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基复合材料_第1页
陶瓷基复合材料_第2页
陶瓷基复合材料_第3页
陶瓷基复合材料_第4页
陶瓷基复合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瓷基复合材料论文 2015年5月5日摘要:陶瓷基复合材料主要以高性能陶瓷为基体通过加入颗粒、晶须、连续纤维和层状材料等增强体而形成的复合材料。如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铝等,具有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重量轻和价格低等优点。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还处于较初级阶段,我国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则刚刚起步不久。关键词:陶瓷基复合材料 基体 增强体 强韧化机理 制备技术前言: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以陶瓷为基体与各种纤维复合的一类复合材料。陶瓷基体可为氮化硅、碳化硅等高温结构陶瓷。这些先进陶瓷具有耐高温、高强度和刚度、相对重量较轻、抗腐蚀等优异性能,而其致命的弱点是具有脆性,处于应力状态时,会产生裂纹,甚至断裂导致材料失效。而采用高强度、高弹性的纤维与基体复合,则是提高陶瓷韧性和可靠性的一个有效的方法。纤维能阻止裂纹的扩展,从而得到有优良韧性的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主要用作高温及耐磨制品。其最高使用温度主要取决于基体特征。 正文一、陶瓷基复合材料基本概述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基体为陶瓷。如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铝等,具有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重量轻和价格低等优点。化学键往往是介于离子键与共价键之间的混合键。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体通常也称为增韧体。从几何尺寸上可分为纤维(长、短纤维)、晶须和颗粒三类。碳纤维主要用在把强度、刚度、重量和抗化学性作为设计参数的构件;其它常用纤维是玻璃纤维和硼纤维。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是改善陶瓷材料韧性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晶须是SiC和A12O3,常用的基体则为A12O3,ZrO2,SiO2,Si3N4以及莫来石等。 晶须具有长径比,含量较高时,桥架效应使致密化困难,引起了密度的下降导致性能下降。颗粒代替晶须在原料的混合均匀化及烧结致密化方面均比晶须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要容易。常用的颗粒也是SiC、 Si3N4和A12O3等。陶瓷基复合材料发展迟滞,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比其它复合材料更大的困难。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还处于较初级阶段,我国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则刚刚起步不久。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 (1) 陶瓷能够很好地渗透进纤维点须和颗粒增强材料;(2)同增强材料之间形成较强的结合力;(3)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同增强纤维间没有化学反应; (4) 对纤维的物理性能没有损伤; (5) 很好的抗蠕变、抗冲击、抗疲劳性能; (6) 高韧性;(7)化学稳定性,具有耐腐蚀、耐氧化、耐潮湿等化学性能1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基体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基体为陶瓷,这是一种包括范围很广的材料,属于无机化合物。现代陶瓷材料的研究,最早是从对硅酸盐材料的研究开始的,随后又逐步扩大到了其他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目前被人们研究最多的是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铝等,它们普遍具有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重量轻和价格低等优点。2.瓷基体的种类 陶瓷基体材料主要以结晶和非结晶两种形态的化合物存在,按照组成化合物的元素不同,又可以分为氧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等。此外,还有一些会以混合氧化物的形态存在。 1) 氧化物陶瓷基体 (1)氧化铝陶瓷基体 以氧化铝为主要成分的陶瓷称为氧化铝陶瓷,氧化铝仅有一种热动力学稳定的相态。氧化铝陶瓷包括高纯氧化铝瓷,99氧化铝陶瓷,95氧化铝陶瓷,85氧化铝陶瓷等。 (2)氧化锆陶瓷基体 以氧化锆为主要成分的陶瓷称为氧化锆陶瓷。氧化锆密度5.6-5.9g/cm3,熔点2175。稳定的氧化锆陶瓷的比热容和导热系数小,韧性好,化学稳定性良好,高温时具有抗酸性和抗碱性。 2) 氮化物陶瓷基体 (1) 氮化硅陶瓷基体 以氮化硅为主要成分的陶瓷称氮化硅陶瓷,氮化硅陶瓷有两种形态。此外氮化硅还具有热膨胀系数低,优异的抗冷热聚变能力,能耐除氢氟酸外的各种无机酸和碱溶液,还可耐熔融的铅、锡、镍、黄钢、铝等有色金属及合金的侵蚀且不粘留这些金属液。 (2) 氮化硼陶瓷基体 以氮化硼为主要成分的陶瓷称为氯化硼陶瓷。氮化硼是共价键化合物 3)碳化物陶瓷基体 以碳化硅为主要成分的陶瓷称为碳化硅陶瓷。碳化硅是一种非常硬和抗磨蚀的材料,以热压法制造的碳化硅用来作为切割钻石的刀具。碳化硅还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能,抗氧化性能 (1) 碳化硼陶瓷基体 以碳化硼为主要成分的陶瓷称为碳化硼陶瓷。碳化硼是一种低密度、高熔点、高硬度陶瓷。碳化硼粉末可以通过无压烧结、热压等制备技术形成致密的材料。3陶瓷复合材料的增强体 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体,通常也称为增韧体。从几何尺寸上增强体可分为纤维(长、短纤维)、晶须和颗粒三类。1) 纤维 纤维类增强体有连续长纤维和短纤维。连续长纤维的连续长度均超过数百。纤维性能有方向性,一般沿轴向均有很高的强度和弹性模量。2) 颗粒 颗粒类增强体主要是一些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热、耐磨。耐高温的陶瓷等无机非金属颗粒,主要有碳化硅、氧化铝、碳化钛、石墨。细金刚石、高岭土、滑石、碳酸钙等。主要还有一些金属和聚合物颗粒类增强体,后者主要有热塑性树脂粉末。3) 晶须 晶须是在人工条件下制造出的细小单晶,一般呈棒状,其直径为0.21微米,长度为几十微米,由于其具有细小组织结构,缺陷少,具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晶须与颗粒对陶瓷材料的增韧均有一定作用,且各有利弊。晶须的增强增韧效果好,但含量高时会使致密度下降;颗粒可克服晶须的这一弱点,但其增强增韧效果却不如晶须。由此很容易想到,若将晶须与颗粒共同使用,则可取长补短,达到更好的效果。目前,已有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如使用SiCw与ZrO2来共同增韧,用SiCw与SiCp来共同增韧等。4.陶瓷基复合材料增强体分布1.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1)单向排布长纤维复合材料 当外加应力进一步提高时,由于基体与纤维间的界面离解,同时又由于纤维的强度高于基体的强度,从而使纤维从基体中拔出。当拔出的长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会使纤维发生断裂。因此,裂纹的扩展必须克服由于纤维的加入而产生的拔出功和纤维断裂功,这样,使得材料的断裂更为困难,从而起到了增韧的作用。2)多向排布纤维增韧复合材料 单向排布纤维增韧陶瓷只是在纤维排列方向上的纵向性能较为优越,而其横向性能显著低于纵向性能,所以只适用于单轴应力的场合。而许多陶瓷构件则要求在二维及三维方向上均具有优良的性能,这就要进一步研究多向排布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2.晶须和颗粒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长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虽然性能优越,但它的制备工艺复杂,而且纤维在基体中不易分布均匀。因此,近年来又发展了短纤维、晶须及颗粒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由于短纤维与晶须相似,故只讨论后两种情形。由于晶须的尺寸很小,从客观上看与粉末一样,因此在制备复合材料时,只需将晶须分散后与基体粉末混合均匀,然后对混好的粉末进行热压烧结,即可制得致密的晶须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晶须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基体和晶须的选择、晶须的含量及分布等因素有关。5.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和强韧化机理1)界面的粘结形式(1)机械结合 (2)化学结合 陶瓷基复合材料往往在高温下制备,由于增强体与基体的原子扩散,在界面上更易形成固溶体和化合物。此时其界面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反应区,它与基体和增强体都能较好的结合,但通常是脆性的。 2)界面的作用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一方面应强到足以传递轴向载荷并具有高的横向强度;另一方面要弱到足以沿界面发生横向裂纹及裂纹偏转直到纤维的拔出。3)界面性能的改善 在实际应用中,除选择纤维和基体在加工和使用期间能形成稳定的热力学界面外,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与基体复合之前,往增强材料表面上沉积一层薄的涂层。6.陶瓷的断裂韧性及裂纹类型 陶瓷有很高的强度,但是它同样有较低的断裂韧性。陶瓷断裂韧性低的主要原因是在它内部存在着各种裂纹; 陶瓷的裂纹类型有: (1)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纹;(2)产品设计导致产生的裂纹;(3)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裂纹;三、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造通常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将增强材料渗入未固结(成粉木状)的基体材料排列整齐或混合均勾;第二步是运用各种加工条件在尽 量不破坏增强材料和基体行能的前提下制成复合材料制品。 1.粉末冶金法 制备工艺过程:原料(陶瓷粉末、增强剂、粘结剂和助烧剂)均匀混合(球磨、超声等)冷压成形(热压)烧结。关键是均匀混合和烧结过程防止体积收缩而产生裂纹。2.浆体法(湿态法) 为克服粉末冶金法中各组元混合不均的问题,采用浆体(湿态)法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其混合体为浆体形式,混合体中各组元保持散凝状,即在浆体中呈弥散分布。这可通过调整水溶液的PH值来实现。对浆体进行超声波震动搅拌可进一步改善弥散性。弥散的浆体可直接浇铸成型或热(冷)压后烧结成型。适用于颗粒、晶须和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采用浆体浸渍法可制备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纤维分布均匀,气孔率低。3.反应烧结法 用反应烧结法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除基体材料几乎无收缩外,还具有以下优点:增强剂的体积比可以相当大;可用多种连续纤维预制体;大多数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反应烧结温度低于陶瓷的烧结温度,因此可避免纤维的损伤。反应烧结法最大的缺点是高气孔率难以避免。 4.液态浸渍法 用此方法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化学反应、熔体粘度、熔体对增强材料的浸润性是首要考虑的问题,直接影响材料的性能。陶瓷熔体可通过毛细作用渗入增强剂预制体的孔隙 。施加压力或抽真空将有利于浸渍过程。5.直接氧化法 按部件形状制备增强体预制体,将隔板放在其表面上以阻止基体材料的生长。熔化的金属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直接氧化反应形成所需的反应产物。由于在氧化产物中的空隙管道的液吸作用,熔化金属会连续不断地供给到生长前沿。6.溶胶凝胶(Sol-Gel)法 溶胶(Sol)是由化学反应沉积而产生的微小颗粒(100nm)的悬浮液;凝胶(Gel)是水分减少的溶胶,即比溶胶粘度大的胶体。Sol-Gel法是指金属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经溶液、溶胶、凝胶等过程而固化,再经热处理生成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固体的方法。该方法可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 使均匀性达到微米、纳米甚至分子量级水平。使用这种方法,可将各种增强剂加入,基体溶胶中搅拌均匀,当基体溶胶形成凝胶后,这些增强组元稳定、均匀分布在基体中,经过干燥或一定温度热处理,然后压制烧结形成相应的复合材料。 四、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应用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温、高强度、高硬度及耐腐蚀性好等特点,但其脆性大的弱点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随着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要求材料能在更高的温度下保持优良的综合性能。陶瓷基复合材料可较好地满足这一要求。它的最高使用温度主要取决于基体特性,其工作温度按下列基体材料依次提高:玻璃、玻璃陶瓷、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碳素材料,其最高工作温度可达1900 。陶瓷基复合材料已实用化或即将实用化的领域包括:刀具、滑动构件、航空航天构件、发动机制件、能源构件等。五、今后面对的问题及前景展望现在看来,人们已开始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制造技术等问题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但这其中还有许多尚未研究情楚的问题。因此,从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