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验操作规程汇总_第1页
射线检验操作规程汇总_第2页
射线检验操作规程汇总_第3页
射线检验操作规程汇总_第4页
射线检验操作规程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射线检验操作规程1.0目的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就是指导射线检验人员正确的进行检验工作,规则中包括射线检测设备和器材及射线的技术参数选定、现场检验步骤、射线安全防护、暗室cv处理以及最终的底片评定等内容。2.0 射线检验范围射线检验法适用于金属材料(如焊接件、铸、锻件)、非金属材料及组合件等内部质量的检验。本规程规定2-100mm母材厚度钢熔化对接接头焊缝的X射线和射线照相方法。3.0 人员资格从事射线检验的人员应持有ABS、中国船检、DNV或其他机构颁发的射线检验二级资格有效证书。4.0 管理职责4.1 设备管理责任为了正确使用和充分发挥仪器的功能,顺利完成射线检验工作,设备应有专人管理负责,设备的进出有登记,领取设备,必须有管理人员签字,同时还要有安全员签字。设备在运输及现场运作过程中,应有工作主管负责。设备发生事故,应填写在运转记录中,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4.2 射线现场作业管理者职责现场从事射线作业的人员,由主管负责统一指挥,其对安全、工作质量负责。4.3 暗室的管理职责暗室操作人员应严格按自动洗片机操作规程操作,随时注意自动洗片机的运转情况,严格调试控制显、定影温度和烘干温度,检查显、定影的补充情况,以及辊子运转情况是否良好,发现异常应随时停机检查处理。手工冲片装置等应精心使用和保管显、定影的化学药品,按规定必须要有质量合格证明,应按规定的比例和顺序配制显、定影液。胶片不应大量存放暗室,应随用随领,以防变质。暗室红灯应调整适当的亮速,以防底片产生附加灰雾度。4.4 评片职责具有II级及以上资格的检验人员才能评片,评片人应在了解射线照相操作人员所提供的实际操作情况及参考图纸和原始记录的基础上,进行底片评定,然后签发射线报告,评片人员应对评定的底片和报告负有责任。评片报告、档案资料应按年、月,按一定的编排顺序装订成册归入档案,由专人进行管理,一般底片和档案资料报告等技术文件存期为5年,压力容器方面的底片和技术文件资料为7年。5.0 工艺规程5.1 射线检验设备和器材5.1.1 X射线机可选用X射线机表1所示 表1制造厂型号最大电压(KVP)管电流(mA)焦点尺寸(mm)备注日本250EGB2F25052.0x2.0周向日本250EGS225052.0x2.0定向日本300ZGB2F30051.3x3.0周向日本300EGB230052.0x2.0定向日本300EGS230052.0x2.0定向注:按用途划分: 定向X射线机:其机头产生的X射线发射方向为40左右的圆锥筒,一般用于定向单张摄片。 周向X射线机:这种X射线机产生的X射线束是360方向辐射,主要用于大口径管子和容器环形焊缝摄片。5.1.2 射线机根据我们单位生产情况,选用的是Ir192射线,如表2所示(包括常用的特性参数)。表2制造厂源射源半衰期焦点尺寸(mm)透照范围(钢材)半价层(铅)中国Ir-19274天3.0X3.010-100mm5.5cm5.1.3阶梯标准黑度片及黑度计黑度计用于检测底片评定区的黑度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一种仪器。黑度计必须经过鉴定,日常工作中也应用标准黑度片来进行校正。阶梯标准黑度片应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且在有效期内使用。5.1.4剂量仪用于测量工作场所的辐射剂量,保证人身安全。5.1.5胶片一般采用的胶片有以下几种。表3所示表3品 牌制造厂等 级性 能备 注感光度粒 度KODAK美国2中中AA-5(与D7一样)AGFA比利时1慢细粒曝光时间较长,D4灵敏度很好AGFA比利时2中中D7曝光时间较短,灵敏度较好TIAN JIN中国5.1.6增感屏增感屏分为三种:金属增感屏、荧光增感屏及荧光金属增感屏。应根据采用的胶片类型、工件厚度、材料、射线源的能量及像质要求等因素选用不同的增感屏。一般标准中规定不允许使用荧光增感屏。所以我们推荐使用铅箔增感屏,铅箔屏的厚度应随射线能量的升高而增加。如表4所示表4射线种类增感屏材料前屏厚度mm后屏厚度mm120-250KV铅箔0.025-0.1250.10250-400KV铅箔0.05-0.16.010Ir192铅箔0.05-0.160.165.1.7金属丝型像质计像质计是用来检查和评价射线底片影像质量的工具。又称为图像质量指示器、像质指示器、透度计。金属丝型像质计按金属丝型直径变化规律,分成等差系列的像质计和等比系列像质计.国内常用等比系列的像质计,目前国内采用按16种不同金属丝直径分成三组编号:a. GB规定的系列像质计,如表5所示金属丝像质计的线号与线径mm 表5I型 (1/7)线 号1234567线径d3.202.502.001.601.251.000.80II型 (6/12)线 号6789101112线径d1.000.800.630.500.400.320.25III型(10/16)线 号10111213141516线径d0.400.320.250.200.160.1250.10b. AWS D1.1和ASME标准中规定的金属丝像质计如表6所示:线型像质计尺寸 表6线直径in(mm)A组B组C组D组0.0032(0.08)0.010(0.25)0.032(0.81)0.100(2.5)0.004(0.1)0.013(0.33)0.040(1.02)0.125(3.2)0.005(0.13)0.016(0.4)0.050(1.27)0.160(4.06)0.0063(0.16)0.020(0.51)0.063(1.6)0.200(5.1)0.008(0.2)0.025(0.64)0.080(2.03)0.250(6.4)0.010(0.25)0.032(0.81)0.100(2.5)0.320(8.0)5.1.8标记物品检验中必备的标记:铅字、油性笔、标尺等。5.2射线检验参数5.2.1主要参数射线检验的主要参数有焦距、射线能量和曝光量、照相灵敏度、底片黑度。I.焦距从射线源至胶片的距离称为焦距。焦距对影像的不清晰度有很大的影响。当射线源焦点的尺寸及工件厚度一定时,焦距越大,则几何不清晰度越小,影像的清晰度越好。根据工件射线检验要求的质量等级,对几何不清晰度有具体规定。如ASME标准中规定如表7所示意Ug的最大值表7材料厚度Ug值(mm)500.550t750.75750.12,宜相隔60作三次透照。但一定满足底片黑度,否则透照次数要更多。T管壁厚度mmD管外径mm5.3.4双胶片技术对厚度差较大的工件,可以采用在一个暗袋里放两张胶片,同时透照的双胶片技术。暗袋里放置的两张胶片一般应选用感光度不同的两种胶片,其中感光较大的胶片使用于透照厚度较大部位的观察评定,而感光度较小的胶片适用于透照厚度较小部位观察评定,另外一种观片方法是对黑度较小部位,将双片重达观察评定,对黑度较大部位,用单片观察评定。5.4像质计(透度计)的摆放每张射线照片应清晰显示出线型像质计的图象,(除圆周曝光外)象质计的最少数量及位置满足要求。图9 射线透照有效长度等于或大于255mm时透度计放置位置5.4.1如果是单张片,焊缝长度等于或大于255mm的时候,线型像质计的摆放位置如图9所示:图9 射线透照有效长度大于255mm时透度计放置位置5.4.2当焊缝长度小于255mm时,线型像质计摆放位置如图10所示:图10 射线透照有效长度小于255mm时透度计放置位置5.5底片标记底片上应有必要的标记,如号码、字母以便认别,标记内容如图11所示:工程名称 节点号 片子号 曝光日期 板厚 焊工号 透度计透照有效范围5.5.1识别标记和位置的放置应距焊缝10mm,所有标记必须清晰地反映在曝光的底片上,任何情况下都不得遮盖受检区域。5.5.2返修焊缝受检区识别标记有R1、R2、R3,表示返修次数。5.5.3“B”标志为了检查背散射,应在暗袋背面附一个“B”的铅字,“B”铅字的高度为13mm,厚度为1.6mm,若在较黑的底片背景下出现较淡影像的“B”字,说明背散射线防护不够,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应予重照。如在底片较淡的背景上出现教黑的“B”影像,则不作为底片报废的依据。“B”字尺寸要求如图12所示:铅字厚度1.6mm铅字高度12.7mm B图12 “B”字铅字5.6射线检验工序射线检验的环节很多,每一个环节都不同程度的影响检验的结果,所以,必须严格控制。5.6.1根据被检验部位外观合格后的报检单,向现场管理人员申请射线作业,待批准后,通知相关单位现场射线工作的地点和时间。5.6.2按技术规格书、检验程序的要求,确定透照工艺参数、透照方法及透照部位。八妇女节5.6.3到管理室领取检验设备,办理的手续按设备管理规定执行并检查射线机设备,保证安全使用。5.6.4确定射线检验所用胶片的数量,并按此数量到管理室领取并有领取记录,记录包括工程、片数、日期等,胶片在使用中防止折叠、重物挤压等。拍过的与未拍过的胶片应远离射线源,以防再次照射,一定要精心爱护胶片。5.6.5检验所用的材料、标记及工具必须齐备,包括射线防护所用的标牌、警示灯、安全绳、个人使用的BB机、计量仪、铅字、卷尺、标带、铅板、记号笔等。5.6.6射线检验的安全防护为保证射线作业能够安全进行,防止由于射线工作防护不当对射线工作人员及其它施工人员造成危害和不必要伤害,做到检验工作前,射线防护措施须明确化、责任化,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应保护他人。 在每个工作人员心中首先树立射线安全防护意识,做到生产必须安全,射线作业前,必须通知在射线作业的其他施工单位或其他人员射线作业的准备时间和详细作业地点,同时射线作业人员应确认所有无关人员全部撤离射线作业现场后,方可进行射线作业。 工作前的设备检查在进行射线作业前,一定要仔细检验设备的好坏,保证现场所使用的X光机或射线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仪器各部分的连接是否合适,做到万无一失,心中有数。 工作人员必带的安全设备和防护工具a. 安全设备安全设备包括从事射线工作人员配带的放射计量仪(伦琴计)、射线检测器(BB机)等。b. 防护工具防护工具包括警告牌、警报灯、安全绳等。 现场射线作业A. 围墙内作业(铅房内)入伙在围墙内作业,必须保证是封闭式的作业,封闭区应具有可上锁的门,当射线作业时,须将门锁上,所有操作人员都必须在围墙外面。该封闭区应施以明显的警告标志,如围墙上面有警报灯,作业时警报灯要发出警报信号,围墙门前安放警告牌,除射线工作人员外,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封闭区域。注:围墙的安全性应由国家安全防护部门批准。B. 隔离区(受控区)如果射线不能在围墙内作业,而必须到现场工作时,工作人员和其他施工等人员应保持在安全距离以外,并在安全距离的位置上设置安全绳、警告牌、安全灯等,以防工作人员和其它人员在射线透照时进入非安全区域内。 安全区域的确定射线防护有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成为防护三个要素,即时间、距离、屏蔽防护,而我们设置的安全区域是根据射线的能量和强度用距离的方法确定的,即距离防护。增大与辐射源间距离可以降低手照剂量,这是因为,在辐射源一定时,照射剂量或剂量率与离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照射量和照射数据获得有二种方法:1) 使用仪器直接测定(伦琴计测)2) 通过计算下面介绍一个计算法,此法检验人员应该掌握公司如下:I 管电流,毫安R离射线靶距离 米t受照射时间分钟或小时D吸收剂量毫伦D安安全吸收剂量毫伦R安安全距离米X0离靶1米处每毫安分辐射出 来的照射量查图得a. X射线X01tD=Xt=R2X01tR安=D安b.射线以居里为单位:m-源的毫居数R离源的距离 米I 射线照射率常数t辐射时间 小时D吸收剂量毫伦 ImtD=Xt= R2 ImtR安=D安射线源60CO137CS192IrI03203280472举例:使用10居里192Ir源探伤,每天需要大约4小时的辐射时间,求其安全距离。 ImtR安 =D安已知从事射线作业人员的一年安全剂量不能超过5雷姆,每天不能超过17毫雷姆,D安=17mR/天,t=4小时,m=10X1000=10000毫居里,I查表为0.472解: 0.472X10000X4R安 = 17答:其安全距离为34米。注:1 如果距离不可能满足的话,可采用屏蔽防护,有距离加上屏蔽更加可靠,另外用缩短时间的方法进行。2 从事施工人员的每天安全剂量为0.2毫雷姆。3 安全距离数据计算出来或用仪器测出后,可用安全绳围上隔离区(受控区),受控区不得任何人进入,曝光时间工作人员也要离开受控区。安全绳上挂上警告牌,受控区界线处有警告灯。 射线作业完毕后,应通知现场人员并撤掉一切防护标志。 如果工作中放射源出现以外事故,请详见公司“放射源及射线作业安全规则”进行处理。5.6.7试件检查及清理试件上如有妨碍射线穿透和妨碍贴片的附加物应清除,不规则状态可能在底片上产生掩盖焊缝中缺陷的图象时,应对表面进行打磨修理。5.6.8按照检验程序规定,对检查部位、比例,一次透照长度等在工件上划线,根据透照方式,摆放射线机。5.6.9象质计和标记摆放按标记的有关部门规定摆放象质计和各种铅字标记,线型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侧的工件表面上,如果在射线源侧无法放置象质计需放胶片侧时,应加放“F”标记,以示区别。5.6.10贴片采用可靠的方法(磁铁、止血带等)将胶片(暗袋),固定在被检部位上,胶片应与工件表面紧密贴合,尽量不留间隙。5.6.11对焦距将射线源要放在适当位置,使射线束中心对准被检区中心,距离的大小应符合技术工艺参数的规定。5.6.12散射线防护按照检验程序的规定,执行散射线防护措施。5.6.13曝光确定现场放射防护安全符合要求后,方可按照技术工艺参数和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曝光。5.6.14射线工作结束射线工作结束后,应立即通知现场,并同时撤掉一切警告标志,收回设备,清点检验材料、工具等。5.7应急处理源出现故障的可能性有多种,如果不能把源收回到容器内,就要利用铅板、铅罐、水泥或类似材料将源覆盖起来,以减小辐射强度,另外,立即上报控制好辐射区域,防止任何人闯入,组织有关人员对故障进行分析,最后排除,具体细则参见“射线作业安全规程”。5.8暗室处理5.8.1自动洗片机处理自动洗片机的处理过程,按公司现有的柯达2000B、柯达M35和M35A X-0MAT洗片机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5.8.2手洗处理a. 显影手工显影一般要求显影温度在20C左右,显影时间约5分钟,胶片放入显影液后,要不断翻动,防止底片上出现条痕。b.停显胶片从显影液中取出后,放入停显液中止显影作用,如果不用停显液时,则胶片离开显影液后,必须马上在清水槽中过10秒钟左右,以防胶片上的显影液直接进入定影液中。c.定影胶片从停显液或者水中取出并移入定影液后,也应不断翻动,直到胶片通透为止。定影液的温度应保持在16-24C范围内,定影时间不限直到通透为止,但一般在7-10分钟为宜。d.水洗定影后的底片,必须及时水洗,彻底去除底片表面化学反映的产物。如果水洗不充分,底片回逐渐变黄。水洗一般是将底片侵入流动的清水中漂洗20分钟左右。水温最好在20C左右。e.干燥干燥前,建议将底片浸入到有水滴防止液的槽中过一下,或有柔软的海绵把底片表面清洗干净,抹去留在底片表面上的水滴,不致于干燥后,在底片上形成水迹。干燥可以采用自然干燥或干燥箱中干燥(温度约35C)。f.底片质量检查底片质量是整个检验过程成功与否的集中体现,通常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检查底片的黑度、灵敏度以及是否与存在影响底片评定的缺陷。只有符合要求的底片才允许进行缺陷评定,对不符合要求的底片应检查整个检验过程找出原因,对该部位重新进行射线检查,直到合格为止。5.9评片5.9.1评片工作的基本要求对评片工作的基本要求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底片质量要求、设备环境条件要求和人员条件要求。5.9.1.1底片质量要求通常对底片的质量要求包括以下内容a. 灵敏度检查灵敏度是对射线照相质量诸多影响因素的综合结果,底片灵敏度用象质计测定,即根据底片上象质计影像的可识别程度来定量评价灵敏度。对底片的灵敏度检查内容包括:底片上是否有象质计影响,象质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