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_第1页
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_第2页
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_第3页
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_第4页
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 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 一、水稻的需肥特点 水稻属喜肥作物,仅仅依靠土壤的供给不能够满足水稻 的生长发育,必须依据水稻不同生长发育的需肥特点进行相应元素肥料的施用,尤其是需在较大量的氮磷钾元素。 氮、磷、钾是水稻需要量较大而土壤又比较缺乏的营养元素,一般每生产稻谷100 kg,约需吸收氮1.61.9 kg,磷0.81.3 kg,钾1.83.8 kg,三者的比例约为1:0.5:1.3。氮素以返青至分蘖期为最高,磷和钾以拔节期为最高。水稻对三要素的吸收量分别在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后期形成两个吸肥高峰。因此水稻施肥必须根据水稻这些营养规律和吸肥特性,充分满足水稻吸肥高峰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 二、水稻施肥技术 1、秧田施肥技术 一是配制营养土:肥沃的旱田土和腐熟的猪粪按7:3比例混合堆制;二是秧苗追肥:秧苗3叶期以后,若出现叶片普遍退绿发黄缺肥时,每亩苗床可用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铵1620 kg,兑水12001500 kg叶面喷洒,喷肥后要浇清水冲洗,防止烧苗;三是送嫁肥:在移栽前两天最好追施一次送嫁肥,以保证插秧后返青的速度一般按每亩施硫酸铵10 kg或尿素5 kg为宜。 2、本田施肥技术 本田施肥要做到有机肥与化肥结合,追肥与叶面喷肥结合,施肥原则为减氮、增磷钾。结合秋整地或春整地, 可隔年施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每亩23 t;再结合耙地施入优质水稻配方肥每公顷1525kg;分蘖肥:分两次施入,第一次分蘖肥在返青后立即施用总量的50%,最晚不超过6叶期,促进分蘖早生快发,低位分蘖;当水稻7叶末到第8叶露尖时施入第二次蘖肥;穗肥:穗肥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倒3叶刚刚露尖时施穗肥总量的60%,促进穗、枝梗、颖花的分化,争取大穗;第二次在剑叶(倒1叶)露尖时施用,穗肥以氮肥为主,加入适量钾肥。(胡汉龙)、 基肥:基肥非常重要,并且最适宜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满足水稻各生育期对各种肥料元素的基本需要,使稻苗扎根后能及时吸到肥料,促进早发。一般亩施有机肥20003000kg,同时还要增施化肥。由于水稻前期不吸收销态氮,因此,一般每亩施用尿素78kg、过磷酸钙3040kg、氯化钾810kg,另外,硫酸锌1kg,每亩施用68kg硅肥。基肥应在插秧前结合整地施用,施肥深度应在1220cm。对缺锌敏感,易患“缩苗病”。 硅对水稻有重要作用,可以增强水稻的抗逆性,改善作物品质,水稻是吸硅最多的作物。 追肥:水稻追肥有3个重要的施肥时期,包括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 分蘖肥:大田水稻返青后及时追施分蘖肥,促进植株分蘖,提高分蘖量,并促进低节位分蘖的生长。分蘖肥一般分2次施用,第一次在返青后,能够起到促进分蘖的作用,(返青肥:插秧后37天, 追尿素45KG,)第二次是在分蘖盛期,能够保证稻苗生长整齐,起到促蘖成穗的作用。(插秧后1015天,追尿素1012.5KG。插秧后2530天,追尿素810KG 穗肥:穗肥是追肥的重点,此期拔节抽穗对结实率与粒重具有深远的影响,叶面积逐渐增加,干物质积累相应增多,是水稻整个生长过程中吸收养分数量最多、强度最大的时期,应加强肥水管理。同时,在幼穗大约1cm时,是稻穗形成和籽粒发育的基础时期,在这一时期应控制无效分蘖的产生。 粒肥:水稻抽穗直到成熟期间,要以提高结实率、保证完全成熟、增加千粒重为目标进行合理施肥。这期间,要视水稻的长势追肥,宜少不宜多。追施粒肥可以增强的抗病性、抗逆性;延长叶片的功能期,防止早衰;提高根的活力;加快灌浆,促进籽粒饱潢,增加千粒重,从而达到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作用。一般每亩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水田肥料利用率:氮肥利用率为2050%,磷肥利用率为10%25%,钾肥利用率为60%90%。 施肥的一般原则是有机、无机肥相结合,施足基肥,普施面肥,早施追肥。 对生育期短的地区或品种,大都采用攻前保后施肥法,即重施基肥,基施用量占总施用量的14%以上,并早施重施分蘖肥,酌情施 用穗肥,达到“前期轰得起,中期稳得住,后期健而壮”的要求,适当争取粒新途径和千粒重。 对于中稻,常采有前促中控施肥法,即重施基肥,基肥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7080%,并重视分蘖肥和穗肥,在分蘖末期、穗分化始期控制施肥,即所谓“攻头、保尾、控中间”。这种施肥方法穗粒并重,既要争取穗头多,又要增加粒数。 稻田有机肥的施用应采取翻耕时全田均匀撒施、随即翻入耕作层中的办法,一般每亩施2。有机肥的种类很多,如绿肥紫云英、沼气肥、草塘泥、堆肥、厩肥、稻草还田、精制有机肥等。无论何种有机肥,均应是腐熟好的。 氮肥可分为三部分施用:一小部分在蓄水耙地后作面肥,一部分留作追肥,另一部分作基肥。不论基肥和追肥,氮家化肥均应深施,才能提高肥效,减少损失。应尽量选硫胺碳胺氯化胺和尿素等。 磷肥因其移动性小,应作为基肥全部施入要系分布最多的土层中,南方磷肥酸性土壤应选择钙镁磷肥、钢渣磷肥等,少施水溶性磷肥,如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水溶性磷肥可在插秧时蘸秧根施用,省肥料,见效快。在北方偏碱性土壤,可以施用水溶性磷肥,以提高肥效。 水稻在拔节以后才大量吸收钾肥,到生育后期需要量仍较多,钾在土壤中以离子状态被吸附,植物极易吸收,所以钾肥一般作基肥一次性施入稻田耕作层。有些高产稻田,也可以把钾肥分作基肥和在拔 节孕穗期两次施用,有促进分蘖和茎秆发育、促进灌浆、增加粒重和抗倒伏的作用。 水稻对微量元素比较敏感,南方酸性土壤易缺锌。一般每亩用12Kg硫酸锌作基肥施入。因锌肥有后效,一般每2年施用1次。不提倡在复合肥中添加微量元素。补充微量元素,以叶面喷施效果最好,水稻抽穗后,及时喷施0.20.4%磷酸二氢钾2次3次,每次每亩50kg75kg,也是水稻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娄底志诚工程有限公司 娄底远景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水稻全生育期施肥技术 一、合理施肥 1、原则: (1)适当降低氮肥总用量,增加穗肥比例。 (2)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3)磷肥优先选择普钙或钙镁磷肥。 2、施肥 水稻整个生育期施尿素13-17公斤/亩。 (1)基肥:氮肥40%-45%作为基肥,磷肥全部作基肥;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3-5公斤/亩;钾肥50%作为基肥,50%作为穗肥。 (2)蘖肥:氮肥20%-25%作为蘖肥, (3)穗肥:氮肥30%-35%作为穗肥; 二、灌水技术措施 1、深水返青。水稻移栽后,根系受到大量损伤,吸引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叶片丧失的水分多,导致入水分不敷出,轻则造成返青期延长,重则卷叶死苗。因此,水稻禾苗移栽后必须深水返青,以防生理失水,提早返青,减少死苗。但是,深水返青并不是灌水越深越好,一定要适度,一般以3-4厘米为宜。 2、浅水分蘖。水稻分蘖期如果灌水过深,就会土壤缺氧闭气,养分分解缓慢,稻株基部光照弱,对分蘖不利。但分蘖期也不能没有水层。一般以保持1.5厘米深的浅水层为宜,并要做到“后水不见前水”,以利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矛盾。 3、有水壮苞。水稻稻穗形成期间,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对水分的反应更加敏感。这时如果缺水,就会造成颖花退化,穗短、粒少、空壳多等。所以,水稻孕穗到抽穗期间,一定要保持田间有3厘米左右的水层,以保花增粒。 4、干湿壮籽。水稻抽穗扬花以后,叶片停止长大,茎叶不再伸长,颖花发育完成,禾苗需水量减少。为了加强田间透气,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促进茎秆健壮,应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水管理方法,以期达到的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壮籽的目的。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 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 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决定每穗数的关键时期在于长穗期,穗的大小、结粒多少主要取决于幼穗分化过程中形成的小穗数目和小穗结实率。在幼穗形成的过程中,养分跟不上,常会中途停止发育,形成败育小穗,减低结实率,造成穗小粒少。 结实期从开花到谷粒成熟一般大于50天之间。 播种到收获时间为4月9月,水稻田施肥应注意锌肥的使用,如果土壤缺锌,每亩应施锌肥12Kg,缺锌容易得小叶病。 基肥:播种期为4月初,育苗结束,5月25号移栽完成。移栽前施基肥6-7kg尿素。 分蘖肥:6月510号,分蘖期至拔节期每亩应追施3-4.5kg尿素。应补充好充足的水分,大田跟踪应具体记录叶片颜色,叶片数,叶片长度。 穗肥:穗期(拔节至抽穗)6月中旬至7月底,施用4-5.5kg尿素。 跟踪记录要求: 1.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过程,在各个生育时期跟农户进行电话预约,了解近期情况,确定下田日期。 2.要跟农户对接每个生育期的天气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3.带好测量记录工具,卷尺,直尺,取样袋,天平,记号笔,标示牌,记录跟踪表,相机,标签纸。 4.大田划取有代表性的5个地段定点观察记录,做好相应的标记,在划分区域插入标示牌(稳固性很重要),方便下次定点观察记录。 5.在农民施第一次肥水时必须要跟踪监督,确保肥料的施用。 6.每个月至少和农技员农户联系四次,及时跟踪记录大田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对于灾害性天气应详细记录。 水稻主要生育期田间管理目标与技术措施 胡 雪,孙淑娟,郭 宁 新农村(黑龙江)xx年 第8期 29 摘 要:水稻主要生长的几个时期为插秧后,分蘖期、长穗期、结实期。水稻不同的生育期对水、肥的不同需求,搞好田间管理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关键。这里根据几个主要时期的特点介绍了相应的及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 关键词:水稻;主要时期;田间管理;目标;措施 一、返青分蘖期(从移栽至幼穗分化) 生育特点:充分地制造有机物质提供不断生长的需要。地下部分形成健壮的根群,地上部分生长叶片、分蘖,逐渐形成适宜的叶面积。 栽培管理目标:培育足够数量的健壮大蘖,形成合理的叶面积,积累一定数量的干物质,培植强大的根群。 栽培管理的关键:首先须积极创造壮秧、早栽、合理密植,将厩肥和氮磷化肥配合作底肥,并用好施足,在确保水稻早生快发和合理的初期群体结构的前提条件下,加强田间管理,实现穗多、穗大的高产栽培目标。 1、水浆管理 返青期秧苗从密植的秧田移到稀疏的大田。移栽后至返青期间,要求水层灌溉要适宜,水层保持2-3寸深,但不要淹水过深,太深容易漂秧,且叶片柔软下垂黄叶增多,同时因水土温降低,反而使返青延迟。适当的水层不但能替秧苗创造一个温、湿度比较稳定而适宜的环境,而且能减少秧苗蒸腾,有利于早发新根,加速返青。 进入分蘖期后,应实行浅水灌溉,要及时撤浅水层,切忌灌水过深。属于冷浸类田的,活棵后要及时早晒、勤晒、轻晒,浅灌能提高水和土的温度,增加土壤氧气促进养分的释放,增大昼夜温差,并使稻株基部光照充足,为水稻地下部份的生长和分蘖的发生、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确保形成强大的根群和多穗。 水稻达到最高茎蘖期是在移栽后45-50天,这时水浆管理的重点是够苗晒田,晒田的作用是更新土壤环境,提高根苗活力、促进根系生长。达最高茎蘖期黑根减少,使白根增多;为防止群体过大,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确保健壮大蘖的形成,同时提高成穗率,促进稻株的生长中心的转化:即由前期的以氮代谢为主向以碳代谢为主的方向转化。 晒田的轻重应视群体的具体情况来掌握。一般来说漏水田、砂土田,因常有一个干干湿湿间隙期,可以不晒或轻晒,而透水性不良、土质粘重的冷浸田或施肥过多、苗棵生长过旺的田则要重晒,应晒至叶色褪淡、叶片挺起(5-7天)时,及时复水。 2、肥料管理 应坚持增施有机肥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前后期的作用不同,前期重施基肥争多穗,后期巧补穗粒争大穗大粒的施肥原则。一般每亩施1500-2000公斤厩肥作底肥,10-15公斤普钙、10-20公斤尿素作中层肥。栽后15天之内,如返青迟、发棵慢,应及早酌情补施返青分蘖肥,可用每亩2-4公斤尿素充当,同时苗棵生长差的黄塘弱苗也应及时补肥,尔后一般不再追肥。 3、中耕除草和病虫害的防治 在搞好化除的前提下,稻株活棵扎根稳苗后,要及时中耕除净田间杂草、疏松土壤,搅乱氧化、还原层,补充土壤空气、消除土壤中的还原性有毒物质,加速肥料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促根增蘖,中耕作业最好是在分蘖末期结束,以免踩断根系。 二、幼穗发育期(从幼穗分化至出穗) 生育特点:根系深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稻穗分化形成、节间伸长、新叶发生。 栽培管理目标:在保蘖增穗的基础上,争大穗粒多,促进壮杆、防徒长、防倒伏,为提高干粒重和结实率奠定基础。 栽培管理的关键:调整长相,肥水促控结合,确保穗大粒多。 幼穗发育期是水稻对外界环境条件反应最敏感的时期,也是幼穗发育一生中各个器官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的时期,在此期水稻产量最容易降低,如栽培管理不当,将会对产量造成明显的影响。 1、肥料管理 在群体不足或苗棵有缺肥表现时,一般在抽穗前25天左右用硫酸钾和尿素作穗肥,每亩施用5-8公斤硫酸钾加3-5公斤尿素,促大穗粒多,确保高产稳产。 2、水浆管理 幼穗发育期,代谢作用旺盛,光合作用强,蒸腾量较大,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这个时期,需水量约占全生育期的40%,尤其是减数分裂期,对水分不足最为敏感。这个时期一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