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助部2020年工作计划实施方案(陶然)_第1页
捐助部2020年工作计划实施方案(陶然)_第2页
捐助部2020年工作计划实施方案(陶然)_第3页
捐助部2020年工作计划实施方案(陶然)_第4页
捐助部2020年工作计划实施方案(陶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捐助部xx年工作计划实施方案(陶然) 一、助学金标准调整为高中生、职校生每学年1500元 陶然意见: 1、首先我个人对提高高中生、职校生捐助标准至1500元表示赞同,同时并建议提高初中生、小学生捐助标准至600元,原因稍后附上; 2、意见支持: (1)赞同提高高中、职校生捐助标准: B、眼下相信国内物价绝非因为东中西部的地理差异而出现不一样的影响,家访中很亲身的感受到,无论是哪个角落,只要是中国,物价之风到处可见吹拂,相比较而言,作为靠天吃饭(种地获取粮食)、打工养活家中老小这种生活模式的格桑花大部分助学区来讲,稍微一点物价波动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触及筋骨的,相应的在学校,学生们的伙食支出水平受影响、学生一年里简单的一些生活开支(甚至包括车费)、学生家庭日常开支等这些都会受到影响; C、考虑到国家高中生贫困生资助金1500元 PS:当然这里很严峻的一个问题是对于标准的提高,我们广大可爱可敬的捐助人是否会因此加重他们各自的经济压力,而导致影响到捐助人对格桑花的看法、对格桑花孩子的顺利发布速度等,以上这些,我个人的意见是相比较差额300元,以上这些意见尤其是前两条意见,会争取到捐助人这300元的,假使争取不到,那我想只能说遗憾,原本慈善尤其是民间公益,实现的就是你力所能及的,假如对捐助人造成压力,那只能是希望捐助人自动放弃,因此后期关于捐助标准的提高,需要认真细致的做好捐助人的引导解释工作; (2)对于建议提高初中生、小学生捐助标准理由支持: A、第一条可能可以借鉴上述的第一条意见,这里我解释下可能很多人会说:国家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内两免一补政策,孩子们上学不要钱,但其实扪心自问,真正做到上学不要钱吗?在家访中也会遇到家访的孩子他们的弟弟妹妹在小学或者初中上学,但几乎没有一个家长说这些孩子不需要花钱,经常会念叨的是校服费、作业本费、教辅资料费,曾经我在家访中也留意了一下一位六年级小学生提到的教辅,看标价,整套下来一学期是一百多元(好像论坛家访报告中有图片); B、在藏族自治州比如海南、黄南,出现小学被集中到县城上,这样偏远地区小学生就很早寄宿,这样带来的一些开支如车费、一些生活支出比如穿衣(不寄宿的话在家里,家庭日常开支就消化了这些); C、稍微讲偏一点:赞成适当扩大初中生以及小学生的采集,理由是基于两点,一点是通过客服接触以及其他渠道,社会上会存在一部分捐助人群体,他们的需求是希望有小学生或初中生可以认捐,而且很容易萌发从小一直陪伴着给予帮助到大这种捐助心理,作为格桑花,对于有一类(绝对不是少数)捐助人有这种客户需求,我们作为产品提供,是应该予以考虑;第二点,青海地区小学或者初中学校基本上都是处在很基层的乡镇小学,尤其是那些深居在大山中的小学或初中,我始终认为,格桑花这种一对一,送去的不仅仅是一笔钱,更多的是山外的世界和孩子们贫瘠的心灵世界中萌生对外界世界各种美丽的见识(这个意见应该放在下面,暂且在这里阐述)。 二、结对捐助学生采集方案 (一)贫困高中生、职校生结对捐助 由助学点自行制定捐助标准并采集学生,报格桑花备案,格桑花酌情抽查或探访,以最大程度为贫困学生提供帮助,同时与国家资助有效互补。 陶然意见: 根据前段时间我给各助学点学校发邮件告知镇江会议纪要以及部分电话与学校助学老师沟通,我认为,对这段话要突出几点:一点是这样做的用意是格桑花愿与学校一起携手做贫困生的资助工作,这是双方共同的目标和对待;第二点基于格桑花信任学校以及老师的道德水准以及操守,相信学校愿与格桑花一道去帮助本校贫困好学学生继续继续教育;第三点基于信任学生本人,因为家境贫困,因为对学习忌讳的看重,学生做出向格桑花提交申请,讲明各自情况,这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渴望,我们信任这种勇气与渴望;第四点,对于希望学校能根据各自实际向格桑花报备学校挑选贫困生标准,这件事情要和学校以及助学老师面对面沟通,讲明格桑花用意是希望学校能够认真、务实的告知格桑花贫困生选择标准,同时讲明提交的标准将作为今后格桑花一对一工作最有力也最具价值含量的东西,比如我们根据学校提交的标准审查学校上报的贫困生;根据学校提交的标准在后期一旦发现问题时评判事情情节的依据等等; 现有高中职校助学点25所学校,预计平均每所学校申报结对学生80名,则2000名。预计设立新助学点5所学校,每所学校平均80名,则480名。合计2480名,助学金372万元。 从捐助方角度来看,发布待认捐学生时间主要为10月至次年4月,约200天,平均每天须认捐学生12名。根据经验,通过一定的宣传手段,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二)格桑花班项目 在过去几年中,在西部学校的努力下,格桑花班项目渐趋成熟,对学生的成效也逐步显现。今年计划继续开发这一项目,预计建立格桑花班5个,作为集团客户捐助对象。5个班学生约250人,助学金37.5万元。 陶然意见:关于格桑花项目,我的个人观点是: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学校在对待格桑花班时必然多少从学校整体的声誉、生源吸引、优秀学生培养等角度去考虑,因而,个人意见,对于格桑花班可以将其作为捐助部一个品牌产品,整体打包,只对集团捐助人或者个别大的个体捐助人推广,同时在公开正式的(个人认为以前都是晦涩的,回避的)兼顾学校以上考虑的同时强调格桑花一直坚持的贫困优先要求。 (三)贫困初中生小学生结对捐助 三、人力实施方案 陶然意见:关于捐助部人力工作,个人意见是以目前的运作模式:义工参与,专职突出,是可以的,也是需要的。比如一些助学点的日常管理、沟通、维护,以及捐助部实际工作中涉及表格制作、资料录入等工作,可以发挥义工特点,对于实际的家访调查、助学金发放以及与各学校进行日常沟通等,由专职负责。 (一)捐助管理工作 主要由志愿者完成。负责:结对捐助流程的各个环节工作;助学点管理工作;绩效评估、档案管理、数据统计等工作。 计划在四月份完善岗位职责,在网上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配齐每个岗位的AB角;在上半年完善绩效评估工作,逐步实现竞争上岗的目标。 (二)实地调查、项目实施工作 以专职工作人员为主,充分调动当地志愿者和外地志愿者的资源,进行调查、回访等工作。主要负责:助学区基础情况调研;助学联系人培训、指导;助学点评估;结对学生的回访、组织主题活动;根据捐助人要求进行必要的深入工作。 1.根据工作进度灵活安排结对学生的调查、探访,适当组织家访或在学校中与学生面谈,给予鼓励和关怀,提供必要的指引; 2.对每个助学点,每学期回访一次,协助学校组织主题活动; 3.争取每年与校长、主管副校长分别面谈一次,了解教学工作上的近况和计划、双方配合情况、学校的需求等; 4.每年与助学联系人面谈一至两次,进行必要的辅导,了解其工作状态,征求意见和建议。 四、助学点管理工作 陶然意见:建议对现有助学点进行一次梳理工作,一方面,实现助学区内助学联系老师与助学区负责人之间沟通以及沟通方式、问题等探讨;另一方面,对助学区负责人响应的要求以及流程规定等有一个明确说明,同时在人力资源上,尽快实现稳定的AB角; 本着尊重、信任的原则,在实际工作加强沟通交流,让西部人深入了解格桑花的要求和期望,让外地义工充分了解西部人的想法,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建立健全助学点的培训、考核、评估制度,评估结果与捐助规模挂钩。六月份完成制度初稿,七月份征求意见,九月份正式实施。 助学区建立,保持目前的湟中、大通、湟源、尖扎、同仁、乐都、互助、门源、共和、合作、玉树、曲麻莱等助学区,并适当增加区内学校,自然结束称多、拉萨等助学区,保持甘南合作助学区,接收碌曲藏族中学的助学点申请进入开点程序。全力配合秘书处的助学区发展计划,适当增加结对捐助助学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