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品市场分析_第1页
小商品市场分析_第2页
小商品市场分析_第3页
小商品市场分析_第4页
小商品市场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打开世界地图,您将清晰地看到:嘉兴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中心,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其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38.07万人,下辖南湖、秀洲两个区,平湖、海宁、桐乡三个市和嘉善、海盐两个县。嘉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中国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早在六、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此孕育了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马家浜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嘉兴历代名人辈出,仅近现代就涌现出了文坛巨匠茅盾、国学大师王国维、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漫画家丰子恺和张乐平、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等一大批名家大师。嘉兴自古为富庶繁华之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嘉兴承载着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辐射、苏南开放型经济和浙南民营经济的交汇影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目前所辖县(市)均进入中国百强,三分之二的镇进入全国千强镇。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15.3亿元,增长10.7%;财政总收入252.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6.9亿元,分别增长20.4%和20.6%;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538元,分别增长11.7%和13.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2%;城镇登记失业率3.5%;人口自然增长率-0.45。此同时,嘉兴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社会发展水平列浙江省前列,市和所辖五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行列,全部荣获省级文明城市(县城)、省级教育强县(市)称号。 嘉兴是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也是浙江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 嘉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环境优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嘉兴自然风光以潮、湖、河、海并存驰誉江南,境内有革命圣地南湖、“天下第一潮”海宁钱江潮、“江南水乡古镇”嘉善西塘和桐乡乌镇,以及海盐南北湖、平湖九龙山等一批著名景点,构成了独有的江南水乡特色。目前全市拥有国家AAAA级景区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嘉兴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广大创业者的投资热土。交通便捷,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沪杭铁路复线、320国道、沪杭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和杭州湾跨海大桥连接线等贯通境内,全市境内的高级和次高级路面铺装率居浙江省之冠,实现了嘉兴市到所辖县(市)的半小时交通圈和嘉兴到上海、杭州、苏州的一小时交通圈。建设中的沪杭客运专线(高铁)将于2010年国庆前通车,届时到上海、杭州均不到20分钟。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东方大港”的深水良港嘉兴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2007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417.58万吨,其中外贸货物呑吐量285.27万吨。嘉兴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拥用全国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核电站和国家“八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嘉兴发电厂。嘉兴人民勤劳智慧、热情好客,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来嘉兴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在这片古老而富有活力的土地上,您将亲自感受和了解嘉兴辉煌的昨天、富有生机的今天和充满希望的明天!嘉兴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嘉兴发展更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据统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15.30亿元,增长10.7%;财政总收入252.1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6.87亿元,分别增长20.4%和20.6%;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538元,分别增长11.7%和13.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2%;城镇登记失业率3.5%;人口自然增长率-0.45。(一)全力推进保稳促调。一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加速蔓延,我市经济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按照“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要求,及时研究对策,强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结构调整的工作措施。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组织推动银企对接,积极引进市外金融机构,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努力扩大信贷规模,全市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贷款264.4亿元,同比多增43亿元。强化用地保障,积极推进土地资源开发和建设用地复垦,全市新增宅基地复垦面积1万亩,盘活存量土地2.2万亩。大力实施“四个双百”和市区“百项百亿”工程,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6.69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571.3亿元,分别增长11.9%和15.4%。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6万个,增长4.6%,其中个体工商户增长11.1%。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取消和暂停征收9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1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减免涉企地方税费超过13亿元。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临港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东方特钢、大晨光电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扎实推进,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分别高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6.2个和11.6个百分点。落实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大服务业招商和项目建设力度,沃尔玛华东配送中心、汽车商贸园二期等基本建成,成功承办浙江山水旅游节,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9.61亿元,增长19.6%,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24.49亿元,增长12.5%,高出生产总值增速1.8个百分点。以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加大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成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增加值105.5亿元。(二)强化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加大科技投入,全市财政科技支出5.2亿元,增长26.1%。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总部大楼、中科院嘉兴中心一期和市科创中心三期等投入使用,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中关村长三角创新园等项目正式落户,全市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1个、企业技术中心5个。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战略,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5个、省区域名牌1个,授权专利3163件,其中发明专利73件,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多形式开展人才招聘活动,举办高层次人才与科技交流洽谈会,全年引进各类人才超过2万名。强化节能减排倒逼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节能评估和合同能源管理,对120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重点用能监管范围扩大到年耗标煤1000吨以上企业。启动“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市固废处置中心,基本建成市联合污水处理二期主体工程,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面实施排污权交易,各县(市、区)均建立排污权交易分中心。加大违法排污行为查处力度,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管,“飞行监测”达标率达93.5%。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5%。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完成存栏生猪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户)整治任务。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三项约束性指标预计全面完成。(三)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以优化土地使用制度为核心的“十改联动”,南湖区七星镇、嘉善县姚庄镇等“两分两换”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与浙江大学签订共同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市校合作协议。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初步建立城乡一体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积极推行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和政策性农民自主创业保险。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完善部门预算管理,实行政府资金在线审计,政府采购进一步规范。加快行政机关内设机构审批职能整合工作,稳步推进现代事业制度改革试点,市级国资公司“三定”方案全面施行。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98.33亿美元,其中出口141.04亿美元,分别增长23.1%和20.8%;实际利用外资13.60亿美元,增长13.0%;新批境外企业23家。引进内资121亿元。加快推进滨海开发,嘉兴港货物吞吐量达2834万吨,增长17.2%,集装箱突破10万标箱,增长170.8%,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85.3亿元。深入实施接轨上海首位战略,完善区域合作工作机制,积极参与杭州都市经济圈、浙东经济合作区建设和“山海协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力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先后派出应急救援和医疗救护人员160多人,捐赠救灾款物2.2亿元,完成6000顶帐篷生产任务,建成2510套5.7万平方米过渡安置房,组建了援建青川指挥部,各级财政安排援建资金1.1亿元,市和各县(市)承担的第一批对口援建项目全面开工。(四)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全面实施“1640”工程,扎实推进现代化网络型大城市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及北岸连接线、杭浦高速、申嘉湖高速和嘉桐大道建成通车,天然气德嘉线建成供气,500千伏王店变3号主变建成投运,独山应急排涝、太浦河引水等工程进展顺利,嘉绍跨江通道、南北湖公路和秦山核电方家山扩建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湘家荡区域联合开发全面启动,湖滨区块和旧居老区改造扎实推进,月河历史街区开放营运,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和“七一”广场主体工程基本建成,环城河景观亮化改造全面完成。各副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滨海新城初具形象。实施强镇扩权政策,新市镇建设加快推进。启动新一轮“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全市疏浚河道2100公里,植树造林1120公顷,建成全面小康农村新社区27个,城乡一体化供水人口覆盖率达70%,电气化、信息化村比例分别达到66.9%和59.6%,实现村村通公交。 (五)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深入开展“五城联创”,市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公共图书馆镇级分馆15个,市级标准村文化活动中心(室)实现全覆盖,被命名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市。正式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嘉善田歌、海盐滚灯等5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档案史志等事业加快发展。全面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广泛开展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免费提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和作业本,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示范基地建设,市中职园二期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一期建成使用,嘉兴学院梁林校区一期、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迁建工程开工建设,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3.7万人。启动市老年大学迁建项目。完善城乡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体系,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组织开展第二轮合作医疗参保居民健康体检,做好手足口病等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市一院迁建、市二院扩建加快推进,省荣军医院迁建工程开工建设。认真抓好十四届省运会场馆建设及各项筹备工作,奥运火炬嘉兴传递活动圆满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龄事业继续发展,市残奥中心建成使用。实施居住证制度,新居民服务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数分别下降6.2%、9.8%和12.3%。强化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妥善处置“问题奶粉”等公共安全事件。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完成奥运安保任务。支持国防建设,做好征兵、民兵预备役、人防等工作,军警民共建活动深入开展。认真做好统计工作,第二次经济普查全面展开。(六)切实改善人民生活。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全市新增财力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比例达73.1%。积极推进以创业促就业,深入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就业村创建活动,新增城镇就业6.1万人,帮助2.8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市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净增10万、10.5万、6.5万、19.7万和6万人。大力推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市参保人数23.4万人,18.8万名70周岁以上老人按月领取基本养老生活补助金。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大力推行实时结报,人均筹资额提高到190元。调整职工最低工资、退休养老金、重点优扶对象抚恤补助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市发放困难群众动态物价补贴1797万元。进一步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全市新建经济适用房21.5万平方米,新增廉租房受益家庭712户,对974户农村困难家庭实施了住房救助。市区12项民生工程如期完成。(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五型”机关创建,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竭力为基层和企业排忧解难。加强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推行政府领导领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和听取意见制度,按时办结人大代表建议202件、政协提案362件。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的沟通联系,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办好“市长电话”和门户网站,发挥社情民意调查网的作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加强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公务招待和公房出租等规范管理,公用经费支出减少5%。嘉兴作为我国较早开放的沿海城市,现已与世界上19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往来关系,截至2008年底,已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200多家外资企业落户嘉兴,累计引进外资81亿美元,并且已有超过30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嘉兴。 2008年, 嘉兴进出口总额198.33亿美元,增长23.1%,其中进口、出口额分别为57.29亿美元和141.04亿美元,分别增长29.1%和20.8%,一般贸易出口增长22.4%,加工贸易增长17.8%,机电产品出口增长33.8%,高新技术产品增长14.5%,服装类产品出口增长14.8%,机电产品增幅明显高于服装类19个百分点。全市新批三资企业242家,合同利用外资22.8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6亿美元,增长13%。近年来,嘉兴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总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加大工业生产性投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特色优势产业和临港(河)工业,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2008年全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979.95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266.55亿元,其中利润 146.38亿元。一、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39.43亿元, 同比增长16.3%,其中轻工业实现产值2029.90亿元,同比增长11.2;重工业实现产值1809.53亿元,同比增长22.5,重工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从上年末的55.7:44.3 调整为52.9:47.1。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728.03亿元,增长23.1%,增速高于总产值增速6.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007年的11%提高到1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21.76亿元,增长27.9%,增速高于总产值增速11.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007年的14.7%提高到16.2%。二、产业集群进一步加速。至2008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特色优势产业和临港(河)工业四大产业群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0%,特别是纺织业、化学工业、化学纤维业、服装加工业、皮革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器机械制造业、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造纸业和金属制品业11大行业的规上总产值均突破了百亿元大关。目前全市有平湖光机电基地、嘉善电子信息基地等6个特色产业基地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三、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至2008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41.2%,快于总产值增速24.9个百分点;全市重新认定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0家,拥有中国名牌20个、中国驰名商标 69个、省级名牌105个;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10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296家,其中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制造业企业577家。嘉兴市为浙江省省辖市,下设南湖区、秀洲区,辖嘉善、海盐2个县以及平湖、海宁、桐乡3个市(县级市)。嘉兴市有建制镇53个、乡1个、街道21个、城市社区(居委会)187个、乡镇社区111个、乡镇居委会12个、行政村940个。其中:南湖区有镇5个、街道6个、社区居委会55个、乡镇社区7个、乡镇居委会2个、行政村73个,陆地面积426平方公里;秀洲区有镇5个、街道2个、社区居委会4个、乡镇社区22个、行政村115个,陆地面积542平方公里;嘉兴经济开发区有街道3个、社区居委会17个、行政村10个;嘉兴港区有镇1个、乡镇社区11个、行政村11个;嘉善县有镇11个、社区居委会10个、乡镇社区15个、乡镇居委会1个、行政村162个,陆地面积506.6平方公里;平湖市有镇6个、街道3个、社区居委会34个、乡镇社区9个、行政村126个,陆地面积537平方公里;海宁市有镇8个、街道4个、社区居委会39个、乡镇社区22个、行政村161个,陆地面积688平方公里;海盐县有镇8个、社区居委会13个、乡镇社区1个、乡镇居委会9个、行政村104个,陆地面积508平方公里;桐乡市有镇9个、乡1个、街道3个、社区居委会15个、乡镇社区24个、行政村178个,陆地面积727平方公里。2005年5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秀城区更名为南湖区。200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38.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6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6.49。,死亡率6.94。,自然增长率-0.45。全年迁入人口3.77万人,迁出人口2.38万人,人口机械增长率4.10。据5。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并经省统计局核定,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23.2万人,比上年增加4.6万人。嘉兴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是浙江省城乡一体化的先行之地,社会发展水平列浙江省前列。 嘉兴网络化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基本实现市中心到周边大城市60分钟、到各县(市)城30分钟,各镇和中心村15分钟上高速的“603015”交通圈目标,提前实现等级公路通村率和路面硬化率“双百”目标,全市所有行政村已全部通公交,客运班车通村率达到100。实现自然村宽带全覆盖和新农村电气化县(市)全覆盖。城乡一体化供水覆盖率70%。嘉兴公共服务日趋均衡化。省级教育强县(市、区)、强镇创建实现“满堂红”,小学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比例99.99%,15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9.25%。市级标准的行政村文化活动中心(室)建成率达到105%,“东海文化明珠”建成率90.5%,率先推进图书馆乡镇分馆建设,被命名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市。实现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全覆盖,三大类12项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达标率97.78%。社会发展水平连续四年居全省第3位。嘉兴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先后被列为全国和联合国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城市,城乡一体化就业格局基本形成。率先制定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健全新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农民参保率96.51%,人均筹资水平名列全省第2位,被列为全国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试点城市;城镇“三无”对象和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99%以上,住房、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嘉兴生态化发展理念渐入人心。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五县(市)均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已建成13个“全国环境优美镇”、40个“省级生态镇”,建成131个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率先建立“城乡一体、四级联动”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机制,日处理垃圾2000吨,受益农户在95%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治理任务基本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进展顺利。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到66.75万吨/日,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1100吨/日。嘉兴制度化基层民主日益健全。在浙江省率先制订实施镇、村两级组织工作规程,先锋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和乡镇志愿者等制度落实完善,村“两委”无候选人直选比例分别达到60.3%和67.5%,村务公开规范化建设达标率76%。成功实现省级平安市、平安县(市、区)“三连冠”。嘉兴多元化增收机制初步建立。全市近3/4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工资性收入约占农民收入的2/3。2008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538元,名义增长13.5%,实际增长7.9%。2009年是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更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坚持把保增长摆在首位,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区域和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文化、生态和社会建设,切实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1.8%;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6%;实际利用外资13.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上年涨幅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8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3% 作者: 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09-09-19 1-8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2.62亿元,同比增长15.3%,比上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其中,当月实现零售额55.03亿元,同比增长16.0%。批发零售业增长速度居各行业之首。1-8月,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68.23亿元,同比增长15.8%;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2.51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11.88亿元,同比增长1.0%。城市市场消费快于农村。农村市场增长14.9%;城市市场增长15.4%,高于农村0.5个百分点。汽车类商品继续保持热销。限额以上企业汽车类零售额35.65亿元、同比增长32.2%上半年嘉兴经济运行情况 作者: 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09-07-22 上半年嘉兴经济运行情况7月22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统计师姜东发布2009年上半年嘉兴经济运行基本情况。据省统计局初步核算结果:全市生产总值84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1%,增幅比一季度回升2.5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48亿元,增长2.2%,高于一季度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76.46亿元,增长3.5%,高于一季度4.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419.85亿元,增长1.9%,高于一季度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30.33亿元,增长13.3%,高于一季度1个百分点。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分析指出,上半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外需持续萎缩的宏观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以赴保增促调,及时出台各类扶持政策和措施,扎实开展 “三服务”专项活动,经济运行自二季度起呈现企稳向好态势。一、农业生产保持平稳,粮食面积继续增加上半年,各地粮油直补及良种补贴等相关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市农作物春播面积188.4万亩,同比增长3%,春粮总产量增长19.6%;油菜籽面积、总产量分别下降6.8%和9%。生猪市场价格下跌,生猪养殖规模下降,但肉类产量保持平稳。全市生猪存栏270.3万头,出栏215.14万头,同比分别下降6.3%和1.7%;肉类产量16.9万吨,增长2.5%。春蚕发种量、总产量分别下降29.6%和15.5%。家禽生产略有下降,水产品结构继续优化。二、工业生产降幅缩小,经济效益继续好转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16.26亿元,同比下降6.4%降幅低于全省0.8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分别下降6.9%和5.9%。工业生产降幅比一季度减少3.3个百分点,其中轻、重工业降幅分别比一季度减少2.9和3.7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际增长0.1%。全市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4个行业总产值降幅比一季度有所减缓。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499.73亿元,下降8.3%,利税总额116.87亿元,下降8.7%,其中利润总额 64.78亿元,下降14.9%,利税、利润总额降幅分别比一季度减少12.1个百分点和23.6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5.1%,降幅比一季度增加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下降8.6%,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6.1%,购销价格涨幅差距由一季度的-0.7个百分点扩大到-2.5个百分点。工业品价格“低进高出”有利于缓解企业生产成本压力。三、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利用外资继续下降上半年,全市全社会投资555.03亿元,增长22.1%,增幅比一季度下降7.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14.02亿元,增长22.9%,增幅比一季度下降8.6个百分点,但高于全省平均8.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其中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08.1%、20.1%和27.4%。基础设施项目投资144.91亿元,增长92.7%,增幅同比提高84.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74.95亿元,下降8.4%,降幅比一季度增加2.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性投资294.56亿元,增长8.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利用外资继续下降,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6家,同比减少13家;合同利用外资9.61亿美元,下降5%,增速比一季度大幅回落60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5.74亿美元,下降26%,降幅比一季度增加13个百分点。四、消费品市场依然旺盛,居民消费价格继续回落上半年,受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拉动,全市社会消费零售总额323.51亿元,同比增长15.1%,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3%,比一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7743元和3821元,分别增长7.3%和0.1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分别为8.5%和1.2%,增幅同比分别回落2.1个和6.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继续回落。市区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各半。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跌1.1%,涨幅较上年同期回落8.2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下降0.4%,二季度下降1.8%。消费品价格同比下跌0.8%,其中食品上涨1.2%,工业消费品价格下跌2.2%;服务项目价格下降2.3%。外贸出口降幅收窄,全市进出口总额74.7亿美元,同比下降20.4%,降幅比一季度减少2.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4.1亿美元,同比下降18.1%,降幅与一季度基本持平;进口20.6亿美元,同比下降25.9%,降幅比一季度减少9.1个百分点。五、居民收入继续提高,民生状况继续改善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96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纯收入6443元,增长9.3%,增幅分别较一季度提升0.4和0.9个百分点。各级政府对公共服务和民生的支出继续增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用于民生支出43.23亿元,增长16.7%,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分别增长11.1%、34.3% 、14.9%和8%。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继续落实,全市城乡低保金支出3232.6万元,增长17.6%,城乡居民低保人均收入分别为1246元和816元,分别增长22.1%和27.4%。1-5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32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51%。六、财政收入保持增长,金融贷款力度加大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57.81亿元,增长9%,增幅同比回落17.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8.40亿元,增长7.5%,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出全省平均4.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一般预算支出63.76亿元,增长25.1%。6月末,全市人民币存款余额2729.48亿元,增长35.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316.27亿元,增长30.3%;人民币贷款余额2004.69亿元,增长33.3%。上半年全市新增人民币各类贷款400.85亿元,为同期的2.6倍,为去年的1.6倍。七、转型升级初显成效,节能降耗稳步推进上半年,科技投入力度加大,财政用于科学技术支出2.11亿元,增长20.8%。企业创新能力继续增强,新产品产值增长1%,快于总产值增速7.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11.2%。全市限额以上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79.7亿元,增长20.9%,占限额以上工业投资的56.5%,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中技术改造贷款增长34.9%。节能降耗稳步推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50.48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1%,降幅比一季度回落2.2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4%,降幅比一季度增加3.3个百分点。33个行业中有23个行业单耗呈现下降趋势,下降面达70%。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同比下降1.8%,单耗下降3%,降幅比一季度增加3.7个百分点。重点能耗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74.7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1%,单耗下降1.4%,降幅比一季度增加1.8个百分点。八、市场信心有所提振,发展预期继续向好企业家信心有所增强,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从上季的“微景气”区间上升至“相对景气”区间,指数116.3,与去年同期持平,比一季度回升7.6点。企业景气指数继续回升,企业景气指数123.6,同比下降9.1个百分点,但比一季度提高16.5个百分点,企业生产、产品订货、产品销售、产品库存、盈利变化等多数指标由不景气上升至景气区间。预计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116.1和118.3。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世界经济尚未真正复苏,外需形势仍不乐观,我市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一些行业、一些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保增促调任务依然艰巨。下阶段要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狠抓投入、优化经济结构、拓展内外市场、加强动态监测,着力巩固经济回升势头,提高经济回升的质量,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单位本月累计累计%亿元3528.7017126.00-7.3全省500万元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亿元839.254158.61-7.2杭州亿元685.863346.37-16.4宁波亿元284.601428.75-8.0温州亿元320.271567.58-6.7嘉兴亿元203.90972.763.6湖州亿元498.672354.06-3.8绍兴亿元232.071081.77-3.3金华亿元69.06339.421.1衢州亿元61.98302.4312.0舟山亿元267.161260.91-6.5台州亿元65.87313.352.9丽水%96.5896.99-0.16全省500万元以上工业产销率%98.7598.890.62杭州%95.0096.54-0.08宁波%95.2296.370.16温州%97.7596.99-0.25嘉兴%95.4495.89-0.99湖州%98.5497.65-0.03绍兴%96.7695.89-1.60金华%95.1996.15-1.52衢州%94.4294.170.48舟山%93.6595.87-0.65台州%91.1390.77-2.56丽水亿元4106.9314.2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亿元824.8717.5杭州亿元794.8620.6宁波亿元252.663.8温州亿元514.0222.9嘉兴亿元277.8916.4湖州亿元434.2911.5绍兴亿元225.328.7金华亿元161.4814.4衢州亿元193.5617.2舟山亿元284.90-0.9台州亿元110.749.4丽水亿元690.594032.1913.7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145.69844.3012.5杭州亿元116.86665.5813.2宁波亿元105.46584.8714.6温州亿元52.71323.5115.1嘉兴亿元34.64209.8214.0湖州亿元56.99337.9514.2绍兴亿元61.58366.2414.7金华亿元21.09119.3415.1衢州亿元14.2087.2413.8舟山亿元62.96380.7212.8台州亿元18.41112.6313.0丽水亿元170.281132.032.6全省地方财政收入亿元47.70271.711.3杭州亿元35.26233.504.1宁波亿元17.3998.950.5温州亿元11.3078.407.5嘉兴亿元7.8642.501.4湖州亿元17.2986.011.6绍兴亿元12.4568.824.5金华亿元4.4319.722.7衢州亿元4.3026.736.9舟山亿元11.1967.702.0台州亿元3.5819.13-7.7丽水%97.297.7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7.097.7杭州%99.398.8宁波%98.398.8温州%98.198.9嘉兴%97.098.0湖州%97.898.9绍兴%98.498.5金华%98.397.6衢州%98.898.9舟山%98.298.2台州%97.698.4丽水主要小商品市场: 我所知道的如下:开盛(秀洲路)运河精品小商品城(中山西路龙盛入口)吉杨副食品批发市场(越秀路汽车西站南)水果批发市场/旧货市场/建材陶瓷市场(新320国道边)嘉兴商城(建国南路)其它的想不起来了,知道的朋友补充下.淄博义乌小商品市场调研报告 1.调研基本情况 2.淄博市场基本情况 2.1市场铺位基本情况 2.2市场商户的基本介绍 2.2.1浙江义乌经营者情况分析2.2.2本地经营者情况分析3.市场租赁优惠政策 3.1优惠政策介绍 3.1.1针对当地居民及下岗职工政策 3.1.2针对本地区其他批发市场经营者的政策 3.1.3针对浙江义乌商户的政策 3.1.4针对小额投资方的政策 3.2租赁及优惠政策分析 4.淄博市场的招商方式 4.1招商方式介绍 4.2淄博成功的招商经验对研究项目市场的借鉴 4.2.1如何树立业主的投资信心 4.2.2如何正确选择招商目标市场 4.2.3如何合理定位、全方位大力宣传 5.淄博市场招商完毕后对市场的宣传促销 5.1促销方式介绍 5.1.1大型展会情况及效果5.1.2广告宣传情况及效果 5.1.3开业优惠政策及效果5.1.4其他方式5.2对研究项目市场的启示 6.淄博市场存在问题及启示 6.1存在问题 6.1.1硬件问题6.1.2管理问题 6.1.3时间问题 6.2值得借鉴的地方小商品市场总体分析:小商品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消费上的多样化,商品本身的低标准化,行业进入的低门槛,都使小商品市场成为一个特别开放的体系,而不像其他专业市场那样较为单一。正因为同类商品的竞争、不同商品的互补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提供了范围经济,专业批发商才能开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