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与文学教案 下面是出guo提供的语言与文学教案,欢迎阅读与参考。 教学过程 1.测览课文,完成练习一 通过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后,即布置学生阅读“分论”部分。在示范填写练习一“词汇”部分空格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继续完成练习一的其余空格,以达到梳理课文、把握作者主要观点的目的。(答案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2.研读课文,分析论证艺术 有选择地朗读“分论”部分,并作以下分析(仅列要点): “词汇与文学”一节,从诗经的比兴说到杜甫的秋兴,再到朱熹的观书有感。接着引用文心雕龙中有关形象思维的论述,从正面说明词汇与文学的关系。这一部分最后所举明世宗送毛伯温诗一例,属于反面论证。 “语音与文学”一节,抓住了古韵和声调这两个特点,以旧体诗、古代骈体文和新诗为例,重点说明了文学作品的抑扬美和回环美。论述之中,作者还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古韵和古代声调的一些基本常识,其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扩大知识面。 “语法与文学”一节,依次谈了“对仗”和一些“特殊语法形式”能够造成语言的整齐美,做到言简意赅。 3.默读课文,点击“总论”部分 在这一个教学环节中,应引导学生分辨“总论”与“分论”的结构关系,明确“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的立论依据。 4.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三,培养迁移运用能力 分析天净沙秋思时,要抓住三个名词句连用、句句押韵、平仄相对相间等特点;讨论荷塘月色时,可在叠字的使用、句式的铺排、修辞的选择、节奏的安排、平仄的变化等方面做文章。 (设计B) 教法展示 1.明确重点上课伊始,教师就向学生讲清楚本课文的训练重点:一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二是用学过的文学作品印证作者说的道理,懂得学好语言的重要性;三是积累“抑扬、回环、绝缘、味同嚼蜡、息息相关、言简意赅”等词语。 2.课文扫描引导学生分节朗读课文,概括大意,完成练习一。具体步骤可作如下安排: 第一步:在朗读的时候,弄清“抑扬、回环”等词语的含义。 第二步:与朗读同步进行,概括各节大意。大意要点:总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论述形象思维与具体形象的关系;论述文学作品的抑扬美和回环美;论述语言的整齐美和言简意赅。 第三步:在概括大意的基础上完成练习一,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尽量找“原文”为答案,力求简洁明了。 3.实践演练对照练习一的答案,仿照课文中的举例,布置学生分组活动,分别为“词汇”“语音”“语法”所谈的“语言手段”(如“多用具体名词”“平仄”“对仗”等)补充一至二个已学过的文学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为加强针对性,收到好效果,教师可用练习三第一则材料(天净沙秋思)作示范。(参考答案:从词汇方面讲,词的前三句各用了三个名词,表现三种事物,让读者体会到一幅游子远在天涯的凄凉惨淡景象如在眼前。从语音方面讲,这首词句句押韵,创造出一种回环流转的美;平仄相对相间,前三句各有三个音步,节奏感强,琅琅上口。从语法方面讲,词的前三句只有名词性词组,不用谓词,地道的言简意赅。) 4.各抒己见任选练习二或练习三为课外作业,要求有观点,有例证,以理服人。也可就“实战演练”过程中准备的发言作一番梳理,形成一二百字的发言稿。 教案点评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语言与文学的特点是,借助众多例子,运用浅显语言,诠释两者的复杂关系。依据这些,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换例法”,即让学生根据王力先生的例子,举出类似的已学过的文学作品去印证作者所说的道理,进而达到理解文章、把握观点的目的。 (设计C) 教法展示 1.七嘴八舌在接触课文前,教师向学生交代课堂讨论的题目“语言与文学”存在怎样的关系。要求学生用一刻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思考,准备发言提纲。 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求答案统一,不期效果很好。教师可适当点评,对于有创意的发言,应充分给以肯定。 2.九九归一先由教师引导学生逐节朗读课文,完成练习一、二;后由教师作讲授小结。小结要点为:“总论”和“分论”构成。课文抓住语言的三个要素(词汇、语音和语法)分别阐述了语言和文学的关系。“分论”部分,围绕“语言手段”和“表达效果”进行了全面。充分的论述。 3.举一反三通过完成练习三,让学生能够用学过的文学作品印证作者所说的道理,懂得学好语言的重要性。 (王国彬中学语文教学参考xx-2) 教案点评 数学老师讲授新课时,往往采用讲解例题后布置学生阅读课本,仔细领会新课精神的法子。这样做,我们认为不但有利于学生思维,也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教学王力先生的语言与文学,我们不妨借鉴数学老师的这种方法尝试尝试。 1.理解语言与文学的重要关系,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2.理解词汇、语音、语法与文学的几个具体关系,把握文章的内容。 3.学会从几个具体的角度,分析古诗和现代诗的语言。 1.形象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2.语言的抑扬美。 3.语言的整齐美。 1.文中引用的古诗文与所证观点的关系。 2.古代声韵如何构成诗句抑扬的美。 3.不完全句、使动用法与文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自学与串讲相结合。 2.通过解析一首古诗来分析语言的抑扬美、回环美和整齐美。 3.精细研究课文的几个片断。 媒体设计电脑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方案一(针对一般学生的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南朝时期,刘勰写了本书叫文心雕龙,20世纪有个叫王力的人太喜欢这本书了,他为自己的书斋起名为“龙虫并雕斋”,这个人就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1987年香港出版的王力先生纪念文集的“前言”中,尊王力为“用世纪来计算时间”的文化名人。这个称号形象地显示了王力先生毕生从事学术研究的成就和他科学的治学精神所凝聚起来的生命之光。他从事了逾半个世纪的汉语研究,研究几十个世纪的汉语,而由他融会中西、贯通古今开创的汉语现代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他培养的后人的研究成果,将持续和保留到以后无尽的世纪。我们今天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语言和文学。 二、解题 怎样运用语言来描写事物,是文学的重大课题。高尔基说:“文学创作的技巧,首先在于研究语言,因为语言是一切著作,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人类社会一天也离不开语言,文学作品也是一刻也少不了语言。没有语言,就没有人类社会;同样,没有语言,也决不会有文学作品。王力先生就是抓住语言进行了一生的研究。他于1962年发表的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略论语言形式美两篇论文,就是对语言研究的重要成果。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是王力先生为大学生作的一次演讲,可以说是这两篇文章的概要。 三、研习课文 1.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从文中至少提出一个问题。 (解说:这一教学环节,是学生吸收知识、完成知识迁移的第一步,只有深入下去,耐心阅读,才能有热烈的讨论、深刻的理解。) 2.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解说: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小有大,有具体有抽象,都可能是学生理解课文的瓶颈,如果不解决,就会影响学生的进一步思维。这个环节能使学生相互激发,产生思维的飞跃。) 3.老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整体构架。 (解说: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为知识迁移作准备。) 在第一部分,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语言对于文学的重要性?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学习语言呢? 明确:“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第一”就突出强调了语言对于文学的重要性。作者说要从三方面学习语言:现代汉语、人民的语言、古代汉语。下文着重从古代汉语方面分析语言和文学的关系。 词汇和文学有什么关系? 明确:文学的思维形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要靠具体形象来构思,而构思、表现都需要语言,具体说来,就是多用名词。不管是诗经的比兴,还是诗歌的意境,都需要名词来丰富其形象。 语音和文学有什么关系? 明确:语言先有口头语言,后有书面语言。语言主要是为了让人交流,特别是诗,是为了让人朗诵的。因而就有了声音的美,在中国诗中表现为抑扬的美和回环的美。抑扬的美靠平仄,回环的美靠诗韵。 语法和文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在中国文学中,语言形式的美主要表现为整齐的美和用语的简洁。整齐的美靠汉语独有的对仗,用语简洁靠不完全句和使动用法的灵活运用。 四、拓展运用 (用多媒体展示,课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的语言美。) 从抑扬美、回环美和整齐美的角度,分析杜甫的律诗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明确:从抑扬美的角度说,这首诗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按照一定的规律相间,构成抑扬,每句三个音步,形成节奏。 从回环美的角度说,这首诗首句不入韵,隔句押韵,都押幽韵,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回环的音乐美。 从整齐美的角度说,这首诗的颔联颈联各自构成对仗,而且“星、月”是天文,“平野、大江”是地理,颔联应属工对。“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是两个不完全句,每句包括三个名词,把作者漂泊无依的境遇,孤独寂寞的情怀,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五、课堂小结 知识和能力不是截然分开的。能力以知识为基础,要将知识向能力转化,还要进行训练。同学们课后可以用今天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多分析几首古代诗歌,通过了解诗歌的语言形式美,达到 * 文学的热爱。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梳理课文内容,学会用概括的语言总结内容。) 2.将文中的古文古诗进行摘录。(记忆优美的古诗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研习课文 解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用多媒体展示),这些问题可以由同学们回答,老师作补充说明。 1.什么是形象思维? 明确:形象思维既是文学的思维活动,又是思维方式,文学艺术工作者从观察生活、吸取创作材料,到塑造艺术形象的整个过程,都要用到形象思维。它要经过联想、想像,形成完整的审美意象。这个过程不能脱离具体的形象,不能抛弃事物的现象情态。形象思维的过程,总有语言的参与。(辞海) 2.作者引用文心雕龙中的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刘勰(465-520),字彦和。他的主要著作是文心雕龙,共50篇,分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部分。神思是第26篇,属创作论部分,“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其意思是:构思的妙处,是作家的精神与外物的形象密切结合,融会贯通。这里初步总结了形象思维的特点,作家的联想和想像离不开事物的形象。比兴是第36篇,也属创作论部分。“诗人比兴,触物圆览。物虽胡越,合则肝胆”,其意思是:作者运用比兴方法,是对事物进行了全面观察;作者的思想和比拟的事物,虽然像胡、越两地那样距离极远,但它们结合在一起就像肝胆那样密切。物色是第46篇,属批评论部分。“山沓水,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其意思是:高山重叠,流水环绕,众树错杂,云霞郁起,作者反复地观察这些事物,内心就有所抒发。春光舒畅柔和,秋风萧瑟愁人;像投赠一样,作者以情接物,像回答一样,景物又引起作者创作的灵感。 以上三段文字,都说明艺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形象思维,离不开具体的形象。 3.什么是平上去入?它大体上是怎么演变的?怎么划分平仄?明确:这个问题不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只能大体上说说。平上去入,是中古的汉语声调,这一学说起源于南朝,沈约著的四声谱认为:声调问题“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而独得胸衿,穷其妙旨。这说明古代汉语的声调在六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根据古代韵书的记载,中古汉语语音的声调一直是四声。每个声调中又有不同的韵部。到了元代,北方话的声调起了重大变化,“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平声分成了阴阳两声,入声字被分解到了其他三声中。古人把平声类作为一类,把上去入三声作为一类,归为仄声。用普通话读古诗有的已经不押韵了,就是因为入声韵消失了。 4.什么叫“辙? 明确:中古音韵最常用的是106韵部,宋代以后,称之为平水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古代各个时期的各类韵文,取韵读相同或相近的字,依照一定的韵例而重复出现,造成语音上的和谐美,就是押韵。上古韵文按上古音韵部来押,中古以下韵文则按诗韵、词韵、曲韵来押。戏曲专用的韵分十三大类,叫十三辙。每一韵被称为一辙。如文中提到的“灰堆辙”、“怀来辙”,“乜邪辙”又叫“迭雪辙”,“发花辙”又叫“麻沙辙”。词语“合辙押韵”指的就是诗词曲的押韵情况。 5.整齐的美是汉语独有的吗?为什么? 明确:对偶和排比是语言形式整齐美的两种形式。排比作为修辞手段是人类共有的,但对偶是汉语独有的,就因为中国的文字是方块字。 6.“散文化的韵文”和“韵文化的散文”有什么区别? 明确:用韵的文体就称为韵文,如歌谣辞赋诗词曲以及用韵的颂赞铭诔等都是韵文。六朝以来,把凡是不重排偶不押韵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都称作散文。骈体文是韵文中的重要形式。它的特点是,在语句上,讲究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一般是用平行的两句话,两两配对,直至篇末,而且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这叫骈偶和“四六;在语音上讲究平仄相对;在用词上讲究用典和藻饰。在高一学的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就是骈体文。赤壁赋是加入了散文句子的骈体文,被作者称为散文化的韵文。而岳阳楼记是在文中加入了“韵文句子的散文”,被作者称为“韵文化的散文”。 7.课文中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又与平仄相配,怎么学? 明确:先熟读成诵,再试着理解意思,有条件的查查原书。 (解说:解决文中的潜在问题,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解决学生思维的瓶颈。) 三、朗读文中引用的古诗文 (解说:视时间而定,若无时间,则不读或少读。)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解决了一些知识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堂课,不可能将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同学们可以根据手中的学习资源,逐步将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引向深入。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学会用“三美”分析作品的语言美。) 方案二(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的教学方案设计) 一、导语(同“方案一”) 二、自读课文 总结作者分析语言形式美的方法。 (解说:设计本步骤的目的有三:一是把握课文内容,二是完成课后练习题一,三是总结出分析作品语言形式美的方法。) 三、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程安全月防护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雅思考试教育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DB65∕T 4906-2025 《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管理运行规程》
- (正式版)DB2312∕T 077-2023 《盐碱地水稻栽培技术规程》
- 第一节 地球自转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地理中华中图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中华中图版五四学制2024
- 3.1 青春飞扬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2025年中医护理正高职称题库及答案
- 13《桥》(教学设计)-语文六年级上册 统编版
- Unit 5 Section B(1a-2b)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英语七年级上册
- 第13课 多场景动画说课稿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 1200吨黑水虻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
- office办公软件试题
- 13《黄鹤楼》公开课课件
- 申办餐饮食品经营许可证:14项管理制度清单
- 第2课 第一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 鱼池净化系统施工方案
- 新概念第一册语法汇总
- 第八届全国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骨科概论课件
- 公司职级职务管理办法RL
- 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