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板块二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微须”之辩,古时候科举考试,考生要填好面貌特征,以防止冒名顶替。有一次,一位考生在面貌栏中填了个“微须”。考官检查后,发现这个考生脸部有些胡须,便呵斥道:“大胆狂徒,怎敢冒名顶替?”“大人何出此言?”考生问道。“你的报考单上写着微须二字,不就是没有胡须吗?”,“微须不就是有一点胡须吗?”考生辩道。“范仲淹说,微斯人,吾谁与归,微,不就是没有的意思吗?你还敢抵赖?”考官勃然大怒。“古书云,孔子微服而过宋,难道说,孔子没有穿衣服就到宋国去了吗?”考生据理力争。考官语塞,只好让考生进入考场。,微1wi1.隐匿;隐藏。”2.精深;奥妙。3.小;细;少。4.衰微;衰弱;衰败。5.指日月亏损不明。6.贫贱;卑下。7.伺察;侦察。8.暗暗;悄悄。9.无,没有。,(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解析:C项,“励精”应该是“振作精神”的意思。答案:C,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解析: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如,句中的“国子祭酒”“休烈”等专有名词、“之”“以”等虚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解析:A项,“直言不讳”错误。答案:A,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重要文言实词的含义。“罪己”,归罪自己;“规过”,改正过错;“亲贤”亲近贤才;“推毂”,荐举。另外还要注意句意通畅。答案:(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参考译文:于休烈是河南人。于休烈性情坚贞忠厚,机敏聪明。自幼好学,善于撰写文章。考中进士,被授予秘书省正字。调动官职改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佐朝政,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外调任中部郡太守。正值安禄山叛乱,肃宗登上皇位,于休烈升任太常少卿,掌管礼仪事务,兼修撰国史。肃宗从凤翔返回京城,振奋精神听从善言,曾经对于休烈说:“君主的任何举动一定要记录下来,这才是好的史官。朕有过失,您写了吗?”于休烈回答说:“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当时中原地区动荡倾覆,典章几乎散尽,没有史籍可以检索查寻。于休烈上奏折说:“国史实录,是圣朝大典,修撰了很长时间了,现在没有并行的版本。希望皇上下旨令御史台推究勘察史馆的渊源,命令府县招引查访。有人另外收得国史实录,如果送到官府,重金奖赏购买。”原先的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身陷叛军之中,进入东京,到此把他家收藏的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到官府。于休烈不久调任工部侍郎、修撰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帝非常赞许他。宰相李揆为人骄傲且嫉妒贤能,因为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齐列,嫉妒他,上奏折让于休烈任国子祭酒,权且留在史馆修撰(史书)以此来压制他。于休烈恬然处之,丝毫不介意。代宗即位后,考察官员的名位品次,宰臣元载称赞于休烈,于是拜授右散骑常侍,依据先前兼修国史,被累封至东海郡公,另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为官共三十多年,历任清贵显职,家中没有多少积蓄。恭谨、简朴、温良、仁德,从没有将喜怒之情表现在脸上。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喜好古代典籍,手不释卷,直到去世。大历七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这一年春天,于休烈的妻子韦氏去世。皇上特地下诏追赠韦氏国夫人的称号,下葬之日赐给卤簿鼓吹。等到听说于休烈去世,皇帝追悼了很长时间,褒奖追赠为尚书左仆射,赏赐绢百匹、布五十端。皇帝派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到于休烈住处表示慰问。为官之人,所得的荣耀很难与他相比。,通观近年来课标全国卷,可以发现,试题具有以下特点:命题忠实于课程标准,但对所列考点并不是全部覆盖,而是以轮番考查的方式呈现。比较稳定的考点有实词、文意的把握和文言文翻译,2014年以前考查信息筛选,2014年起考查断句。题量为4道题共19分。所选文本为史传文,多年一直未变。选文范围为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文章往往通过人物的一至几件典型事迹,表现人物诸如清正廉洁、不趋世俗、疾恶如仇、惩恶扬善、为民请命等符合封建忠孝节义的闪光品质,因而选文主题思想是弘扬传统美德,具备真善美的审美价值,对今天仍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选文大都浅显易懂。所选文章文言词汇及文言句式的使用都较规范,所涉及到的文化常识也较为常见,没有特别冷僻的通假字、异体字和极少使用的词汇;另外,选文中没有复杂的情节和抽象的说理,大都通过平实的语言叙事,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故事梗概和人物形象很容易捕捉。,命题变化趋势,1、选文全部是历史人物传记,侧重二十四史,侧重于宋4、唐3、明朝3,也出现晋书1及北史1的史料。2、传主均为正面价值定向的人物。或忠诚机敏,或刚直敢言,或修身爱民,或厚德善政,或为忠臣良将,或系孝子贤士。3、2007年至2013年题型最为固定:实词、信息筛选、分析概括、文句翻译。2014年信息筛选改为断句,2015年实词改为文化常识。前七年求稳,近两年求变。4、分值固定。,选择题得分:0.892.370.48;0.981.730.54;1.671.460.89选考五选二1.283.00,2011年陕西107.3,第一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20个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实词,一词多义,下列各句中的“举”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都是副词,表范围,可译为“全”“都”。其他各句中的“举”意思各不相同:介词,拿;动词,举荐、推荐;动词,成功;动词,投;动词,列举;动词,攻克、攻下;动词,升起。答案:A,举类迩而见义远西举巴蜀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ABCD,举,1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举起,抬起)2举类迩而见义远(举出,提出)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举行)4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推荐,推举)5将军向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荐,推举)6吾不能举全吴之地(总合,聚合,拿)7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全,皆)8杀人如不能举(尽),举2,9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举言:发言)10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举事:做事情)1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包举:并吞)12兔起凫举(飞)13主人不问,客不先举(动问)14戍卒叫,函谷举(攻占、占领)15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举动),1“题”“文”对应,就是将“题”“文”一一对应。每做一个题目,每斟酌一个选项,都要将其与原文相关内容仔细对照,切勿凭着似是而非的印象就贸然做出判断。比如上述试题的第项,根据语境首先确定“举”是动词,从后文的“孝廉”来看,应为“举荐”之意;再联系所学张衡传的内容进行认定即可。2联系所学,主要是指联系学过的知识。因为考题涉及的内容大都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依据,有的则可以从一些成语、熟语中寻到影子。比如上述试题中的第句“愿举国为内臣”,现在我们还在用“举国上下”一词,可联系这个词语以确定“举”的意义。,3据句意推断,就是根据词语结构、句式结构、汉字音形义等特点,对题中词句的意义或用法做出推断。比如上述试题的第项,它所处的语境是“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根据句式的结构,这里的“举”应与“取”“割”“收”意义相同,这就很容易推断出“攻克、攻下”之意。,解释下面一词多义的字。1行(1)行年四岁(陈情表)()(2)九岁不行(陈情表)()2薄(1)门衰祚薄(陈情表)()(2)但以刘日薄西山(陈情表)()3见(1)慈父见背(陈情表)()(2)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答案:1.(1)经历(2)行走,走路2.(1)浅,短(2)迫近3.(1)代词,表一方对另一方的关系,可译为“我”(2)动词,看见,古今异义,解析:A项,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带的包裹、箱子、网篮等。中国:古义是指中原之地;今义是指国家。C项,儿女:古义是指青年男女;今义是指子女。便宜:古义是指根据情况,自行决定适当的措施或办法;今义是指价格比较低。D项,发挥:古义是指衬托,显现;今义是指表现出内在的能力。感激:古义是指感动奋发;今义是指受到别人帮助而怀有好感。答案:B,1因文定义也就是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其前后词语的含义,通过相关或相似联想拟用某一具体意义,最终比较其是否符合事理来确定其准确含义。比如上述试题中A项的“行李”,从后面的“往来”看,应为名词,“共其乏困”决定了其意义应该是“出使的人”。2代入分析在判断古今异义词时,还可以按照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对单个词语进行解释,然后放入语境进行分析。,3课文迁移一般情况下,考生在中学阶段要学近百篇传世佳作,从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这是考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一笔重要财富。如果能将从课本中学到的词语含义进行灵活迁移,就能够快速地推断出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含义。,下面是一些古今异义的词,请解释它们的古义。,答案:1.第二年2奔跑,形容马上赴任3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偏义复词,解析:本题考查偏义复词的掌握情况。例句中的“众寡”是偏义复词,词义偏在“众”字上,B项中“口舌”、C项中“豪杰”、D项中“开张”均是并列式合成词,意思分别为“说话”“英雄人物”“广泛”,只有A项中“国家”是偏义复词,词义偏在“国”字上。答案:A,1一个词是否属于偏义复词,只有放在句子里,联系上下文看它是指两方面还是只指其中的一方面才能判断出来。至于偏向哪一方面,也只能放在句子里进行辨析。比如上述例题中的例句“而某不量敌之众寡”,从后文的“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可以看出,这里偏重于“众”。2偏义复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两种,掌握其构成方式有助于准确判断偏义复词。由意义相对或相反的两个语素构成,这种情况占绝大多数。比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出入”。由意义相近或相关的两个语素构成,这种情况占少数。比如“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中的“公姥”。,3懂得了偏义复词的构成方式后,辨析时还应该把握这样两个技法:第一,弄清构成偏义复词的两个语素的具体含义;第二,把偏义复词放入句中乃至文段中加以揣摩、判断。,找出下列语句中的偏义复词,并解释其含义。(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_(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_(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_(4)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_(5)冀缓急或可救助_,(6)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_(7)但欲求证煞费苦心,不复顾利害_(8)去来江口守空船_(9)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_(10)曾不吝情去留_,答案:(1)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义在“崩”,“殂”是衬字。(2)车骑:义在“车”,“骑”是衬字。(3)存亡:义在“亡”,“存”是衬字。(4)公姥:义在“姥”,“公”是衬字。(5)缓急:义在“急”,“缓”是衬字。(6)饥穰:义在“饥”,“穰”是衬字。(7)利害:义在“害”,“利”是衬字。(8)去来:义在“去”,“来”是衬字。(9)巷陌:义在“巷”,“陌”是衬字。(10)去留:义在“去”,“留”是衬字。,下列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时矫首而遐观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距关,毋内诸侯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通假字,ABC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中通假字掌握的情况。“从”,通“纵”;“趣”,通“取”;“倍”,通“背”;“蚤”,通“早”;“内”,通“纳”。答案:D,1要根据通假字用同声同韵的字代替本字的特点,遇到某个词用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就可以从字音或声旁方面去考虑这个词是否是通假字。比如上述例题中第句中的“趣”基本上有两个意思,一是“趋向”,二是“兴味”“使人感到愉快”,但代入文中都翻译不通,因而可以考虑它是通假字。2要了解通假方式。通假的方式一般有三类:(1)音同、形近多采用通假字的声旁。“列缺霹雳”,“列”通“裂”。“以白鹿皮为带,直四十万”,“直”通“值”。“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禽”通“擒”。(2)音不同,但有相同的韵母或声母,形近多采用共同声符。“距关,勿内诸侯”,“内”通“纳”。“卒然边境有急”,“卒”通“猝”。“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3)音同、形不同。“手裁举”,“裁”通“才”。“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通“德”。“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答案:1.坐座座位2闵悯可忧患的事3生性资质、禀赋4倍背违背,判定文言实词含义的六种方法,样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佟国珑,字信侯,奉天人,隶汉军籍。康熙三十年,由笔帖式授山东文登知县。县俗愚悍,有劝治宜严峻者。国珑曰:“为政在诚心爱民,兴利除害,化导之而已,严峻非民之福也。”副将某以日匿妓蚀饷,军大噪,夜半斩关出屯东郊。国珑闻变,单骑往谕曰:“吾与军民同疾苦,有冤当诉我,何妄动为?”众犹汹汹,,国珑当炮立,曰:“吾不忍见尔曹族诛,请先试若炮。”众动色,曰:“公廉明,军何敢犯,然事已至此,奈何?”国珑力任保全。究其故,得实。缚妓抶之,众泣拜而散,副将寻被劾去。岁饥,奸民骚动,国珑历村墟,给赈抚谕,捕治凶渠,民赖以安。邑豪宋某以邻妇贷钱不偿息杀之。吏役得赂,皆为豪掩,又以千金贿国珑。国珑怒,覆验妇有重伤,鞫得其情,置豪于法。邑故濒海,副将林某缚商舶之泊岛屿者数千人,指为寇,国珑讯释之,别捕诛真盗四十余人。,五十年,擢山西泽州知州。岁祲,发常平仓以贷民,克期输还无爽。又减耗羡,革陋规,省徭役,平物价,民情大悦。国珑尝以论事忤太原知府某,某嗾人诬揭之,坐罢任。州民鸣钟鼓罢市,欲诣阙。既而得白,留原任。时平阳民变,巡抚檄国珑以兵往,国珑曰:“是速之乱也。”单骑驰赴,民皆额手曰:“佟公至,吾属无虑矣!”乃安堵受抚。五十九年,以疾乞免。后以所属高平令亏帑,被逮,责偿万金,民感其惠,捐金投州库代偿其半云。注:汉军:清旗籍的一种。凡汉人于明季降清者,依满洲兵制,编入汉军各旗。笔帖式:清代于各衙署设置的低级文官,掌理翻译满汉章奏文书。常平仓:官府为调节米价而设置的一种仓廪。耗羡: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在正额之外另征的部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给赈抚谕,捕治凶渠渠:首领,头目B某嗾人诬揭之嗾:唆使C州民鸣钟鼓罢市,欲诣阙诣:到,前往D既而得白,留原任白:报告,参考译文:佟国珑,字信侯,奉天人,隶属于汉军旗籍。康熙三十年,从笔帖式之职被任命为山东省文登县的知县。该县民风愚顽彪悍,有人劝告他,治理此县应该措施严厉。国珑说:“治理一方,但求诚心爱民,兴利除害,训导教化百姓罢了,严厉峻急,不是百姓之福啊。”有一位副将,因为宠幸妓女、贪污军饷,他部队的士兵大吵大闹,半夜里冲破关卡,冲出县城后在东郊安营扎寨。国珑得知这一变故,一个人骑着马,前往开导士兵们说:“我和全县军民同甘共苦,你们有何冤屈,应当向我投诉,为什么要胡作非为呢?”士兵们还是气势汹汹,国珑面朝着士兵们的炮站立,说:“我不忍心看到你们这些人被灭族,请让我先试试你们大炮的威力吧。”,众人脸色变了,说:“您是廉明之人,我们这些军人怎敢冒犯,但事态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怎么办呢?”国珑(表示)尽力承当保全大家的责任。国珑查究此事缘由,发现了此事的实情。将副将所藏匿的妓女绑出,鞭打一顿,众人哭泣跪拜,散去,副将不久被弹劾免职。因闹饥荒,一些品行不端的人蠢蠢欲动,图谋不轨,国珑走访各个村落,提供赈济,安抚疏导,抓捕处置罪犯首领,百姓依赖这些措施,生活得以安定。县里有个富豪宋某,因为他邻居妇女向他借钱无法偿还利息,就把邻居妇女杀害。处理此事的官吏得了贿赂,都为富豪掩盖罪行,该富豪还拿出巨款贿赂国珑。国珑愤怒了,检验发现邻妇身有重伤,经调查发现了实情,依法处置了该富豪。县城原先濒临大海,副将林某逮捕了停泊于岛屿的商船上的几千人,指责人家是贼寇,国珑经过讯问,将这些人释放了,另外捕杀了真正的盗贼四十余人。,康熙五十年,国珑被提拔为山西泽州的知州。年成不好,国珑就打开常平仓,把里面的粮食借给百姓,约定日期,百姓偿还粮食,没有违约。他又减少耗羡,革除陈旧法规,减少徭役,使物价平稳,使百姓非常高兴。国珑曾经因为争论事务,得罪了太原知府某某,某某就唆使人去诬告揭发国珑,国珑因此被判罪罢官。泽州百姓鸣钟击鼓罢市,要到朝廷去为国珑讨说法。不久,国珑得以洗清冤屈,重获清白,留任原职。当时平阳县百姓闹事,巡抚发檄给国珑,让他率兵前往镇压,国珑说:“这样做,是加速百姓叛乱啊。”他独自一人骑马奔驰到平阳县百姓中间,百姓们都额手称庆,说:“佟公来了,我们不用担忧了!”于是排着队接受安抚。康熙五十九年,因为生病请求免职。后来,因为所管辖的高平县县令亏损了公款,国珑遭逮捕,被责成赔偿上万钱,百姓感激于他的惠政,捐钱投到州府库里,替国珑偿还了其中的一半。,文言实词是每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从近几年所考实词看,绝大多数迁移自课本,所以,熟练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120个常用的文言实词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些实词中,又需要重点关注那些多义实词古今差别大的义项。在文言文的阅读中,要利用汉语词语的构成特点,根据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结合上下文的语境限制和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词义的推断。,文言实词推断6法,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要紧紧围绕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前后文的意思为依据,认真推敲,仔细辨别。根据实际经验,我们可按照以下方法进行理解和判断:1语境分析法词义是不确定的,但上下文的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文言实词的含义。如上述试题的D项,要准确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必须牢牢把握语境。在“国珑尝以论事忤太原知府某,某嗾人诬揭之,坐罢任。州民鸣钟鼓罢市,欲诣阙”这几句话中,明确告诉我们佟国珑因得罪太原知府被诬陷罢免,百姓为之鸣冤,下文的“既而得白”,意思就是说“不久得以洗清冤屈”,这样才能文脉贯通,合理自然。,语境推断法一个词一般有多个义项,然而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它的义项只有一个,因此,我们要善于将实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如2008年高考福建卷中“子何绝我之暴也”一句,如脱离语境将“暴”译为“暴躁”也可讲得通,如“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中的“暴”就是这个意思。,.,.,但我们结合上文“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这一语境可以知道,越石父因为晏子没有以礼待己,怒而请绝,晏子感到非常突然,才有此问的。再联系我们熟知的“暴病”“暴富”等常见词义,可知此处“暴”为“突然”之义,整句话的意思是:“您为什么突然就要同我绝交呢?”,2结构(句式)分析法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等,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的词性、词义。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中的“谏”和“追”,只有从结构上对举分析,才能推知是“挽回”“补救”的意思。如2008年高考广东卷中“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一句,“穷、乏”意思相近,可以推知“周、振”意思也相近,均为“救济”之义,显然,选项中解释为“振作”是错误的。,3语法分析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所处的语法位置是在名词的后面,应该是谓语,所以它不是数词,而是数词活用为动词,是“统一”的意思。,语法推断法判断该实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其意义。如2009年高考重庆卷“规小得而大失者也”中的“规”,由“规小得”和“大失”的转折结构可知,“规小得”为动宾结构,从而推断“规”为动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而确定为“谋求”之义。另外,语法推断法还有助于理解词类活用现象,我们判断一个词是否活用主要就是依据语法结构。如:,(1)名词充当谓语且后面带有宾语或补语,那它就活用为动词了。如:2010年安徽卷中的“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一句,其中的“家”即名词用作动词:安家。(2)名词放在动词前且非主语,那它就活用作状语了。(3)动词、形容词在句中充当宾语或主语,那它们就自活用为名词了。,.,4联想推断法有些文言实词,虽然我们没有见过,但是其意义和用法在学过的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试卷中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1)课内知识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大多在课文中出现过,可联系课文对应文句相应迁移。如2010年江西卷中“继迁兵相随属”一句,要想判断“属”的含义,应该马上准确联系屈原列传中的一句“然亡国破家相随属”,意为“连接”。,.,.,高考对于文言文的考查,虽然“形”在课外,但根基仍在课内。所考查的文言实词,其意义在教材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员工劳动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5标准版自然人借款合同书
- 2025年白茶 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酒店前台考试试题及答案
- 秦淮区房屋防潮施工方案
- 地下游泳池防潮施工方案
- 句容铸铁暖气片施工方案
- 设施实施改造方案范本
- 河道防渗漏工程施工方案
- 江苏蔬菜冷藏库施工方案
- 阀门安装施工组织方案(3篇)
- 辽宁省沈阳市2025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 公路统计管理办法
- 《智能建造概论》高职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危重症患者的疼痛管理
- 电力建设安全规程2025新版
- 自制工装夹具管理办法
- 2024年法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苏州市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面向下一代互联网Web3.0可信数字身份基础设施白皮书(2024年)
- 万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