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船舶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自动调节.ppt_第1页
第4章+船舶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自动调节.ppt_第2页
第4章+船舶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自动调节.ppt_第3页
第4章+船舶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自动调节.ppt_第4页
第4章+船舶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自动调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船舶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自动调节,改变并联运行的发电机有功功率的分配,是通过改变各台发电机原动机的油门的大小,以改变单位时间内进入气缸的燃油量来实现的。,并联机组有功功率分配与电力系统频率调整密切相联系。,第1节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1船舶电力系统频率变化的原因,船舶同步发电机频率和原动机转速的关系是,发电机运行时的转矩平衡方程式为,船舶同步发电机功率和转矩的关系为,标么值表示的发电机功率平衡方程式可表示为,频率也是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负载变化时,要保持频率恒定,应相应地调整原动机的油门,保持功率平衡。,在船舶电力系统中,频率的调整及有功功率分配均依赖于原动机调速器的调节。,原动机输入功率为PT,发电机负荷功率为PF,(1)当,时,静止或恒转速运行,即稳态。(2)当,时,系统处于加速运行,即动态。(3)当,时,系统处于减速运行,即动态。,规范规定:船用电器设备在电源频率波动稳态值达5额定频率时应能正常运用。因此要求船舶电网频率的变化最好保持在0.2Hz以内。,负荷功率随频率而改变的特性称为负荷的功率频率特性,属于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船舶电力系统负载从电网吸收的有功功率与频率的关系一般表示为,2船舶电力系统负荷调节效应,船舶电力系统中各种有功负荷与频率的关系,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功率与频率无直接关系的负荷。如:白炽照明,电热,整流器等。(2)功率与频率成正比的负荷。如:机床,压缩机,卷扬机等,其转矩基本恒定。(3)功率与频率的三次方成正比的负荷。如:吸风机,通风机,水泵等。,在电力系统中功率平衡被破坏引起频率变化时,负载吸收功率的变化起着补偿的作用,使系统能在另一个频率值下得到新的平衡,这种现象称为电力系统的负荷调节效应。,负荷调节效应,为了保证系统的频率变化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发电机组必需配置调速器。,发电机转速的调整是由原动机的调速器来实现的,因此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特性取决于调速器的特性。,由于电力系统要求频率能维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因此调速器应是一种“定速调速器”。即通过调速器调节维持原动机转速不变。调速器种类有机械式、液压式和电子式等。但无论哪种型式,其工作原理都是测出偏差后,根据偏差的大小和极性去调节原动机,使原动机在负载从零到额定值范围内变化时,维持转速在允许的范围内。,3调速器基本原理及特性,1:传动轴2:轴3:飞铁4:拨爪5:滑套筒6:弹簧7:杠杆8:拉杆9:涡轮涡杆10:调速器电机11:油门控制结构,1)离心式调速器基本结构,2)离心式调速器基本原理,按实际转速与给定转速(弹簧予紧力)之差,自动调节油门,维持原动机接近定速运行。,柴油机运行时,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带动调速器的传动轴1将转速传到轴2,使飞铁3绕轴2旋转,飞铁在离心力作用下,力图张开,并将滑套5向上顶,压缩弹簧6,直到与弹簧6产生的反作用力相平衡,这时滑套5将处于某一平衡位置,通过杠杆7、拉杆8,将油门拉到一定的开度,使柴油机有一定大小的喷油量,机组在一定转速下运行,此时的调速器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平衡状态,若由于某种原因破坏了调速器的平衡,譬如负载减少、机组转速升高,则飞铁的离心力增大、张开的角度将更大,引起滑套5上移。在滑套上移的过程中,通过杠杆、拉杆、使油门减小,转速就被阻止进一步增加。同时,因为滑套的上移压缩了弹簧6,其反作用力也将增加,直到与离心力的作用平衡,滑套5就停止上移。到此,调速器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状态,机组在另一个转速下稳定运行。,负载减少,相反若由于某种原因使转速降低,则飞铁的离心力变小、平衡又被打破,此时弹簧6的压力大于离心力的作用,滑套下移,于是油门加大,阻止了转速进一步下降,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这种自动调整作用,使柴油机能稳定运行于一定的转速范围内。,负载增加,通过伺服电动机,经蜗轮蜗杆传动,可以将弹簧6事先压紧到一定的程度;弹簧“预紧”是通过配电盘上的手动调速开关接通伺服电动机进行的操作。预紧力越大,滑套越被压向下移,对应的油门开度越大,反之油门开度越小。,倾斜度可用调差系数K来表示,稳态特性,3)调速器的调速特性,(1)瞬时调速率J,船舶要求:J10,(2)转速恢复到稳定值所需时间T要求;转速恢复过程,应当没有振荡。,T5秒,动态特性,n1,n2,(3)调速特性的失灵区(灵敏度):由于调速机构的间隙,对微小转速变化不能反映。即调速期存在一定的失灵区。失灵区太大功率分配产生误差,太小频繁调节。,4单机运行时频率的调整,一次调节,当发电机的有功负荷变化时,将引起频率的变化,由于调速器的作用,依靠调速器的固有调速特性自动调节油门的大小,从而维持发电机的频率(转速)在一定的范围内,这种调节过程通常称为调速器的“一次调节”。,二次调节,对有差调速特性的调速器来说,功率变化时仅靠调速器的一次调节不能维持频率不变,如果希望维持发电机的频率在额定值,还必需适当地调节调速器弹簧的预紧力,改变油门的开度,这种改变弹簧予紧力的调节称调速器的二次调节。,调速器二次调节是通过手动或自动控制调速器伺服电动机的正反转,改变调速器弹簧的予紧力,使调速特性上下平移,实现频率和机组功率的分配的调节过程。,在同一负载下欲使频率升高,则应加大弹簧预紧力,将油门加大,整个曲线1将向上平移到曲线2。若减小弹簧预紧力,则特性向下平移,如图中的曲线3。,单机运行时,手动调频的情况,1).两台发电机具有有差特性,斜率不一致。,在两台机组均功后,当负荷变化时,功率分配不均匀,5并联运行机组间有功功率的转移和分配,2).两台发电机具有无差特性。,两台机组间,有功功率随机分配,可导致逆功率跳闸或过载跳闸。在无功率分配控制系统作用下无法并联运行。,3).一台发电机具有有差特性,另一台具有无差特性。,当负荷增加:增加的功率全部由无误差特性机承担,若负荷超过该机额定值可引起过载跳闸。当负荷减小:无误差特性机将减小输出功率,有可能导致另一机过载跳闸。也无法并联运行。,负荷增加,负荷减小,要使两机之间的功率能够按容量成比例分配,只有两特性曲线的斜率致。由于调速器特性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使电网频率不致随负载变化过大,又要使功率稳定的分配,特性曲线的下降率应在3左右,不超过5,以保证有功分配偏差在10以内。,采用带有差调速特性的机组并联,并实现功率分配和稳定电网频率是最简单的调频方法,称为“有差调节法”。,设一号发电机运行于A点,输出的有功功率为P,二号发电机为并入发电机,浮接在电网上,处于空载状态,运行于B点。,在转移负载时,为保持电网的频率不变,必须同时向相反方向调节两机组的调速控制开关,操作步骤:,有功功率的转移操作,2号机单独加速,电网频率增加,f0f0,转移过程:为保持电网的频率稳定,在转移负载时,必须同时向相反方向调节两机组的调速控制开关。对上述情况,需增大二号发电机组的油门,使特性曲线2向上平移到特性曲线(2);同时减少一号发电机组的油门,使特性曲线1向下平移到特性曲线(1),并与曲线2交于C点。两特性曲线(1)和(2)的交点C说明两台机组的频率均为fe,而两台机组各自分担的功率均为P1/2。以后在负荷变动时,由调速器自动稳定功率分配,并调节电网频率。,当两台发电机组并联运行需解列一台时,也应同时反向调节原动机的调速控制开关。在电网的频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负荷全部转移至运行的机组。当需解列的机组的有功功率接近为零时,将该发电机的主开关断开。在并联运行中若出现功率分配偏差较大时,也要按上述操作进行功率按发电机容量比例均匀分配。如果出现电网频率偏离额定值时,可同时向同方向操作两机组的调速开关,使频率上升或下降。,f050Hz时,输出电压uf0,当f4Ui,故在矢量图C)中可以用线段OM和ON分别近似代替Uu+Ui和Uu-Ui。,U1=KUu+UiKOM=K(Uu+Uicos)U2=KUu-UiKON=K(Uu-Uicos),式中2KKi为常数,可见,有功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正比于发电机输出的有功电流(Icos),即正比于发电机的有功功率。,而,3)有功功率分配器,有功功率分配器的功能是得到功差信号Up及实现有功功率按比例分配,n并联运行的机组数Pi第i台机组的发电机输出功率,(i=1,2,n),4)调整器,调整器是自动调频调载装置的执行机构,它接收频差和功差综合信号,并根据频差和功差综合信号的大小及极性,发出相应加大或减小油门的指令来控制伺服马达正反转,以达到有功功率的均匀分配和保持频率恒定的目的。,usr0调整器输出减速脉冲;usrfN,uf0,则送到各调整器的输入信号usri0,(i=1、2、n),因此各调整器均发出“减速”脉冲信号,使各机组的调速特性向下平移,系统的频率下降,直到f=fN,usri=uf=0,调整完毕;若ffN,uf0,则进行相反调节。直到电网频率调到额定值时,调整过程才结束。,3)功率分配调整,“恒频”时系统的等效电路,假定在调整过程中频率始终保持为额定值,则频率变换器输出uf=0。,图中的2、3两点为同电位,功率变换器的输出此时可以看作一个电源,可以画出装置的等效电路。,调整器从均功率电阻R上取得信号。,设由3端至1端电压为U。假定有n台机组参与并联运行,各功率变换器上输出的电压、电流分别为Upi和Ii(i=1、2、n),它们的正方向如图中所示。,每个均功电阻上的电压信号正好等于功差信号。,均功电阻R完成了有功功率分配器的作用。当然,电阻元件只有在此特定的虚有差调节法结构图中才能实现此功能,单独电阻元件显然无法完成此任务。,如果1号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大于参与并联运行机组的平均功率,则与功率变换器P1串联的均功电阻R上将有信号电压Usr1:,这个信号加于调整器T1的输入端,将会对1号机组产生“减速”调节,使其油门减小,所承担的负荷减少。同时,必然有另一台发电机均功电阻上的信号电压Usri0,该机组调整器Ti发出加速脉冲,开大油门使其增加负载,一直到各机组的负载值都相等时才结束,,各均功电阻上的信号电压均为,4)综合调整,在实际中,随着功率的变化,电网的频率也会发生变化,反之亦然。所以,上述恒频和均功两种调节是同时进行的,即调整器同时接受“频率差”和“功率差”信号的综合信号。,各机组的调整器按上式综合信号Usri进行调整,直到Usri均为零,调整才结束。,这一调整系统不论对于频率恒定,还是对于有功功率的平均分配,在理论上都能实现无差调节,尽管各机组调速器本身是有差特性。,这种调节方法称为“虚有差”法。,5)机组解列时的调整,发电机机组的解列操作是指当船舶电力系统负荷减小,不需要更多的发电机组并联运行,可将准备停掉的发电机组的负荷转移给在网机组,待其负荷减到接近零时,方可断掉该发电机的主开关,这个操作称发电机组的解列。,解列是并联的逆过程,图为解列方框图,继电器K11、K21是1号、2号机投入电网的控制继电器。继电器K12、K22是1号、2号机解列控制继电器。设1号机已运行,其主开关合闸,主开关的辅助触点QF1闭合,K11得电,其常开接点闭合,l号机将被控,运行于额定频率。若2号机投入并联,其辅助触点QF2使K21得电,其常闭接点闭合。系统将在自动调频调载装置的作用下实现均功率及恒频率运行。,若使1号机解列,只要按下SB1,使解列继电器K12得电,K12常闭接点断开而常开触点闭合,使1号机功率变换器脱离均功点1,并经解列电阻R1和均功电阻R自成一回路,使l号机组不再参与均分功率的调整。,但因1号机仍承担着负载,P1的输出端仍有信号电压,它在解列回路中将产生电流i,并在均功电阻R上形成一个下正上负的电压,这一电压经频率变换器f(此时其输出U32为0)加入调整器T1的输入端,使T1的输入端形成下正上负的电压信号,即T1调整器的输入端信号Usr10,T1调整器将发出减速信号,即l号机卸载。,此时2号机还没有加大油门,系统的频率将下降,ffe,则频率变换器输出U322f,也不会发生振荡。,是否产生振荡还需看初始条件,即初始频率f0的值。,调频振荡现象,2)有功功率分配调节时可能产生的振荡现象,有功功率分配振荡现象,多台(设为两台)机组并联运行的情况,仍假定是按定脉冲宽度的调节方式,并设每一个调节脉冲能使机组的有功功率变化P,再设对应于调节器不灵敏区的功率变化量为P,则当:P2P时,就可能产生功率分配中的“交互振荡”,即系统总负荷不变,频率为给定值,但有一定的有功功率在两台机组间往复传递。,同样这种现象也只是可能产生而不一定产生,这也还决定于初始条件,在这里就是一号和二号机的初始功率值P10和P20。,有功功率分配振荡现象,若P10和P20的差值适当地还小一些或大一些,尽管P2P条件成立,也可能在第一对或第二对调节脉冲之后,功率分配差就落在不灵敏区内,而不会产生振荡。,以上两种振荡现象出现时,在装置面前将听到“加速”和“减速”继电器有节奏,不停地交替工作。这时,就应采取措施消除振荡。,3)消振措施,从上面对振荡现象及产生振荡的条件的讨论可知,当f2f,P2P时系统一定是稳定的,不会产生振荡。,消除振荡,可从两方面着手解决:,(1)适当减小调节脉冲宽度(减小f和P),(2)适当加大调节器的不灵敏区(增加f和P),脉宽受误差信号调制的调节器输出特性,若采用措施(1),其附带的结果将使系统的调节时间拉长,而采用措施(2),则将增大调节稳定后的静态误差,所以要据实船情况来权衡处理。,通常,调节器的不灵敏区是可调的,脉冲宽度也有多档可供选择,以便与不同的机型相适配。,脉宽受误差信号调制的调节器输出特性,避免产生振荡的最好方式是设计调节器时,使其输出的调节脉冲宽度受误差信号大小的调制,即当系统的频差,功率分配差信号大时,调节脉冲宽度随之加大(甚至形成连续调节)。在调节过程中,当误差信号变小时,调节脉冲宽度也随之减小。,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