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科室护士准入制度_第1页
重点科室护士准入制度_第2页
重点科室护士准入制度_第3页
重点科室护士准入制度_第4页
重点科室护士准入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诊专业护士准入制度一、经过院前急救及急诊专科培训合格的注册护士,并有2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二、已经过院内重点科室轮转,能够正确、迅速、安全有效地从事各项护理工作,具有分析、判断、预测和对急危重症病人应急处理能力。三、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能与相关工作人员同心协力,做好院前急救工作。四、掌握急诊室工作制度,急诊科护士工作职责;熟练掌握各种急救仪器及急救药物品的放置、使用和保养方法;掌握常见急症的护理常规。五、熟悉各抢救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作用、正确的操作方法,使用后的消毒、保养以及使用抢救仪器时相关的护理内容。六、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吸痰术、洗胃术等急救技术及止血、包扎、止血带的使用、复合伤的处理等专科急救技能。七、每年获得规定的专科继续教育学分数。八、遵照执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重新修订于2013年1月4日文件名:急诊专科护士准入制度此文件于2010年4月开始执行在2013年1月4日修订附:急诊专科护士准入制度修改说明该制度较早先2010年制定的制度中增添了几项内容,现要求新入急诊的护士要在入科前经过急诊专科培训合格者并有2年工作经验的注册护士才可进入科室工作,还要熟悉急诊抢救的各项操作,还要每年获得专科继续教育学分。 ICU专业护士准入制度(试行)一、接受36个月ICU专业培训合格的注册护士,并有2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二、掌握本专科相应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病理生理学知识及多专科护理知识和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病情综合分析能力。三、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血流动力学监测、人工气道的应用及管理、常用急救与监护仪器的使用和管理,包括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降温机、血气分析仪、各种微量输液泵等。四、掌握常见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与护理、休克病人的观察及护理、器官移植术后监护、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五、 每年获得规定的专科继续教育学分数。六、遵照执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2013年1月血液净化专业护士准入制度(试行)一、在血液净化中心实习满3个月,经过血液净化的基本治疗操作培训并考试合格的注册护士,并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二、掌握肾病及血液透析理论知识,血液透析机的基本性能,完全掌握透析治疗流程及应急措施。三、每年获得规定的专科继续教育学分数。四、遵照执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2013年1月手术室专业护士准入制度一、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有1年手术室护理工作经验经过不少于3个月的手术室专业培训合格的注册护士。有较强的综合业务技术能力、敏锐精细的观察能力和突出的应变能力,会运用肢体语言与病人的交流,并会对自我情绪进行调节和自控。二、掌握无菌、消毒和隔离的概念,并熟悉相关护理操作规程。掌握感染手术器械的处理。三、了解空气层流病房的性能,能根据要求调节病室的温度、湿度和层流室的风速。熟悉手术室环境、布局及基本设备、物品的定位,特别是急救物品的定位和使用。四、熟练掌握手术时各项基本操作(包括展开无菌台、穿脱无菌手术衣和手套、洗手方法等。)及专科手术的配合。五、掌握手术标本的固定、登记及固定液的配制;能客观、准确地填写各类护理记录单(接送病人记录、术中护理记录单)。六、每年获得规定的专业继续教育学分数。七、遵照执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重新修订于 2013年1月4日文件名:手术室专科护士准入制度此文件于2010年4月开始执行在2013年1月4日修订附:手术室专科护士准入制度修订说明要求在进入手术室前有1年的手术室护理工作经验的注册护士。并需要其有较强的综合业务技术能力、敏锐精细的观察能力和突出的应变能力。新制度强调了无菌观念的重要。并且还要熟练掌握手术时的基本操作。 产科助产士准入制度(试行)一、取得助产专业中专以上学历;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经注册。二、参加产科专业技术培训合格,取得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助产士证书。三、掌握围产期助产技术、围产期解剖生理学基础、正常及异常产程护理常规、新生儿护理常规、母婴保健知识。 四、每年获得规定的专业继续教育学分数。五、遵照执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2013年1月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说”的氛围,为学生积淀“说”的素材,为学生创造“说”的情景和空间局党建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force (youth teams) and County party leaders, aimed at weakening the anti-Japanese forces. Zhuang Shaozhen was removed from Office and to the underground revolution activities carried out in the country, political parties were dissolved. Zhejiang comrades and thus losing a foothold in Wujiang basis points. To make them stay, jindapeng served as captain of the young workers through activities, make the political player-wise into the youth team. Save a group of the backbone of the resistance, and gave the Communists . Commander Zhu Xi, led by Deputy Commander Wang Hesong, stationed along the junction of Jiangsu xincheng, Wuzhen. Zhu Xi troops KMT-CCP cooperation and anti-Japanese policy of solidarity, he moved to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 Zhu Department times and day Army hand-to-hand combat made victory, grow has momentum, standing strict Tomb, and new Cheng of appeasement army giant Haru Brigade anyway, received adapted; living Taihu Lake of bin of two a even Hunan army with of allegiance; Jiangsu and Zhejiang junction area of Wang Chunlin Department about 500 people also has done a Yu Zhu Xi men; River, and Zhejiang, and Shanghai area many tour miscellaneous forces also attracted attached return, plus many local youth have joined forces, Zhu Xi strength big increased, from original more than 200 more people quickly development to more than 4,000 more than people, opened has a to Wuzhen for Center, including strict Tomb, and Shuanglin, practicing guerrilla base of the urban, new Cheng became strongest guerrilla forces of the Kuomintang along the border of Jiangsu and Zhejiang. In April, the Deputy Commander of the Zhu Xi Wan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