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薯莨_第1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薯莨_第2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薯莨_第3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薯莨_第4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薯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现代本草系列文库 薯莨薯莨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 “薯莨” 的现代视点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薯莨薯莨 【名称出处】:南越笔记 【概况】: 异名 赭魁(别录),薯莨(药性 考),红孩儿(浙江、江西),孩儿血(井岗山),山羊头 (云南、湖南),红药子(湖南),朱砂莲、朱砂七(贵州、 湖南),猪番薯(广东、湖南),血当归、酱头、避血雷 (贵州)。 基源 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莨的干燥块茎。 原植物 薯莨Dioscorea cirrhosa Lour(Drhipogonoides Oliv) 历史 清代植物名实图考引南越笔记 云:“其叶形尖长如夹竹桃,节有小刺,根如山药有 毛,形如芋子,大小不一,外皮紫黑色,内肉红黄 色,以及挖其根煮汁染网罾”的特点。 都和今日之薯莨相符。 但在中国历代本草着作中早有此植物的记载,其名为 赭魁,别录早已收录。 但是对赭魁的原植物认识曾有分歧,如陶弘景在本 草经集注中记载“状如小芋子,肉白皮黄”此说乃是 指黄独Dicscorea bulbifera L唐本草和从梦溪笔 谈及纲目中也都已指出,并认为赭魁具有煮汁 染罾、染皮,制靴的用途,这是和薯莨的特征完全相 符的。 形态 缠绕藤本,粗壮,长可达20m左右。 块茎一般生长在表土层,为卵形、球形、长圆形或葫 芦形、外皮黑褐色,凹凸不平,新鲜时断面红色,干 后紫黑色,直径大约可达20cm以上;茎绿色,右旋, 有分枝,下部有刺。 单叶,茎下部互生,或中部以上对生;叶片革质或近 革质,长椭圆状卵形至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 20cm,宽114cm,顶端渐尖或骤尖,基部圆形,有 时呈三角状缺刻,全缘,表面深绿色,背面粉绿色, 基出脉35条,脉网状明显;叶柄长26cm。 花雌雄异株,雄花序穗状,长210cm,排列呈圆锥 状或单生叶腋,圆锥花序长214cm或更长;雄花外 轮花被片为宽卵形,长约2mm,内轮倒卵形,较小; 雄蕊6,稍短于花被片;雌花序为穗状花序,单生于叶 腋,长达12cm;雌花外轮花被片为卵圆形,厚、较内 轮大。 蒴果不反折,近三棱状扁圆形,长1835cm,宽 2555cm,种子着生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 花期46月,果期7月,直到明年1月仍不脱落。 (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568页图422) 生 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3501500m的山坡、路旁,河谷边 的杂木林中,灌丛中或林边。 分布于中国浙江南部、江西南部、福建、湖南、广 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西藏。 越南也有分布。 。 【生药】: 采集 生长3年以上者,四季可采,尤以5 8月间采收的块状茎质量较好;采收时用刀将较大的块 状茎切取,留存小者或部分让其再生繁殖。 采收后洗净,切片,晒干。 药材主产于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此外,湖南、 四川、贵州、云南也产。 鉴别 性状 完整块茎呈长圆形、卵圆形、球形或结节块 状,长1015cm,直径510cm。 表面深褐色,粗裂,有瘤状突起或凹纹,有时具须根 或点状须根痕。 纵切或斜切成块片,多数呈长卵形,长312cm,宽 153cm,厚0207cm,外皮皱缩,切面暗红 色或黄色。 质硬而实,断面颗粒状,有明显的或隐约可见红黄相 见的花纹。 气微,味涩、苦。 显微 块茎的横切面:木栓层较厚,细胞壁微木化。 皮层中有分泌细胞,直径3468m,长54102m, 内皮层为1列切向扁小的薄壁细胞。 维管束外韧型,稀疏散列,后生木质部导管直径约至 30m。 淀粉粒圆形或卵圆形,直径617m,长1420m, 有的较小端呈短喙状,脐点点状,位于一端,层纹不 明显。 (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569页图423) 贮 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 【药理】: 家兔ig薯莨煎剂15gkg,其出血时间与 凝血时间均显着缩短。 在试管内草酸血浆除去血小板后重新钙化凝固时间的 测定;薯莨提取液有类似血小板的促凝作用;薯莨酊 剂或煎剂对离体小鼠子宫有明显兴奋作用,张力、振 幅及频率均有增强;酊剂或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 萄球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及宋内氏痢疾杆菌有一定的 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可能与所含鞣质有关。 毒性 小鼠sc煎剂LD50为68891gkg。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通讯 1971;(1):17 2 中草药通 讯 1971;(2):39 。 【药性】: 性味 甘、酸,平。 别录:“味甘,平。” 唐本草:“有小毒。” 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涩、微酸。” 云南中草药:“涩、苦,寒。”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微酸、涩,平。” 功效 活血,止血,理气,止痛,收敛,固涩。 主治 产后腹痛,月经不调,崩漏,内伤吐血,风湿关 节痛,痢疾,疮痈,蛇咬伤,外伤出血。 别录:“主心腹积聚,除三虫。” 药性考:“浸酒服,能活血。” 贵州民间方药集:“止痢疾。 治产后腹痈,臌胀。 又治哮喘。” 湖南药物志:“治筋骨痛,关节炎腰痛,内伤吐 血。” 全国中草药汇编:“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 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腹泻;外用治烧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研末或磨汁。 外用:研末敷或磨汁涂。 。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贵州民间药 物:“治咳血:朱砂莲、藕节各9g,茅草根6g。 共炒焦,煎水服。” 江西草药手册:“治疮疖:薯莨根、皂角刺、夏 枯草各9g。 水煎服。” 贵州草药:“治红崩:朱砂莲、红鸡冠花各9g, 百草霜3g。 研末,煮米酒服。” 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功能性子宫出 血,产后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咯血:薯莨500g,加 水5000ml,煎成2500ml,每次服20ml,每日3次。”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痢疾:薯莨9g,水煎服; 或研末,每服1g,每日3次。” 贵州民间方药集:“治产后腹痛:朱砂莲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