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输液性静脉炎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摘 要目的:分析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中心门诊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输液性静脉炎患者31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于我中心门诊行静脉输液未发生静脉炎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多次穿刺、针头、输液器污染、病情严重及使用高渗药物的发生率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液体量、年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输液时间上明显延长,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组别例数男/女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观察组对照组313117/1418/130.0512(38.7%)10(32.3%)0.0510(32.3%)11(35.5%)0.059(29.0%)10(32.3%)0.051.2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比较两组在输液性静脉炎相关因素上的差异,主要包括操作方法、穿刺技术、输液时间、输液量、药物性质、病情及年龄等方面。1.3护理方法1.3.1输液顺序 静脉输液前,应对药物性质、浓度、配伍禁忌、以及用药注意事项进行全面了解,不可盲目用药,避免刺激血管壁。若应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首先采用诱导液体实施穿刺,针头处于血管内才可加入药物,输注完毕后,采用生理盐水对血管进行冲洗,避免药物沉积、刺激血管壁,从而提高药物使用率2。对于有些药物按说明书要求不能与其他药物在同一输液器内混合的,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器,以免产生沉淀或结晶,对病人造成危害。1.3.2选择血管 静脉穿刺时,应选择弹性较好、外横径粗、回流通畅且便于穿刺的血管,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若为长期输液者,应尽量保护静脉,合理使用,尽量避开接近关节、受伤或感染部位的静脉。若需输注甘露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输液方式3。1.3.3液体量 若患者需进行长期静脉输液,除了要注意保护静脉,从远端到近端选择穿刺点,也应对液体的输入量进行严格控制,一般液体量控制在1000ml/d以内。考虑到门诊输液的特殊性,应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向其讲解穿刺部位的护理方法,注意事项,以免患者回家后发生穿刺部位感染。 1.3.4无菌操作 实施静脉输液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安瓿瓶开封时易将微粒混至药液内,造成药液污染,因此锯安瓿瓶时,应实施无菌操作,抽吸药液时,将针头垂直插至安瓿瓶底部,以减少玻璃微粒的污染;加药针头不可太大,减少橡皮微粒;药物需完全溶解,减少或避免输入药物结晶微粒4。皮肤消毒应使用合格有效的皮肤消毒剂,消毒两遍后待干,范围为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5cm,不留空白。输液过程中针头或输液器已被污染或疑被污染均应立即更换。1.3.5补充营养 为患者进行饮食干预,指导其合理膳食,增强其身体抵抗力,促进疾病的恢复;对其进行皮肤清洁护理指导,叮嘱其勤换洗衣物,定期更换床单、被罩,保持床铺整洁、卫生,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避免或减少感染的发生5。1.3.6静脉炎护理 对于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更换穿刺部位,将患肢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局部给予1%普鲁卡因+1%利多卡因,封闭注射。如药液渗漏于血管外,应立即停止输注,并抽吸渗液,给予50%硫酸镁纱布条实施湿敷6。1.4数据处理 应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且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两组静脉炎危险因素对比 观察组在多次穿刺、针头、输液器污染、病情严重及使用高渗药物的发生率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年龄、液体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输液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以上因素均为引起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如表2、表3所示。表2 两组静脉炎相关因素计数资料对比(n,%)组别例数多次穿刺针头、输液器污染病情严重高渗药物观察组对照组X2P31317(22.6%)2(6.5%)10.6910.058(25.8%)2(6.5%)11.3060.059(29.0%)3(9.7%)11.5120.0515(48.4%)5(16.1%)9.9330.05表3 两组静脉炎相关因素计量资料对比(xs)组别例数液体量(ml/d)输液时间(d)年龄(岁)观察组对照组tP31311369.6218.1633.8103.710.0270.0516.761.855.380.5812.0150.0563.529.3647.686.2510.0250.053讨论静脉炎为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发热、麻木,且感觉迟钝,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疾病的恢复均产生不利影响7。导致静脉炎发生的因素较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因素:在多种危险因素中,穿刺情况、穿刺部位及输液时间均为物理因素,例如护理人员穿刺技术差、穿刺部位不佳及患者的随意活动等均可使血管内膜受损,形成静脉炎;(2)化学因素:药物性质属化学因素,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若药物刺激性较强,要求其滴速快,再加上间隔时间较短,对浅表静脉的反复使用,容易造成静脉壁受损,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导致药液渗漏,从而引起静脉炎的发生;(3)机体因素:患者的具体病情及肢体活动度均为机体因素,若患者病情严重,身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皮肤黏膜防御能力低下,再加上患者的营养状况较差,容易诱发静脉炎;(4)其他因素:除以上各种因素可引发输液性静脉炎以外,液体输入量、输注速度及污染因素等同样可导致静脉炎的发生。本研究就我院门诊收治的62例静脉输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输液性静脉炎患者(观察组)与未发生静脉炎患者(对照组)的静脉炎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多次穿刺、针头、输液器污染、病情严重及使用高渗、刺激性药物的发生率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液体量、年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输液时间上明显延长,P0.05;这一结果与张伟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表明,引发输液性静脉炎的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穿刺技术,增强专业技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掌握药物性质、用药注意事项,掌握输液反应防范措施,一旦发生静脉炎,应及时处理,以减轻对患者带来的危害。参考文献:1 倪海燕. 引起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2(07): 667-668.2 韦笑云.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原因及干预对策J. 北方药学, 2013, 11(07): 164-165.3 杨丽红. 输液性静脉炎相关危险因素及诊治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18(01): 158-160.4 仇元俊, 王彩凤. 液体相关因素致输液性静脉炎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11, 09(11): 944-946.5Constance Biggar, Cynthia Nichols. Comparison of Postinfusion Phlebitis in Intravenous Push Versus Intravenous Piggyback CefazolinJ. Journal of Infusion Nursing, 2012, 35(6): 384-3886 黄新花. 留置针输液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火门培训知识课件
- 救援运马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企业文化建设章程的法律要素
- 地热能热泵技术-第1篇-洞察及研究
- 2025年高考政治总复习主观题必背知识复习宝典
- 纺织工艺参数优化-洞察及研究
- 部队司机安全培训课件
-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保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 期中专题复习-语篇填空训练-2025-2026学年 译林版2024 英语八年级上册 解析卷
-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第三初级中学2025年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 QGDW10936-2018物料主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
- 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2000字论文
- 2025年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医学基础知识新版真题卷(附详细解析)
-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 有机食品连锁超市商业运营计划
- 机器学习赋能空间环境:特征识别与深度分析的创新探索
- 2025-2030年中国压裂砂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基础公共卫生知识试题及答案
- AI赋能与素养导向:初中英语智慧课堂的融合实践研究
- 沪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语用新题型得名方式、构词方式辨析专题指导与巩固训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