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语文六上古诗阅读理解练习_第1页
北师版语文六上古诗阅读理解练习_第2页
北师版语文六上古诗阅读理解练习_第3页
北师版语文六上古诗阅读理解练习_第4页
北师版语文六上古诗阅读理解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上古诗阅读理解练习(一)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注释:这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的边塞诗。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羌笛:西汉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1、 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 ;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 ;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 的手法。(3分)2、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1分)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2分) 4、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5.“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中的“春风”仅是指春天的风吗?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谈谈。 (二)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1 诗的开头两句中“吼”字和“触”字用的好,请简要赏析。 2 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3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十五从军行 (汉)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稚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做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 “十五”“八十”是 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 ”3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 4 全诗的主旨是什么? (四)出塞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 解释词语但使: 2. 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词句用到什么修辞手法? 3. 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五)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1. 填空:这首诗从题材分,应属于 描写,一二句所描写的环境和事件是 。(要求概括准确、描写生动)2.研读三四句,分析“逐”和“满”两个词的妙处。 (六)墨梅图题诗(元)王冕 , 。 , 。1默写墨梅图题诗2选择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1)第一、二行诗 A这两句交代了梅花生长的地点,也描写了梅花淡淡的颜色。但诗人写梅花的颜色是墨黑色的,这不准确。B这两句话运用了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了画梅花的技法,又写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2)第三、四行诗 A这两句话表现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宏大怀抱、鲜明地表现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B这两句话表现了作者喜欢颜色淡雅、清气浓郁的梅花,与表现作者的人格和操守没有什么关系。3“梅”是什么的象征? A有气节的象征。 B不畏艰难险阻的象征。 C超凡脱俗、卓尔不群的象征。(七)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1.诗中的“萧萧”二字使作者联想到了什么?表现出作者的什么胸怀? 2.前人笔下的竹子是怎样的?郑板桥笔下的竹子是怎样的?请你对郑板桥的墨竹图做一评价。 3.简要说说古诗意思。 (八)苍松怪石图题诗(清)李方膺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饱经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1 古诗苍松怪石图题诗墨梅图题诗中作者借苍松怪石表现了 的气概;借梅花象征 .2“只留清气满乾坤”这句表达了诗人 .3苍松怪石图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特点? 六上古诗阅读练习答案凉州词答案1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上;反衬。(3分)2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1分)3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2分)4、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这首诗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5、“春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浪淘沙1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湍急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着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2对比、衬托,动静结合。由开头的动态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它的气概波涛卷起的沙堆似座座雪堆。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3.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十五从军行1夸张 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2兔从葵。3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4.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建情境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寂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烟雾和憎恨之情。1. 出塞2. 只要3. 秦汉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互文4. 希望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塞下曲(1) 边塞诗。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单于的军队准备乘夜色逃跑,惊起了栖息的大雁飞向高空。(2)逐:追逐,指边防守军准备追击逃跑的单于部队。满:大雪突降,刹那间落满了弓刀。两个动词,前一个写边防将士的警惕与果敢,后一个写环境的恶劣,两相映衬,表现守边将士爱国热情和大无畏的精神。墨梅图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2(1)B(2)A3C墨竹图题诗1. 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表现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亲民爱民的胸怀。2前人笔下的竹子多空虚无力,凌乱繁杂;郑板桥笔下的竹子苍劲有力,气概不凡。评价: 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3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