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植物的根与吸收_第1页
土壤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植物的根与吸收_第2页
土壤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植物的根与吸收_第3页
土壤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植物的根与吸收_第4页
土壤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植物的根与吸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性化辅导授课案学生: 科目:科学 教师: 第 阶段第 次课 时间:2014年5月31日 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1、知道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非生命的水分、空气、矿物质和有机物。2、区分砂粒、粉砂粒、黏粒的大小和性能。3、区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特征和主要性状。4、了解壤土类土壤各种成分的比例,理解壤土类土壤最适于植物生长的主要理由。5、区分直根系和须根系。6、理解根尖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其相关功能。7、知道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和吸水、失水的条件。8、了解植物缺乏氮、磷、钾的病症。二、授课内容:【知识点1】土壤中有什么:1. 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真菌、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2.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1)土壤中有空气(2)土壤中有水(3)土壤中有有机物(4)土壤中有无机物3. 从岩石到土壤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自然外力风力、水流外力、水形成冰产生的外力;热胀冷缩骤热骤冷使岩石爆裂; 植物和动物的作用。植物和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积累在岩石颗粒间,是土壤腐殖质和有机物的重要来源。土壤的形成目前还在正常进行,土壤的形成速度极其缓慢注意保护【典型例题】例1. 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来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A. 有机物含量 B. 空气体积分数 C. 土壤生物数量 D. 无机盐含量解析:从这三幅图的实验操作上分析,可以看出是测定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因而选择B选项。答案:B例2. 土壤中有蚯蚓和其他小动物在生活,能使土壤中的无机物成分增加,原因是( )来源:学。科。网Z。X。X。KA. 蚯蚓通过呼吸作用排放无机物 B. 蚯蚓的排泄物进入土壤C. 蚯蚓通过松土把地面的无机物带到土壤中 D. 蚯蚓能把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解析:这道题要求同学们理解蚯蚓是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这些有机物经过蚯蚓消化吸收后,会产生无机物排出体外,从而使土壤中的无机物成分增加。答案:D例3. 生命的起源初期,地球上并没有土壤,以下哪种生物的出现使这成为可能 ( ) A. 低等植物 B. 高等植物 C. 动物 D. 真菌来源:Zxxk.Com解析:这道题结合性比较强,生命的起源初期,地球上并没有土壤,这就意味着一开始地球上并没有大量的有机物,动物和真菌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很难生存下去,但对植物来说,只能从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因此选择答案A最为恰当。答案:A【知识点2】各种各样的土壤:1. 土壤的结构和类型:(1)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组成的。这些成分是相互影响的,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 如:矿物质颗粒较小,土壤的空隙就较小,于是水和空气也就少了。(2)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所以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砂粒,细的叫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粉砂粒。土壤颗粒的分类名称直径/毫米砂粒2.00.02粉砂粒0.020.002黏粒0.002【思考】砂粒、粉砂粒、黏粒分别堆在一起,哪种颗粒之间的空隙大?含水和空气最多? 砂粒之间的空隙大,含空气多,含水少。黏粒含水量最多。砂粒比黏粒具有更好的渗水性。(3)不同的土壤,其渗水的能力是不同的。(4)土壤的分类: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土壤名称土壤质地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粒多。土壤颗粒较细。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粒大致相等。土壤质地较均匀。1:黏土类土壤能搓成条状体。分析:土壤的黏性差,如砂土类土壤,表示土壤中空隙较大,较疏松,水易渗入流出,通气性能好,但保水保肥性能差。 土壤的黏性很强,如黏土类土壤,表示土壤中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所以,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2:在壤土类土壤中的植物生长状况最好。 土壤的性状对比表: 土壤名称性状砂土类土壤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黏土类土壤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壤土类土壤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壤土类土壤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中的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25。这样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典型例题】例1. 以下关于土壤的描述中: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选择是( )砂粒多,黏粒少 黏粒、砂粒均多 砂粒、黏粒、粉砂粒大致等量 土壤颗粒粗 土壤颗粒细 土壤质地均匀 A. B. C. D. 解析:三种土壤中,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是壤土类土壤,而壤土类土壤的质地是:砂粒、黏粒、粉砂粒大致等量,土壤质地均匀,所以选择D选项。答案:D例2. 以下三种土壤样品中,哪种通气性能最差,哪种保水性能最强 ( )A. 甲,甲 B. 甲,乙 C. 乙、乙 D. 乙、丙土壤名称土壤质地甲: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乙: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粒多。土壤颗粒较细。丙: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粒大致相等。土壤质地较均匀。解析:本题重在从土壤质地上分析,砂土类土壤因含砂粒多,所以通气性最好,但保水性最差;黏土类土壤因含黏粒多,所以通气性最差,保水性最强;所以选择C选项。答案:C例3. 下列各项关于破坏土壤资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恣意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 B. 草原的过度放牧会引起沙漠化C. 焚烧作物秸秆后土壤无需再施肥 D. 烧山开荒将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解析:恣意砍伐森林会使土壤的持水能力减弱,下雨时会导致水土流失;草原的过度放牧会使牧草短时间内无法再生,引起沙漠化;烧山开荒将会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减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焚烧作物秸秆后只有少量的无机物(灰)留在土壤中,有机物大量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所以种植农作物时会缺肥,因此还需再施肥。答案:C【知识点3】植物的根系: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一)植物的根系:1、植物通过根来吸收土壤中的各种营养物质水分和无机盐。【实验】根的观察了解根是如何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的。 植物比较项目大豆小麦根的数目较少(有主、侧根之)较多(无主、侧根之分)是否有明显发达的根有无还有哪些植物具有这样的根青菜、花生、萝卜等玉米、葱、大蒜、水稻等2、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像大豆、青菜、花生、萝卜等植物一样,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像小麦、玉米、葱、大蒜、水稻等植物一样,没有明显的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须根系。根的功能: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3、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等因素有关。【探究】植物根系(同种植物的根系)的分布与地下水位的高低的关系实验结论:地下水位越高,根系的平均长度越短,根系分布越浅。(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研究根的吸水部位实验现象:被剪去根的前端的小麦先出现萎蔫现象。结论:说明根吸水的部位在根尖。【讨论】在农业生产中,移栽作物幼苗时为什么要带土移栽?避免损伤幼嫩的根尖,使根尖在适应“新环境”以前,仍旧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从被夹带的土壤中获取水分和营养物质。【问题】为什么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呢?【观察】了解根尖的结构:显微镜观察根尖。根尖的结构:有人统计:正在抽穗的一株黑麦的根系具有1381万条根和140多亿条根毛。【问题】植物的根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呢?不是,例如:当作物被施以过多肥料时,作物反而发生萎蔫现象。这表明作物体内的水分减少了。【实验】植物细胞失水的实验实验现象:在清水中的青菜没有出现萎蔫现象,在浓盐水中的青菜出现了萎蔫现象。结论: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只有在高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植物的根才能吸水。【思考】有无其它方法证明根毛确实必须在土壤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才能吸水?腌制青菜时,青菜失水;海水漫入农田,农作物萎蔫等。正常情况下,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一般高于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若施肥过多,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会超过根毛细胞液内的质量分数,细胞就会因失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现象。【小结】当土壤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当土壤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典型例题】例1:下列植物中属于须根系的是( )A. 狗尾巴草 B. 樟树 C. 杨柳树 D. 梧桐树解析:一般来说,比较高大的树都是直根系,而一些草本植物都是须根系,所以狗尾巴草是须根系,而樟树、杨柳树和梧桐树则是直根系。答案:A例2:在与水平面成15角的倾斜木板上,分别铺上5cm厚的有草皮土壤和无草皮土壤,用洒水壶取等量的水以同样的方式淋浇,如图所示。(1)实验表明:裸地的水土流失情况更为严重,可知 对土壤有保护作用;(2)请你提出一条治理黄河上游水土流失的措施: 。解析:草皮作为一种植被有防治水土流失的功能,而从该实验表明:裸地的水土流失情况更为严重,更证明了草皮有这一功能。第二问,要求提出一条治理黄河上游水土流失的措施,一般只要从有利于保护植被的方面提都是可以得满分的。答案:(1)草皮 (2)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合理均可)例3:合理密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为确定大豆最合理的种植密度,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一块保水和保肥能力都比较强的实验田中划出四块面积相同的区域,然后分别向四块区域均匀种植大豆幼苗,待果实成熟后(如图),统计每植株上的荚果数和每荚果中的种子数,统计数据如下表。(l)科学兴趣小组选取的保水和保肥能力都比较强的土壤是 (选填“砂土类”、“黏土类”或“壤土类”)土壤。(2)荚果中的种子是由大豆花子房中的 发育而来的。(3)简要叙述实验结果: 。(4)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相对于1、2、4号区域来说,3号区域是比较合理的种植密度。你赞同他们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解析:这道题综合考查了同学们对植物和土壤的理解,第一问主要是考查同学们对三种土壤的理解,保水和保肥能力都比较强的土壤应该是壤土类土壤;第二问主要考查种子的形成,种子是由子房中的胚珠发育而来的;第三问要综合观察统计数据表的内容,从表格中不难发现: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每植株上的平均荚果数减少,每荚果中的平均种子数基本不变。第四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于实验结论的合理性的判别,因为数据中只涉及到种子数,而没有涉及到每颗种子的质量是否一样,所以很难判断产量的高低,故不赞同这个观点。答案:(1)壤土类 (2)胚珠(3)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每植株上的平均荚果数减少,每荚果中的平均种子数基本不变。(4)不赞同,因为不知道每个区域中种子的质量。例4:为研究甲、乙两种不同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某人设计了四个不同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各装置中地下部分都处于相同环境的盆中,地上部分所处的都是透明的封闭容器。(1)为了达到本实验的目的,应比较装置_(填装置编号)之间的植物生长差异。(2)以装置、装置来进行对照实验。这样的实验设计是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请说明具体的理由:_。解析:影响植物生长的诸多因素,而现在要研究的是甲、乙两种不同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那么就必须把两种植物置于同一盆土壤中,而地上部分的环境又要相对独立,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号实验组,而号则可作为对照组,观察甲植物在没有乙植物争夺土壤中养分的情况下的生长情况。因此我们应比较与之间的植物生长差异。第二问中的设计是不合理的,因为在装置和装置中,地上环境没有提供独立的相同的生长空间。答案:(1)与(2)不合理;因为在装置和装置中,地上环境没有提供独立的相同的生长空间。【知识点4】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1、植物的生长除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需要无机盐。【实验】配制四种不同的营养液,观察植物在营养液中的生长状况。实验现象:在分别缺乏氮、磷和钾元素的培养液中,植物的生长状况不同,分别出现生长异常。当分别按标准添加含氮、磷和钾的化合物后,植物的生长慢慢恢复正常。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起不同的作用。植物的营养缺乏症:(1)缺氮:植株矮小,叶色发黄。(2)缺磷:植株细小,叶色暗绿带红。(3)缺钾:植株长得矮小,叶片上带有许多褐斑。2、植物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的。植物可以帮助土壤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