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操作评分标准_第1页
针灸治疗操作评分标准_第2页
针灸治疗操作评分标准_第3页
针灸治疗操作评分标准_第4页
针灸治疗操作评分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治疗操作评分标准单位 姓名 得分 项目要求应得分扣分 操作前准备1、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服装、鞋帽整齐。2、根据病情特点,对患者做出正确、全面的评估。3、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并选择舒适合理的体位。4、洗手、带口罩5、物品准备,治疗盘,消毒毫针,皮肤消毒液,棉球,棉签,镊子,弯盘。 操作流程1、根据患者病情特点,辩证选穴。2、再次核对穴位后,用皮肤消毒液擦拭(其范围不小于3cm)。选针后符合进针、行针方法。3、患者是否有针刺部位酸、麻、胀、重等得气感。患者有否晕针、疼痛难忍等不适情况。4、适时起针。5、针刺异常情况处理: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操作后1、术后合理安排体位。2、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针具处理符合要求。总体评价选穴准确、操作熟练、动作协调、局部严格消毒、体位合理、患者感觉、目标达到的程度。毫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单位 姓名 得分 项目要求应得分扣分消毒穴位消毒及操作者双手消毒针具无菌操作医疗垃圾处理单手进针法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角度深度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角度深度夹持进针法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角度深度舒张进针法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紧绷,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角度深度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角度深度针管进针法将针先插入用玻璃、塑料或金属制成的小针管内,放在穴位皮肤上,左手压紧针管,右手食指对准针柄一击,使针尖迅速刺入皮肤,然后将针管去掉,再将针刺入穴内角度深度总体评价选穴准确、操作熟练、动作协调、局部严格消毒、体位合理、患者感觉、目标达到的程度。行针手法操作评分标准单位 姓名 得分 项目要求应得分扣分基本手法提插法将把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到浅层的操作谓之提 捻转法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辅助手法循法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巡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的循按弹法 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震动刮法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摇法 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飞法用右手拇、食指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震颤法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的震颤补泻手法捻转补泻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用力为主)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用力为主)者为泻法。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为主者为补法;先深后浅,重提轻插,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者为泻法。疾徐补泻进针是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补泻手法迎随补泻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的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的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呼吸补泻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开阖补泻出针后迅速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为泻法。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均匀的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出针棉球按压穴旁皮肤刺手捏持针柄,将针缓慢退至皮下,快速出皮肤按压针孔医疗垃圾处理总体评价选穴准确、操作熟练、动作协调、局部严格消毒、体位合理、患者感觉、目标达到的程度。灸法操作评分标准单位 姓名 得分 项目要求应得分扣分操作前准备医者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服装、鞋帽整齐。洗手,戴口罩物品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患者体位舒适合理,暴露施灸部位,保暖。艾柱灸直接灸1、瘢痕灸:施灸时先将施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2、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施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易炷再灸。间接灸1、隔姜灸: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应灸腧穴部位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3、隔盐灸:用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cm,厚约0.8c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部位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艾条灸悬起灸1、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距离皮肤约2-3cm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2、雀啄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象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炙。3、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的施灸。实按灸1、太乙针灸:自制太乙针,施灸时,将太乙针的一端点燃,用布7层包裹,其燃着的一端,立即紧按于应灸的腧穴或患处,经行灸熨,针冷则再燃再熨。如此反复灸熨7-10次为度。2、雷火针灸:自制雷火针,施灸方法同太乙针。温针灸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cm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温灸器灸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至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细则评价1、艾条与皮肤距离符合要求2、灸至局部皮肤稍起红晕,施灸时间合理3、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询问患者有无不适4、灸后及时除掉艾灰,清洁局部皮肤。5、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异常情况处理皮肤灼伤(起泡):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无需处理失。如因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器抽出水液,再涂以烫伤油等,并以纱布包敷。如用化脓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要注意适当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局部清洁,并可用敷料保护灸疮,以防污染,待其自然愈合。如处理不当,灸疮脓液呈黄绿色或有渗血现象者,可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涂敷。总体评价选穴准确、操作熟练、动作协调、体位合理、患者感觉、目标达到的程度。拔罐操作评分标准单位 姓名 得分 项目要求应得分扣分操作前准备医者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服装、鞋帽整齐。洗手,戴口罩物品治疗盘、火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打火机、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纱布患者体位舒适合理,暴露拔罐部位,保暖吸附方法火吸法1、闪火法: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使火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2、投火法:用易燃纸片或棉花,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应拨的部位 3、滴酒法:用95%酒精或白酒,滴人罐内1一3滴,沿罐内壁摇匀。用火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4、贴棉法:用大小适宜的酒精棉花一块,贴在罐内壁的下l/3处,用火将酒精棉花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的部位水吸法将竹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然后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出,迅速用凉毛巾紧扪罐口,立即将罐扣在应拔部位,即能吸附在皮肤上。抽气吸法先将抽气罐的瓶底紧扣在穴位上,用注射器或抽气筒通过橡皮塞抽出罐内空气,使其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拔罐方法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2、走罐: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用右手握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3、闪罐: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的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4、刺血拔罐法: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在将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6分钟。5、留针拔罐法: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分钟,待 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然后将针起出。起罐一般先用一只手夹住火罐,另一手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气体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