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对策_第1页
学校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对策_第2页
学校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对策_第3页
学校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对策_第4页
学校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对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多方面因素相互交叉共同阻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至关重要,学校的教育不当是导致诸多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因素。之所以说学校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是因为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前教育,小学、初高中、乃至大学环环相扣,任何一个时间段的教育脱节都会给青少年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关键词】学校;青少年;犯罪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6-075-01 一、学校对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影响 第一,素质教育应试化对青少年的危害。重智轻得教育的危害,其它暂且不论,单回顾我曾经的学习过程,任何一个时间段无不扣上了功利的帽子,小学的学习初步了解和认识了考试,初中第一次明白了二年时间其实学习只为了到重点高中,高中越发枯燥的三年最终的动力便是大学“美好时光”,这个所谓的“美好时光”配上了一句流行的话“信春哥,不挂科”,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失去了太多,失去了兴趣,失去了太多品质,因为道德也是需要后天精心培能具有的。 在十几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似乎忘记了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原因很简单,因为不考试。法律是最底的道德,在十多年学习过程中,学校的教育方式让青少年道德素质直线滑坡到了道德的最低点,最终促使青少年犯罪。进一步说,学校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了青少年犯罪,性本善,任何一个孩子的初生都是伴着微笑而来,十多年的教育考试让他们明白了功利,好成绩是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因此为了达到这个标准他们不惜作弊抄袭,偷试卷,这个过程中诚实守信已经失去了;成绩不好的学生失去了自尊和自信,开始变得极端暴力,白怨白艾,成绩好的学生自尊和自信极度膨胀,他们接受不了失去,唯我独尊,在这个过程中善良也失去了;严重充满了批评,充满了考试成绩的诱惑,使得他们知道成绩是评价一个人好坏的唯一标准,进而将这条错误的标准上升到了信仰,他们开始对周围的一切麻木不仁,忘记了白天黑夜,忘记了四季更替,在这个过程中美也已经失去了。 第二,学校忽视心理健康教育造成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应试教育的目的在于淘汰和筛选,一些被淘汰的青少年带着委屈和敌视的心理过早的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他们为了心理平衡会采取反社会的行为。除此,留下来的青少年接受了单一而又枯燥的淘汰教育,感到身心疲惫,精神空虚,因此厌恶学习,对学校产生反感,结果脱离学校而走上邪路。十多年的应试,重智轻德的教育让青少年失去了“真善美”,把很多青少年推向了道德的悬崖,最终他们中的部分被推了下去,而这个悬崖的底端便是法律的红线。 学校肩负着对青少年开展全而教育的责任,不仅要对青少年开展文化教育、道德教育,还应当认真对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针对青少年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及教师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尤其是心理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技能和手段,对青少年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好多学校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是有成效的,但是,很大一部分学校不重视心理教育,手段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导致学校开展的心理教育缺乏实效性。 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流氓类犯罪率较高,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正处于性器官成熟的时期,对于性是极度好奇和兴趣的。而很多学校则将心理卫生课青春期教育这一块给删除掉了,这与学校教育思想的保守有关系,学校担心青少年接触这些后谈恋爱影响学习,但却忘记了在这个时刻及时疏导和教育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这些青少年从感兴趣到极度渴望,在没有人疏导的情况下,在好奇心和激素的影响下,开始白己接触黄色信息,一些意志力薄弱,法制观念淡薄的青少年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走上流t民犯罪的道路。 第二,教师“失范”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教师失范行为是青少年犯罪的催化剂,莫顿认为“失范”是“规范的缺席”。教师失范行为各异,程度不同,但对青少年影响不容忽视,齐默巴多的实验告诉我们人的动机与环境因素具有很高的相关性,接近七成的青少年犯罪原因都是受他人影响。无知者无畏,青少年无可厚非的无知提供给教师失范行为巨大的空间。教师作为陪伴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成员之一,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青少年的父母。部分教师师德不佳,本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存在着扭曲,更何况为人师表,他们的失范行为为青少年的犯罪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二、学校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几点对策 第一,学校应当肩负起道德教育的责任。培养青少年的“德商”,培养有知识有道德的青少年。当务之急是学校必须转变观念,从应试教育的观念之中走出来,打破成绩代表一切的思维定势,把道德作为一个学生好坏的重要判断标准。 第二,学校应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在日本的各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 第二,学校应该开展法制教育。学校应该结合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