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考试)_第1页
社会调查考试)_第2页
社会调查考试)_第3页
社会调查考试)_第4页
社会调查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调查考试重点(YAL)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1、实验研究(名词解释)(experiment research):一种经过精心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式。实验组和控制组、自变量和因变量(外在变量)、前测和后测是其基本要素。2、实地研究(名词解释)(field research):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情境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其基本特征是“实地”:深入生活情境、长时间、反复而长期的接触。3、文献研究(名词解释)(document research):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等的研究方式。内容分析、二次分析、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是其常用方法。4、社会调查(名词解释):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5、调查的三要素(简答):1)询问作为调查的基本要素,是一个科学测量过程(问卷);2)选取有代表性的被访者,是调查成功的关键(随机抽样);3)资料的统计分析是完成调查的必要环节(统计)。6、社会点差的方法论特征(简答):1)社会调查在本质上是一种定量(quantitative)研究方式;2)社会调查是一种横剖性(cross-sectional)的社会研究方式;系统性即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程序;资料充足、翔实、系统。第二章:选择调查课题1、理论性课题(名词解释):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课题。是力图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的某一反方面(或其中某一部分)是如何让运转和相互联系的,某一社会事物或社会现象又是如何发生、发展和变化的。2、应用性课题(名词解释):是指那些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社会现实问题或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课题。通常比较集中的体现在迅速的了解现实状况,分析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形成的原因并力图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提供政策建议,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帮助制定社会政策,以及帮助评估社会后果。3、课题明确化1)无论对于初学者,还是有素养的研究者,都有课题明确化的过程。人们首先选中的是某个“研究领域”(研究主题),表现为“我对什么感兴趣”。但这个时候,研究者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他只有兴趣点,还未知自己想要回答什么问题。“所有的研究都始于主题,但一个主题只是一个起点,研究者必须把它浓缩为一个焦点集中的研究问题”(纽曼,2007:186)。2)所谓课题的明确化(名词解释)(focus the problem),指的是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对调查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将最初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具体化和表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发展问题的过程一般从一个研究领域或主题(research area/topic)开始,然后提出一般问题(general),最后推演出具体问题(specific)。3)课题明确化技巧(简答,如何使课题明确化)第一,广泛阅读文献,一是可以从中发现已有研究的问题和空白地带(我们可选题的地方),二是可从中获得如何回答问题的灵感。课题明确化最重要之法,是要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总结前人已经提过哪些问题,采用什么方法来回答问题,使用了什么样的资料,得出了什么结论,还有什么问题未解决。而未决的问题、解决得不好的问题、理论与现实的矛盾、理论自身的悖论等等,都可以成为可能的问题来源(学术经纬)。第二,明确自己到底想干啥。对于某个主题你应该问自己:就这个主题而言,最令你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必须明确回答这些问题:你到底想回答什么问题,你到底想要得到什么结果?第三,请教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内行)。第四,思考要回答宽泛的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第五,寻找悖论或对话对象,确定研究的视角和参照系。第六,把“问题”变成疑问句。第三章:调查设计1、调查设计(名词解释):就是根据调查目的,对整个调查研究工作的内容、方法、程序等进行规划,包括制定探讨和回答调查问题的策略,确定调查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调查方法,以及制订具体的炒作步骤和实施方案等。2、调查设计的主要内容:1)课件上的内容为(简答):研究计划书(对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和范围、调查方法、调查经费预算、人员安排、进度安排等的说明)、测量方案和问卷、抽样方案、调查员手册、统计分析方案。书上的内容为:第一,明确调查目的;第二,确定分析单位;第三,设计抽样方案;第四,设计收集资料的工具和方法;第五。制订实施方案。3、分析单位(名词解释):一项社会调查的研究对象(注意,并非调查对象,也不是研究内容或研究主题)。即为分析单位。分析单位的选择与调查性质的确定一样,是研究设计中策略选择的重要内容,分析单位不同,测量、抽样、现场操作、统计分析设计都会不同。4、1)分析单位的特征第一,调查所收集的资料直接描述分析单位中的每一个个体。第二,将这些对个体的描述聚合起来,可以描述由这些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样本)以及由这一群体所代表的更大的群体(总体),或用该描述的聚合去解释某种社会现象。第二个特征表明了社会研究的目的。具体说,测量分析单位,目的在于描述分析单位构成的总体或解释某种现象。3)常见分析单位个人。最常用的分析单位。在测量这种分析单位时,关注其三类属性:社会背景、社会行动和活动、意见和态度。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物: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产品。5、分析单位、调查对象、抽样单位(名词解释)1)分析单位:分析单位是一项研究测量的对象即研究对象;2)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则是在搜集关于研究对象的属性的资料时直接询问的对象;调查内容是研究对象的属性;3)多段抽样中,最后一段抽样的抽样单位是分析单位。4)抽样单位:也叫抽样对象,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所采用的对象和单位。6、分析单位混乱(应用,需结合书看,注意47页书上的例子)1)区群谬误(ecological fallacy):描述群体单位的资料和结论,不能推论到个人单位,否则将犯层次谬误。2)微体谬误(atomistic fallacy):以个人为研究单位,不能把研究结论推及群体或整个地区,否则将犯微体谬误。第四章:抽样1、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总体的一个子集)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2、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它是先将总体的N个元素按某些特征(或变量)分成若干个子总体(即“层”),然后在每个层中分别独立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所有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1)分层的原则:层内同质、层间异质。2)分层抽样的有点:在不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样误差(为什么?);便于了解总体内不同类别的情况。3)分层抽取样本的方法第一种:先将总体分层,计算Ni/N,然后确定各层内的抽样比,最后分别在各层内用简单随机或系统抽样方法抽取子样本。第二种:先将总体分层,然后将各层的总体元素一层一层连续排列,最后对连续排列的总体元素进行系统抽样。3、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群,然后从这些群中抽取一部分群,由被选中的群内的所有元素构成总体的样本。1)分群的原则:群内异质,群间同质(群内方差尽可能大,群间方差尽可能小)。2)通常的分群办法:自然群,即由行政或地域群分形成的群,如学校、企业、省市或村镇等。3)整群抽样的特点与前三种抽样方法相比,整群抽样不需要以总体元素(分析单位)抽样框,而只需子群的名单。样本规模不是一个常数,随着被抽的群的不同而变化。为保证样本规模相对固定,可根据子群的规模对所有子群分层,然后对各层使用相同的抽样比。4、多段抽样: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群或组,再从被抽中的群或组内抽取若干个小群或组,直至抽到分析单位为止。1)多段抽样的优点是简化了建立抽样框的工作。多段抽样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每一段抽样的抽样比。2)多段抽样的一个前提假设:每一阶段抽样中,子总体的规模相同5、PPS抽样1)对于普通的多段抽样,如果每一阶段抽样中,子总体的规模不同,则总体的元素被抽中的概率不等。2)PPS抽样能解决子总体规模所造成的元素被抽的概率不等的问题。PPS抽样即概率与规模大小成正比例的抽样。3)初级抽样单位(PSU):最初从总体中抽出的群。4)PPS抽样的特点(以两阶段为例):在第一阶段,按PSU的规模给与相应的抽样概率;在第二阶段,给每个PSU以相同的(子)样本容量。5)每个元素被抽中的概率=所抽取的群数X(PSU规模/总体规模) X(子群所要抽取的元素/PSU规模)。6)抽样原理每一个元素被抽中的概率=所有抽取的群数*(群的规模/总体的规模)*(平均每个群中药抽取的元素/群的规模)6、几个问题1)在分层抽样中,分层的原则是什么,分层的目的是什么?2)在整群抽样中,分群的原则是什么,分群有什么益处?3)在一般多段抽样中,可根据哪些因素确定各阶段的抽样比?4)分层、整群和一般多段抽样各有什么特点和优点?7、户内抽样(名词解释)1)当以家庭(群体、组织)为分析单位时,需要从中抽出访谈对象。对访谈对象的抽取就是“户内抽样”(需对“户”作广义理解)。2)户内抽样的优点:既能抽出访谈对象,又能获得一个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样本。3)户内抽样法:生日抽样法和kish抽样法8、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简答)1)总体规模2)抽样方法3)总体的异质程度4)推论的可靠性和精确性5)研究成本(时间、经费、人力)9、样本容量的确定1)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误差:均值抽样误差: 成数抽样误差:2)非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均值抽样误差: 成数抽样误差:3)(简单随机)样本规模参数的估计区间:允许误差e:Sample size:样本规模、样本容量重复抽样样本规模 非重复抽样 10、确定样本规模的实际经验(如何评估样本规模的代表性,需要自己补充)1)用两步抽样,在实际调查之前抽取一个较小的样本(非“小样本”),据此计算标准差S,然后带入公式计算出下一步抽样的样本规模n。2)若有类似的或现存的数据(即有现存的标准差资料),直接以之计算样本规模n。3)经验做法:若前人有类似研究,可参照前人的样本规模;如果是大城市、省市一级的地区性研究,样本规模在500-1000之间,而对于中小城市,在200-300之间,若是多省市或全国性研究,则可能在1000-3000之间(另参见教材p82)。若要进行分组研究,每组样本规模不少于30。在实验研究中,可采用较小的样本。第五章:测量1、测量(名词解释)测量 就是根据一定法则,将某物体或现象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量的作用,是确定一个特定分析单位的特定属性的类别或水平2、变量(名词解释,需自己总结)一般而言,变量指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或者说包含一个以上范畴的概念。1)变量描述的是个体的属性,变量即属性。2)变量是针对特定总体的个体而言的,某个量在甲总体中是变量,而在乙总体中可能是常量。3)变量的基本特征是变异性。4)与“变量”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变量值”(value),即变量在个体上的具体表现形式。5)变量是分类法,变量的值必须满足完备性和互斥性。A、互斥性(mutually exclusive attributes):总体中的一个个体必须符合而且只能符合变量的某个取值(属性)。B、完备性(exhaustive attributes):总体中的所有个体都必须符合变量全部取值(属性)中的某一个。3、变量层次的判断(应用题99页-101也仔细阅读)测量的层次是依据变量的内在特征的多少的划分的。变量的层次决定了测量的层次。通常将变量划分为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相应地,测量分为定类测量(nominal measures)、定序测量(ordinal measures)、定距测量(interval measures)和定比测量(ratio measures)。变量的层次是由变量值决定的。由于变量值是在分析单位的属性的基础上人为构造的,因此某个变量属于什么层次要依具体情况而定。例:判断下列各是什么层次的变量1)“收入”是什么层次的变量?2)“文化程度”是什么层次的变量?3)员工对经理的“满意度”是什么层次的变量?4)“年龄”是什么层次的变量?4)请问您的月收入是 元(请填写实际数字)。5)请问您的月收入是多少? 1000元及以下 1001-2000元 2001-3000元 3001-4000元 4001-5000元 5000以上6)请问您的学历是:小学及以下 初中 高中、师范、中专 大专 大学本科 研究生(含硕士和博士研究生)7)请问您上学年限是 年?8)请问您对您的经理满意吗?满意 不满意9)请问您对您的经理满意吗?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10)员工对经理的满意度是员工对“当前的”经理的评价与“理想的”经理的评价之差数。4、操作化(名词解释)操作化连接概念定义与一套特别的测量技术或程序,或者说是构想操作定义(即通过研究者执行的特定操作行为产生的定义)。操作定义可以是一份调查问卷,在实地场景中观察事件的方法,在大量媒体中测量符号内容的方法,以及任何有研究者反应、归纳或表示构想在概念定义中所表示内容的过程。5、操作化的方法(简答)1)界定概念:A、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B、决定一个定义,C、列出概念的维度。2)发展测量或者确定指标:借用或修改前人的测量或指标,在探索性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测量或指标。6、量表(名词解释)1)量表是测量主观特征的复合测量工具,即它从不同的方面综合揭示某一对象的主观特征。量表的使用的两个目的:量表有助于概念的操作化;量表产生定量测量2)量表与李克特量表的特征比较(简答)A、利克特量表写出反映对某对象的态度或观点陈述若干条(30-50条),这些陈述应具有表面效度(从何处获得这些陈述?)。确定“反应”的类型和给各反应赋分。从目标总体里抽取部分对象来对“量表初稿”作试测。计算每个陈述的“分辨力”(即该陈述区别出具有不同态度或观点的人的能力)。删去那些“分辨力”低的陈述,“分辨力”高的陈述就构成了“定稿的”量表。B、7、信度与效度的含义1)信度指操作定义(或测量)的可靠性、可信赖程度。2)效度指操作定义(或测量)与概念的契合程度,或指它是否较好地体现、揭示了概念的内涵。8、信度与效度的评估第六章:问卷设计1、问卷的定义(名词解释)2、问卷的结构(简答)1)封面信2)指导语3)问题和答案4)编码(precoding/postcoding)5)其他信息(问卷编号、访问员姓名、访谈时间等)3、问卷设计的原则4、如何提高问卷设计的质量(简答)5、问卷中常见的错误(应用,具体见书本143页)1)问题语言及提问方式语言及提问的设计是问卷初稿设计的重要内容。基本规则:语言刺激必须有效,不能无效(符号互动论:变量和语言)。有效刺激:若研究者与所有调查对象都能准确、一致理解问卷中的问题,调查对象愿意且能够真实回答问题,则刺激有效。具体规则:问题语言尽量简单,避免使用专业术语、缩略语、抽象概念。问题的陈述要尽可能简短。不能使用语义模糊、有歧义的语词。禁用调查对象反感或忌讳的语词。避免使用双重否定或用否定形式提问。避免双重或多重问题。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或引导性。2)问题的排列顺序基本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感兴趣的到容易引起紧张、顾虑的,从熟悉的到比较生疏的,从行为的到意见、态度、看法等方面的。在总体布局上层次分明,一个主题与另一个主题之间要有所区分,尽可能将相同主题的问题放在一起。按一定逻辑顺序来组织不同主题的题目,以使调查对象更顺畅地考虑题目的答案。对于访问问卷,背景资料可放在问卷最前面;对于自填式问卷,背景资料可放在问卷最后。若有需要以较多文字来填写的开放式问题,一般放在问卷最后面。3)编码手册设计何为编码,编码的目的是什么,或说编码有什么功能?编码设计的内容:问题编号、变量代号、变量标签(变量的含义)、变量宽度、变量值及标签、缺失值(missing values)和特殊码;在某些问卷中,还要设计资料转录栏。4)其他相倚问题问卷编号问题数目填写访问员姓名、编号、访问时间、访问地点、访问质量等的位置。排版、字体、字号、颜色等。10、相依问题(名词解释)清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要针对当地水泥、砂石、外掺料及外加剂等原材料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主要控制因素,并从经济性和使用要求综合考虑,优选出符合生产条件的最优方案组合。obstacles, correcting misunderstandings, advocate good cadre style. 2, adhere to the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and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decision-making law. Correctly handle to ensure that government decrees and based on the actual creative work, giving full play to subjective initiative, put an end to implement the conference meeting, to docu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documents etc.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improve and implement the decision to solicit the views of experts, the public hearing system. Improve the important decision of risk assessment mechanism and legal review mechanism. 3, to promote team unity. Uphold and improve the system of annual party book talk heart to heart, mind and Party members, Party members to exchange each other not less than 2 tim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und team democratic life system, consolidate and enhance the partys mass line educational practice will promote the achievement of the topic of democratic life, criticism and self-criticism normalization, a long-term. Adhere to the party 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of unity, enhance internal communication, strengthen internal supervision, self Sleep maintenance team collective image and authority. (three) to ensure the execution is not strong or disguised to resist government decrees issues. Individual Bureau leadership team members lack of learning political theory system, not from the objective reality, not with the partys interests above all the principles to deal with personal problems. In the specific work safety supervision in the execution is not stro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cision to deploy the discount, make choices, engage in work,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greement, uncomfortable is not performed, open or disguised to resist, the lack of subject consciousness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the lack of resist in society all kinds of bad habits and unwholesome tendencies of courage Gas and courage. Such as the liability insurance of safe production work, individual leader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