部2001职业病发病情况通报,基本情况:发病总数:13218例。(比2000年增13%,居1995年以来最高,病人年轻化,接尘工龄缩短,急性中毒集中乡镇企业)尘肺病:新发10505例(占总数79。5%)累计569129例;死亡135951例;现患433178例。急性中毒:222起,759人,死亡110人。(三资企业多,笨中毒203起,死亡率21。7%)慢性中毒:报告1166例(铅、笨、锰为主)农药中毒:13933人,死亡877人。,74,1、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突发事件有增无减,死亡人数明显增加。2、职业病危害出现新的转移趋势境外境内;城市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大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3、乡镇职业危害突出4、职业病发病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尘肺病新特点是接尘工龄短,发病年龄轻;出现严重新的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事故;职业中毒的病谱与种类发生变化;,八、我国职业病防治现状和问题(3)(4)全国职业病的发病特点,75,据不完全统计,到2000年底,广西共有工业企业19.37万个、从业人员242万人(其中乡镇工业企业18.61万个、从业人员231万人),接触有毒有害人员占三分之二。全区现有报告职业病人数共约2万多人,这个数字以尘肺病和职业中毒2大类为主另7大类职业病报告很少(概念不清,认识和重视不够),专家推测,我区实际有各类职业病和职业损伤20万人以上。发病率上升,体检率下降,职业中毒居高不下。职业病和职业损伤依然严重,已成为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最主要因素。,九、广西职业病发病的总体现状,76,我区尘肺病的主要种类及分布特点种类:85%是矽肺和煤工肺、铸工肺、水泥肺、铝肺、石棉肺、滑石肺、陶工肺、电焊工肺等。分布:有色、煤炭、冶金、水泥、建材、机械、化工、石油、电力、轻工、制糖等工业系统。近年来,尘肺病发病率不断攀升2001年,对停产多年的平桂矿务局3240名职工调查发现,患尘肺228人,可疑尘肺142人,尘肺和可疑尘肺患病率为13%。柳州市达兴冶炼厂体检108人,检出尘肺25人,发病率为23.15%。另4家民营企业调查发现,尘肺病检出率在12%以上的有3家,有一家高达48%。,九、广西职业病发病的总体现状-续1,77,九、广西职业病发病的总体现状-续2,急性职业中毒广西职业中毒常发不断,19982001年全区共报告急性职业中毒18起、发病87人,死亡31人,中毒的起数、人数、死亡数位居全国前列,受到卫生部通报,曹伯纯等自治区领导为此作出批示。全国引起中毒的化学物质至今大约40多种(类),急性职业中毒因素为铅及其化合物居首位,其次是苯中毒;2001年全国苯中毒203起,急性苯中毒的病死率达21.7%。在全部职业病中,由化学品引起发病的比例非常高;到2001年8月21日止已登记化学物为32,462,579种;国家环保局注册登记的化学物为26,000种;有关数据表明,全世界至今生产的化学品总量高达4亿多吨.,78,放射病射线技术和核技术在许多领域已广泛应用;射线看不见、摸不着、无嗅、无味,被称为“隐性杀手”。全国每年新发现大量的放射病病例。全区有放射工作单位1398个,应用辐射源单位数1431个,从事放射工作人员4208例人,2000年发生一级放射事故2起,零级放射事故1起。但广西累积放射病36人。职业肿瘤全国已发现:苯、砷、石棉、焦炉烟气、氯甲醚、联苯胺、氯乙烯、铬酸盐等8种化学物质可诱发肺癌、间皮瘤、膀胱癌、白血病、皮肤癌、肝血管肉瘤等10种职业肿瘤。广西无一例。柳钢焦化厂患癌率高于其他厂。,九、广西职业病发病的总体现状-续3,79,我区31家大中型国有企业职业病调查情况2001年,自治区卫生厅、经贸委、乡镇企业局和总工会对广西31家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调查,结果:直接接触有毒有害人数3.6万人间接接触有毒有害人数8.7万人年平均职业性体检率仅0.7%,就检出:职业病人853人疑似职业病人1029人,九、广西职业病发病的总体现状-续4,80,到2000年底,全国共有工业企业790多万家,乡镇企业2000多万家,从业人数达7亿多人,有三分之二以上企业从事有毒有害作业。职业病不仅发生在各类企业、各类劳动者。全国累计职业病病人55.8万人,其中病死13.3万人,现患42.5万人;并以每年新发病人数万人的速度增长。广西现有各类企业85.7万家,从业人数440.9万人,其中乡镇企业85.4万家,从业人数335.4万人,全区累计职业病病人2万多人。,十、职业病危害的现状和原因(一)职业病危害的现状1、职业危害面广量大,81,全国累计尘肺病患者55万例,可疑尘肺60多万人,每年新发现尘肺病患者1.52万例。我区累计尘肺病患者6993例、死亡1400例。实际广西尘肺病人数和可疑尘肺远不止这个数。我所抽样体检4家民营企业发现,有3家尘肺病检出率在12%以上,其中有一家高达48%。3、慢性中毒患者大量存在,急性职业中毒故常发不断全国每年报告各类急、慢性职业中毒数千人,死亡百人;重大恶性职业中毒和一些新的职业中毒事故时有发生。据专家推测,我区现患慢性职业中毒至少有510万人。19982001年全区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8起,发病87人,死亡31人,死亡率69.2%。急性职业中毒病死率是同期传染病的3.6倍。,2、粉尘危害问题突出,尘肺病防治形势严峻,82,据卫生部对15个省(直辖市)的30个县(区)的乡镇企业职业危害情况的调查,83%的乡镇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其中60%的企业没有配备任何防护设施,90%以上的粉尘作业场所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近30%的乡镇企业职业接触尘、毒职业危害,几种主要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人检出率高达15.8%。,5、外资企业快速增多,职业病危害由外转内在扩大对外开放和引进投资过程中,有的境外投资者利用我国职业卫生法律制度不健全的漏洞,将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技术和落后工艺带入我国,使职业危害从境外向境内转嫁。,4、乡镇企业发展迅速,职业危害问题相当突出,83,不少企业利用农民缺乏防病知识、工钱低,大量雇佣农民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从事有害作业,而一旦发现被雇佣农民发病就解雇已成为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因贫务工、因工患病、因患病丧失劳动能力而返贫的恶性循环已在不少的农民身上发生。7、工业环境污染导致周围农民患职业病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工厂矿排放“三废”或雨水冲刷废矿渣,导致镉、铅、汞等重金属中毒污染周围村庄的田地、鱼塘和水源,当地农民长期服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水和农产品后,成批患上慢性重金属中毒,影响后代发育的情况已在南宁、河池、大新、恭城等多个地方出现。,6、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缺乏劳动健康保护,84,第四部分:,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职业病控制与防治要求,85,一、广西分公司对职业病控制防治管理制度,1、职业健康管理控制程序2、女职工劳动保护管理程序3、职业健康管理制度4、通风防尘防毒管理制度5、保健食品、防暑降温饮料管理制度6、职工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管理标准7、关于员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正确和严格穿戴的规定,86,二、广西分公司职业危害的种类,公司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物理性和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1.粉尘危害。2.噪声危害。3.振动危害。4.电离(电磁)辐射危害。如、X射线5.高温危害。6.酸碱伤害。7.毒物(如:一氧化碳气体;氟化物;氯气、沥青烟气等)8.其他职业危害。,87,三、广西分公司职业危害控制的基本原则:,1、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实现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的“三同时”。2、采用无毒或低毒的原材料代替。3、生产过程采用自动化、机械化、密闭化,实现远距离控制。4、相应岗位安装通风、排毒、除尘设施。5、在员工岗位休息室尽可能安装空调。6、员工操作岗位,尽可能采取吸声、消声、隔声措施。,88,7、加强设备防腐和密封管理,防止跑、冒、滴、漏。8、在CO生产场所设置CO检测报警仪。9、在酸碱储罐区域,设置水冲洗、中和池、洗眼器设施。10、配备各工种岗位所需的劳动防护用品(如:护目器、护耳器、防尘口(面)罩等)。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11、按岗位卫生特点和健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