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663-2001 增塑剂结晶点的测定》这一标准相比于《GB 1662-1981》和《GB 1663-1982》有几处显著的更新与调整:

  1. 标准整合:首先,该标准是对原有两个独立标准《GB 1662-1981》和《GB 1663-1982》的整合,旨在统一增塑剂结晶点测定的方法和要求,提高测试方法的通用性和适用范围,减少标准使用中的混淆。

  2. 技术内容更新:《GB/T 1663-2001》在技术细节上进行了多方面的修订。它引入了更精确的仪器要求和操作步骤,比如对试验用的冷却介质、温度控制精度、样品处理方法等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 测试方法优化:新标准对测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优化,包括结晶点的观察判别方法,以及如何有效避免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来源,如温度波动、样品纯度影响等,使得测定结果更加可靠。

  4. 适用范围扩展:《GB/T 1663-2001》扩大了适用的增塑剂种类,不仅涵盖了原有标准中的主要增塑剂类型,还适应了随着化工行业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类型增塑剂,提高了标准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5. 术语和定义明确:该标准对相关专业术语进行了清晰界定,确保了在执行标准时对术语理解的一致性,减少了因概念不清可能导致的误解。

  6. 质量控制要求:新增或强化了质量控制条款,要求实验室进行必要的校准和验证工作,确保测试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规定了数据处理和报告的具体格式,提升了检验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1-08-28 颁布
  • 2002-05-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1663-2001-T 增塑剂结晶点的测定-国家标准_第1页
GB1663-2001-T 增塑剂结晶点的测定-国家标准_第2页
GB1663-2001-T 增塑剂结晶点的测定-国家标准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1663-2001-T 增塑剂结晶点的测定-国家标准-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G B / r 1 6 6 3 -2 0 0 1前言 本标准 非等效采用 国际标 准 I S O 1 3 9 2 : 1 9 7 7 结 晶点 的测 定一通用 方法 , 对 国家标 准G B / T 1 6 6 3 -1 9 8 2 增塑剂凝固点的测定 修订而成。 本标准与I S O 1 3 9 2 : 1 9 7 7 的主要技术差异为: 测定结晶点范围不同, 本标准为 。 C - 7 0 C, 国际标准为一5 0 C 2 5 0 C; 冷却液的使用与之相适应; 未采用国际标准中的杜瓦瓶和热浴器; 本标准规定样品温度降低至结晶点以_ L 3 C -5 C 时进行搅拌, 未采用国际标准中开始冷却样品时就进行搅拌的操作。 本标准与G B / T 1 6 6 3 -1 9 8 2 的主要技术差异为: 明确了结晶点的定义。 测定装置中增加了辅助温度计和搅拌器, 增加了分析结果的表述。 测定步骤较前版详细、 明了。 本标准自 实施之日 起, 代替G B / T 1 6 6 3 -1 9 8 2 , G B / T 1 6 6 2 -1 9 8 1 0 本标准由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助剂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山西省化工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范秀莉、 白润玲。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 1 9 7 9 年 7 月 1日, 1 9 8 2 年 7 月 1日第一次修订。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B / T 1 6 6 3 - - 2 0 0 1n e q I S O 1 3 9 2 : 1 9 7 7增塑剂结晶点的测定代替 1 : ; : :P l a s t i c i z e r s - -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c r y s t a l l i z i n g p o i n t普告 : 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熟悉正规实验室操作规程。 本标准无愈涉及因使用本标准可能出现的所有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安全和健康制度并确保符合国家法规是使用者的贵任。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增塑剂结晶点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磷酸三苯醋等结晶点在 。 C-7 0 C 范围的增塑剂结晶点的测定。2定义在规定条件下, 使液体试样降温, 出现结晶时, 在液相中测量到的一个恒定温度, 或回升的最高温度3 仪器和装置结晶点测定装置见图1 , 该测定使用一般实验室仪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 0 0 1 - 0 8 - 2 8 批准2 0 0 2 一 0 5 一 0 1 3 1 施G B / T 1 6 6 3 -2 0 0 1 1一 主温度计; 2 -辅助温度计 3 -浴温度计; 4 一搅拌器; 5 一结晶管; 6 一保护管; 7 一石棉盖; 8 一热化、 冷却浴; 9 一热化、 冷却剂 图 1 结晶点测定装置3 . 1 冷却浴容积为4 0 0 m l或5 0 0 m l的烧杯, 盛有碎冰和水。3 . 2 热化浴容积为5 0 0 ml或 6 0 0 m L的烧杯, 在电炉上用调压器调温。3 . 3 结晶管玻璃制, 外径2 5 m m, 壁厚2 m m, 长约1 5 0 m m,3 . 4 外保护管内径2 8 m m, 壁厚2 m m, 长约1 2 0 m m,3 . 5 主温度计玻璃棒状水银温度计, 范围 3 0 C, 分度值为0 . 1 0C, 水银球与中心泡距离不得大于5 m m, 全浸式并经过校正。3 . 6 辅助a度计玻璃棒状水银温度计, 范围o c - - 1 0 0 C。 分度值1 C e3 . 7 搅拌器用玻璃( 直径 3 m m) 或不锈钢( 直径 1 mm-3 m m) 绕成与轴成直角, 直径约 2 0 m m的环。3 . 8 石棉板盖硬质石棉板, 厚5 m m -7 m m.4测定4 . 1 测定步骤 将液体样品装进干燥的结晶管中, 使样品在该管中的高度约为6 0 m m, 样品若为固体时其在结晶管中的高度略大于6 0 m m, 并在温度超过其熔点1 0 C -1 5 的热化浴内将其熔化。 插人搅拌器, 装好主温度计, 使水银球至管底的距离约为 1 5 m m, 勿使该温度计接触管壁, 辅助温度计附于主温度计上, 使其水银球位于主温度计露出试样液面与结晶点之间二分之一处, 装好套管, 并将结晶管连同套管一起置于温度低于结晶点 5 C -T C 的冷却浴中, 当样品冷却到高于结晶点 3 C -5 C 时开始上下移动搅拌并观察温度, 出现结晶时, 停止搅拌, 这时温度恒定或突然上升, 读取最高恒定温度, 准确至0 . 1 C, 即为该样品的视结晶点。G s / T 1 6 6 3 -2 0 0 14 . 2 分析结果的表述 结晶点( T ) 按式( 1 ) 计算: T = t +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