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车桑仔叶_第1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车桑仔叶_第2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车桑仔叶_第3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车桑仔叶_第4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车桑仔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现代本草系列文库 车桑仔叶车桑仔叶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 “车桑仔叶” 的现代视点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车桑仔叶车桑仔叶 【名称出处】:福建中草药 【概况】: 异名 坡柳、铁扫把(中国高等植物图 鉴),胡子柴、明油脂、炒米柴、溪柳、白石楝(中 药大辞典)。 基源 为无患子科车桑子属植物车桑子的叶。 原植物 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L)Jacq。 车桑子属(坡柳属)全世界约50种,中国仅1种。 形态 常绿灌木,高达3m。 树皮褐黄或灰色,长条状剥落,有胶状物质。 小枝纤弱,有角棱。 单叶互生,薄纸质,椭圆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 13cm,宽13cm,基部楔形,延至叶柄,全缘,稍 反卷,两面光滑无毛,主脉显着凸起,侧脉细密。 花小,杂性或单性,雌雄同株;顶生圆锥或总状花 序,长不超过3cm;雄花黄绿色,长23mm,花柄 细;萼片4,长圆形;花瓣缺;雄蕊8,花丝极短,花 药长圆形;雌花萼片4,子房上位,36室,每室胚珠 2。 蒴果近圆形,具3片膜质的翅。 种子圆形,暗灰色。 花期春季,果期冬季。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721页,图 3172) 生境与分布 多生于海拔约1800m的荒坡、沙地和 小树丛间。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印度支那也有分布。 。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贮藏 晒干用者置干燥处。 【化学】: 含山柰酚(Kaempfero1)、槲皮素、绿原 酸、咖啡酸等1,又含异鼠李素30芦丁糖甙 (Isorhamnetin30rutinoside)、槲皮素30半 乳糖甙(Quercetin30galactoside)、槲皮素30 芦丁糖2。 附 地上部分含二萜酸:车桑子酸(Hautriwaic acid)、坡 柳酸(Dodonic acid)。 黄酮:5,7二羟基3(3羟甲基丁基)3,6, 4三甲氧基黄酮、5羟基3,6,7,4四甲氧 基黄酮、松属素(Pinocembrin)、5,7二羟基3,6, 4三甲氧基黄酮(Santin)、5,3,4三羟基3, 6,7三甲氧基黄酮(Penduletin)、5,7,4三羟基 3,6二甲氧基黄酮、5,7,4三羟基3(3 羟甲基丁基)3,6二甲氧基黄酮(Aliarin)、异鼠李素 3鼠李糖基半乳糖甙、坡柳种醇(Viscosol) 3。 茎含R1玉蕊醇(R1Barrigenol)、吉古皂甙元 (Jegosapogenol)、21,21二当归酰R1玉蕊醇(R1 Barrigenol21,22diangelate)、21(2,3二羟 基2甲基丁酰)22当归酰吉古皂甙元 (Jegosapogenol21(2,3dihydroxy2methylbutyr- oyl)22angelate)、21,22二当归酰玉蕊皂甙元 C(21,22Diangeloyl barringtogenol C)等4,5。 花含山柰酚3,7二甲基醚、山柰酚3,4,7 三甲基醚6。 荚果含异鼠李素30芦丁糖甙、槲皮素30 芦丁糖甙和30半乳糖甙2。 种子含车桑子皂甙A、B(Dodonoside A、B)、其甙元为 R1玉蕊醇7。 参考文献 1CA 1970;73:84643e 2Indian J Chem1975;13(6):639 3Phytochemistry 1986; 25(8):1967 4CA 1985;103:19800c 5CA 1988;109:20254h 6CA 1978;89:143352q 7Phytochmistry 1987;26(3):697。 【药理】: 咖啡酸在体外有广泛的抗菌、抗病毒作 用,但在体内能被蛋白质灭活1。 还可作抗蛇毒剂,3g时能完全抑制20g响尾蛇蛇毒磷 酸二酯酶2。 ig能提高大鼠的中枢兴奋性;增加人胃酸分泌量,脉搏 变慢,增强子宫张力,此作用可被罂粟碱拮抗,而阿 托品则不能;还可增进胆汁分泌3。 有升高白细胞、止血及灭活维生素B1的作用4,缩 短血凝及出血时间5。 小鼠ipLD50为1583mgkg4。 绿原酸作用与咖啡酸相似6。 对人有致敏作用,吸入含本品的植物尘埃,可致气 喘、皮炎等,但食入后可经小肠分泌物作用,变为无 致敏性物质、毒性小,大鼠ipLD50025gkg。 参考文献 1CA 1966;65:4609f,1979;91: 187217v,84014x 2CA 1979;90:103649f 3 ArzneimForsch 1966;11:546, CA1976;84: 130819u,85:14611s 4南京药学院学报 1980; 2:24 5中草药 1982;13(9):9 6植物有效成 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209; 。 【药性】: 性味 淡,平。 全国中草药汇编:“微苦、辛,温。” 功效 清热渗湿,解毒消肿。 主治 小便淋沥,癃闭,疔疖痈肿,烫火伤。 全国中草药汇编:“叶:治皮肤疮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外用: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