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班音乐教案范文推荐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材料准备:清明图片, 音乐,纸,颜料等。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 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2、按节奏吟诵清明 (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 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 (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3、根据理解绘制图画 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 4、交流欣赏 幼儿介绍和欣赏小朋友的图画,加深对清明的理解。 大班音乐放风筝公开课教案 1、A段八拍一个乐句,乐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动作,后四拍则变一个造型。 2、教师在B段中的示范动作尽量要优美。用教师自己的体态去感染孩子。 3、教师B段音乐中,做前、后、左转、右转吊线暗示,教师鼓励幼儿理解后应尽快按暗示的方向变化身体位置和姿势。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l)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歌曲欢乐颂 1.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以及歌唱活动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以及节奏感。 3.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大胆演唱歌曲。 1.图片:白云,蓝天。 2.图谱、音乐磁带 1.观看图片:白云、太阳 教师:小朋友们看,图片上有什么?天多蓝呀高高的在上面,谁来了?又有谁来了? 多美的画面呀,蓝天高高,白云飘飘,太阳公公在微笑。这么美,我们来一起说一下。 过渡语:我们看到的这些美景,还有一首好听的歌呢,就表现了欢乐、高兴的心情,名字就叫“欢乐颂”。 请小朋友快速的找一把椅子坐下,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课件欣赏歌曲(播歌词音乐,放课件) 教师:歌里都唱了些什么?是不是咱们刚才看见的美景呀?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利用图谱朗诵歌词 教师:小朋友说的可真好,现在我就来演唱一遍这首“欢乐颂”送给大家。 3教师表演唱(放伴奏) 4看课件,师生唱(放伴奏,点课件) 教师:刚才我看到有的小朋友都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一起唱起来了,让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来唱一唱。 老师唱得大声一点,小朋友可以小声一点。 你们第一遍就唱得这么好,真不错,相信再唱一遍时,小朋友的声音一定会更加宏亮、好听,对不对? 5教师指挥,幼儿唱(放伴奏) 教师:小朋友,你们唱得太好听了,我觉得咱们都可以组成一个合唱团了,我来当指挥,你们就是合唱团的演员,好不好? 那一会我们唱得时候,大家一定要看我的指挥,我的手动作小,小朋友就小声唱,我的手动作大,小朋友就大声唱,咱们来试试好不好。 过渡语:小朋友可真棒,都会用大小声表现歌曲了,你们知道吗?不仅你们喜欢唱,大人也喜欢唱,咱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唱的! 6观看“欢乐颂”视频(放视频) 引导语:欢乐颂这首乐曲,是一首世界名曲,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每当人们高兴快乐的时候,或是欢庆重大节日时,人们都会唱起这首歌,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寄托美好的祝福。 7小结(放歌词音乐) 教师:小朋友,咱们就把欢乐颂这首歌,拍成一个精彩的节目,表演给全园的老师和小朋友,好不好? 1、在游戏中学唱歌曲,感受和表现歌唱中的弱起节奏。 2、借助歌唱,动作表演和人际交流,体验和表现歌曲中的幽默。 3、大胆仿编歌词,产生对“懒惰虫”的否定情绪,知道要做勤劳的孩子。 师:这是怎么了?伸出我们勤快的小手,来一下吧! 这里刚才还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变成这样了呢?一定有个懒惰虫,让我来找找吧! 1、教师清唱二遍,边唱边逐个指点幼儿,点到最后一幼儿问:“你是不是懒惰虫?” 2、引出歌曲的图谱。 师:看来这个懒惰虫不是你们,那是谁呢?她藏在哪里呢?哦,找到了,原来在这里呢! 1、出示图谱,清唱歌曲一遍 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歌声回应) 2、我再来唱一遍,你们仔细听一听,然后告诉我听了这首歌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用肢体语言,边唱边表演有趣的动作) 提问:谁来告诉我你听了这歌,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有点滑稽、好笑、幽默、有趣) 3、幼儿看图谱学唱 4、看谱慢速唱一遍(懒惰虫很懒,我们唱懒惰虫的时候应该快些还是慢些呢) 5、边表演边唱,选择幼儿自己创造的动作来演(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这个懒惰虫吧!) 1、提问:你是懒惰虫吗?那你在家会帮爸爸妈妈做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 2、尝试创编第二段:我是勤快人 (教师选择幼儿的一种回答,出示图谱) 看图谱跟唱: 师:刚才说,她会洗手帕,我觉得她是个勤快的人,我要来唱唱最这个勤快人。 小朋友还会扫地,我们也来唱一唱会扫地的勤快人吧。 边动作边唱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做一做这些勤快人吧。 3、幼儿创编、表演 师:除了洗衣服、扫地,你还会做些什么?让幼儿尝试把说的唱进歌曲里。 1、大家可真能干,本来这首歌是唱懒惰虫的,我们又给它编了第二段“勤快人”,那我们就把这首歌取个懒惰虫和勤快人的名字吧(出示歌名) 2、一起把两段连起来唱一唱,随琴声完整唱一遍。 懒惰虫和勤快人是完全不同的人,我们怎么样唱才能表现出他们的不一样呢?(懒惰虫:唱的慢一些,懒散一些、滑稽一些;勤快人:唱的快些、有力些、高兴点) 3、集体表演: (1)要求前奏做简单的动作,随音乐一起表演(提示:表现出不同的速度和表情,第二段根据要求动作做) (2)继续游戏:教师用动作告诉幼儿第二段唱什么。 (3)邀请爸爸妈妈、客人老师一起表演。 在翻阅歌唱活动一书时,我看到了“摘草莓”这个活动,歌曲旋律很轻快、活泼;歌曲内容也有些情节性,易于孩子理解,很适合孩子来演唱。但是,这个活动的第二声部设计得比较难把握。于是,我针对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进行了全面修改,并开展了此活动,应该说活动选材的灵感完全学习,书本。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图谱。 “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结束:“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过渡时,紧接练声时的情景衔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来引出新歌,引出老师的范唱。在出示大图谱时,由于每张大图谱上有两句歌词,所以范唱完让孩子说,当孩子说出一句的时候,我会追问与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风轻轻吹,还有什么在飞?”“什么在风中飘香味?”“一颗颗红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几次?”等等语句组织得很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的,总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摆大图谱的时间控制得再短一点,再紧凑一些,在请两三个孩子摆完后,我就可以清唱来纠正孩子摆放的对错与否。 1、积极参与活动,能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擀面皮、包饺子、煮饺子等过程中“饺子”的不同造型。 2、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在音乐活动中的乐趣。 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知的基础上尝试创编擀面皮、包饺子、煮饺子 在韵律活动中合拍的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表演动作。 已有知识经验,图片,喜洋洋音乐,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哇!是一盘香喷喷、热腾腾的饺子呀!” 你们吃过饺子吗?那有誰知道做饺子的过程是怎样的? (擀饺子皮、包馅儿、煮饺子)。 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讲的就是做饺子的事情。 1,听听有几段,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 曲子是ABA的形式,第三段和哪段是一样的? 1,把自己变成一个小面团,把自己身体部位和饺子一样杆的薄薄的。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幼儿集体学习。 2,饺子皮变薄了后,张开饺子要包馅儿。 (张开饺子皮,包起来)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幼儿集体学习。 多表扬,有创意的,和别人动作不一样的小朋友。 3,饺子包好了还要。(煮) 饺子在锅里煮的时候好像在干什么呢?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游泳的饺子,幼儿集体学习。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跳舞的饺子,幼儿集体学习。 如果老师倒一碗冷水进去,会怎么样? 四、播放歌曲完整表演创编的舞蹈进行游戏。 请幼儿牵手,围成一个小锅子。 不能黏在一起,饺子会破掉、(声明纪律) 破了的饺子,老师会把它捞起来放回碗里。 五、活动延伸 回到教室和其它好朋友一起分享,如何做饺子。 1、点兵点将游戏中尽量让每个幼儿有游戏的机会。 2、演唱歌曲部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3、游戏形式逐渐递增,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 【活动准备】 1、草帽17顶、老爷爷的装扮一套、带绳子的塑料筐两个。 2、听过故事猴子学样。 1、感受黄梅戏的曲调风格,体会其中的诙谐和幽默。 2、尝试根据情节、角色创编动作帮助理解记和忆歌词。 3、乐于参加戏剧表演,注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要拥挤。 1、欣赏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导入课题。 (l)教师:你们听过黄梅戏吗?黄梅戏是安徽的一种地方戏曲。 (2)教师完整地表演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幼儿欣赏。 2、初步熟悉歌词,理解戏曲内容,了解戏中角色。 (1)教师:戏曲里表演的是什么故事? (2)教师再次完整演唱并提出要求。 教师:戏曲里有哪些角色?他们怎么唱的? 3、幼儿初步学习戏曲中的对唱部分。 (1)教师:老爷爷做了哪些动作?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幼儿回忆戏曲中的爷爷角色唱段并学唱。 (2)教师:小猴子怎么学样的?师生互动,交换角色进行表演。 (3)游戏“草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字的作用教学课件
- 志愿者实践的活动总结
- 河北省保定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 汉字巾课件教学课件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英额门中学九年级(下)月考数学试卷(3月份)(含答案)
- 0-3岁婴幼儿感觉统合训练知到智慧树答案
- 《高等数学上》知到智慧树答案
- 线上购物对传统零售业的冲击分析
- 2025标准的智能硬件购销合同
- 2025年关于电子产品销售的合同模板
- 劳务派遣工作知识培训课件
- 无人机反制设备原理课件
- 2025年道路运输两类人员安全员考核分享题库及答案
- 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预防和管理指南(2025版)
- 2025年村干部考试试题(含答案)
- 工会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1.1认识社会生活 教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山东省技工学校模拟面试全新系列题目
-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设计与课程案例
- 2025至2030年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应用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2025年中学教师事业单位教师招聘化学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