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_第1页
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_第2页
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_第3页
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_第4页
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与地理学院地理系实 习 报 告 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概论实习名称庐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学生姓名班级学号实习成员实习地点江西庐山实习日期指导老师许树辉实习成绩一、实习目的1、 了解庐山风景区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基本特征;2、 明晰庐山风景区人地关系构架;3、 分析庐山风景区形成原因;4、 了解庐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现状、效益及问题;二、实习内容1、 庐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条件与经营现状;2、 庐山风景区形成的地理解译;3、 庐山风景区旅游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三、实习仪器设备1、 罗盘;2、 地图;3、 GPS。四、报告正文(详细内容、过程、数据、结果、体会等,不够可加页)一、 庐山旅游经济的现状集文化名山、教育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的庐山,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81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庐山自然保护区;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3年成立庐山山南国家森林公园;1996年以“世界文化景观”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以“冰川标本”的独特地质景观,被授予国家地质公园称号;2002年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同年率先引进IS国际环境管理体系,并获得中国环境科学院环境体系认证中心现场通过;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评选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庐山游客2002年达到了150万人次,是1984年以来游客最多的一年;2003年财政收入达到了131亿元;接待海外游客从1978年的5806人次增至2000年的3万多人次,外汇创收在1978年782万美元的基础上翻了二十多倍,庐山旅游人数和收入呈波浪式递增。二、庐山旅游景区吸引力因素 一 一各旅游点或旅游区的核心是旅游吸引力。能否称得上是旅游点、旅游区,关键是看它对本地、周边以更远的范围外的居民能否产生吸引力,让他们产生旅游动机,成为现实游客,至于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则是其后的问题。所以旅游吸引力的研究不可回避。人们常以年旅游接待量作为指标,来研究衡量一个旅游区的旅游吸引力大小。一个旅游区开发理念越先进,发展思路越正确,那么这个旅游区的吸引力就越大,年旅游接待量也就越大。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滨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 之美誉。庐山于1996年根据文化遗产遘选标准C (13) (III) (IV) (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 13,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首批5A级旅游景,整个风景旅游区山体呈椭圆形,长约25公里,宽约1O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庐山不仅地域辽阔,而且江西庐山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蕴藏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一) 庐山旅游景区质量规模 景区质量方面,庐山于1996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 (IV) (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此,第一大要素庐山景区质量规模已经确定,可以利用专家评分法给予打分,并将所列分值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质量、规模、潜力三个子指标标准化处理以后,并按照4o 、40 、20权数将它们加权组合得x1的时间序列,见表1 表1 庐山景区质量规模潜力表t指标989900O1020304050607质量7788889101l12规模78889910121616潜力9999988756X1-0.67-0.55-0.31-0.31-0.20-0.330.020.360.811.19 资料来源:龙虎山景区策略研究 由表1可以看出,xl时间序列逐渐增大,说明景区质量规模逐年改善。(二) 庐山旅游景区经济环境 主要要素包括二个方面: 景区所在市区的GDP,即九江市GDP;景区基础设施投资,即庐山用于景区投资建设资金。将上述二个子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后,并按50 、50的权数,加权组合得)(2的时间序列,见表2: 表2 庐山景区区域经济环境表t指标989900O10203040506o7九江市GDP(亿元)170219202131232226333076360242895o625768景区基础设施投资(万元)73028344263426365238519l126o144844l96742431X2一167一127一O67一O270o9017086157198230 资料来源:九江市统计年鉴 由表2可以看出,x2时间序列逐渐增大,说明景区经济环境逐年改善。(三) 庐山旅游景区政策环境 这一要素包括四个方面: 景区法律法规:2005年12月,将庐山综合垦殖场、庐山茶科所、市林科所、庐山水电厂四单位划归庐山风景区管理局统一管理。 确定新的旅游发展目标:预计到2020年,九江市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可达80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6亿美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11倍和l3倍;接待国内旅游者可达3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20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分别增长3倍和6倍;旅游业总收入可达340亿元,约占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8 ,真正成为我市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旅游宣传力度:卓有成效的市场开拓,提高了庐山的知名度,以庐山每年用于旅游宣传促销的投资额表示。旅游政策倾向:指九江市和庐山景区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 旅游景区每年招商引资反映了景区管委会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政策和所下的力度,这里用庐山每年招商引资额来表示庐山景区政策环境。庐山历年招商引资标准化处理以后情况如表3: 表3 庐山景区区域政策环境表t989900Ol0203o405o607X3一13一099一O87076057O25039O26119245 资料来源:九江市统计年鉴) 由表3可以看出,x3时间序列呈上升趋势,说明景区政策环境逐年改善。 (四)庐山景区对应的客源地收入水平客源地收入水平包括二方面: 客源地人均收入水平,指客源地年人均收入。这里指实际购买能力,用当年各地消费品物价总指数修正年人均收入,从而更能真实反映客源地的旅游外出能力。 客源地外出旅游消费支出系数。客源地居民要将旅游动机转化为现实,不仅取决于客源地年人均入水平,而且还取决全居民外出旅游的偏好倾向。他们希望通过旅游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尊重的期望值有多大,这里用娱乐消费支出与年人均总支出比例来代表客源地居民外出旅游消费支出系数(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3-2002年)。 在得知各客源地(省市)实际人均收人(实际购买能力)和娱乐支出偏好系数以后,将二者相乘即为客源地居民用于外出旅游的实际支付能力,即用娱乐支出偏好系数来反映客源地居民购买能力。客源地居民实际旅游支付能力数据,反映各个省市客源地居民实际旅游支付能力时间序列,要将几个省客源地时间序列综合为一个序列)(5,用于代表客源地居民的整体旅游支付能力,这里把湖北、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各个省市游客分别占总游客的比例作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从面得到时间序列)(详见表4、5) 表4 庐山景区各省市游客权重表客源地湖北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权重l2031049445314123459 表5 庐山景区客源地收入水平表:()(5单位:万元)T9899o00l0203040506o7X510956l0885l2489l4197l54671665817384182020137220.60X612913l一089043010021O4l162114164 资料来源:九江市统计年鉴由表6可以看出,)(5时间序列呈上升趋势,说明客源地旅游外出能力逐年增强。三、庐山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总量较小,潜力有待挖掘。自1978年以来,庐山旅游开始有了历史性的进展,随后的10多年接待游客一直在年6o万至80万人次的关口徘徊,直到2000年首次突破105万人次。但旅游人数和收入与同期的黄山、泰山等景区相比显得太少。根据专家估算,庐山全年旅游环境容量为134万人次,但这个容量仅仅是庐山山顶的容量,就整个山体来看,旅游总量非常小。 (二)交通网络不便。九江市便利和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早巳形成,而九江辐射到庐山各景点的交通就不是那么便利、快捷和舒适,这严重制约着庐山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资源开发不够,承载受力不均,环境破坏日益严重。据庐山志记载,庐山有景点大约400多处,现在开发的景点为46处,只占115。山顶的资源开发已近成熟,而山体其他部分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2002年山顶游客达到150万人次,大大超过了全年134万人次的旅游环境容量上限,常住人口2万人,这与其常住人口为8850人的上限超出1倍多,使得庐山形成了“旅游资源承载不均,山顶城镇化日益凸显”的局面。各种建设性破坏和野生植物、四纪冰川遗迹遭偷盗现象日益严重,环境破坏严重。 (四)管理体制不顺。庐山历来就有“一山六治”之说,其实应该是“一山七治”。其整体规划面积为31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整个282平方公里的山体被人为的分成六块,其中,有50 位于九江市星子县境内,20 与16的山体坐落于九江县和庐山区,约14的山顶由庐山风景区管理局管辖,小部分由庐山垦殖场和江西省自然保护区管辖。列入庐山世界文化遗产的石钟山、鞋山在九江湖口县境内。分而治之,直接导致景点的支离破碎,打不出统一“品牌”,形成不了合力。 四、对庐山旅才有发展的基点建议 (一)深度开发气候资源旅游。庐山地处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具有鲜明的季风性湿润气候,兼具山地气候的特点,气象万千,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114 ;年平均降水量,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多500毫米,达1900多毫米,降水期为170天;相对湿度达78 ,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有变幻莫测的云海、飞流直下的瀑布、银装素裹的雪景,形成了气温适中、湿度适宜、气象景观丰富的特点。鉴于庐山的气候资源的特点,可开展四季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使旅游呈现多样性。(二)深度开发地理水文资源旅游。庐山有着丰富的地质资源。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冈岭26座,壑谷2O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三叠泉瀑布,世称“庐山第一奇观”,它因三级跌水而得名,总落差达600余米,是我国落差最大的瀑布。有保存完整的第四纪冰川遗迹26处,是保存冰川遗迹较为典型的山体。附近有喀斯特溶洞地貌的龙宫洞、狮子洞、涌泉洞。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地质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三)旅游经济的管理体制创新风景名胜资源是集人文、植物、山水等于一体的综合景观,这一特点要求庐山必须统一管理。长期以来,庐山这种局面分割了大庐山,直接导致景点的支离破碎,导致游客难识庐山“真面目”,导致旅游规划大打折扣。既然“一山七洽”的局面,是因为经济利益而起,那么就要用市场的办法去解决这一历史难题,用企业家的眼光去经营庐山。因此,要对庐山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打出统一的品牌。组建庐山股份有限公司或庐山旅游集团,七方按比例参股。这样,庐山的管理体制就理顺了。庐山的开发由公司负责,这样就有利于旅游资源的保护,有利于当地旅游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当地老百姓的利益。同时秀峰、白鹿洞、周瑜点将台、爱莲池、南康古街、陶渊明故居和岳母墓等景观,都能为新庐山锦上添花。 (四)发挥旅游院校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本地区旅游院校师资的作用,如九江学院公关旅游系的师资。通过旅游院校的教学来带动庐山旅游人才资源的深度开发。四、心得体会地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我们行走在这个浩瀚的海洋之中,吸收着是那一点点的水蒸汽。它让我们认识到宇宙的无边无际,看到了到大自然的神奇,让我们慢慢翻开大自然的这本多姿多彩的历史书,同时也感受着人类的渺小和伟大。这次庐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我们一行师生共47人,出门在外,行走在丛山险路都陡坡之中,在老师的领导之下,我们不仅仅是学到了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感受和体会到了同学之情、师生之情、友谊之情!还有那坚不可摧的集体的力量。在学习方面,我们进行了野外自然地理实习和人文地理实习。在这次认为实习过程之中,我们小组五人是通过分工与合作的方式进行的。我们在庐山实习期间,前四天都是进行自然地理方面的实习的。而我们的人文地理实习,主要是利用晚上、第五天以及前四天的自然实习的行程之中进行的。我们主要是谈谈庐山风景区旅游业的发展。集文化名山、教育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的庐山,其旅游资源既有既有自己的优势,又有自己的劣势。 庐山滨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 之美誉。构成旅游资源的核心因素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旅游资源或旅游景观大体分为三类: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自然人文景观。庐山的旅游资源,主要是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以自然旅游资源为辅的。庐山北的人文旅游资源中,又以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