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初开学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_1_第1页
江苏省宿迁市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初开学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_1_第2页
江苏省宿迁市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初开学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_1_第3页
江苏省宿迁市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初开学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_1_第4页
江苏省宿迁市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初开学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宿迁市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初开学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江苏省宿迁市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期初开学联考语文试卷2015-03-07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摩擦力名门旺族对称(chn)殒(yn)身不恤B.挖墙脚转弯抹角隽(jun)永嗤(ch)之以鼻C.纪传体多难兴邦叨(do)扰佶(j)屈聱牙D.犹其整齐划一倾轧(y)囤(tn)积居奇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由于感到美国对中国崛起面临的问题,日本借钓鱼岛问题试图修宪,行使所谓“集体自卫权”,组建“钓鱼岛专属部队”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军国主义已有之势。中国人民对日本的挑衅行径保持警惕是的。A.鞭长莫及死灰复燃无可非议B.望尘莫及东山再起无可非议C.鞭长莫及死灰复燃无可厚非D.望尘莫及东山再起无可厚非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更要用人生的尺度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当然,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不限于学习教育ABCD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在这部对话式作品中,作者阐明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被现代性所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张扬。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C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说教的现象。D批评学生首先要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否则批评过头或无端发泄愤怒,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或偶有小错的人受到伤害。5.根据下列材料要点,为“青奥会”下定义。(3分)青奥会是为14至18岁青年人设计的综合运动会。它是国际奥委会于2007年,在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倡议下创办的。这项体育赛事糅合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这个综合运动会旨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理念,让青年们从运动中收获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与荆南乐秀才书(宋)欧阳修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注】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6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1)及门而贽贽:_(2)而又辱之辱:_(3)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徘徊:_(4)敕学者去浮华敕:_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B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C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8.结合全文,欧阳修认为自己的文章“不足学”“不可学”的原因有哪些?(3分)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1)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2)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3)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雨叹三首(其一)杜甫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注:天宝十三载(754年)的秋天,关中一带大雨,六十余日不止,庄稼遭受了很大损失。玄宗很忧虑,宰相杨囯忠挑选一些未受灾害的禾苗献上,说:“雨虽多,不害稼。”杜甫这时候正困守长安。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请简要分析(2分)(2)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4分)(3)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浮光跃金,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2)_,砯崖转石万壑雷。(3)人生如梦,_。(4)_,夕揽洲之宿莽。(5)_,五十弦翻塞外声。(6)_,潦倒新停浊酒杯。(7)君子矜而不争,_。(8)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叶倾城我是“外地来京人员”,初到北京,一切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狂喜。在车上一直凭窗张望,一会儿看一大堆金发外国人,一会儿又留意遥遥的过山车,突然我大叫:“马,马,活的马,马在走路。”满车人大笑。的确,我是来了北京,才能想象城市里还有马车。时常是卖水果的,夏天是西瓜香瓜,其他季节什么都有,但都是廉贱的,绝对没有卖火龙果的。摊主不怎么吆喝,只是坐在车帮上,手里玩弄着一根系了很多七彩化纤绳子的鞭子。而他的马,就在车前站着,有时候啃一点儿干草。我观察了很久,才确定马不能像骆驼或者大象那样跪下来,草在地上,它就把双腿分开,脖子探得长长的,头控得低低地,默默咀嚼,默默反刍。人和马,都很安静。我喜欢马,觉得它美丽,颈背的线条既柔和又矫健。拉车的马大概没什么名种,灰白、黄褐、泥色,杂色斑驳,马尾偶尔摆荡一下我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因为有个执著的知识分子,不管其他人如何打扰他,都要讲完“马尾巴的功能”。马儿们都有明亮的大眼睛,眼皮垂着,有一种良人处子般的温驯。我想去轻触它的鬃毛,但我不敢。“马,咬人吗?”我终于忍不住问。摊主哗地笑开:“不咬,它可听话呢。”“那,我能喂它点东西吃吗?”我找到一颗巧克力,手欲伸不敢伸地,给它。马是闻到了食物的味道吗或者出于本能判断,知道这是一个喂食动作?它低头来俯就,滚热的鼻息喷在我手心,像火车的汽笛。我害怕,手越压越低,马突然一个猛低头,卷走了巧克力,它的舌头,粗糙而热湿,令人印象深刻。因为有一匹马吃过我的糖,我觉得我与全世界的马,都交上了朋友。每次在路上遇到马,我都会多看几眼。夏天时,马的鬃毛被剪得极短,齐齐整整,像时髦男孩子的板寸。我看着就想笑,也觉得心里很暖,农业社会人与牲口的情,还留存着。下午时分,我在三环上,车少人稀,对面车道却突发混乱,几辆车紧急刹车、避让,带出一片刺耳的摩擦声。而一辆马车,正逆行疾驰,车主策马扬鞭,马蹄在柏油路上打出一片“答答”。我正错愕,身边的的士司机说:“得,遇到城管的了。”我忧心忡忡地问:“抓到会罚多少呀?”“咳,这一车果子,都不够罚的。”很久我都忘不掉那在三环上逆向狂跑的马,四蹄如此惊惶。我问老公:“如果一辆车和一匹马撞上了,谁会赢?”他大笑不已:“你居然还是理工科出身,”然后才说,“你忘了马力这个词吗?捷达的马力最高可以达到300多。”那么这场PK,一旦发生,车会完胜!霎时间我想到了悲嘶、血肉横飞、粉身碎骨我当然知道北京是一所城市,而马属于乡村。我完全承认马不应该进来,但是,谁有头发愿意装秃子?谁开得起宝马会自驾一辆马车?报上有这样的新闻,为了躲避城管的追捕他们一定是开着车的,咆哮的机器怪兽,着急的马车主用小刀刺马:马儿你快点跑呀快点跑血,点点滴滴,洒了一路。那是同一只手,同一把刀,为它剪鬃的,以及刺向它身体的。我想起很多年前,尼采在路上,看到一个农夫在鞭打自己的驴,尼采不顾一切上前救护,抱着驴头失声痛哭: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12文章开头一句“我是外地来京人员”有什么作用?(4分)13.文章着力叙写给马喂巧克力和马车逆行疾驰这两件事的意图是什么?(6分)1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马车进城”有怎样的观点?(4分)15本文曾以“马在走路”为题发表。你认为原来的题目和现在的题目哪一个更好一些?请说明理由。(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中国式过马路在欧美各大城市,红灯一亮,行人自然在马路两旁戳立不动,绿灯一开,鱼贯而过,自觉得近乎条件反射。而在中国,“凑够一撮人马上走,和红绿灯无关”却成了“中国式过马路”的经典概括。西方的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常常让我们汗颜,并且往往引申出一个结论:人家真文明,真守法。由此又产生了九斤老太式的喟叹:中国人的法律观念太差了。在我看来,“中国式过马路”不仅仅是中国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的落后写照,更是中国政治文明的一个生动标本。“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集体漠视规则意识。在中国,规则意识很早就有,格言古语都有强调,最著名的便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则存在,并不一定得到广泛认可,除了信奉法家思想的秦以外基本没有在中国占据过统治和主导地位。另一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人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对待规则;而并不是发自内心地自觉遵守规则,把遵守规则内化为人格的一部分。对我利大于弊的,便去遵守和利用;反之,则无视。“灵活变通”被赞扬,尽管这种“变通”有时是违背法律和道德的,但只要在当时得到好处,就大行其道。另外,中国传统的特权思想根深蒂固。在许多人心里,不但不以遵守规则为荣,反以践踏规则为荣。红灯来了,大大咧咧闯过去,习以为常。闯红灯被监控纪录,靠疏通关系,不受处罚,那更是沾沾自喜。践踏规则而逍遥法外,就是一种让别人羡慕嫉妒恨的特权享受。享受特权,不单是特权者的习惯,也是无权者的幻想。“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破坏规则的集体撮合。在许多中国人潜意识里,破坏规则,不是破坏“与其他公民平等的契约”,而是挑战了规则的制定者。闯了红灯,绝不会意识到这是破坏了基于平等契约精神的公共秩序,而是庆幸自己没被规则制定者逮着,于是怡然自得于一种违规快感。对于一个习惯禁锢意识形态的国家来说,人们破坏规则的违规快感,似乎被赋予了精神独立和彰显个性的魔力,自觉不自觉地与挑战制度、追求自由变得相关,从而自我消解了破坏规则所产生的心理窘迫和道德耻感。喜欢“凑够一撮人”结伴破坏规则,一是“浑水摸鱼”的从众心理,二是“法不责众”的人治文化。显然,那些破坏规则者,虽然都明知其行为不光彩,并且要被追究责任,但是在集体行为的迷彩服和法不责众的防弹衣下,却又放纵自我。“凑够一撮人”的诉求,有合法合理的,也难免有漫天要价、私利膨胀和漠视公共利益的。康德曾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敬畏越会历久弥新,一个是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是心中的道德律令。”基于平等契约精神的规则和道德律令,一直是中国人的心灵稀缺物。16在作者看来,“中国式过马路”的深层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17.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6分)18.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康德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七、作文(70分)19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位禅师有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弟子说:咸得发苦。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语文附加题(总分40分)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2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研味孝、老,则知文质附乎性情;详览庄、韩,则见华实过乎淫侈。若择源于泾渭之流按辔于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选自文心雕龙情采第三十一)21.文心雕龙是(朝代)(作者)创作的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著作。(2分)22.什么是文学创作的宗旨?根据这段文字,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2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被免职的这一年,葛朗台接连得了三笔遗产,先是丈母德拉戈迪尼埃太太的,接着是太太的外公德拉贝特利耶先生的,最后是他自己的外婆,冉蒂耶太太的。B.家中的主人公觉新遇事总是采用“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虽深爱丫头鸣凤,却最终屈从父辈用拈阄为他定的亲事,匆匆完婚。C.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表现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这是老人与海一再强调的。D.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赚城斩车胄”等。E.吴荪甫和同道成立了一个银行,并收购了几个工厂。由于战事频繁,企业发展受扼制,吴荪甫面临困境。尽管如此,此时的他还是为自己打气,要干下去。24.简答题(10分)(1)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大观园众女子及宝玉第一次结诗社,进行了哪些结社活动?(5分)(2)鲁迅的作品药采用了“明暗双线”的结构,分别是指哪两条线索?双线是通过什么交织在一起的?(5分)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527题。乡愁是一种高贵的人类情感。对一座城市怀有“乡愁”,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中文语境中,乡愁多关乎乡土、乡情,城市实际上被无情地抛在一边。然而,从希腊词源上说,乡愁(“nostos”+“algie”)并不局限于思乡之情,它是一种对过去的无名的疼惜,城市故土自然也包括其中。时至今日,乡愁语义更有拓展,它既包括对过往的追忆,也包括对未来的向往。城市可以诗意地栖居,城市也有乡愁。然而,正如有建筑家所批评,中国的城市建设忽视城市生存品质、文化内涵和历史魅力,文化与历史像建筑垃圾一样被清理出城市。一座失去记忆的城市,从此淡漠了乡愁。无疑,“集体失忆”是今日中国改天换地般城市建设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悲哀。这种对历史的忽略、对记忆的摧残与中国独一无二的“拆迁逻辑”密切相关。随随着城市改造的扩大,各种利益的卷入,过去仿佛是一种可以隔世相忘的东西,它不但没为中国人提供近水楼台的便利,反而成为一种羁绊。历史总是跟不上潮流,每代人都要“白手起家”。在此逼迫下,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