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名医何炎燊:全真一气汤力挽狂澜_第1页
岭南名医何炎燊:全真一气汤力挽狂澜_第2页
岭南名医何炎燊:全真一气汤力挽狂澜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岭南名医何炎燊:全真一气汤力挽狂澜 李某,男,2岁。 1970年夏,患久热不退,医作暑湿治,广服辛凉,苦寒、淡渗、芳化之剂,遍试各种抗菌素,热仍不解,反日渐羸瘦。复四处寻访善治疳者,挑、割、丸散纷投,亦无一效。 七月中旬,入院留医,病已两月余。体温持续在38.5-39.5摄氏度之间,午夜及凌晨较高,大肉尽削,面尖颈细,眼大唇焦,皮肤干涩无汗,日间尚安静玩耍,夜则烦躁骚扰,啼哭不宁,大渴引饮,一夜可尽水五、六磅有余,饮已即溺,清长发水,胸腹平软,无咳嗽,胃纳稍差,大便先干后软,每日一行。脉浮大而数,不鼓指,舌深红,苔薄黄干燥。 其父母问有何方法可以退热。余曰:“此俗所称夏季热也,有治病之法,无退热之方,病愈则热自退耳。”方药用生脉散加龙骨、牡蛎、白芍、甘草、淮山、茨实、百合、糯稻根、桑螵蛸等药治之。如是者五日,热略退二三分,渴饮多尿稍减,精神胃口颇好。 余适因公外出,接诊者变法治之,服药后,患儿腹泻两次,体温陡升至41摄氏度,渴饮无度,小便奇多,彻夜烦扰。 余连夜往视之,见其神气衰惫,干呕拒食,舌干起刺,色绛而枯,中心焦黑,脉浮大虚数,一息八至。 余翻阅前方,乃麻黄、豆豉、石膏、栀子、黄连、黄芩、黄柏、滑石、银花、甘草等药,盖三黄石膏汤加味也。 病势急,余即用全真一气汤去牛膝(高丽参、麦冬、五味子、熟地、白术、附子),重加炙甘草,取甘寒津还之意,令其即服。 众见方骇然,余乃问今晨用三黄石膏汤之理。 答曰:“壮热久不退,是暑邪已入里矣;始终无汗者,可知表亦未解也,脉浮大数,浮为表,数为热,大脉为阳明热盛,且有烦渴引饮,而舌赤苔黄燥,亦为实证甚明,故用麻黄豆豉发越表邪,三黄栀子直清里热,石膏治阳明之热渴,六一散以凉解暑邪,热者寒之,此一定之理也。” 余曰:“既属暑邪,何以初起并无恶寒头痛咳嗽等表症?病已久延,何以既不顺传气分出现少阳三焦及阳明腑症?高热持续日久,何以总不逆传营分而出现神昏谵语之症?邪热燔灼,小便必黄短,何以反清长如水?可知此病以内因为主,非外感也。经余所治甚多,患者多为5岁以下幼儿,斯时稚阴未充,稚阳未长,而盛暑季节,人身阴阳两有不足,机体不能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乃生本病。夫水饮入胃,散精于脾,上输于肺,肺气化则敷布全身,若气为热所伤,则津液不能四布,惟有倾注于下,加以下元不固,故尿奇多而渴不已,且皮肤干涩无汗。至于发热不退之理,古籍少载,叶氏幼科要略曾有论述,但不为人注意,其言曰:病有解表后复热,攻里热已复热,利小便愈后复热,养阴滋清,热亦不除者,此元气无气归着,阳浮则倏然热矣,六神汤主之。故此病之主因乃元气无所归着,发热机理乃阴阳失调,阳不恋阴,浮越于外也。治病必求诸本,故余曾谓有治病之法,无退热之方。若只知见热投凉,势必越治越坏。今此病才见转机,竟误用温散重劫其阴,复加苦寒重伤其阳,阴阳愈不交恋,故病情转重,急须全真一气汤阴阳兼顾,滋上燥,培中土,固下元,或能拨乱反正耳!“ 患儿服药后四小时,躁扰渐缓,闭目入睡,是夜烦渴、尿量均减,体温降至38.8摄氏度。 三剂后,去术附,复加淮山、茨实、龙骨、牡蛎、桑螵蛸、百合、糯稻根、黄芪、扁豆等出入为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