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民族民间舞蹈第一章 藏族舞蹈 一、风格特点 藏族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主要聚居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藏族民间舞蹈是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融合而成的,藏族民间舞中,松胯、弓腰、微前倾等常见的基本形象可体现出高原地区繁重的劳动生活,人们虔诚的宗教心理。其种类也多种多样,“谐”,汉语称“弦子”,“谐”的音乐曲调旷远悠扬,舞蹈律动松弛柔美,舞步多由靠、撩、点、拖、转等动作组成,与手臂的摆、掏、撩、甩等相配合,跳起来柔而不软,韧而不断,长袖拂动,舞姿婀娜。“堆谐”,又称“踢踏舞”,它的舞风朴实自如、轻松灵活。舞蹈时强调膝关节松弛,脚下灵活,以踢、踏、悠、跳等动作踏出有规律、有变化的各种节奏点。“果谐”,意为围着圆圈歌唱跳舞,是一种群众自娱性较强的集体歌舞。歌舞的节奏多为由慢转块,慢板歌声缓慢高亢,舞步稳重矫健,快版舞蹈随曲调节奏转为激烈,舞姿洒脱奔放。“卓”,汉语称“锅庄”,是藏语“果谐”的变音。它的曲调辽阔深沉,节奏顿挫有力,舞风粗犷豪迈,踏、跳、翻甩,动作幅度大。卓一般分为三段:开始平稳缓慢,曲调深沉,舞姿稳健;中板则动作粗犷奔放;快板振奋激越。二、基本体态与动律1、基本体态:自然站立、微前倾、懈胯、眼睛平视2、基本动律:藏族舞的基本动律分别是“颤膝动律”和“屈伸动律”,“颤膝动律”,膝关节连续做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 “屈伸动律”,膝关节做连绵不断、具有韧性的屈伸。三、基本动作: (一)基本手形 自然手形:四指自然并拢,虎口自然张开,掌心放松。 扶胯手:双手自然扶在胯部,沉腕,指尖对斜下方。 (二)基本脚位 自然位:正步基础上,双脚自然打开。 丁字位:小八字基础上,左脚放于右脚弓前。(三)踢踏舞基本舞步1.平踏步 脚自然位准备,在颤膝律动的起伏,两脚交替全脚平踏地板,重拍在下,一拍两步。2.第一基本步脚自然位准备,在颤膝律动的基础上,随着膝盖的起伏。以左脚为例,第一拍做单脚冈嗒一次,第二拍接左右两步平踏,与反面连起来做,同时双手围裙手交替外划,右左交替做。3.第二基本步脚自然位准备,以右为例,动作时身向1点,前两拍身向右行进做一次第一基本步配合围裙手,后两拍左脚原地跺步一次,同时右手扛手,再经左、右平踏四步回到原位。4退踏步脚自然位,双臂体两侧下垂准备。第一拍右脚后撤半步,脚掌着地,身体保持自然中心,然后左脚原地踏落。第二排右脚前踏落,然后自然抬起接下一步。同时双手于体侧前后摆动。5、抬踏步 右脚冈达的同时,左脚经上弧线自然勾回。左脚踏落自然位、重心左移,体对前方,右脚右丁字步踏落,体对右斜前方。6、嘀嗒步:预备拍,重心移至左前脚掌,前半拍右腿平踏落地,同时屈膝,左脚自然勾脚,原位提起,后半拍落地,双膝直。7、七下退踏步:右脚冈嗒换脚后退,在左丁字步基础上做两次右脚冈嗒,右脚于右前丁字步踏落。(四)弦子舞基本舞步1、平步:在屈伸的基础上,全脚经过自然位向前或向后移动、向旁交替迈步。2、单靠:预备拍重心左移,双膝松落,右脚自然抬起。然后右脚向旁自然迈步,双膝慢伸。重心右移,左勾脚抬起25,双屈膝,右坐懈胯。3、长靠:第一、二拍右左两步平步,第三、四拍做一次完整的单靠动作。4、靠点靠:同单靠,然后右脚向右斜前方迈步,双膝慢伸。重心右移,双屈膝,左脚自然拿起25,左脚单靠。5、三步一撩:三步平步,加一步撩,左右交替。四、舞蹈组合(一)踢踏舞组合1、音乐毛主席的光辉2、组合动作、顺序(5-8)准备:面向一点,双脚自然位。(1)-8 转向八点,退踏步两个,两臂前后交替摆臂。(2)-8 面向二点、一点各做一次退踏步。(3)-8 、(4)-8两次七下退踏。(1)-8、(2)-8 四次第一基本步。(3)-8、(4)-8 两次第二基本步。(1)-8、(2)-4 嘀嗒步,同时双臂每四拍由外向里双摆袖。 5-8 自左向右抬踏一次。(3)-8 抬踏两次。(4)-8一次七下退踏步。(1)-8面向八点,退踏步两个,两臂前后交替摆臂。(2)-7 (3)-8、(4)-8左前嘀嗒步,以脚跟为轴,双手上分至左斜下上手,右斜前俯身。身体向左转一圈。Da-8 右脚落至左脚前。双手前后摆开。第二章 蒙族舞蹈一、风格特点蒙古族主要聚居于我国北方,世代随水草而居,从事游牧和狩猎劳动,这种生产方式与生活环境造就了蒙古族人民奔放热情的特点,其舞蹈也形成了彪悍、豪迈的风格。蒙古族的舞蹈腿部和脚部动作比较少,而上身动作比较多,尤其以肩部、背部、臂部、腕部动作最多,强调蒙古族舞蹈基本体态贯穿于训练的始终,在情感、形态中体现的是一种“圆形、圆线、圆韵”的东方思维观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有: “安代舞”,是一种以唱为主,以舞相伴的古老的群众性即兴歌舞。最初为宗教舞蹈,具有驱鬼逐疫、求雨求丰年的功能。在现代,主要用于节庆娱乐。主要特点是载歌载舞,舞蹈有热烈奔放、粗放豪健的风格,舞蹈动作主要由“踏足”、“顿足”、“甩巾”以及圆圈队形组成。 “筷子舞”,发源于鄂尔多斯高原,因舞者手执筷子相互敲击而得名,它最初的表演形式比较简单,舞者只是围桌坐地,边唱边舞。后来又增加了蹲、跳、转、耸肩、击地等动作,在这些多变的身体姿态中,用筷子击打手、臂、肩、背、腰、腿、脚等部位,或击打地面等,在打击的同时,配合身体的律动,形成慢板稳重、深沉,快板潇洒、矫健的舞蹈风格。击筷的基本动作主要有:摊掌击筷、接掌击筷、便步击筷、掖腿击筷等。 “盅碗舞”,盅碗舞是蒙古族中最具代表性的、表演性很强的群众娱乐性舞蹈,舞者表演时,双手各执两只酒盅,在歌舞中进行击打,敲击出悦耳动听的节奏声响。舞蹈多在喜庆佳节、迎宾待客的宴会上表演。此舞蹈具有沉稳端庄、典雅俏美的风格特点。二、基本体态与动律(一)基本体态:在后点部位上,上身略后倾,颈部稍后枕,平手手形。(二)基本动律:步伐上的趟和拖,上身动律上的交错、平扭以及划圆是最典型的动律。三、基本动作(一)基本手形 1、平掌。四指并拢,虎口自然张开,五指自然平伸,掌心放松。 2、自然掌。五指自然平伸。 3、空握拳:空心握拳,拇指拢于食指第一关节处,小拇指略微放松。 4、执鞭手:在空握拳的基础上,食指伸出。(二)基本脚位 1、小八字:脚跟并拢,脚尖自然外开,呈“八”字状。 2、大八字:在小八字的基础上,两脚相距约一脚距离。 3、踏步位(以右脚为例):小八字的基础上,右脚向左斜后方撤半步,前脚掌点地,双膝内侧相靠。 4、虚丁位:双脚右前左后,右脚前脚掌点地,重心后靠双膝略曲放松。(三)基本手位 1、叉腰:双手空握拳,大拇指张开,四指第一关节插于胯骨处,手腕自然下压。 2、胯前按手:上手在胯前按手,指尖相对,呈圆弧形。 3、体前斜下手:双手于体前斜下平伸,与肩同宽。 4、体前侧斜下手:双手于体前侧斜下平伸。 5、胸前按手:双手在胸前按手,指尖相对,呈圆弧形。 6、平开手:双手向体旁平伸,手臂略呈圆弧形。 7、双勒马手:双手在胸前,空握拳手形,肘部向前自然抬起,拳心向下。 8、单勒马手:空握拳手形,一臂在前平位曲臂,肘部自然向下,压腕,拳心向前。另一臂做叉腰状。 9、扬鞭:左手勒马手形,右手执鞭手形,由下经前到上,在体旁划上弧线,扬在头上。 10、甩鞭:左手勒马手形,右手执鞭手形,由上经前到下,在体旁划一下弧线,至后斜上方。(四)蒙族舞蹈手、臂、肩的基本动作 1、手腕的动作 (1)硬腕:平手手形准备,腕部带动做快、脆、小的提压,手臂与指尖随动。可单、双、交替进行。 (2)柔腕:平手手形,在提压的路线基础上,动作力度放缓,柔韧连贯,柔中带刚。 2、手臂的动作 (1)软手:以肘带腕延伸到指尖,做连绵不断的小波浪运动。 (2)柔臂:以肩部、肘部的依次外展,带动腕部自然地随动提压,配合肋部延伸,使手臂舒展,动作连绵不断。 3、肩的动作 (1)硬肩:双手叉腰,双肩前后交错,动作脆而不僵。 (2)柔肩:双手叉腰,双肩前后交错,延绵柔韧。 (3)绕肩:双手叉腰,肩膀上、后、下、前绕立圆,可单、双、交替做。 (4)耸肩:双手叉腰,肩头上下耸动,重拍在上。 (5)笑肩:双手叉腰,同耸肩,幅度略小,重拍在下。 (6)抖肩:双手叉腰,双肩快速均匀地前后交替抖动。 4、蒙族舞蹈基本步法 (1)跟步:小八字,双手叉腰,一脚向前上步,另一脚迅速跟至踏步。 (2)平步:小八字,双手叉腰,双脚经踏步平行移动。 (3)踏点步:小八字,双手叉腰,在踏步上,双脚前后或后前交替踏点,可原地或流动进行。 (4)马步 “走马步”,准备拍左脚绷脚向斜下前伸,第一拍左脚落地,右脚快速跟至左脚掌旁,半脚掌点地。 “跑马步”,准备拍左脚绷脚向前斜下踢出;第一、二拍,右左右脚向前交替跳落。第三、四拍,左右左脚向前交替跳落。 “吸跳马步”,双腿交替吸跳。 “摇篮步”,双脚交叉右脚在前,小腿略夹。双脚内外侧左右滚动,上身随动。 “旁伸马步”,右起原地倒脚两次,右脚重心,略屈膝,左脚旁伸,身体右倒,头与脚尖成斜线。四、舞蹈组合第三章 傣族舞蹈一、风格特点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那里的环境属于亚热带气候,这种环境决定了他们生活中喜欢平稳、安静的节奏。傣族主要信奉小乘佛教,信仰和文化的融合,造就了傣族舞蹈安稳、悠然、秀丽、轻盈的风韵。傣族舞蹈有以下几种形式。 “孔雀舞”,是傣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孔雀性情温顺,形态美丽,傣族人民把它当作吉祥、幸福的象征。表演时,舞者以头手脚及眼神等身体动作模仿孔雀的动作和体态,最初表演者多为男子,后来随着人们不断改编完善,逐渐转变为女子表演的舞蹈,舞蹈的节奏缓慢单一与节奏快速多变交叉进行,舞姿轻盈舒展,具有动静配合、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 “嘎光舞”,是傣族舞最古老的的民间舞蹈。“嘎”是跳或舞,“光”指鼓,也有集拢的意思,“嘎光”也即围着鼓跳舞。嘎光舞的舞蹈动作虽然简单,但特点突出,舞者在半蹲的姿态上做屈伸颤动的动作。舞者手臂保持三道弯的后轮翻腕,手脚同时做一边顺的动作,上身随手臂左右摆动,这一舞蹈主要反映了傣族人民庆贺丰收、祝愿生活美好的愿望与理想。 “象脚鼓舞”,是流行最广的傣族男子表演的自娱性舞蹈。表演时,男舞者身上斜挎象脚鼓,边敲击边舞蹈。敲击象脚鼓的方法有多种,鼓点变化也丰富,有一指打、二指打、三指打、拳打、掌打、脚打等,敲击出来的声音美妙动听。象脚鼓舞是傣族人民抒发欢乐情绪的手段,因而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充满阳刚之气的民间舞蹈形式。二、基本体态与动律(一)基本体态:“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典型的基本体态特征。其中分为“顺倒三道弯”和“逆倒三道弯”。“顺倒三道弯”,上身与头向左旁(以一边为例)顺倒,下颏微收。“逆倒三道弯”,上身向右平移,头松弛左倒。(二)基本动律:“起伏动律”,三、基本动作(一)基本手形 1、掌形:四指并拢,拇指外撑内合45,虎口打开。 2、冠形:食指尖与拇指相合,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扇形打开。 3、爪形:在掌形的基础上,食指第二关节处自然前曲。 4、曲掌:掌心向上,四指并拢曲于掌心,拇指向外撑开。(二)基本手位 1、胯旁叉手:双手按章叉于大腿跟处。 2、曲掌准备位:双手曲掌手形至于腰间,手心向上,两肘向后。 3、双合翅:前双合翅,双手体前领腕,手背相对,手臂呈三道弯。上双合翅,双臂于头顶上方领腕。 4、合抱翅:一手胸前领腕,一手上位领腕,双手腕相对。 5、顺展翅:双手掌形,顺风旗位展翅。 6、平展翅:双臂于平开自然平伸立掌,手臂齐肩平。 7、双抱翅:双手于胸前交叉立掌。 8、低展翅:一手在胯旁按掌,一手于体前侧斜下方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护长竞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西湖大学招生考试真题及答案
- 规培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三体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 乐平中考试卷物理及答案
-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课件
- 急性心衰的教学课件
- 快餐店安全培训记录课件
- 2025年内部审计理论实践及中级考试预测题
- 快递运维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绿色黑板卡通风初中数学开学第一课PPT模板
- 水泥熟料生产工艺及设备课件
- 代运营协议合同范本
- 浙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座位表模板(空白)
-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计划
- 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上册数学1万以上数的认识和读法教学课件
- DB37T 3591-2019 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
- 私企接待应酬管理制度(3篇)
- 国际商务(International Business)英文全套完整课件
- 编制说明—《殡仪服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