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基本知识.ppt_第1页
翻译的基本知识.ppt_第2页
翻译的基本知识.ppt_第3页
翻译的基本知识.ppt_第4页
翻译的基本知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翻译的基本知识,一、翻译的定义,什么时候有了一个民族或部落同另一个民族或部落的接触,什么时候就有了翻译。西方自一世纪、中国自商周时期开始就有了跨语言翻译(inter-lingualtranslation)。唐代贾公彦在义疏中写道:“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辞源对翻译的解释是:“用一种语言表达他种语文的意思。”大英百科全书:“将用一种语言或者一套语言符号所表示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或者一套语言符号进行转换的行为或者过程。”对于翻译较为完整的定义,要数现代翻译家奈达的:Translationconsistsinproducinginthereceptorlanguage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message,firstintermsofmeaningandsecondlyintermsofstyle.即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上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且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在文体上。,贾公彦(生卒年不详,活动期公元7世纪中叶)中国唐代学者。铭州永年(今河北永年县)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发现指纹的特征及用途。他官至太学博士。撰周礼义疏50卷、仪礼义疏40卷。指纹是手指远端掌面的凹凸花纹。由长短、形状、粗细、结构不同的纹线组成,分弓、箕、斗三种基本类型,具有终生不变、各不相同的特点。因此,指纹被广泛用作侦破案件、人身保险、研究遗传疾病和人的自然素质的依据,成为法医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据德国R海因德尔撰写的指纹鉴定(1927年)一书中指出:“世界上第一个用作鉴定的指纹的著作者是中国唐朝的贾公彦,他是唐代的著作家。他的作品大约写于公元650年,他是着重指出指纹是确认个人的方法的第一人”。贾公彦,其字不详,唐州永年(今河北邯郸市东北)人。其生卒年月已难详考,约当在公元六至七世纪之间。唐朝儒家学者,经学家,三礼学专家。唐学者。洺州永年(今属河北)人。永徽(650655)中,官至太学博士。撰有周礼义疏、仪礼义疏,均收入十三经注疏。据旧唐书儒学上贾公彦传中极其简单的记载,贾公彦曾在唐高宗的永徽(650655)年间,官至太常博士,撰周礼义疏五十卷、仪礼义疏四十卷。又据新唐书艺文志中载,贾公彦曾参与孔颖达编五经正义中的礼记正义,当时其职位为国子助教。贾公彦精通三礼,周礼义疏是由贾公彦负责编撰的。何时开始编周礼义疏已不详。据署名朝散大夫行太学博士弘文馆学士臣贾公彦等奉敕撰,似乎奉唐高宗之命集体编集的。他选用郑玄注本十二卷,汇综诸家经说,扩大为义疏五十卷。义疏体例基本上仿照五经正义。清乾隆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公彦之疏,亦极博该,足以发挥郑学。朱子语录称五经疏中,周礼疏最好。现存本四十二卷,不知何时加以合并。仪礼义疏也是由贾公彦等编撰的。从署名来看,似乎不是奉敕编集的,而是贾公彦及其同好者等为之。采用北齐黄庆、隋朝李孟愆两家之疏,定为今本,依郑玄之注。清代学者阮元在仪礼注释校勘记序中指出:仪礼最为难读,贾疏文冗蔓,词意郁吝,不若孔氏五经正义之畅。引日唐书贾公彦传作四十卷。引日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五十卷,今本同。隋唐两代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唐代,更是学人辈出,唐初贾公彦就是其中之一。中国语言学的库藏十分丰富,唐代正处在中国语言学史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贾公彦是唐代著名的语言学家,他在语言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涉及诸多内容。贾公彦对语言的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语言学在唐代的发展和特点,贾公彦语言学是了解唐代语言学的一个窗口。然而,研究贾公彦语言学的文章寥寥无几,这对了解唐代语言学的全貌来说,确实是一个遗憾。贾公彦没有语言学专著,他的语言学主要存在于周礼义疏和仪礼义疏中。因此,该论文试图通过研究分析周礼义疏与仪礼义疏,对贾公彦语言学进行全面的总结,填补贾公彦语言学研究的空白。贾公彦语言学具有丰富的内容,但却是零星散见的,缺乏系统性的论述。所以,探讨贾公彦语言学以归纳法为主,对有关资料进行“穷尽式”统计。通过收集、鉴别、排比资料,从众多零散的资料中抽绎出贾公彦语言学。通过爬罗剔抉、分析整理,贾公彦语言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贾公彦-人物简介,奈达-人物简介,【人物生平】尤金A奈达(EugeneA.Nida),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1914年11月11日,出生于美国俄克拉何马市。1943年获密歇根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接着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主持翻译部的工作,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1980年退休后任顾问。奈达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到过96个国家,在一百多个国家做过讲座,来中国有13次之多,直至2003年,奈达89岁高龄时,仍到非洲讲学。【相关理论与著作】这位在学术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偏偏远离学术重镇,默默地在美国圣经协会供职半个多世纪。他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都围绕圣经翻译展开。在圣经翻译的过程中,奈达从实际出发,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最终成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之一。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P65)。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P67)。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奈达著作等身,他单独或合作出版著作40多部,发表论文250馀篇,另外,还有13本专供圣经译者使用的参考书。奈达的第一本专著是1946年出版的翻译(BibleTranslating),最有影响的是1964出版的翻译的科学探索(TowardaScienceofTranslating),其次要数翻译理论与实践(TheTheoryandPracticeofTranslation),系与查尔斯泰伯合著(1969)。,中国翻译简史,我国翻译事业历史悠久,约有2000年的光辉历史,已经形成自己的体系。在我国的翻译事业中共出现过5次翻译高潮。,中国翻译简史第一次高潮,安世高小乘佛经的首译者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发展,最终形成中国佛教,大致经历译经、形成学派、创立宗派三阶段。印度佛教在中国最初的传播,是与译经相联系的,最早的一批译经者,不是中国本土人士,而是西域来华僧人。安世高可以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他首先译介了印度小乘佛教禅类的经典。安世高(约二世纪),本名为清,字世高,是西域安息国的王太子,因为这一王族地位,所以西域来华的人都称他为“安侯”,他译的一部十二因缘经,被称为安侯口解。安世高是个神异之人,在西域地区,也早就传扬着他的“俊异”之名。父王死后,安世高继承王位,但一年之后,就把王位让给了叔叔,出家为僧。安世高在国内的佛学造诣以禅学和阿毗昙学见长,学成后,他曾遍游西域诸国,弘传佛法,后来又来到中国。安世高来华的时间,大致在汉桓帝(147167)前后,梁高僧传记为“汉桓之初,始到中夏”(安世高传)。汉桓帝的第一个年号是“建和”(147149),安世高在这一时期到达中土洛阳。来华不久,安世高就掌握了汉语。安译禅法类经典,影响最大的是安般守意经。,中国翻译简史第一次高潮,鸠摩罗什(公元244413年),天竺(即印度)人,在东晋苻秦时代应道安之邀来华,译经300余卷,其中有金刚经、法华经、维摩诘经等。他的译作颇“天然西施之趣”,为世人所称道。现在人们公认,他的这些译作为我国的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中国翻译简史第一次高潮,真谛(公元499569年),亦为印度学者,南北时期来华,译经、论29部,其中对我国佛教思想影响最大的是摄大乘论。,中国翻译简史第一次高潮,玄奘(公元600664年),曾赴天竺求经,历经17载,回国后译经、论75部,凡1335卷。其笔法谨严,世称“新译”。,世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唐高僧,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中国翻译简史第一次高潮,玄奘西行求法路线图,中国翻译简史第二次高潮,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马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和测量法义等书。他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可谓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徐光启在数学、天文、历法、军事、测量、农业和水利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徐光启,中国翻译简史第二次高潮,严复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著作。其中包括赫胥黎的天演论和亚当斯密的原富等。严复还参照汉晋六朝佛经翻译的方法,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人影响极大,为我国的翻译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严复,中国翻译简史第二次高潮,林纾本人不懂外语,他与别人合作翻译了160多部西方文学作品。虽然他的译作与原作相去甚远,但他在介绍引进西方文学方面仍功不可没。他不但是我国著名古文家,也是以古文翻译外国小说的第一人,其译作有184种之多,中世界文学名著有40余种左右。,中国翻译简史第三次高潮,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杂文集:野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中国翻译简史第三次高潮,一、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自由主义的先驱。二、三十六个博士头衔1927年月,37岁的胡适由英国赴美国,向母校哥伦比亚大学补交了博士论文(著作)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亚东书店版)100册,完成了哲学博士学位手续,得到了第一顶博士帽。胡适的第二顶博士帽,是1935年1月5日,香港大学授予胡适的法学名誉博士学位。1936年月,哈佛大学授予胡适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是为胡适的第三顶博士帽。同年,美国南加州大学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是为胡适的第四顶博士帽。其余的博士帽分别是:1939年,哥伦比亚大学的名誉法学博士(月日);芝加哥大学的名誉法学博士(6月13日)。1940年,美国所大学分别授予胡适个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形成“博士高峰年”:韦斯尔阳大学、杜克大学、克拉大学、卜隆大学、耶鲁大学、联合学院、柏令马学院、宾州大学。仅在三个星期内,这位博士疲于奔命,先后到这些大学出席典礼,发表演说。至此,他的博士帽有顶了,但胡适先生却说。“这些玩意儿,毫无用处一个是四年苦功得来的,十三个是白送的。”是年胡适五十岁。他老家安徽绩溪为庆祝这位在海外为国效力的“博士爷”50岁大寿,由县长朱亚云出面,制作了一块“持节宣威”横匾,率乡绅们,浩浩荡荡送到上庄村胡氏宗祠悬挂,并将上庄村改名为“胡适村”。1941年,胡适在美国被授予博士学位有5个,在加拿大被授有2个。前者全是名誉法学博士,分别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森林湖学院、狄克森学院、佛蒙特州的密特勃雷大学、密达伯瑞学院;后者是麦吉尔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和多伦多大学(名誉法学博士)。1942年是胡适拿博士帽的第二个“高峰年”,达10个之多,都是美国大学授予的。其中两个是名誉文学博士:达脱茅斯学院、纽约州立大学;其它个是名誉法学博士,分别是: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罗切斯特大学、奥白林学院、威斯康辛大学、妥尔陀大学、东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第纳逊大学。至此,胡适已获得博士帽31顶,而最后的顶是:美国柏克纳尔大学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1943年),英国牛津大学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1945年11月赴伦敦以中国首席代表身份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美国柯鲁开特大学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1949年),美国克莱蒙研究所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1950年),美国夏威夷大学授予的名誉人文学博士(1959年)。,中国翻译简史第三次高潮,陈独秀(18791942年),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一大至五大党的最高领袖。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陈独秀,中国翻译简史第三次高潮,朱生豪,朱生豪沉默的程度让人吃惊。他自己说:“一年之中,整天不说一句话的日子有一百多天,说话不到十句的有二百多天,其余日子说得最多的也不到三十句。”1933年大学毕业,朱生豪去上海世界书局英文部任编辑,在听说日本人因中国没有莎士比亚的译本而讥笑中国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后,更加坚定了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决心。去世时年仅32岁。,中国翻译简史第三次高潮,林语堂(18951976),文学家。原名和乐,改名玉堂、语堂,笔名毛驴。早年留学美国、德国。1923年回国,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支持爱国学生运动。1936年旅居美国。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1954年任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1966年定居台北。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林语堂,中国翻译简史第四次高潮,1949年以后,尤其是50年代至60年代,我国的翻译事业出现了一段空前繁荣的“黄金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翻译家,如:傅雷、草婴、杨宪益等。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文学巨匠的作品被源源不断地介绍给中国读者。与此同时,中国的一些经典作品也被翻译成外语。,中国翻译简史第四次高潮,傅雷(1908-1966),一代翻译巨匠。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他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中国翻译简史第四次高潮,草婴原名盛峻峰,1923年生于宁波,现居上海,俄语文学翻译大家。主要翻译作品有托尔斯泰小说12卷(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有人叫草婴为“草先生”,草缘自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婴就是比草还要小。,中国翻译简史第四次高潮,杨宪益(1915年1月10日2009年11月23日),生于天津,祖籍安徽盱眙(今属江苏省淮安市)鲍集镇梁集村,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提到杨宪益先生,就不能不说起他的夫人戴乃迭。1940年,在牛津大学学习已达6年的杨宪益,绕道加拿大、美国,经香港抵达重庆。此次回国,却带回来一位女朋友英国姑娘戴乃迭。几个月后,他们在重庆举办了婚礼。在翻译界,做中文外译工作的人很少,像先生这样的夫妻合作,更是绝无仅有。他们不仅翻译了红楼梦,还将离骚、儒林外史、宋元话本选、唐宋诗歌散文选、魏晋南北朝小说选、鲁迅选集等上百万字的中国文学作品译成了英文。,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英),中国翻译简史第五次高潮,当今世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翻译的需求越来越大。据估计,我国目前从事翻译的人多达100万左右;人口仅520万的丹麦,从事翻译工作的竟有一万人之众;因特网上,每天需要翻译的文字,多达130万页;而这个数字还在增加。翻译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二、翻译的标准,1898年,严复提出“信达雅”的翻译主张。在商务文体的翻译中,“信”必不可少,“达”则更显其重要性。信:忠实于原文。达:明白晓畅,以“达到最佳推介效果”为原则。“达”在这里的意思不仅仅是原文要“通顺明白”,还意味着译文要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习俗以及译入语受众的可接受性等,这才是完整意义上的通达。例句,二、翻译的标准,1.Hehadwordswithher.,他和她谈过话了。,他和她吵架了。,2.riotpolice,暴力警察,防暴警察(反译法),3.乱七八糟,atsevensandeights,atsixesandsevens(不等值翻译),4.Historically,citylifehasalwaysbeenamongtheelementswhichformacivilization.,历史地,城市生活一直是构成文明的方面之列。(不符合汉语习惯),从历史上看,城市生活始终是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5.纽约ECO集团拥有5个控股子公司。,NewYorkECOGrouphas5share-holdingcompanies.商务知识有所欠缺,share-holdingcompany指控制或持有某公司股权的股东公司。,NewYorkECOGroupisaholdingcompanyof5subsidiarycompanies.OR:NewYorkECOGroupholdssharesof5subsidiarycompanies.,6.中国民生银行有限公司,ChinaMinshengBankingCorporation,Ltd.,Corporati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