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伪书治理问题初探.doc_第1页
我国伪书治理问题初探.doc_第2页
我国伪书治理问题初探.doc_第3页
我国伪书治理问题初探.doc_第4页
我国伪书治理问题初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伪书治理问题初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 贾慧指导教师 李明摘要:图书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是社会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图书的质量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着文化事业的进步以及精神文明的前进。但是在人们创造图书媒介结构的编辑出版活动中,却有着不谐调的现象,比如近几年在图书出版界引起很大轰动的没有任何借口和执行力等伪书的出现。为此2005年2月18日新闻出版总署还发布了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对含有虚假宣传信息的图书进行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伪书为何如此盛行,这一问题不得不引起国人的深思。积极的一面反映出民众追求知识,努力汲取国外文化的渴望,但是也不难看出国内图书市场的混乱、出版机制的无序以及有些部门的疏忽和法律尚存的缺陷。本文主要介绍了伪书的内涵与类型,通过对影响比较大的伪书案件的分析,分析了我国伪书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完善我国伪书治理的思路。关键词:伪书;出版;图书市场;治理The Renovations and Management for the False Book at the Beginning of Problem Explore in Our Country 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JIA HuiTutor LI MingAbstract:The book is the important intermediary that human being culture spreads, is that society culture is created by culture spreads, culture spreads and culture communicates with important carrier. The book mass is concerning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education cause, is affecting the cultural undertaking progress and the advanced culture and ethics going ahead. Editor creating book intermediary structure in people publishes but activity middle, has the inharmonious phenomenon but appearing. For instance, the press arouses very blockbuster and “carrying out a force” and so on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in the book.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has issued”,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for this purpose on February 18, 2005 relating to a pair contain false the book propagating information carries out the emergent notice examining that specifically”. Ancient books of dubious authenticity connotation and type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has been introduced mainly, have governed middle have problem and have brought forward the idea that some improve to ancient books of dubious authenticity by having discussed our country to the analysis affecting comparatively big ancient books of dubious authenticity law cases. Key words: False Book; Publication; Book market; Government 标榜为“2004年度全球畅销书”执行力的作者保罗托马斯,根本就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跻身于2004年各排行榜畅销书”、由美国人凯普著的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没有任何借口,其实是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而台湾著名作家余世维从来就没写过一本“企管畅销书”叫旅在执行;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最伟大的管理思想,竟然伪造所谓美国金融时报书评。1这些现象都说明“伪书”是2004年最受关注的字眼。这是图书出版业继“盗版”后又一个深受学者关注的社会现象,它的出现使图书出版业陷入令人尴尬,破坏了图书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扰乱了市场秩序,更玩弄欺骗了读者的感情。自伪书被揭发后,有关部门在针对这一现象的治理上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两次伪书名单和一次紧急通知,勒令伪书下架,并要求出版行政部门进行监管。但在如何裁决制造伪书的出版社方面并没有做出任何表态。图书出版业关系着我国文化的发展,在社会文明进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假如长此以往,将严重损害民众的学习力,损害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伪书”的出现,也使人们不得不深深的怀疑图书的可信度,不得不深思如何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和对策。一、 伪书和伪书治理(一)伪书的内涵“伪书”,是指对出版界涉及图书作者、内容、营销手段含有虚假信息的图书的总称。它是图书版权概念,和读者们深恶痛绝的“盗版书”虽然某些方面有所重合,但并不完全一致。盗版,是指未经版权所有者统一而私自复制的各种产品。盗版是一种赤裸裸的非法出版物,但在作者和内容上和原著没有区别。而伪书却是包含虚假信息,对读者构成欺骗的“正规出版物”。(二)伪书的类型第一类,伪造外国的作者及虚假评论(外国本没有的图书)。如伪造所谓哈佛等外国著名学府的教授或外国畅销书作家,伪造国际知名媒体、人物的评论,伪造国外图书畅销书信息。第二类,盗用国外已有影响或畅销的图书书名及相关信息,包括原外文名字及所获得的荣誉等,而中文图书内容则完全有自己编写的。214-15上述两类图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经营管理、励志及心理自助类等方面。这些图书有的虚构读者群,比如在封面写着“西点军校的学员人手一本”,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有的刊登虚假广告,比如一本书没有获得国家图书大奖,但书上却写获得国家图书大奖;有的虚构销量,比如某书印有“全球销量超过十亿册”的字样。以上这些环节如果出现不符合事实的情况就都属于伪书的范畴。第三类,假冒中国著名作者。如冒充散文家周国平出版图书读禅有感悟和纯粹的智慧。又如张平的国家干部出版后,陆续有省委干部、市委干部、基层干部、天下第一官、父母官、人间好官等14种书出版,均假冒为张平所作,而且书上还标明“继国家干部后力作”。3(三)伪书治理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与个人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之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伪书治理,是指有关政府部门发现这一现象后,采取相应措施对伪书现象进行制止,并对与伪书有关的各个部门以及单位进行惩治和监督,同时对广大消费者进行宣传教育等,以维护图书市场的稳定和谐发展的一系列举措。二、 对我国伪书市场典型案件的分析2001年以来的图书市场,尤其是2003年、2004年,相同选题的图书,伪书销量之大、传播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强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其影响甚至超过了正规出版的图书,最终导致伪书风光无限、真书门前冷落的局面,上演了一场“伪书驱逐真书”的闹剧。1(一)伪书典型案件的概述比较轰动的就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没有任何借口。此书10个月再版24次,销量超过200万册,一大批国内赫赫有名的企业批量购买,员工几乎人手一册,然而上市大半年竟无人发现,是一个据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费拉尔凯普写的,此书介绍时说是“被纽约时报评价为最完美的员工培训手册”。但实际上它却是“中国第一伪书”。正版的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人布瑞斯巴勃写的,全书25万多字,畅销无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从美国约翰威利出版公司处购得中文简体版权。而2004年1月,机械工业出版社也出版了该书,不仅变成了一个绿色封面的小册子,而且作者也换成了“费拉尔凯普”,更离奇的是这个作者根本就是“查无此人”。书的内容、封底的媒体评语,都被证实纯属子虚乌有。这本伪书宣扬企业员工对公司、上司、老板要忠诚、服务,强调被动服从的奴性思想。213-14最先将伪书现象公布于世的是北京锡恩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汝祥,被誉为“民间打击伪书第一人”。2003年,姜汝祥很惊讶的发现执行力一书中很多内容竟然完全是对自己所写的书的抄袭,而这本书的作者竟是美国哈佛学院商学院的管理学院教授保罗托马斯,然而哈佛商学院查证竟然没有此人。4而此书从2002年出版发行到现在才被发现。姜汝祥发现伪书执行力后便成立专门机构揭露出版市场的伪书,这一查竟然查处95本伪书之多。据北京市场统计,从2004年到现在,北京市场销售管理、励志类引进版伪书就达近百种,估计发行量达到800万册以上,平均3天就有一种伪书上市。(二)针对伪书的具体治理过程伪书时间引起轰动后,2005年2月18日,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已发出关于对含有虚假宣传信息的图书进行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新闻出版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立即对所辖所属出版单位所出版的图书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对伪书该销毁的必须销毁,清查结果于3月10号日前上报。5各图书出版单位同时开展自查,立即停止出版、发行伪书,对已发出的立即收回。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将加强对出版物市场的日常监管。此后,总署公布了两批伪书的名单共68本,涉及16家出版社,为打击伪书提供了明确的目标。2005年2月24日中宣部出版局、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等单位联合召开的“坚决制止虚假图书,营造诚信出版环境”座谈会,机械工业出版社等5家涉嫌出版伪书的出版社负责人也参加了座谈会。会上,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向社会发出制止虚假信息,提倡诚实守信倡议书。至此,对打击伪书上架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如何对待此书有关出版单位的问题上并没有标明观点。三、 我国伪书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伪书现象如此猖獗,是有其根本原因存在的,虽然新闻出版总署的这一举措对阻止伪书的上市起到了很大的成效,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伪书问题,我国在伪书问题治理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一)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健全1书号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我国的书号管理制度根据出版社的不同情况实行书号配给制,而国家出版社以外的单位是无权获得书号的。1这一制度的直接作用是使得书号成为一种稀有资源,导致出版社会比较倾向图书的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而近几年我国民营书书商的力量日益壮大,却没有资格申请书号,最后只能与掌控书号资源的出版社“合作”,从而使得自己的出版行为“合法”。而国家出版社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难免会放弃图书的社会效益。2外版书籍引进手续的缺陷我国在引进外版书籍时,有明文的版权登记程序,但并非强制执行。只要是正规的出版机构,拥有国家发放的书号,都可以正常出版,不论有无版权登记。6所以伪造的引进版图书,即使其版权页上没有版权合同登记号,无原版书的原书名、出版机构、出版日期等,也不能仅因此把它已归入伪书之列。这个版权登记制度就变得没有约束力,形同虚设。这不能不说是我国这一方面制度体制的不完善。“伪书”的名单公布后。很多从事伪书的单位至今都没受到法律的制裁。2005年2月18日新闻出版总署的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对含有虚假宣传信息的图书进行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中也只有说明“各省级新闻出版局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立即对所辖所属出版单位所出版的图书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对出版含有虚假信息图书的出版单位要依法予以查处,对含有虚假信息的图书要立即停止出版、发行,对已发出的图书要立即收回,对确有出版价值的图书,必须彻底去掉虚假信息后方可继续发行,对没有出版价值的要一律销毁”。5这一举措有效的打击了伪书现象,但却无法从根本原因出发,来治理伪书,只能从表面减少伪书的数量。2005年4月,全国首例“伪书”诉讼案原告郑州市民刘明也只是索回了236.4元的书费而已,还要赔上300多元的诉讼费,这无疑不说明我国法律法规在这一方面的缺陷,主要在于我国著作权法的不完善和新闻出版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除了以用产品欺诈这样一种工商管理层面的界定,出版界尚无严格的法律定义。(二)行政部门对出版单位缺乏监管被揭发的几本伪书均已上架近一年,直到被读者揭发出来才引起重视的。这不能不说明示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日常监管的缺乏。上文已经指出伪书产生以及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书号的买卖导致的,那么图书出版过程中的管理疏漏很显然便是导致伪书盛行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出版业实行的是编辑、编辑室主任和总编、社长(副总编、副社长)三级审读制度,一个规范的出版社,只要严格实行三审制,严把书稿来源、书稿作者、书稿质量和审查等几个环节,就可以杜绝伪书的产生。6所以说,伪书的出现除了管理疏漏外,还有就是管理者的知伪造伪。伪书泛滥,无论是因为出版社编辑真伪不分,被作者欺骗,还是出版社的编辑参与到了欺骗读者的行列,编辑出版单位中的相关人员都有意无意地充当了伪书制造者的帮凶。明明知道是伪书,为了短期内的蝇头小利,将应当承担的把关责任抛到脑后,将之付诸出版、发行,丧失了出版单位最起码的诚信。对于出版工作而言,选题的把关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些伪书强调的所谓“无条件服从”之类的错误信息,对读者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而这类的书还能出版无疑不是出版工作者缺乏责任感的表现。我国的出版方针长期以来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而一些出版社将经济效益作为衡量单位好坏的唯一标准,工作人员哪里还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来认真作书,导致的结果就是图书质量下降,伪书现象滋生。7(三)对读者宣传教育和图书信息管理的欠缺中国普通读者对图书的认知和分辨能力还比较低,而且一部分读者的崇洋心理还是比较重的。经济学上有句话:“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有什么样的产品,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有什么样的企业。”8既然读者喜欢读外国人的作品,又缺少足够的辨别能力,市场上就容易出现这样的产品。读者在购买图书的时候,不可能一一辨别图书的真伪,一般是通过图书的宣传信息、书店的推荐和排行榜来判断图书的价值,从而决定是否购买。而图书真正信息的发布是掌握在图书出版者的手中,出版者无论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一般读者只是被动的接受。四、关于治理我国伪书市场的思考针对伪书监督缺位,治理政策,惩恶扬善不力,出版、发行管理不作为这一现状,可总结归纳出关于治理伪书市场的一些对策,具体如下:(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做到真正有法可依虽有法律界学者对于伪书相关法律做了明确的列举,也否定了伪书无法可依的观点,但依据2005年4月“伪书”诉讼案来看,结果的确差强人意。我国现有可利用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是单纯把图书作为商品来看待的,但图书毕竟有它不同于其它一般商品的特殊性,它拥有其他商业所没有的学术性和教育性。虽然出版管理条例、著作权法、民法通则中也有相关规定,但对于伪书出现后,具体的针对每一个部门、单位以及消费者如何罚、谁去罚、罚多少和谁去赔、怎么赔,特别是对出版伪书的出版单位该怎样裁决,都应作详细说明。惮于诉讼程序的复杂、诉讼成本的高昂和索赔结果的微不足道,很多消费者会放弃对伪书制造者的追究,长此以往,就会助长伪书制造者的气焰,结果因为出伪书所收获得经济利润比他因出伪书而受到的惩处还要多的话,出伪书者是敢于再次继续伪书的制作。920-21所以,建立健全有关“伪书”方面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二)有关部门加强对出版单位的教育管理近几年在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紧急通知后,伪书现象已经从表面减少了很多,但从一方面讲也避免不了暗地里制造伪书的现象,所以作为负责日常监管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大力加强对出版单位的思想教育力度,使他们意识到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社会文化的进步,综合能力的提升,要有强烈的国家意识感,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坚决杜绝买卖书号,影响图书质量,制造伪书,扰乱图书市场的事情。同时,严把图书出版质量关,做好自己的文化导向工作,坚守以社会效益为先,经济效益为次,不出版劣质观念,影响社会文化进步的图书。同时出版协会应帮助出版社加强改进管理制度,要尽快建立严格的图书出版全程管理制度,并在图书出版的过程当中认真严格的执行。将责任落实到相关领导头上,层层把关,堵住伪书生产的源头。这一点在曾出版伪书没有任何借口的机械工业出版社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深值同行学习,被查伪书后,机械工业出版社从制度上加强了管理,制定了选题管理主控规定和质量管理主控规定敏感的选题一个不批,敏感的作家一律不批,把审核与审读结合起来,严格贯彻责任编辑制度和三审制度。这对伪书的防范有很大的作用。(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图书信息管理作为广大读者的普通百姓,没办法阻止伪书上市,也没办法改变出版社以及书店的虚假图书信息。也许有人认为也没必要购买伪书后作为原告站上法庭,那么我们只有加强我们的防范意识,买书时小心翼翼,做到姜汝祥教授的“三看一查辨伪书”。一看“著”还是“编”,“编”的书慎选;二看版权页的英文说明,版权业无英文说明或说明不完整的外文书可能是假书;三看目录和内容,目录或内容属典型中国文风的外文书可能是假书,外国图书的语言一般是跳跃式的、轻松活泼的;一查英文书名和作者,英文书名或作者在亚马逊书店(AMAZON)或Google上搜索不到的一般是假书。10另外,当个人的权益受到侵害,而又惮于繁琐的诉讼程序和高昂的诉讼成本而不愿去向伪书生产者和经营者讨个说法时,读者们可以用集体诉讼的方法进行维权。同时,广大媒体也应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使更多的读者意识到伪书的危害,也使得消费者具有防范与维权意识。同时,对刻意夸大图书销量,通过虚假信息宣传图书的书店以及媒介单位加以惩罚,加强图书信息管理。结语图书不仅仅是具有经济属性的一般商品,也是具有学术文化属性、社会意识和思想教育属性的精神产物,是人们传递思想、交流学术、学习文化知识平台。假若连这平台都是假的,试问一个国家没有精神食粮怎么进步,如何发展。图书这一文化交流载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都是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伪书也不例外。针对其原因我们应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强调法制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编辑职业素养,加强相关监督和监督力度等等都是势在必行。当然,自从新闻出版总数发表紧急通知后,一部分伪书也纷纷被勒令下架、销毁,打击伪书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要从根本上杜绝伪书的出现,还要我们出版业人员始终保持清醒状态,坚持原则,维护效益。致谢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眼即逝,回忆四年的学生生活,虽不如想像中的那么多姿多彩,虽然也有一些遗憾,但是同窗好友以及循循善诱的老师们,还有校园里的花花草草以及上课的教师都将会是我一生最美丽的回忆。我本科课业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的传道授业,让我的知识储备有着质的飞跃。同窗好友的陪伴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在最后两年里,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实习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