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状河沉积体系_第1页
辫状河沉积体系_第2页
辫状河沉积体系_第3页
辫状河沉积体系_第4页
辫状河沉积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平面形态的分类:辫状河、曲流河、顺直河和网结河2、沉积负载分类:悬移质河道、混合质河道和推移质河道3、河道化程度和活动性:席状泛滥、固定河道和摆动河道4、河道的季节性变化:常年性河道和季节性河道5、粒度分类:砾石质河流和砂质河流,1、河流沉积体系的分类和命名,主要沉积体系构成分析,.,.,.,辫状河是由一系列宽而浅的河道、河道沙坝(心滩)和河间冲积岛组成。河道被心滩分割,水流呈多河道绕着众多心滩不断分叉和重新汇合,心滩和河道都很不稳定。心滩和河间冲积岛是其特有的地貌特征。辫状河沉积体系一般分布于冲积扇和曲流河之间。三者在空间上构成连续的共生组合。辫状河进一步分为砾质辫状河、砂质辫状河和富泥的辫状河。,1、辫状河沉积体系,主要沉积体系构成分析,.,.,.,辫状河沉积体系内部的成因相构成,.,辫状河沉积体系成因相概念,1、河道底部充填(滞留沉积):河道底部最粗的碎屑物。在洪泛期搬运而沉积于河道底部。随后无法搬运而滞留于河底。它和冲刷面一起构成河道成因单元划分的重要标志。2、心滩:河道中心部位的沉积物(心滩坝),使河道辫状化。心滩加积到一定厚度后露出水面,被植物固定。3、天然堤:河流泛滥溢岸时,由溢出河道的悬移物堆积于河道两侧而成。顺河道延伸,侧向分布很窄。4、决口扇:洪水冲开天然堤,碎屑物被决口河水携出后,在泛滥盆地中呈扇形分布。5、泛滥平原:河道之外或河道之间的相对平坦低洼的地区,一般只接受洪泛时期的泥质或粉砂质沉积。,.,.,.,.,.,地震剖面M9418上河道的反映,充填相,.,图4.11过基007井波阻抗剖面(CROSSLINE284),基007,t2段砂层组,.,J1b3-1砂层分布预测图,.,.,.,.,上、下图为南缘乌鲁木奇郝家沟侏罗系下部SQ1底部辫状河相准层序上图接近于层序界面附近,.,.,.,辫状河废弃的背景下出现细粒的洪泛沉积,顶部沼泽化而形成薄煤层。,.,南缘乌鲁木奇郝家沟侏罗系下部SQ1层序界面,JSQ1/T3H;3个准层序的下部皆为扇前辫状河相的灰白色细砾岩、含砾粗砂岩构成,中上部为灰黄色砂岩、粉砂岩及泥岩,具煤线或薄煤层。第一个准层序的底界即为SQ1的层序界面。,.,南缘郝家沟SQ1层序PSS4顶部,即SQ1旋回的最大湖泛沉积,主要示凝缩层下部的深水沉积物,钙质页岩、泥灰岩,水平层理极为发育,凝缩层底为MFS。,.,西北缘吐孜沟SQ1层序水进体系域PSS4底部的大型河道和底部冲刷面构造的侧向延伸特点(巨型河道的另一侧)。主要表现为发育大型侧向加积层理,低部以粗砾岩为主,硅质胶结,质地坚硬。,.,西北缘吐孜沟SQ1层序,PSS4准层序组低部的巨型冲刷面构造,冲刷面之上发育几套粗砾岩和含砾粗砂岩;冲刷面以下为泥炭沼泽相,含煤线。,.,石南油气田侏罗系头屯河组J2t2砂层组波阻抗属性平面图,主要沉积体系构成分析,.,头屯河组砂岩,厚18m,砂岩阻抗值11000泥岩阻抗值8000,地震响应特征,.,2.石南地区,基008,J2t2砂体,J2t2砂体,TJ4,基006,基007,石南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