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史读书报告_第1页
中法史读书报告_第2页
中法史读书报告_第3页
中法史读书报告_第4页
中法史读书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书报告浮生取义浮生取义是吴飞先生继麦芒上的圣言后的又一佳作,书中提出了人们对于家庭领域和公共政治领域自杀的不同看法,并用了很大篇幅进行解读。由于我之前对自杀问题知之甚少,并且带有明显的偏见,所以,合上书时,我对自杀问题形成了几乎全新的认识。该书与法律硕士考研专业课法制史教材(以下简称教材)相比,主要有一下两个方面的差异:一、 对自杀的态度不同二、 对个人价值的定性不同一、 对自杀的态度不同自杀,按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舍生取义,比如宁死不过江东的楚霸王项羽、带着末帝跳崖自尽的南宋丞相陆秀夫、狼牙山五壮士、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先生、文革中不堪忍受迫害自杀的老舍先生、傅斯年先生;另一种则是发生在私人领域的自杀,比如浮生取义陈述的木兰喝农药自杀、木根上吊自杀、坠露吃安眠药自杀等。对待这两种自杀,主流舆论的评价是差别很大的,中国人好面子,把气节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对舍生取义的自杀,可以用文天祥的遗诗来概括:“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充分予以肯定;与此同时,主流舆论对纯粹私人领域的自杀,几乎是完全否定的,因为自杀冲击了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中国人的生命不仅是属于自己的,更被看做是家庭或家族血脉的延续,家庭的传承是一项神圣的使命,擅自终结自己的生命,是对家庭的背叛,如果因此导致家庭血脉消失,则更是极大的不孝,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很有可能不能入祖坟、不能入祠堂。遗憾的是,教材之中并没有直接关于自杀的法律规制,仅仅在抗日民主政权法律制度中的婚姻法规里,出现了“严禁堕胎、溺婴,违者以杀人罪、违反人道罪论处。”进一步推广到婚姻家庭法领域,也主要是婚姻制度和继承制度,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姓不婚、七出三不去、一夫一妻、婚姻自由”等,要更加深入探讨家庭政治中导致自杀的原因,则需要进行大量的扩展阅读。这样的差异,一方面是因为,教材作为官方出版物,必须符合主流思想的要求,在敌我矛盾已经基本消失的今天,自杀则意味着社会存在不公正,个人受到了委屈或者愿望,无论是前者或后者都明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悖;另一方面,受制于法制史在专业课中的分数,作者必须提纲挈领,为读者筛选出重点知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通常会省略原因和过程,直接给出结果和影响,类似颁布实施临时约法这样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没有约法诞生的原因,只在其主要特点的陈述中,写到了“(1)在国家政权体制问题上,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2)在权力关系的规定上,扩大参政院的权力以抗衡袁世凯。” 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考试指南(第十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而这些知识在先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晓,自然不能与浮生取义这样的专著带来的冲击相提并论。浮生取义的素材,来源于吴飞先生三年的田野调查,很大程度上借助了其母亲的好人缘,第一手的资料往往是最真实可信的,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了解他们的故事之后,会发现很多自杀的原因看上去似乎是微不足道的,比如陆离因为父亲指责他不挑水,喝农药自杀、国富因为儿媳妇偷藏馒头,上吊自杀、兰枝因为儿子打游戏机屡教不改,喝农药自杀等。正因为原因和结果的反差,让我们有了探究自杀者内心活动和背后的社会原因的动机。二、 对个人价值的定性不同一言以蔽之,教材对个人价值的定性,与思政教材一致: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浮生取义对个人价值的定性,则是会过日子,有尊严地做人。教材以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为起点,四千多年间,朝代不断更替,政权屡经变更。从宏观上,按照发展阶段及风格特色等标准来粗略划分,将中国法制史的历史大致分为早期法制、战国以后的古代法制和近现代法制三个大的部分。这三个部分,大致可以对应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进程的划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我们看到的,更多是王朝更替,和制度的革新。比如封建五刑“笞杖徒流死”取代奴隶制五刑“墨劓剕宫大辟”、曹魏时“八议入律”等,再加上对中华法系“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刻板印象,总体感觉都是冷冰冰的。所以,当清末修律宣告中华法系走向解体时,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就好比封建王朝的更替,曹家取代了刘家、司马家取代了曹家、李家取代了杨家,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任何社会事件,总有着复杂的起因,因而也是生动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而教材这样的编辑方式,把史实变成了干瘪的压缩饼干,能够满足读者应试的知识需要,但是无法发人深省。在家天下的思想统摄下,朕即国家,君主就是整个国家的家长,个人的价值实现的主要方式就是忠君爱国。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如战国时期主持秦国变法的商鞅、颁布“一条鞭法”的张居正、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孙中山先生等,他们都左右了中华文明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篇章,可以说是各自时代最伟大的人物。以正统的成功标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无疑都是治国平天下的成功人士。我的理解是,教材中出现的人物表明了个人价值的实现,在于名垂青史。但是,历史是必然与偶然的结合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改革或革命势在必行这是必然,但由谁来主导这场改革或革命则是偶然,如果没有商鞅,也会出现王鞅或李鞅,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人物都具有可替代性。浮生取义则主要侧重于描写普通人修身齐家的奋斗,即过日子。而这样的人生奋斗,给我留下的印象明显更深,因为我们当中大部分人最终都会是普通人,都将经历和书中人物一样的悲欢离合。对于整个社会或者国家而言,我们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成员,但是对于自己的家庭而言,我们就是半边天。在以核心家庭为主的现代中国,任何一个家庭成员的存在对整个家庭都有重要意义,每个成员的喜怒哀乐都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氛围,而每个家庭的兴衰荣辱也会影响到其中每个成员的生活。因此,家庭对每个人的生命有着根本的存在意义,即,生命是作为家庭的一部分存在的。过日子,就是管理家庭,并在管理家庭的过程中安顿自己的生活。只有自己所在的家庭整体过得好了,一个人才谈得上安顿了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过上好日子了。为子女者,在没有成家立业的时候,其生命是以父母为首的家庭的一部分。在这个家庭中,父母把子女当做自己生命的延续,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成为家庭生活中非常核心的一部分,以致家长常常说:“日子就是为孩子过的。”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父母用住房公积金为孩子付买房的首付。孩子们有没有出息,决定了这个家庭的日子过得好不好。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就是独立成家立业。在他(她)自己的核心家庭中,他(她)的日子是否过得好,就是由他(她)与配偶和孩子组成的核心家庭过得好不好。我们说他(她)可以过自己的日子了,是说他(她)可以自立门户,作为一家之长了,把自己的生命延续到配偶和孩子之上了。如果他(她)没有成家,但独立去生活了,也并不是说他(她)不能过日子,而是说,他(她)仍然作为一家之长,掌管着只有自己一个成员的家庭。而每个人在年老之后,都要依靠子女的赡养,享受天伦之乐,直到最后在风光体面的葬礼中辞别人世。从被抚养教育,到成家立业,再抚养教育自己的孩子,最后平和地离开,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要平平安安地走完全程,却并不容易,需要满足一些基本要素。一个家庭要过日子,离不开人、财产、礼三个基本要素。家庭首先是由有亲缘关系的人组成的,而这个单位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单位。生活在同一家庭中的人,需要以适当的规则维系家庭的存在,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出生、婚姻、丧葬的仪式,同样是维护其存在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吴飞,浮生取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家庭理应是我们温馨的港湾,在这里我们都应该受到尊重、发挥价值,自己受到委屈回到家里,也希望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在这样的心理预期下,如果自己的尊严或价值被侵犯或忽视,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